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大农业害虫频振诱控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频振诱控技术是根据重大农业害虫趋光、趋波特性而开发的以频振杀虫灯为核心的害虫诱控技术.经过15年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该技术逐步解决和提高了使用安全性、诱集选择性、诱控高效性、作物广泛性和环境适应性,并研究总结提出了在不同作物上推广应用的配套技术模式.通过全国各级农技推广和产品研发人员的共同努力,提出了有效的推广方法和机制,推广应用面积逐年扩大,对促进绿色植保事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集成推广抗病品种、糖盆诱蛾、小草把诱卵、杀虫灯、性引诱剂、生物多样性控病技术等植保绿色防控技术,在楚粳28超级稻、优质稻上进行推广应用,形成一套切合当地实际的植保绿色防控技术集成措施,并积极引导粮食生产加工企业参与,把绿色防控技术推广与粮食生产、加工、销售连接起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创新了科技推广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2004年以来,江西省推广应用水稻害虫性信息素诱控技术,采取了试验先行、示范带动、加强宣传、行政推动、项目拉动等措施,丰富了害虫测报手段,创新了植保防治技术模式,降低了农药使用量,实现了绿色生产、提质增效。在分析主要困难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定规范化的应用技术、建立合理的补贴机制、建立农企合作推广机制等进一步应用推广性信息素诱控技术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概况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自2006年全国植保工作会上提出“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以来,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据2009年底初步统计,各种绿色防控技术应用面积累计达5 100万hm2次,约占全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总面积的10.4%。本文就当前生产上主要的物理诱控、昆虫信息素诱控、天敌昆虫、生物农药、农用抗生素、驱避剂、生态控制等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情况进行了概述,并提出了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比较分析3种小菜蛾性诱剂不同放置间距的诱蛾量、对田间幼虫和落卵量的控制效果及成本,结果表明,以性诱剂放置间距5m的效果最好,投入成本也最高.与传统防治相比,性诱控害时间长但见效慢,在生产中,应考虑化学防治辅助使用.  相似文献   

6.
性信息素诱捕稻纵卷叶螟的效果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诱蛾试验结果表明,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诱芯对稻纵卷叶螟成虫有显著的诱集作用,不仅操作简单易行,对人畜、天敌及农产品安全,且持效时间长,是一项环境友好型的植保技术,值得在稻纵卷叶螟监测防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三诱”害虫防控技术在桂林市的应用和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作物害虫“三诱”防控技术是广西区植保总站近十年来经过广泛试验示范而推广的综合性绿色植保技术,桂林市农业植保部门根据广西区植保总站的布置和安排,示范推广“三诱”技术。2010年全市“三诱”害虫防控面积6万多公顷,在多种农作物上建立“三诱”技术防控示范点30多个,  相似文献   

8.
<正>我省近几年围绕"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的工作主线和"稳产能、调结构、转方式"的主攻方向,牢固树立"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深入开展"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大力推进水稻病虫绿色技术集成创新,实现农药减量增效、遏制病虫危害,全力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环境安全。湖北省植物保护总站从2007年开始从事绿色防控技术的试验示范,重点开展了性诱、光诱等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应  相似文献   

9.
胡定汉 《湖北植保》2011,(1):49+26-49,26
为探索性诱剂不同诱芯对三化螟蛾的诱捕效果.根据湖北省植保总站的安排,我们分别对宁波钮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二种三化螟性诱剂进行田间诱蛾试验,结果表明,SI20093241诱芯平均日单钵诱螟蛾0.49头,最高日单钵诱螟蛾5头,控螟效果为25%;SI2009521A诱芯平均日单钵诱螟蛾0.57头,最高日单钵诱螟蛾6头,控...  相似文献   

10.
闻贵 《植物保护》2007,33(2):69-69
2007年2月27日,河南佳多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与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等单位共同完成的“佳多农业害虫监测系统及灯光诱控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荣获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该成果包括佳多虫情测报灯、佳多小气候采集系统、佳多远程监控、佳多光诱技术及产品的研发、推广与应用。此项目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植保预测、预报、预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热烈庆祝“佳多农业害虫监测系统及灯光诱控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闻贵$佳多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458030  相似文献   

11.
自1949年以来,我国的植物保护理论和技术研究取得了巨大进步,物理防治作为重要的害虫绿色防控技术,在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技术及产品创新领域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该文综述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灯光诱控、色板诱控、物理阻隔、温度控制、辐照不育等害虫物理防治的理论、技术、设备和应用研究的重要成果,并对农业害虫物理防治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建立现代植保技术体系,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环境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水稻是沿河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1。1万hm^2左右。近年来.水稻害虫呈逐年上升趋势。为了控制害虫的发生为害,大量使用化学农药,致使农药残留量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构成极大隐患。为了树立“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理念.确保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植保站于2009年4月至2013年10月承担了《水稻害虫“三位一体”绿色防控配套技术应用与推广》项目的实施。“三位一体”就是以太阳能杀虫灯诱控水稻趋光性害虫的成虫、以诱虫板诱杀具有特殊趋性的害虫和以稻鸭共育防控水稻下部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13.
昆虫性信息素群集诱杀技术对斜纹夜蛾的控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防治相比,昆虫性信息素群集诱杀技术具有安全、环保、长效的控害作用,防治效果与成本均优于常规防治;不同放置密度、高度对斜纹夜蛾诱杀效果有差异,高密度区诱蛾量及对减少田间落卵量、压低田间虫源等作用方面表现较好,但成本相对较高,诱捕器悬挂高度以距离地面80~100cm诱蛾效果较好,挂放10d内及发蛾高峰期诱蛾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适合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桑螟绿色防控技术,于2018年在四川宁南开展了性诱技术防治桑螟示范,并对诱虫和控害效果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面积连片使用性诱捕器防治桑螟,叶片受害率较空白对照区明显降低,防效最高可达76.17%,调查期内平均防效略高于农户自防对照。性诱防控区减少了化学农药防治4次。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决定 2 0 0 0年在农业上重点推广五大高新技术。其中生物工程技术 ,包括扩大示范抗病稻、抗虫稻、抗虫棉 ,推广应用水果、茶叶无病毒苗木等 ;绿色食品技术重点推广Bt生物农药 ,扩大利用性诱剂防治棉铃虫示范等 ,确保农产品卫生安全 ;在现代农业信息技术方面 ,要推广运用三维动画发布病虫情报 ,及时指导农民合理用药防治病虫害湖北省农业重点推广五大高新技术植保技术占重要内容@周文科$湖北省植保总站!武汉430070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是蔬菜生产大省,害虫种类繁多,且为害较重。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是保障蔬菜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途径。理化诱控技术应用是绿色防控技术中的关键,笔者根据近些年来的应用情况总结了理化诱控技术的原理、详细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为推广应用蔬菜病虫绿色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二化螟性诱剂在稻田的应用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稻田进行二化螟性诱剂应用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性诱剂悬挂高度50、75、100、125和150cm的诱蛾效果差异不显著;水盆诱捕器和粘胶诱捕器对二化螟的诱集效果差异不大,两者明显好于黄板的诱集效果;一个诱捕器放置2支、1支、0.5支诱芯,对二化螟的诱集效果差异不明显;不同型诱芯速效性和持效性不同。因此,在稻田应根据用途合理选择和放置性诱剂。  相似文献   

18.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 E. Smith)是严重威胁我国粮食生产的重大入侵性害虫。自2019年草地贪夜蛾入侵我国以来,我国植保工作者在其生物学和发生规律、迁飞与种群监测、生态调控和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控技术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基本明确了草地贪夜蛾在我国的发生规律,建立了以监测预警、生物防治、理化诱控和应急化学防控为一体的草地贪夜蛾综合防控技术体系。本文综述了草地贪夜蛾在我国的总体研究概况及在灾变和治理研究中取得的主要进展,并展望了农民接受、社会认可、生态可持续的草地贪夜蛾安全治理工作,以期为提升我国草地贪夜蛾的安全治理能力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9.
为了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减少农药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本文就汉川市水稻减药控害技术进行了分析与思考,并对其的推广策略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斜纹夜蛾Spodopter liture(Fadricius)性诱剂由于诱捕斜纹夜蛾雄成虫性能强,控害效果好,目前在生产上已得到大面积应用,但在应用时普遍采用一个害蛾诱捕器放置1支成品的诱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