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2):133-134
我国地质灾害损失救济途径单一,建立完备的地质灾害保险体系有其可行性和必要性,并通过对我国地质灾害保险现状的考量,提出了完善我国地质灾害保险制度的相关措施,以诣对构建我国地质灾害保险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地势地貌条件十分复杂,加之近年来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加剧了我国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给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地质灾害与气象条件之间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加强地质灾害气象预报研究有助于防灾减灾工作的顺利开展。本文就区域性地质灾害气象预报方法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希望推动我国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系统的科学构建,确保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3.
地质灾害目前已经成为了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民安全的重要原因,因此地质灾害的防治工程已经成为了我国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着重关注地质灾害的防治工程,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包含的内容较多,并且在进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就需要对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对环境在危害进行讨论,并且找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4.
<正>我国作为一个地市地貌十分复杂的国家,在近年来的发展中,人活动范围与深度的不断扩大与延展,造成了我国发生地质灾害的次数逐渐增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与人民安全的保障造成严重影响。地质灾害密切联系气象条件,两者之间的关系紧密度能够更好的促进双方之间的影响。地质灾害在气象预报方面的强化有利于防灾减灾工作的实施。本文通过研究区域性的地质灾害,对气象预报方法的运用展开研究,促进科学预报体系的构建,为人民的生命财产提供全面的保障。在我国多年的发展中,地质灾害的发生十分频繁,对自然与社会等多方面形成了极大的威胁与侵害。通过相关的记录研究发现,地质灾害与区域气象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尤其是降水灾  相似文献   

5.
管道气象与地质灾害预警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付立武  贾韶辉  郭磊 《油气储运》2012,31(4):307-309,313,326,327
每年汛期是我国地质灾害的高发期,严重威胁我国上万公里管道及附属设备的运行安全。对管道气象与地质灾害预警技术进行研究,通过采用信息化技术,将预警分类及响应标准固化到气象与地质灾害预警系统中,实现了预警信息的收集、发布、共享、通知的集成。同时通过多种传递方式,实现了灾害预警信息的直达传送,使基层单位的生产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所属企业的受灾害影响程度。以管道气象与地质灾害预警系统的实例应用,验证了该技术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2000-2015年我国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的年际变化和地区分布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多,损失大,共发生地质灾害373 469处,造成人员伤亡47 353人,直接经济损失7 330 120万元;研究时段内2006年为灾害高发年,总数高出平均值4.4倍,2013年直接经济损失最大,是平均值的2.3倍;滑坡等地质灾害分布广泛,但集中分布于中南和西南地区,多发于夏季;地质灾害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具有地区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我国幅员辽阔,受自然条件影响和限制,有的地区地形条件复杂,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和损失。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针对地质灾害的监测技术有了新的进展,对于地质灾害的监测程度也逐渐增强。应运而生的遥感技术,其应用和发展给人们带来了福音,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对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防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篇文章针对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做出简要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遥感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在近些年我国地质灾害治理时遥感技术的应用日益频繁,其作用也随着技术的完善变得越来越重要。当灾难出现时地质灾害险情相关处理部门必须要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灾难处理方案,尤其是面对险情恶劣的地区更要在第一时间对当地险情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并制定出合理的治理方案。本文就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希望可以为今后我国地质灾害监测工作出一份力。  相似文献   

9.
根据基于应变与基于可靠性的两种管道设计新方法的工程需要,对我国油气管道面临的断层、采空、冻土、滑坡等常见地质灾害类型及其土壤位移模式进行了分类总结。以断层作用下管道设计应变计算的有限元分析力学模型及设计应变经验公式为基础,将其推广到采空、冻土、滑坡等其他地质灾害类型的研究中,提出简化的管道地质灾害综合位移模型及管道设计应变计算模型,模型将地质灾害位移类比为水平面和垂直面内的断层位移形式,从而衍生出其他地质灾害形式管道应变计算方法。该方法计算精度高、效率高、适用性广,特别是满足了多种地质灾害作用下油气管道可靠性的设计需要。  相似文献   

10.
根据基于应变与基于可靠性的两种管道设计新方法的工程需要,对我国油气管道面临的断层、采空、冻土、滑坡等常见地质灾害类型及其土壤位移模式进行了分类总结。以断层作用下管道设计应变计算的有限元分析力学模型及设计应变经验公式为基础,将其推广到采空、冻土、滑坡等其他地质灾害类型的研究中,提出简化的管道地质灾害综合位移模型及管道设计应变计算模型,模型将地质灾害位移类比为水平面和垂直面内的断层位移形式,从而衍生出其他地质灾害形式管道应变计算方法。该方法计算精度高、效率高、适用性广,特别是满足了多种地质灾害作用下油气管道可靠性的设计需要。  相似文献   

11.
王翔 《安徽农业科学》2014,(16):5033+5044-5033
临沂市地质灾害的发生与降水密切相关,通过分析五年来临沂市汛期降水情况和地质灾害发生情况,探讨了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指出了临沂市地质灾害防治重点任务时段,为临沂市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81—2010年湘西自治州历次山洪地质灾害的降雨资料,对山洪地质灾害发生时的降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30年湘西自治州山洪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呈现中北部大于南部,5—7月出现山洪地质灾害的概率非常大。降雨强度、降雨持续时间和降雨量与山洪地质灾害的发生密切相关,小时雨强越大,累计雨量越大,发生山洪地质灾害的风险越高。6 h降雨量对地质灾害发生概率的指示性更好,可以作为地质灾害预测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广西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形成及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遗业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941-11943
随着广西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地质灾害成为一种阻碍正常经济建设、危害社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主要自然灾害。广西是全国7个地质灾害多发省区之一,对广西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及分布规律进行了全方位分析,提出了预防和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4.
对云南省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的地质灾害进行了调查研究,包括区域气象与水文、区域地质、地质灾害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该县地质灾害分布范围广、空间分布不均匀,各乡镇均有地质灾害分布,共发生地质灾害318处,其中民乐镇、景谷乡、威远镇、水平镇地质灾害相对较发育,占全县总数的62%,碧安乡和勐班乡等乡镇的地质灾害分布较少。最后分析了资质灾害的受控因素。  相似文献   

15.
陈艳梅  胡引翠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0):5348-5350
总结了河北省生态灾害的主要特点,对生态灾害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灾减灾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实地考察、考证和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对武功山地质地貌与水旱灾害国土安全进行调查研究,并对武功山历年自然灾害的成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武功山国土安全的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太谷县位于晋中盆地东部,受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等地质环境条件及人类经济活动诸多因素的影响,太谷县地质环境变得十分脆弱,已形成大量的地质灾害。太谷县地质灾害主要有:地裂缝、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和泥石流。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基本查清了太谷县地质灾害特征及其分布情况,并按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为该地区以后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西藏贡觉县克西林沟泥石流为例,对该泥石流活动的3个分区(形成区、流通区、堆积区)的物质组成、几何特征进行归纳总结,对其成因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水文气象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强烈的新构造运动和频繁的地震活动构成了该地区泥石流灾害发生的宏观地质条件;由古代冰川剥蚀作用形成的冰蚀地貌,为泥石流的汇水、物质来源及流动提供了必要条件;成土作用差,且沟坡陡峻水土流失严重,造成植被覆盖率低,为泥石流发生提供了生态环境条件;集中的大量降雨以及由于强烈物理风化作用形成的大量碎屑物成为泥石流的基本物质组成来源;盲目的人为活动加剧了泥石流的发生、发展及其危害程度。最后对该地区泥石流灾害的预防治理,从其成因的角度提出了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实际生产中,气象和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暴露出信息无权威性、信息分散、预报信息无针对性、信息获取和发送人工化等问题。分析了中国石油各企业的预报需求,提出服务定制模式,自主研发了气象与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平台。该平台以保障企业安全生产为目标,及时获取权威预报预警信息,经系统自动分析后,通过多种渠道快速发布专业的气象、地质灾害预报信息,实现提前12h乃至更长时间为各级管理人员提供针对本企业的预报预警信息,为企业减灾防灾和辅助生产调度等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因气候变化和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20.
模糊综合评判地质灾害的危险性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陈情来 《油气储运》2000,19(5):38-43
地质灾害的危险性直接影响着管道的建设和运营。根据模糊数学原理,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以忠红(忠县-红花套)段输气管道为例,对其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了综合评判,模糊综合评判具有计算简捷、衫性强的优点,是处理带有模糊性的评判问题的一种有效数学方法。可广泛适用于各种管道、各区域及其工程建设中地质灾害危险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