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索薯块膨大中期简便易行的增产措施,研究了甘薯中后期翻蔓、提蔓、喷施多效唑、喷施缩节胺、摘除枝条等措施对其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不作处理)相比,提蔓和喷施多效唑、缩节胺能有效控制旺长,叶面积指数降低,但中后期光合势并未降低,地上部干重降低,块根干重增加,单株薯数增加,分别增产11.28%、16.15%和8.27%,其中喷施多效唑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网室内薯苗倒栽缓解了个体发育与群体发展的矛盾,减轻了甘薯冠层郁闭,从根本上解决了繁殖脱毒甘薯原原种茎叶徒长问题,倒栽比正栽分枝多,蔓短,叶面积指数长期维持在3.5左右,结薯早膨大块产量高,繁殖系数大,单产鲜薯增加21.7% ̄25.2%。因而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繁殖单位经济效益,加快了脱毒甘薯的推广速度  相似文献   

3.
冬种甘薯免耕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减轻种植甘薯的劳动强度、节约劳动工日、提高产量和品质,进行冬种甘薯免耕试验。试验设免耕、常耕和空白3个处理。冬种甘薯免耕处理与常耕处理比较:小于0.05kg/块以下的非商品薯产量减少1690.5kg/hm^2,大于0.1kg/块以上的商品薯产量增加10.5kg/hm^2,增产不显著,干薯淀粉含量减少0.77%,薯形稍弯,甘薯颜色稍淡,口味相差不大,但节约成本3120元/hm^2。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不同化学打顶剂组合对高产棉花新品种塔河 2 号的打顶效果,为其高产栽培筛选出最适宜的化学打顶剂。试验将 7 个不同化学打顶剂组合分别在 7 月 4 日和 7 月 10 日分 2 次进行叶面喷施,并以人工打顶作为对照组(CK),成熟期对塔河 2 号的产量构成和纤维品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T5 处理(缩节胺 75g/hm2+ 塑控 75g/hm2,塑控 150g/hm2)、T7 处理(缩节胺 75g/hm2+ 矮壮素 30g/hm2,矮壮素 150g/hm2)株高降低,T1 处理(缩节胺 75g/hm2,向铃转 150mL/hm2)、T2 处理(缩节胺 75g/hm2,塑控 150g/hm2)、T3 处理(缩节胺 75g/hm2,矮壮素 150g/hm 2)、T4 处理(缩节胺 75g/hm2+ 向铃转 75mL/hm2,向铃转 150mL/hm2)、T6 处理(缩节胺 75g/hm2+ 矮壮素 15g/hm2,矮壮素 150g/hm2)株高增加;化学打顶后衣分增加1.21%~9.53%,籽棉产量增加 7.69%~21.92%;籽棉产量的增加主要是单株果枝数、单株结铃数和单铃重共同增加的结果;增产最显著的 T2 处理(缩节胺 75g/hm2,塑控 150g/hm2)单株果枝数、单株结铃数和单铃重较 CK 分别增加 7.94%、23.08% 和 6.03%,但品质等级由 B 下降为 C;T4 处理(缩节胺 75g/hm2+ 向铃转 75mL/hm2,向铃转 150mL/hm2)品质等级不下降,且籽棉产量增加相对较高(15.85%)。综合来看,T4 处理(缩节胺 75g/hm2+ 向铃转 75mL/hm2,向铃转 150mL/hm2)可作为塔河 2 号目前最适化学打顶剂组合进行大田应用。  相似文献   

5.
脱毒甘薯的生长特性和生理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快推广甘薯脱毒技术,选用没类型甘薯品种脱毒薯进行试验研究和示范。结果表明,脱毒甘薯具有栽后发根返苗快,植株健壮,封垄旱,基部分枝多,茎蔓生长速度快,叶面积指数提高,茎叶产量显著增加,结薯早,膨大快,块整齐而集中中等生长特性;并具有叶绿素分量提高,T/R值减小,经济系数高等生理特点。大面积示范与小区试验结果一致,鲜薯产量达2770kg/667m^2,比CK增505kg,增产22.3%,干率提高5  相似文献   

6.
试验表明,甘薯结薯部位较浅,薯块分布集中,则甘薯产量明显提高;应用短蔓品种、短节间薯苗、前期注意浇水、薯苗适度深插等技术,则可明显降低结薯深度。  相似文献   

7.
施氮量对鲜食型甘薯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施氮量对甘薯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的影响,为甘薯氮肥管理提供理论参考。以鲜食型甘薯(龙薯9和烟薯25)为试材,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鲜食型甘薯生物学指标、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鲜食型甘薯的蔓长、分枝数、节间长度、叶柄长和叶宽等生物学指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适当增施氮肥可显著提高薯块产量、商品薯率和单株薯块数。适量的氮肥可显著提高薯块中可溶性糖和Vc含量,薯块中可溶性蛋白、粗蛋白以及硝酸盐含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通过二次曲线模拟可知:龙薯9和烟薯25的最高产量施氮量分别为166.60,153.13 mg/kg。甘薯的氮素积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且品种间氮素吸收效率表现为短蔓品种(龙薯9)小于长蔓品种(烟薯25),氮素利用效率表现为短蔓品种(龙薯9)大于长蔓品种(烟薯25)。减少氮肥施用量可显著提高甘薯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川西北地区甘薯高产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通过筛选合理的肥料配比组合,为川西北地区甘薯施肥提供科学依据,以不施肥为对照,选择了5种不同的肥料配比组合,并进行了鲜薯鲜薯产量、薯块干率和薯干产量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不同N、P、K肥料配比组合对甘薯产量及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肥料配比组合对增加甘薯产量,提高薯块干率均有一定的作用,川西北地区万薯5号的最佳施肥量是P2O75 kg/hm2、K2O150 kg/hm2配合施用.  相似文献   

9.
氯化钾对甘薯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氯化钾对甘薯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求其作用的最佳施用量。以4种甘薯栽培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大田试验探究不同氯化钾用量对甘薯块根结薯数、单薯重、干物质积累动态变化以及品质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氯化钾显著提高4种甘薯的产量,最大增幅达到47.24%~116.36%;随着氯化钾施用量的不断增加,甘薯的产量均呈现先增加后逐渐降低的趋势;甘薯产量均与甘薯单株结薯数和单薯重呈显著正相关,即氯化钾对甘薯产量的提高是通过增加甘薯的结薯数和提高甘薯的单薯重来实现的,但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适量氯化钾肥显著提高甘薯块根中的淀粉、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但当氯化钾含量超过562.5 kg/hm2时,品质指标的提高率有所降低。综合考虑产量、甘薯品质及经济效益因素,在大田条件下氯化钾的用量不宜超过375.0 kg/hm2。  相似文献   

10.
杨晓东 《中国种业》2013,(Z1):46-46
研究了湖北省江汉平原棉田不同缩节安用量对子棉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缩节胺用量在0~180 g/hm-2范围内,子棉产量、单株成铃数和铃重均随缩节胺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达到225 g/hm-2时三者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缩节胺用量在0~135 g/hm-2范围内,对衣分影响较小;随着缩节胺用量的进一步增加,衣分下降显著。综合上述各项指标,江汉平原棉田缩节胺适宜用量为180 g/hm-2。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燕麦的抗倒伏特性,提高燕麦产量,以燕麦品种冀张莜7号为试验材料,以喷等量清水为对照(CK),拔节前选择晴朗无风天气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缩节胺(2.0、2.5、3.0和3.5mL/L)和矮壮素(2.0、4.0、6.0和8.0mL/L)进行化控处理试验,探讨不同浓度的缩节胺和矮壮素对燕麦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及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缩节胺和矮壮素均能降低燕麦株高,增加茎粗,提高茎秆中全钾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强抗倒伏能力,提高产量。喷施3.5mL/L缩节胺的增产效果最好,比CK增加34.94%;喷施4.0mL/L的矮壮素增产效果最好,比CK增加20.95%,且喷施缩节胺的效果优于矮壮素。  相似文献   

12.
胡启国 《中国种业》2016,(10):43-44
研究了不同品种肥料对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甘薯缓释氮专用复合肥比对照增产20.5%,增收13.9%,商品薯率增加13.5个百分点,薯干产量增加18.1%,淀粉产量增加17.37%;施用甘薯腐植酸专用肥比对照增产15%,增收8%,商品薯率增加16.2个百分点,薯干产量增加20.3%,淀粉产量增加22%。说明合理施用甘薯缓释氮专用复合肥、甘薯腐植酸专用肥能有效提高甘薯产量和品质,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史新敏  郭小丁 《种子科技》2000,18(3):158-159
网室内薯苗倒栽缓解了个体发育与群体发展的矛盾,减轻了甘薯冠层郁闭,从根本上解决了繁殖脱毒甘薯原原种茎叶徒长问题。倒栽比正栽分枝多,蔓短,叶面积指数长期维持在3.5左右,结薯早,膨大快,产量高,繁殖系数大,鲜薯增产21.7%~25.2%。因而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加快了脱毒甘薯推广速度。  相似文献   

14.
入土节数对迷你型甘薯产量及商品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对迷你型甘薯进行的入土节数试验,分析了各处理在鲜薯产量、经济系数、薯块商品率和T/R值的动态变化、经济效益等的差异,结果表明:入土节数对迷你型甘薯的经济产量和薯块商品率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薯苗数量能保证的情况下,入土节数应以3~4节为宜。同时配合其他栽培措施,能获得较好的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噻虫胺、金龟子绿僵菌、辛硫磷、球孢白僵菌等药剂不同施用量(60、75、90 kg/hm2)对甘薯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以甘薯‘烟薯25’为试材,在河南郑州和鹤壁地下害虫发生严重的地块,筛选适合的甘薯地下害虫药剂及施用量。结果表明:4种药剂对‘烟薯25’的防治效果在郑州和鹤壁效果相似,适合‘烟薯25’的化学药剂是0.5%噻虫胺90 kg/hm2,防治效果和商品率最高为86.67%和92.63%,鲜薯产量比对照最高增产14.95%;金龟子绿僵菌2亿/g施用量75 kg/hm2,防治效果较好,防治效果和商品率最高为77.85%和91.45%,鲜薯比对照增产最高为9.52%;球孢白僵菌150亿/g 75 kg/hm2防治效果较好,防治效果和商品率最高为78.03%和91.62%,鲜薯比对照增产最高为10.86%。化学药剂噻虫胺和生物药剂金龟子绿僵菌、球孢白僵菌对‘烟薯25’地下害虫防治效果较好,适合在甘薯种植上进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6.
甘薯脱毒种薯的生产技术与利用山东省泰安市农科所(271000)刘桂玲近几年来,我国对甘薯病毒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通过茎尖组织培养产生的脱毒苗,由于脱除了病毒,可以大幅度提高鲜薯产量并改善品质,一般可增产鲜薯20%~50%,出于率增加1~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7.
2009年我站从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引进甘薯新品种——徐薯27(原名徐25—2),在我市张庄镇王庄村进行了栽培试验,平均亩产达到4250千克,比对照徐薯18增产24.53%。3年的栽培实践表明,该品种产量、综合抗病性以及薯形均优于目前的甘薯当家品种——徐薯18。  相似文献   

18.
南薯99(原系号94-276)是四川省南充市农科所1993年用潮薯1号×红皮早杂交育成。1995~1996年完成品比试验。1998年通过四川省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和多点生态区生产试验。1999年5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南薯99比南薯88增鲜薯和薯干均在20%以上,增淀粉10%以上,增生物产量15%以上,是一个具有丰产稳产性能好、适应性广、抗病力强、淀粉含量高、耐贮藏等优良特性的食、饲、加工多用型甘薯新品种。产量表现 1997~1998年参加四川省品种区试,两年鲜薯平均产量34953…  相似文献   

19.
8个鲜食型甘薯品种的氮营养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以不同鲜食型甘薯为试材,研究了施氮对8个鲜食型甘薯品种产量、氮素积累量和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可提高甘薯地上部生物量,供试的8个甘薯品种薯块产量平均值表现为N90>NO>N135,在3个氮水平下薯块产量相对较高的品种是黄皮苏薯8,较低的品种是济薯21;施氮能提高甘薯整株氮素积累量,但不同鲜食型甘薯品种的薯块氮素积fir.量对施氮的响应也不尽相同。8个甘薯品种的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氮素利用效率和氮效率基本表现为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小,而氮素吸收效率的总体趋势是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根据研究结果将鲜食型甘薯的氮效率划分为5种类型。  相似文献   

20.
渝苏297系西南师范大学重庆市甘薯研究中心1991年从江苏省农科院提供的B50-285×苏薯1号组合的杂交种子中选育而成,1998年11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 地上部全为绿色,顶叶、成熟叶心脏形,蔓长150cm,茸毛较多,基部分枝5个以上。萌芽性好,结薯较早,单株结薯数4个以上,大中薯率80%以上;薯块呈下膨短纺锤形,薯皮较粗糙、红色,薯肉淡黄色,烘干率30%左右,熟食品质较好,含氨基酸2.14%,可溶性糖4.9%,淀粉19.0%,β-胡萝卜素0.026mg/100g。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