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干旱少雨、旱灾频繁是朝阳县的主要气候特点,而农业生产多年来一直采用传统的耕作方式.有些农民只追求土地的眼前效益,而不顾不合理耕作的后果,只注重作物产量,而不重视土地的贫瘠程度,他们获取的经济效益常常以牺牲土壤肥力为代价,这在客观上和主观上加剧了水土流失的趋势,使土壤肥力逐年下降,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舵轮式破茬免耕玉米播种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保护性耕作是指通过提高自然降水的利用率和土壤肥力,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流失,从而达到提高作物产量的目的.保护性耕作可以起到节水保墒、提高土壤肥力、保护环境等效果,是今后农业发展的重点.其中,免耕播种作为保护性耕作的核心内容之一,其配套机具免耕播种机的研究成为保护性耕作发展的关键.本文介绍了一种舵轮式破茬免耕玉米播种机,采用...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随着对农业生产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粮食作物产量也得到相应提高。但在很多地方,由于人们习惯沿用传统的耕作方式进行农业生产,土壤暴露,风蚀剧烈,加剧了土壤贫瘠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同时,由于长期对土地的掠夺式种植,造成农田土壤物质与能量的收支失衡,土壤肥力日趋下降,土地得不到休养生息,农业生态系统恶化,严重制约了粮食产量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我国农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要从建设良好农业生态系统入手,应用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改善农业生产现状。  相似文献   

4.
保护性耕作是一种新的耕作方式,具有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传统的农牧业耕作方式造成土地风蚀沙化严重,导致沙尘暴、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粮草产量低而不稳。在旱作农业上实施保护性耕作.找到一条既能促进农业生产又有利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针对朝阳县的自然情况,介绍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耕作模式,阐述朝阳县玉米保护性耕作的主要技术内容,并将保护性耕作的多种技术模式与传统模式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进行试验对比,以期为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农业的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多种现代化机械设备应用到了农业生产中,农业机械化水平有所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也得到了提高。以往采用的农业机械技术,整体的耕作强度比较大,对土地资源产生的影响也比较大。而农机技术中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实施的过程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土地压力,实现对土地资源的有效保护,对农业的长远、稳定发展也有着积极影响。要加强对该技术的宣传和推广,实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7.
保护性耕作增产机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相对照,使农作物增产主要有两方面的有利因素,即土壤水分的增加和土壤肥力的提高。对于旱区农业,这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改善辽宁省农业生产耕地退化的问题,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在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玉米秸秆还田地块进行了免耕播种试验,对秸秆覆盖还田、土壤水分、土壤容重、土壤肥力等进行测定。对比显示,保护性耕作地块土壤墒情明显提升,保护性耕作地块土壤较为紧实,土壤养分总体相对不足,通过深松和增施均衛的长效复合肥,满足了作物生长需求,保护性耕作的株高与茎粗显著高于传统耕作模式,各技术模式的产量显著高于传统种植。因此,通过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可实现增产增收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土地翻耕是千百年来传统的耕作方式,20世纪以来,大规模使用拖拉机翻耕土地,使农业获得了较好的收益。与此同时,也暴露了土壤风蚀、水蚀等使土壤贫瘠化的许多缺点。土壤贫瘠化的原因之一就是土地干旱和土壤墒情差,问题在于翻耕土地加速了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不翻耕土地加剧了土壤板结和雨水径流。如何应对呢?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表明,采用秸秆覆盖、免耕播种、土壤深松、化学除草等保护性耕作方式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保持农业可持续  相似文献   

10.
阜新市地处辽宁西部的半干旱地区,旱灾、风灾频繁,土地贫瘠、水土流失严重,不良的气候条件严重地影响了农业生产,造成了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农民增收困难.自2001年在该地区实施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以来,土壤理化性能逐步得到改善,作物生长条件及农业生态环境日趋好转,促进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使农业生产逐渐步入了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为此,总结了阜新市5年来实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经验和做法,为北方干旱地区推广保护性耕作提供了借鉴经验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土地翻耕是传统的耕作方式,上个世纪以来,大规模使用拖拉机翻耕土地,农业获得了较好的收益。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土壤风蚀、土壤水蚀等土壤贫瘠化问题。土壤贫瘠化的原因之一就是土地干旱和土壤墒情差,翻耕土地加速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不翻耕土地加剧土壤板结和雨水径流。如何应对呢?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表明,采用秸秆覆盖、免耕播种、土壤深松、化学除草等保护性耕作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式,土壤深松技术便是其关键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2.
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措施及机理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是指在没有灌溉条件,作物生长依靠有限降雨供给的耕地上,采用加深耕作层和培肥土壤肥力以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提高旱地作物产量的旱地机械化耕作技术。我省现行的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是从山西的自然特点和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的耕地面积比较大,生产的粮食不仅可以自给自足,还能够远销国外。但是长时间地利用土地进行耕作,导致土壤的肥力大大下降,生产出的粮食质量和数量都会有所减少。使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增加土壤肥力,让土壤具有保水、保肥、保土的效果,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各种农机的使用帮助农民降低了工作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然而传统的农机技术在帮助农业工作者进行工作的同时也加大了对土地的破坏,增加了耕地所承受的压力。保护性耕作技术则可以在农业工作中发挥有效作用的同时也降低耕地所承受的压力,提高土壤肥力,为我国农业未来的长久发展打下基础,所以应该让更多地区了解并运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5.
保护性耕作在现代农业机械化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保护性耕作的实施在农艺技术和农机应用上表现出多样化、标准化特征,其应用有效实现了水土保持、土壤肥力恢复,有效提高土壤的抗旱能力。从规范保护性耕作实施流程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农业保护性耕作组成,介绍了保护性耕作机械作业类型,以及保护性耕作农艺要点与农机农艺融合实施的注意事项,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助力。  相似文献   

16.
<正>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作物生产及牧草的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因其在保护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培肥地力、节约成本和增产增收等方面具备优势,将成为今后土地耕作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正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在能保证种子发芽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用化学药物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从而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的农业耕作技术。衡水市地处黑龙港流域,属于典型的以农业为主的地区,随着多年旋耕机的耕作,土壤耕层变浅,肥力不足,影响了农作物产量的提高。近年来,衡水市农机技术推广站多次组织召开保护性耕作现场会,举办培训班,编印保护性耕作宣传资料发放到农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干旱一直是粮食生产的最大威胁.近年来,保护性耕作作为抗旱节水的重要技术,正在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以减少土壤耕作,并利用农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保护土壤减少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技术.  相似文献   

19.
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大,朝阳县是辽宁省玉米主要产地,科学高效的进行玉米种植意义重大,推广玉米保护性耕作有助于保护耕地、提高产量,分析了朝阳县开展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工作及主要技术模式,通过实际推广在朝阳县木头城子重点开展玉米保护性耕作,对比常规模式与免耕播种模式玉米测产数据,总结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的成效、存在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20.
保护性耕作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机械化的发展,使人类掌握了先进耕作工具,可以随意改变土地的原有状态,但人类和自然的矛盾也愈来愈突出。耕翻作业除掉地面残茬、杂草固然有利于播种,同时也破坏了对地面的保护,导致土壤风蚀,水蚀加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