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研究旨在建立芦竹(Arundo donax)高效组培快繁体系,为其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应用及再生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提供基础。以芦竹腋芽茎段为外植体,分别用不同激素进行正交实验,对芦竹的腋芽萌发、增殖及生根培养基进行筛选和优化。实验发现,MS+ 4.00 mg/L 6-BA+ 1.00 mg/L IBA为芦竹腋芽萌发最佳培养基配方,萌发率为96.7%;MS+ 7.50 mg/L 6-BA+ 1.00 mg/L IBA为最佳增殖培养基配方,增殖系数可达13.5,单株增殖系数可达16,其增殖系数较之前的研究提高了1倍多;1/2MS+ 1.00 mg/L IBA,为最佳生根培养基配方,生根率最高,为93.8%,平均根数6.33条;移栽培养选择高7 cm以上,根长1~3 cm的健壮组培苗进行驯化移栽效果最好。本研究成功建立了芦竹完善的高效组培快繁体系,有效提高了芦竹的繁殖系数,同时为芦竹的再生及分子水平的育种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
以红花文殊兰的鳞茎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培养基对其腋芽启动、不定芽增殖及生根培养的影响。研究表明,腋芽启动的最适培养基为5.0 mg/L MS+6-BA+0.2 mg/L NAA+活性炭1 g/L,腋芽的诱导萌发率为88%;不定芽增殖的最适培养基为MS+2.0 mg/L 6-BA+0.5 mg/L TDZ+0.1 mg/L NAA+活性炭0.5 g/L,40 d的增殖系数可达7.16;壮苗培养基为1/2 MS+0.5 mg/L 6-BA+0.1 mg/L NAA+10%椰子水(CW)+活性炭0.5 g/L;生根的最适培养基为MS+0.5 mg/L NAA+0.5 mg/L IBA+活性炭0.5 g/L,生根率达100%,根系发达,植株生长健壮。生根苗经一段时间炼苗后,移栽到基质为树皮∶椰糠∶河砂=1∶1∶1的苗钵上,红花文殊兰的假植成活率达95%。该研究建立了红花文殊兰的快繁体系,为其工厂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以虎舌红带芽茎段为外植体,研究其培养的最佳培养基配方及培养程序,建立虎舌红快繁技术体系.结果表明:芽萌发的最佳培养基为:MS+ 6-BA 2.0 mg/L+ NAA 0.5 mg/L+GA31.0 mg/L,萌发率为73.33%;芽苗增殖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5 mg/L+ NAA 0.5 mg/L+ GA3 0.1 mg/L,增殖系数可达7.5,且芽苗生长良好;生根培养基以1/2 MS+ IBA 0.5 mg/L+NAA 0.5 mg/L为最好,生根率达96.67%.在此培养基上添加不同浓度的活性炭,以0.2% AC效果更好.炼苗以碎树皮的成活率最高,达91%.  相似文献   

4.
辣木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和各种微量元素,具很好的保健作用。本试验以辣木种子为外植体,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辣木不定芽诱导、增殖以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合辣木不定芽诱导的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2 mg/L NAA;适合辣木不定芽增殖的培养基为MS+0.5 mg/L 6-BA+0.2 mg/L NAA;辣木不定芽生根的培养基以1/2 MS+0.3 mg/L IBA+0.2 mg/L NAA+1 g/L活性炭为佳,根的生长都优于其他培养基。在生根培养基中,NAA和IBA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配合使用优于NAA、IBA单独使用。本研究为辣木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5.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7):5816-5824
为解决川续断种苗快速繁殖的问题,需建立高效的组培苗再生体系。本研究利用植物组培技术,筛选川续断组培的最佳外植体,运用响应面优化法对川续断愈伤组织及丛生芽的诱导体系进行优化。结果显示,适合川续断组培的最佳外植体为幼苗叶片,最佳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MS+6-BA0.93mg/L+NAA0.64 mg/L+KT 0.55 mg/L,诱导率98.62%,不同激素对愈伤组织诱导率大小的影响顺序:NAA6-BAKT,不同激素组合对愈伤组织诱导率大小的影响顺序为:NAA+KTNAA+6-BA6-BA+KT;丛生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MS+6-BA 0.76 mg/L+GA_3 3.51 mg/L+IAA 0.93 mg/L,诱导率88.49%,不同激素对丛生芽诱导率大小的影响顺序为:GA_36-BAIAA,不同激素组合对丛生芽诱导率大小的影响顺序为:GA_3+6-BAGA_3+IAA6-BA+IAA;生根壮苗的最佳培养基:1/4MS+6-BA 0.1 mg/L+GA_3 0.5 mg/L+0.5%活性炭,生根率81.92%。本研究建立的川续断组培苗高效再生体系,可为下一步研发川续断快繁优质种苗提供关键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6.
为了建立膜荚黄芪组培快繁技术体系,本研究以膜荚黄芪无菌试管苗的下胚轴为外植体,探讨不同激素种类及其浓度配比对愈伤组织诱导率、丛生芽诱导率、再生苗生根率的影响,筛选适宜的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膜荚黄芪愈伤组织最佳诱导培养基是MS+6-BA 0.5 mg/L+2,4-D 2.0 mg/L,愈伤组织诱导率达86.4%,丛生芽分化的最佳培养基是MS+6-BA 1.0 mg/L+NAA 0.3 mg/L,丛生芽分化率最高达91.6%,再生苗最佳生根培养基1/2MS+IBA 0.5 mg/L+IAA 1.0 mg/L,生根率最高达62.6%。本研究建立了膜荚黄芪组培快繁技术体系,为其种质资源保存及开发利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7):5825-5832
本研究针对双腺藤繁殖系数低、育苗周期长等问题,对双腺藤品种‘Sunparasol’组培快繁体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双腺藤幼嫩带芽茎段使用0.1%HgCl_2处理3 min,启动培养培养基为MS+6-BA 4 mg/L+NAA 0.1 mg/L时,萌动率高达93.33%;继代培养阶段在MS+6-BA 2 mg/L+NAA 0.1 mg/L培养基中增殖数量最多且生长健壮,增殖系数为4.31;蔗糖浓度为40 g/L时可以促进细弱组培苗生长;适量添加1~2 mg/L矮壮素后组培苗生长状态最好;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1 mg/L生根率为83.33%,平均生根条数为4.3。本研究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对双腺藤的规模化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新疆杨叶片为外植体,研究新疆杨组织培养再生体系建立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组合为MS+0.5 mg/L 6-BA+0.5 mg/L 2,4-D;愈伤组织分化的最佳培养基组合为MS+0.1 mg/L TDZ+0.3 mg/L IBA,不定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组合为MS+1.0 mg/L 6-BA+0.3 mg/L IBA,诱导生根的最佳培养基组合为1/2MS+0.5 mg/L IBA,新疆杨组培苗在生根培养基上形成的根条数多,苗体健壮,生根率达到100%。本研究成功建立了新疆杨组织培养再生体系,为其转基因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优化新兴的、现存量稀少的木本花卉红冠桉(Corymbia ptychocarpa)腋芽快繁体系。本研究以15年生母树无菌茎段为外植体,利用茎段萌发腋芽的方式,筛选多腋芽启动方法;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丛生芽形成、芽增殖和生根诱导等培养基进行优化,研究不同栽培基质对幼苗移栽驯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经预处理的茎段以MS+0.5 mg/L 6-BA为腋芽启动培养基较适宜,萌发率达97.1%,平均发芽系数3.6;不同浓度6-BA与ZT组合试验表明,在MS+0.5 mg/L ZT+6-BA 3.0 mg/L培养基中,丛生芽最大体积达2.51 cm3;不同激素配比试验表明,MS+0.8 mg/L 6-BA+0.03 mg/L ZT+0.04 mg/L IBA培养基对促进芽增殖、生长最佳,增殖系数6.2±1.34,嫩茎平均高度2.60 cm;生根试验中,提高MS培养基中铁盐浓度,生根率可达96.30%,平均根条数6条/株;组培苗移栽至当地土(红壤)基质中,平均成活率达85.4%。本研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红冠桉快繁体系,为其工厂化育苗提供系统的组培技术及遗传改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非洲紫罗兰的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对非洲紫罗兰的叶片组培快繁技术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初代培养基为MS+6-BA1.0mg/L(单位下同)+IBA0.5;诱导丛生芽的适宜培养基为MS+6-BA1.0 +KT0.1 +IBA0.1;有效苗诱导培养基为MS+6-BA0.5+IBA0.5+活性炭0.3%。试管苗生根采用瓶外扦插生根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菱花湛露’牡丹鳞芽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实现牡丹的工厂化育苗提供理论的依据,建立牡丹品种‘菱花湛露’的组培快繁体系,以‘菱花湛露’的鳞芽为外植体,以MS、改良MS、WPM、改良WPM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6-BA、NAA等植物生长调节剂,经试验对比筛选出‘菱花湛露’的最佳增殖培养基为改良WPM+6-BA 1.5 mg/L+NAA 0.5 mg/L+GA3 0.1 mg/L+蔗糖 25 g/L+琼脂6 g/L+AgNO3 10 mg/L,增殖系数可达3.7;生根培养基为1/2改良WPM+IBA 10 mg/L+蔗糖35 g/L+AgNO3 10 mg/L+活性炭(0.1%)时,生根率为47.9%。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利用组织培养技术,以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种子为材料,建立快速繁殖白木香的方法体系。首先进行种子消毒,播种到MS培养基上,然后将白木香无菌幼苗切成带1 个腋芽的茎段,诱导白木香丛生芽;剪下生长健壮的单个芽苗,诱导生根。白木香腋芽诱导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1 mg/L6-BA+0.2 mg/L NAA+0.2 mg/L IBA+30 g/L 蔗糖+5 g/L 植物凝胶,白木香组培苗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MS+30 g/L 蔗糖+5 g/L 植物凝胶。白木香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将应用于白木香特异种质的快速大量扩繁中。另外,由于白木香种子随采随种、不易保存的特性,组培快繁技术也可随时为白木香结香机理研究提供遗传背景相对一致的大量新鲜幼嫩的组织材料。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利用组织培养技术,以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种子为材料,建立快速繁殖白木香的方法体系。首先进行种子消毒,播种到MS培养基上,然后将白木香无菌幼苗切成带1个腋芽的茎段,诱导白木香丛生芽;剪下生长健壮的单个芽苗,诱导生根。白木香腋芽诱导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1 mg/L6-BA+0.2 mg/L NAA+0.2 mg/L IBA+30 g/L蔗糖+5 g/L植物凝胶,白木香组培苗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MS+30 g/L蔗糖+5 g/L植物凝胶。白木香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将应用于白木香特异种质的快速大量扩繁中。另外,由于白木香种子随采随种、不易保存的特性,组培快繁技术也可随时为白木香结香机理研究提供遗传背景相对一致的大量新鲜幼嫩的组织材料。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以大田甜叶菊为试验材料,通过研究不同外植体、不同激素种类和浓度配比对丛生芽诱导、增殖培养及不定根诱导的影响,建立了甜叶菊组培快繁体系。结果表明:带腋芽茎段是甜叶菊组培快繁最适外植体;诱导丛生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5 mg/L+NAA 0.1 mg/L,平均诱导率为88.1%;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6-BA 0.5 mg/L+KT 4.0 mg/L+NAA 0.05 mg/L+GA30.2 mg/L,单芽平均增殖个数为4.1;不定根最适诱导培养基为1/2 MS+NAA 0.2 mg/L,生根率为95%;组培苗移栽成活率达70%以上。本试验研究结果为甜叶菊组培苗的产业化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方案通过对两种不同品种的野生百合在不同生根培养基下处理的生长效果观察的试验研究发现:两种野生百合的生长情况(包括鳞茎形成愈伤组织,不定芽的分化;形成根的数量,叶片的数量,叶片的厚度,株高等)均以在培养基配方为MS+IBA 0.5 mg/L+NAA 0.5 mg/L+IAA 0.5 mg/L下的生长情况为最好,处理方案为最佳,其次是在1/2 MS+IBA 0.5 mg/L+活性炭1.0 g/L的配方下生长情况较好,这对野生百合的生长情况有一定的影响,给实践生产带来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剥取罗汉果微茎尖进行培养,探讨不同激素配比条件下罗汉果快速繁殖体系的建立.结果表明:罗汉果茎尖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 6-BA 1.0 mg/L+ NAA 0.05 mg/L+ GA30.1mg/L,增殖培养基为MS+ 6-BA 0.5 mg/L+ IBA 0.1 mg/L+ GA30.1 mg/L,生根培养基为1/2 MS+ IBA 1.0 mg/L +0.1%活性炭,生根率为100%,移栽成活率可达93.33%.  相似文献   

17.
栀子优良品种快繁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保存和尽快繁殖栀子优良种质,以品系优良的10年生栀子新萌枝条为试验材料,在添加不同植物激素的MS培养基上进行了栀子组培再生体系建立的试验研究,并探讨栀子组培苗的炼苗移栽技术。结果表明:适宜栀子外植体的启动培养基为MS+6-BA 1.5 mg/L+NAA 0.5 mg/L;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5 mg/L+NAA 0.3 mg/L,增值系数可达4.6;较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2.0 mg/L,生根率为87%;炼苗移栽基质使用草炭和蛭石,比例为1∶1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研究旨在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筛选出引进资源品种(系)SN6、SN7和自育品系YC24的最适培养基,确定3个欧李品种的再生体系,为欧李高效快速规模化繁殖提供技术性支持。以3个欧李品种(系)为材料,对外植体的消毒方式、分化、增殖和生根培养阶段的最适培养基和激素配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头孢霉素浓度为100 mg/L时,外植体存活率最高、污染率最低;SN6、SN7的最适分化培养基为MS+ 0.5 mg/L 6-BA+ 1.0 mg/L ZT+ 0.05 mg/L IBA,YC24的最适分化培养基为MS+ 0.5 mg/L 6-BA+ 0.5 mg/L ZT+ 0.05 mg/L IBA;SN6的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 0.2 mg/L NAA+ 0.1 mg/L IBA+ 1.0 g/L活性炭,SN7、YC24的最适壮苗生根一步培养基为1/2MS+ 0.05 mg/L NAA+ 0.2 mg/L IBA。本研究建立了欧李嫩枝快速繁殖体系,可为优良种质的后续练苗移栽、扩大培养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以明日叶叶片为外植体,通过筛选基本培养基及外源物质,从而诱导产生愈伤组织并得到再生植株,建立其高频再生组培快繁的完整体系。结果表明,明日叶组培苗的最适基本培养基为MS;叶片诱导愈伤组织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0 mg/L+2,4-D 1.0 mg/L;增殖最佳培养基为MS+6-BA 2.0 mg/L+2,4-D1.0 mg/L;不定芽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5 mg/L,诱导率为55.49%;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NAA 0.02 mg/L,生根率可达87.22%,将生长良好的再生植株进行移栽,存活率高达94%。该研究建立了明日叶组培完整再生体系,以高效、低成本的快速繁殖方式,为明日叶的大面积种植提供一种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最适初代诱导、增殖继代生根的培养基配方,建立腊花的组织培养技术体系,以腊花嫩茎尖为实验材料,采用MS培养基,向培养基中添加不同配比组合的KT和NAA,对腊花进行初代诱导培养;设置6-BA和NAA不同激素浓度组合进行增殖培养;选用1/2MS培养基为腊花生根培养的基础培养基,添加IBA不同浓度配比培养实验。最佳初代诱芽培养基为MS+ KT 3.0 mg/L+ NAA 0.2 mg/L+琼脂6.2 g/L+蔗糖30 g/L,pH 5.8,诱导率达88.8%。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 6-BA 1.0 mg/L+ NAA 0.1 mg/L+ 琼脂6.2 g/L+蔗糖30 g/L,pH 5.8,增殖系数为3.6。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 IBA 0.6 mg/L+琼脂6.2 g/L+蔗糖30 g/L+0.1 g/L活性炭,pH 5.8,生根率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