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4):4714-4725
为了明确民族传统中药材红花龙胆(Gentiana rhodantha Franch. ex Hemsl)内生真菌群落结构及功能,本研究采用组织块分离法,对贵州省六盘水地区的野生红花龙胆内生菌进行分析,结合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对分离的菌株进行鉴定,并阐述内生菌多样性;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能显著抑制红花龙胆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nrum)生长的内生菌株。结果表明:从六盘水地区钟山凤凰、水城南开、水城杨梅和六枝新场等4个点的480个野生红花龙胆组织块中分离获得294株内生真菌,隶属32个属,总定殖率和总分离率分别为49.38%和61.25%,内生真菌多样性非常丰富。从总体分离频率分布来看,镰刀菌属(Fusarium)(9.86%)和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8.84%)为优势菌群。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六枝新场的红花龙胆内生菌多样性程度最高,在不同部位中茎秆的内生真菌多样性大于叶片和根部。通过与丝核菌进行对峙培养筛选出抑制率超过50%的有23株内生真菌,其中葡萄座腔属的R022、R021、拟茎点霉属的S002、刺盘孢属的S028以及镰刀菌属的L031等5株内生菌对红花龙胆菌核病菌菌丝抑制率均超过70%,具有较大的生防潜力。本研究初步探明红花龙胆内生真菌多样性,并为红花龙胆菌核病生物防治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了深刻认识罗汉松和珙桐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分离了183株罗汉松和珙桐内生真菌,结合形态学和分子分类方法对分离内生真菌进行种属鉴定;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研究分离菌株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96株罗汉松内生真菌鉴定为曲霉属Aspergillus、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拟茎点霉属Phomopsis、丝枝霉属Aphanocladium、脉孢菌属Neurospora和无孢菌群,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1.73;87株珙桐内生真菌分属于曲霉属Aspergillus、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拟茎点霉属Phomopsis、青霉属Penicillium、炭角菌属Xylaria sp.和无孢菌群,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1.53。采用RFLP方法,对全部内生真菌rRNA基因间隔区(ITS)的核苷酸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罗汉松和珙桐内生真菌分别聚为22个分枝,同属的菌株聚在一起,同属菌株的RFLP分类相似性在93%以上。罗汉松和珙桐内生真菌中都有无孢菌群,部分菌株与鉴定菌株同处一个分枝中,其他相距较远的无孢菌可能为新的种属。本研究结果提示,罗汉松和珙桐内生真菌的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晚熟桃‘秋彤’年生长周期的微生物群落结构,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物候期,不同部位的细菌、真菌群落组成及丰度,以期为其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多样性指数分析发现,桃萌芽期和幼果期各部位的细菌Shannon和Simpson指数均低于硬核期、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各部位,表明后期的细菌多样性较高;花期和幼果期各部位的真菌Shannon和Simpson指数均高于硬核期,表明前期的真菌多样性较高。同一部位、不同物候期真菌丰度比较发现,果实膨大期叶片和萌芽期枝条枝孢菌(桃疮痂病病原菌)丰度较高,硬核期枝条和果实链格孢菌(桃黑斑病病原菌)等丰度较高。在现有管理模式下,晚熟桃‘秋彤’果实膨大期和萌芽期受桃疮痂病危害风险较高,硬核期受黑斑病危害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4.
沙棘内生菌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琦  孙广宇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0):300-300
植物内生菌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中,在与宿主的协同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两者的互惠共生关系。通过对采集的野生沙棘健康的根、茎、叶进行组织分离共计获得内生真菌327株,分别归属于链格孢属、青霉属、根霉属、芽枝霉属、毛壳菌属、曲霉菌属、盘多毛孢属、向基孢属、枝顶孢属、头孢霉属等10个真菌属,内生菌表现出丰富生物多样性。从组织分离以及对内生真菌初步鉴定的结果看一些物种还具有组织专化性。  相似文献   

5.
龙眼采后腐烂相关细菌与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龙眼腐烂果实中分离细菌和真菌,并结合菌落形态观察以及16S rDNA和ITS序列分析对所分离的细菌和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龙眼腐烂果实中分离得到11株细菌和7株真菌。菌落形态观察以及16S rDNA和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所分离的细菌主要鉴定为奥斯陆莫拉菌、短小芽胞杆菌、柠檬明串珠菌、肠膜状明串珠菌和东方醋酸菌。所分离的真菌主要鉴定为淡色生赤壳菌、葡萄座腔菌科真菌、间座壳菌、疖葡萄座腔菌和木贼镰孢菌。从龙眼腐烂果实中分离到的细菌和真菌目前在龙眼采后病害中未见相关报道,对于其致病性检测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回接验证,以明确导致采后龙眼果实腐烂的主导微生物。  相似文献   

6.
栽培三七为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旨在从药用植物栽培三七中分离出能够产生与宿主植株相同或者相似的生物活性物质的内生真菌菌株。以栽培三七为材料,开展栽培三七内生真菌的分离、纯化,依据传统形态特征并结合真菌的ITS序列进行菌株鉴定。初步从栽培三七中共分离得到内生真菌24株,鉴定为12属(种),栽培三七不同器官组织的内生真菌种类和数量差异较大,根和叶中最多,茎中较少。其中从叶片中分离出11株,6属;茎中分离出1株,1属;根中12株,5属。统计结果表明叶片中分离出的菌株优势种为普通青霉菌(Penicillium commune)、胶孢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均占叶片菌株分离的27.28%;须根中分离出的菌株优势种为球毛壳菌(Chaetomidium arxii),占须根菌株分离的72.73%。栽培三七内生真菌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实验结果为进一步探讨栽培三七内生真菌与生理活性物质之间的关系提供材料基础和实验参数。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葡萄叶可培养内生真菌菌群的多样性,分别对采集于云南省丘北县的云南太阳魂葡萄酒庄资源圃内的9个葡萄品种不同类型叶片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对分离的内生真菌采用ITS序列分析并结合形态学方法进行分类鉴定。共分离到可培养内生真菌1067株。经鉴定归属为90种28个属。其中Colletotrichum和Alternaria为优势属,优势度分别为39.08%和25.21%。不同品种葡萄可培养内生真菌分离率为0.56~1.13,多样性指数为1.32~2.39,而健康植株成熟叶的内生真菌分离率和多样性指数基本上都高于其幼嫩叶片和发病植株的成熟叶片的。对不同品种葡萄的内生真菌的分离率、多样性指数和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葡萄叶片内生真菌菌群丰富具有一定的宿主专一性,但多样性总体偏低。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板栗贮藏期真菌群落结构的种质间差异性,采用高通量测序手段对6种板栗的栗壳和栗仁进行真菌ITS扩增子测序。分析发现不同种质板栗的主要病原菌差异较大,祝阳镇麻塔村古栗病原菌未大量检出,祝阳镇桐花沟村古栗为赤霉菌,黄前镇大峪村古栗为镰孢菌和葡萄座腔菌,下港镇砖瓦窑古栗为青霉菌,角峪镇洪河村古栗为木霉,燕山早丰板栗为青霉菌和炭疽菌。α-多样性指数分析发现,祝阳镇麻塔村古栗的真菌多样性、优势度、菌群丰度和系统发育多样性均较高。种质内比较发现,祝阳镇麻塔村古栗栗壳的镰孢菌丰度显著低于栗仁;桐花沟古栗栗壳的赤霉菌丰度显著低于栗仁;角峪镇洪河村古栗栗壳的青霉菌丰度显著高于栗仁;燕山早丰品种栗壳的青霉菌丰度显著高于栗仁,炭疽菌属真菌丰度显著低于栗仁。同时,祝阳镇麻塔村古栗、黄前镇大峪村古栗、桐花沟古栗和燕山早丰板栗的栗壳和栗仁的真菌群落结构相似度高;角峪镇洪河村古栗和下港镇砖瓦窑古栗栗壳和栗仁的真菌群落结构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9.
正葡萄黑痘病又有疮痂病、哈蟆眼和鸟眼病等别称,是在各葡萄种植区均易发生的重要葡萄病害,也是我国分布最广、危害最重的葡萄病害之一,使葡萄丧失食用价值,从而成为影响葡萄生产的重要限制性因子。发病原因:葡萄黑痘病的主要病原属属子囊菌亚门痂囊腔菌属葡萄痂囊腔菌,致病的无性阶段为半知菌亚门痂圆孢菌属葡萄痂圆孢菌(图1)。子囊在子座梨形子囊腔内形成,内含8个黑褐色、四胞的子囊孢子,萌发后侵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北五味子资源丰富,为了探明北五味子内生细菌的组成与多样性,从总DNA中扩增出内生细菌的rDNA,选用焦磷酸测序法的MiSeq平台去研究北五味子内生细菌的组成与多样性。发现了北五味子内生细菌,分属于6个菌门,9个纲,17目,27个科,31个属,39个种。蓝藻门细菌为北五味子果实内生细菌的优势菌,含量约为88.19%。除此之外,肠球菌、乳球菌和芽孢杆菌这3个属的细菌分别占据其中的4.79%,2.59%和1.11%,其他细菌的总数占总量的3.32%。细菌多样性分析方面,Shannon指数为0.633,Chao指数为39和Simpson指数为0.781。利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研究了北五味子内生细菌的组成与多样性,发现与其他植物的细菌多样性相比,北五味子果实中内生细菌多样性较低。  相似文献   

11.
甜樱桃果实采后致病菌的分离及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深入研究危害采后甜樱桃果实的主要病原菌,以3个产地的甜樱桃果实为试材,对采后低温贮藏过程中甜樱桃的致病菌进行分离和鉴定,并对其在贮藏过程中的发展状况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侵染甜樱桃果实的4个病原菌主要为子囊菌亚门子囊菌纲柔膜菌目链核盘菌属(Monilinia Honey)、炭疽病菌半知菌亚门黑盘孢目桃炭疽盘长孢菌(Gloeosporium laeticalor Berk.)、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链格孢属(Alternaria alternata(Fr.)Keissl.)、半知菌亚门丛梗孢目葡萄孢属(Botrytis cinerea Pers. ex Fr.)。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大豆生长过程中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及其影响因素,选取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生态试验田中栽培品种'绥农36号’(ZP)和野生品种(Y1) 2种大豆,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对种植前期(Pp)、分枝期(Bp)、开花结荚期(Fp)和成熟期(Mp)的根际土壤进行ITS rDNA测定,同时,对以上各时期的土壤理化性质以及真菌群落结构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生长期到收获期,真菌多样性和丰富度整体表现为逐渐增多,在收获期时达到较高。测序结果表明,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子囊菌门(Ascomycota)是大豆根际真菌群落的优势菌门,在不同时期所占比例约50%;未鉴定分类(f_unidentified_Unclassified)和未分类(Unclassi-fied)的2种菌属为大豆根际的优势菌属,随生长期变化,优势菌门和优势菌属含量出现一定差异。结合其他优势菌群在不同生长时期的变化,表明大豆生长时期的改变影响着其根际真菌群落的动态变化;同时总氮(TN)和有机质(OM)对真菌群落的分布影响较大。研究结果为大豆生长过程中土壤质量、营养状况以及微生态效应的评估提供数据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桃霉斑穿孔病又称桃褐色穿孔病,是世界性病害,也是桃三大穿孔病之一,在各桃栽培区均有发生。发病原因:引发桃霉斑穿孔病的病原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嗜果刀孢菌(图1),又名桃棒盘孢,其黑色的子座较小,有分隔的分生孢子梗丛生,稍弯曲的分生孢子棍棒形或纺锤形,一般有3~6个分隔,无  相似文献   

14.
濒危药用植物沙冬青内生真菌分离及其抑菌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明濒危药用植物沙冬青内生真菌资源的多样性及其抑菌活性特征,通过组织块法对内生真菌进行了分离,并选择小麦全蚀病菌、枸杞黑果病菌、番茄灰霉病菌、黄瓜枯萎病菌、黄瓜立枯病菌5种植物病原真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4种细菌作为指示菌,采用对峙法和改进的菌块法测定抑菌活性。结果显示,从沙冬青不同组织器官中分离出41株内生真菌,根部最多,其次为叶部,茎部最少,经形态学初步分类鉴定归于5个目,6个科,19个属;有31株菌对2种或多种指示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占菌株总数的75.6%,15株内生真菌对1种或多种供试细菌指示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占分离菌株总数的36.6%,其中5株内生真菌分别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指示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占菌株总数的12.2%,8株内生真菌对1种供试细菌指示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占分离菌株总数的19.5%, 4株内生真菌菌株即对供试植物病原真菌指示菌又对供试细菌指示菌有明显抑制作用, 抑菌范围宽,属于青霉属、束丝菌属、茎叶核菌属。濒危药用植物沙冬青具有丰富的内生真菌资源,其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5.
河西走廊玉米种子携带病原菌真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2019,(3)
为了明确甘肃省河西走廊玉米种子携带真菌的种群,探讨与种子病害的相关性,采取洗涤检测法和PDA平板法对河西走廊玉米制种基地随机采集的50个玉米品种进行种子携带真菌检测。结果表明,在供试品种上共分离得到10属真菌,分别为镰刀菌属(Fusarium)、根霉菌属(Rhizopus)、青霉属(Penicillium)、链格孢属(Alternaria)、凸脐蠕孢属(Exserohilum)、平脐蠕孢属(Bipolaris)、黄曲霉(Aspergillus)、枝孢属(Cladosporium)、黑孢霉属(Nigrospora)、木霉菌属(Trichoderma);种子表面附着镰刀菌分离率最高,达67.74%,其次为根霉属、青霉属、链格孢属;种子内部寄藏的真菌以镰刀菌分离率最高,达61.11%,其次是链格孢属、凸脐蠕孢属;不同玉米品种之间种子表面孢子负荷量有较大差异,42%品种的孢子负荷量超过332.67个/粒,以浚单29、郑单958最高,达600个/粒;种子内部的总体带菌率和带镰刀菌率在品种间差异显著,48%品种的带菌率超过37.60%,以浚单29、豫玉22最高,分别达63.33%、60.00%。56%品种带镰刀菌率超过12.87%,以浚单29、豫玉22最高,为36.67%;种子外部和内部带菌与田间玉米苗期病害和穗腐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正葡萄灰霉病又叫葡萄灰腐病,俗称"烂花穗",不仅是春季引起花穗腐烂的主要病害,流行时发病品种花穗被害率达70%以上,且成熟的果实也常因此在贮藏、运输和销售期间引起腐烂,并可造成葡萄酒颜色与质量的改变。发病原因:引发葡萄灰霉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真菌灰葡萄孢(图1),有性世代为富克尔核盘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其分生孢子梗自  相似文献   

17.
采用平板法对甘肃省的4个皮燕麦和裸燕麦种子样本的种带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分离出的真菌超过19个属。表面不消毒的皮燕麦和裸燕麦种子带真菌率均达100%,交链孢属真菌Alternaria spp.为优势菌,分出率达38%~98%。单个样本中出现频率≥10%的有12个属的真菌:Alternaria,Bipolaris,Botrytis,Chlamydomyces,Cladosporium,Epicoccum,Fusarium,Gonatobotrys,Mucor,Penicillium,Rhizopus,Trichothecium。不同来源种子样本种带真菌种类差异极大:镰刀菌属真菌Fusarium spp.仅在通渭的燕麦样本中分离到,且早熟禾镰刀菌Fusarium poae为优势种类,占分出镰刀菌总数的40%~100%;葡萄孢属真菌Botrytis spp.仅从合作的燕麦样本中分离到一些种带真菌,可以使种子霉腐或侵染种子根和胚芽。  相似文献   

18.
<正>枣轮纹病又称枣浆果病、枣黑腐病,广泛分布于中原和华北等地,主要为害果实,一般年份病果率达15%~20%,严重时病果率达40%~50%,引起枣果提前脱落,品质降低,甚至不能食用。发病原因:引发枣轮纹病的病原菌为子囊菌亚门真菌贝伦格葡萄座腔菌,无性阶段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轮纹大茎点菌。其菌丝无色有隔,扁圆形或球形的深褐色子囊壳有孔口,上端稍大下端稍窄的棒状子囊内有8个子  相似文献   

19.
<正>一、棚菜灰霉病发生特点灰霉病由灰葡萄孢菌侵染所致,属真菌病害,花、果、叶、茎均可发病。果实染病,青果受害重,残留的柱头或花瓣多先被侵染,后向果实或果柄扩展,致使果皮呈灰白色,并生有厚厚的灰色霉层,呈水腐状,叶片发病从叶尖开始,沿叶脉间成"V"形向内扩展,黄褐色,边有深浅相间的纹状线,病健交界分明。  相似文献   

20.
筒鞘蛇菰内生真菌的分离及拮抗菌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考察筒鞘蛇菰(Balanophora harlandii Hook. f.)内生真菌的类群组成,寻找高活性的抗菌物质,用组织块分离法和杯碟法筛选出能产生高抑菌活性的蛇菰内生真菌菌株。从神农架野生筒鞘蛇菰不同组织内共分离、纯化得到49株内生真菌,对其中生长良好的28株内生真菌归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纲的2目2科7个属,分别是丝核菌属(Rhizoctonia)、曲霉属(Aspergillus)、青霉属(Penicillium)、地霉属(Geotrichum)、小孢霉属(Microsporum)、从梗孢属(Monilia)和粉孢属(Oidium)。这28株内生真菌对于3种供试靶标细菌表现不同的抑菌活性,其中SG47菌株的抑菌作用较强。这些内生真菌能够产生丰富的抑菌活性物质,极具从中寻找新型杀菌剂或药物先导化合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