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职业倦怠是职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尤其是在高校图书馆中越来越凸显。作为衡量高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图书馆在高校文化的传承和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与高校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关注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倦怠现象是促进图书馆和高校事业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笔者在问卷调查基础上,利用SPSS软件分析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现象、成因,从社会认知、高校管理体制以及馆员自身素质等方面,提出缓解图书馆馆员职业倦怠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图书馆编目员中的职业倦怠已经成为危害其身心健康、影响图书馆事业健康发展的不容忽视的问题.通过分析图书馆编目员的职业倦怠表象及产生的原因,探讨了如何进行自我调适才能抑制职业倦怠的生成.  相似文献   

3.
论柔性管理与馆员职业倦怠的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倦怠是困扰当前高校图书馆馆员的主要心理情结.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导致高校图书馆馆员产生职业倦怠的成因,指出柔性管理是抑制和消除职业倦怠的基本手段.  相似文献   

4.
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图书馆工作有别于高校的教学和行政工作,它所具备的教辅性让高校图书馆员无形之中承担了比单纯教学和行政工作更重的压力.随着高校图书馆业务工作的开展和新形势下对图书馆员工作要求的提高,在配套服务的软环境没有跟上发展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图书馆人开始面临职业倦怠的问题.该文通过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调查问卷的设计编制和调查数据的分析总结,力求找寻舒缓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症状的对策,提高高校图书馆员的文化价值创造能力.激发其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在高校图书馆,女性馆员举足轻重.由于女性特殊的身心因素、社会认知偏差、职业角色边缘化等因素,女性馆员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心理.然而,高校图书馆女性馆员的职业规划和个人提升没有得到图书馆管理者的关注,女性图书馆员的自我价值认知和职业素养的提升有待进一步加强,以消除工作中的不良情绪,促进个人发展.  相似文献   

6.
高校图书馆编目员职业倦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高校图书馆编目员的职业倦怠现象,阐明了高校图书馆编目员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孙琳  施小培 《农业网络信息》2013,(12):112-114,118
职业倦怠已经成为图书馆职业的隐形杀手,这种不健康的心态严重影响和谐图书馆的建设,是馆员与读者、同事之间交流沟通的最大障碍。分析了职业倦怠在工作中的具体表象、形成的原因以及对工作的影响,从心理介入和终身学习等角度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是学校教学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校图书馆员则是这一重要基地的管理者,馆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窗口"的整体形象。但由于诸多原因,使部分图书馆员产生倦怠心理,从而表现出一系列消极情绪,给图书馆的形象及服务水平带来负面影响。在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心理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克服措施。  相似文献   

9.
公共图书馆员职业倦怠是中国图书馆行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的成因,以广州图书馆为例,探析解决公共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我国图书馆职业倦怠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CNKI收录的图书馆职业倦怠领域的文献进行了统计。对文献的发表时间、期刊分布、著者分布、主题内容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由此反映出我国图书馆职业倦怠领域发表论文的状况,总结了该领域发表论文的一些特点,为以后相关内容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研究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对天津科技大学150名教师展开了问卷调查。通过统计分析发现:(1)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感初露端倪,其中职业倦怠的核心指标——情绪衰竭最为明显;(2)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各项指标在性别、教龄、学历、职称、收入、婚姻状况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针对当前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从社会、学校和教师3个角度提出建议,以期预防或缓解教师的倦怠感。  相似文献   

12.
现代社会中,职业倦怠问题普遍存在,图书馆亦是如此。工作环境、个人因素均是产生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从改善工作环境、引导个人心理调适入手,是预防与干预的职业倦怠的主要途径。图书馆需要建立职业倦怠预防与干预机制,保障这项工作长期而有效地进行,杜绝图书馆的职业倦怠现象,使图书馆馆员积极主动地为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3.
由于高职院校生源复杂,学生层次不一,辅导员职责泛化和虚化,其身体和心理长期处于疲劳应付状态,造成辅导员职业认同感差,从而产生职业倦怠。高职院校辅导员要主动适应高职院校的发展规律,重视自身心理素质和职业品质的培养,进行自我调适,调整期望目标,树立职业信念,在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上寻找突破口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教师职业倦怠的定义,并以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论为依据分析了导致教师出现倦怠的诸多因素:职业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本文在最后对缓解教师职业倦怠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研究就村支书工作倦怠源、工作倦怠感以及心理上、生理上、行为上产生的一系列不良反应进行探索,并且给出改善工作倦怠感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6.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他们与高校之间的心理契约受到了破坏,辅导员的付出与收入极不平衡,履行的义务和享受的权利极不对等,很多心理期望没有得到满足和实现。为此,要通过明确工作职责和期望、提高待遇维护心理平衡、保持沟通修复和调整心理契约、科学规划职业发展出路、注重自我反省和心理调适等措施来预防和消解辅导员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7.
对成渝两地的417名农民工的工作倦怠情况进行调查,使用描述性统计、多元回归分析、差异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农民工的工作倦怠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成渝农民工工作倦怠的总检出率为95.7%,人格解体和成就感降低维度的平均分超过了临界水平;工作城市、工作行业和职业等因素会影响成渝农民工的工作倦怠情况,不同因素所影响的具体工作倦怠维度以及影响方式均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