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阐明紫云英种植利用后减施化肥对早稻品质、养分吸收及土壤肥力的相互影响,为红壤稻田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红壤稻田为研究对象,2015年开始在江西高安大田定位研究种植利用紫云英对早稻生长发育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设置6个试验处理:1)不施肥对照处理(CK);2)绿肥处理(G),即紫云英量22 500 kg/hm2;3)100%化肥处理(N100);4)紫云英翻压22 500 kg/hm2+100%化肥处理(GN100);5)紫云英翻压22 500 kg/hm2+80%化肥处理(GN80);6)紫云英翻压22 500 kg/hm2+60%化肥处理(GN60)。【结果】紫云英配施全量及减施适量(20%)化肥能提高水稻产量,保障水稻N、P营养,提高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紫云英配施化肥能提高早稻整精米率、垩白与胶稠度但降低蛋白质含量。早稻产量、糙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蛋白质与籽粒含N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籽粒含Si量呈显著负相关;籽粒含Mg量与精米率呈显著正相关。籽粒P、Ca、Mg吸收量对碾米品质、蛋白质含量和垩白粒率是正效应,对胶稠度是负效应。土壤碱解氮对籽粒含N量是间接正效应,对籽粒含Si量是间接负效应;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对籽粒N、P、K吸收量是间接正效应;pH对籽粒Ca、P含量以及交换性Ca、Mg对籽粒P含量均为间接负效应。【结论】紫云英22 500 kg/hm2还田并减施20%化肥能提高水稻产量,提升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化学氮肥减量配施稳定水稻产量,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氮磷流失风险,为洞庭湖双季稻区化肥减量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大田小区试验,设置不施氮肥(CK)、常规施肥(CF)、减氮20%配施硼硅肥(0.8CF+B/Si)、有机肥替代20%化学氮肥(0.8CF+0.2OM)、有机肥替代20%化学氮肥配施氮肥增效剂(0.8CF+0.2OM+N-serve)、有机肥替代20%化学氮肥配施硼硅肥和氮肥增效剂(0.8CF+0.2OM+B/Si+N-serve)共6个处理,研究化肥减氮配施对双季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和田面水氮磷流失风险的影响。【结果】有机肥替代处理早稻产量较CF均有一定下降,而晚稻产量提高2.02%~5.03%。田面水中总氮、铵态氮、硝态氮浓度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上升,氮素流失风险也增大。与CF处理相比,化肥减氮配施处理早晚稻季田面水总氮、铵态氮和硝态氮浓度分别降低8.08%~35.05%、5.88%~34.22%和5.02%~18.06%,有效降低田面水氮素流失风险,其中以0.8CF+0.2OM+N-serve处理效果最好。施氮肥后一周是氮素流失的高风险时期,随后各处理田...  相似文献   

3.
以始于2006年的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评价持续施用有机肥氮和化肥氮13年对郑单958子粒产量和氨基酸组分及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子粒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胱氨酸和蛋氨酸含量最低。施用氮肥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和氨基酸含量,低氮量60 kg/hm2,有机肥氮处理子粒产量低于化肥氮处理;施氮量120~360 kg/hm2,有机肥氮与化肥氮处理子粒产量差异不显著;施氮量420~600 kg/hm2,有机肥氮处理子粒产量显著高于化肥氮处理。施氮量0~600 kg/hm2范围内,施氮量越高氨基酸含量越大且化肥氮处理的氨基酸含量大于等量有机肥氮处理,有机肥氮118.5~600 kg/hm2、化肥氮91.9~600 kg/hm2可以获得最优总氨基酸含量。兼顾子粒产量和氨基酸综合评价的多元统计分析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氮120~420 kg/hm2、化肥氮120~300 kg/hm2,可实现玉米产量和氨基酸品质...  相似文献   

4.
宿根蔗一次性施肥黑白膜全覆盖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次性施肥黑白膜全覆盖栽培对宿根蔗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黑白地膜在甘蔗生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常规施肥为对照,采用一次性施肥黑白膜全覆盖(A)和常规施肥地膜半覆盖(B)进行宿根蔗栽培,调查各处理的甘蔗出苗率、发株率、产量性状、蔗茎产量及蔗糖品质表现。【结果】A处理甘蔗发株率、有效茎数、茎径及株高等表现均优于其它处理;A处理蔗茎产量(83.94t/hm2)与对照(73.80t/hm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与B处理差异显著,B处理产量(78.73t/hm2)与对照差异显著;各处理的蔗糖分为13.31%~13.92%、相差较少。【结论】宿根蔗一次性施肥黑白膜全覆盖栽培,促进甘蔗早生快长,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产量;简化生产环节、减少作业次数,节约生产用工,优化和节省物资投入、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一次性施用甘蔗专用缓释肥对甘蔗产量及蔗糖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一次性施用甘蔗缓释肥对甘蔗产量和蔗糖分的影响,旨在解决甘蔗生产中施肥次数多、生产成本高等问题。以常规施肥(CK)为对照,缓释甘蔗专用肥6个配方肥一次性施用,进行一新一宿2年的栽培试验,调查分析各处理甘蔗的农艺、经济性状及效益。结果表明,与CK相比,缓释肥具有增加甘蔗分蘖的功效,前期甘蔗株高显著增高、茎径增粗;其中,新植蔗施用缓释肥A、B、C、D、E处理产量比CK增产10.27%~15.36%,差异显著;宿根蔗施用缓控释肥A、B、C、D、E、F处理产量比CK增产2.05%~9.28%,但差异不显著。一次性施用甘蔗专用缓释肥,具有提高甘蔗产量的功效;尤其新植蔗一次性施用缓释肥A、B、C、D、E处理,可提高甘蔗分蘖,增加有效茎数,增产效果显著;宿根蔗一次性施用缓释肥,虽然甘蔗增产效果不显著,但劳力成本显著下降;新植蔗或宿根蔗一次性施用缓释肥中,E处理施肥量2 250 kg/hm~2(含增效剂8 kg/t)的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施用缓控释肥、生物有机肥肥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马铃薯》2017,(6):341-345
为研究缓控释肥、生物有机肥对马铃薯的增产增收效果,以当地主推品种‘合作88’为试验材料,以当地农民习惯施肥为对照,研究了施用推荐施肥、缓控释肥和生物有机肥对马铃薯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施用缓控释肥、生物有机肥对改善马铃薯产量构成因素不明显,但是可以明显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产量增幅在7.88%~14.92%,其中处理4(施用推荐施肥减20%+生物有机肥80 kg/667m~2)的产量最高,较处理1(习惯施肥)增产428 kg/667m~2,达到3 297 kg/667m~2,增产14.92%;马铃薯经济效益增加幅度在1.73%~13.81%,其中处理4(推荐施肥减20%+生物有机肥)较处理1(习惯施肥)增加收益605元/667m~2;使用生物有机肥的经济效益要高于使用缓控释肥和常规肥料;建议在种植马铃薯时,可以适当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增加生物有机肥的使用量,起到减肥增收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典型黑土区玉米-大豆轮作定位试验,设5个处理,即不施肥(NoF)、玉米连作正常施用化肥(LZ)、玉米-大豆轮作正常施用化肥(CF)、玉米-大豆轮作正常施用化肥+15 000 kg/hm2有机肥(CF+15T)和玉米-大豆轮作正常施用化肥+30 000 kg/hm2有机肥(CF+30T),研究连续4年增施有机肥后对玉米产量及构成要素和子粒中蛋白质、氨基酸、可溶性糖、淀粉、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CF处理相比,LZ处理玉米产量比CF处理降低15%,连续4年增施有机肥后玉米产量呈增加趋势,CF+15T处理和CF+30T处理玉米产量比CF处理高8.8%和13%。单施化肥处理下连作与轮作玉米子粒品质指标差异不大,轮作处理后连续4年增施有机肥处理的玉米子粒中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随着施用有机肥的量增加而增加,对玉米子粒蛋白质含量影响不大。同LZ和CF处理相比,连续4年增施有机肥显著提高玉米子粒中K、Na、Mg和P含量,Ca、Mn、Fe和Zn含量无显著变化。因此,黑土区玉米连作减产,对品质影响不大。玉米-大豆轮作制度下连续4年增施1...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不同施肥处理对黄芪生长发育的影响,寻找最优施肥方法,为蒙古黄芪的增产增效提供参考。[方法]选用2年生蒙古黄芪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施肥处理,有机肥用量分别为0 kg/hm2(Y0)、1 500 kg/hm2(Y1)、3 000 kg/hm2(Y2)、6 000 kg/hm2(Y3)、12 000 kg/hm2(Y4),分析不同施肥处理间植株鲜重、干重、株高、根长、根粗等生物性状的差异。[结果]不同施肥处理对黄芪产量和生长的影响不同;Y3处理显著提高黄芪药材产量,根鲜重、根干重、根长、根粗的反馈效果最好;Y1和Y2处理在叶片直径的增长上具有一定的显著效果;Y4处理不利于提高黄芪药材产量,反而对黄芪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增施6 000 kg/hm2的元泰丰有机肥可以作为促进蒙古黄芪生长发育的有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海南临高蔗区在甘蔗上施用湖南豫园生物有机肥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中等肥力条件下,(1)施100kg/667m2的生物有机肥产量和品质均不如常规施肥处理。(2)施150kg/667m2和施200kg/667m2的生物有机肥可使甘蔗产量增加,品质变优,但从经济效益分析上,施150kg/667m2的湖南豫园生物有机肥的效益更佳。  相似文献   

10.
以粤糖93-159和ROC22为研究对象,设1200.0 m3/hm2(D1)、1500.0 m3/hm2(D2)和1800.0 m3/hm2(D3)3个滴灌灌溉定额处理,1500.0 kg/hm2(F1)、2250.0 kg/hm2(F2)、3000.0 kg/hm2(F3)和3750.0 kg/hm2(F4)4个施肥量处理,开展12个灌溉定额和施肥量组合的甘蔗生长试验,探究不同灌溉定额和施肥量互作对2个甘蔗品种农艺性状、蔗茎产量和蔗糖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中、低水平灌溉定额(1200.0~1500.0 m3/hm2)与中、低施肥量(1500.0~2250.0 kg/hm2)组合有利于提高甘蔗出苗率,促进植株伸长;高水平灌溉定额(1800.0 m3/hm2)与...  相似文献   

11.
为寻求更适合关中地区夏玉米的灌溉施肥管理措施,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采用充分灌溉(W1)与减少灌溉量50%的非充分灌溉(W2)两种灌溉方式,设置3种不同的施肥处理,F1(化肥)、F2(24%有机肥+76%化肥)、F3(48%有机肥+52%化肥),研究减少灌溉水量和配施有机肥对夏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节水灌溉和有机无机肥配施可提高植株对氮素的吸收、累积和转运水平。有机无机肥配施与不同灌溉量的交互作用对作物0~10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影响显著。节水灌溉和有机肥配施处理均提高了夏玉米的子粒产量以及氮肥利用效率,W2F2处理的产量达到最高为6 287.3 kg/hm2。综上,节水灌溉(W2)和配施24%有机肥+76%土肥(F2)相结合的处理对应的氮素利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选取海泡石、石灰、铁改性木本泥炭和弱碱性生物有机肥等4种钝化剂为材料,研究其对镉(Cd)污染稻田土壤原位修复效果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4种钝化剂均能提升土壤pH和水稻产量,降低土壤中Cd生物有效性和糙米Cd含量,且糙米Cd含量低于国家食品安全标准限值(Cd≤0.2 mg/kg)。施用1 500 kg/hm2弱碱性生物有机肥的处理对土壤pH提升效果最好,从6.07提升至7.00,增幅为13.2%;施用2 500 kg/hm2铁改性木本泥炭的处理,土壤有效态Cd和糙米Cd含量降幅最大,分别从0.538 mg/kg和0.260 mg/kg下降至0.232 mg/kg和0.076 mg/kg,分别下降了56.8%和70.8%。施用1 500 kg/hm2弱碱性生物有机肥的处理增产水稻效果最好,增幅为6.4%。施用4种钝化剂后,土壤中蔗糖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其中,施用1 200 kg/hm2生石灰处理对土壤中蔗糖酶活性提升效果最好;施用2 500 kg/hm2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黔北区域夏白菜配方施肥技术。[方法]2019年夏在遵义市播州区石板镇进行“2+X”试验,研究夏白菜需肥种类、数量及施肥技术。[结果]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白菜叶色变深,长势好,各项生物指标均增加,单株产量及单位面积产量以处理⑤(优化氮区)及处理⑥(130%优化氮区)最高,分别为1019.5 g、52917.0 kg/hm2和1050.4 g、53556.0 kg/hm2;产投比以处理⑤(优化氮区)的3.27∶1为最优,处理⑤(优化氮区)纯收入29400.6元/hm2,分别比处理②(农户常规施肥)、处理③(无氮区)、处理④(70%优化氮区)增收6780.0、24339.6、5485.8元/hm2。[结论]优化施肥能显著提高白菜产量,增加经济收入,白菜优化施肥量为:清粪水22500 kg/hm2+尿素300 kg/hm2+普钙750 kg/hm2+氯化钾195 kg/hm2,适合白菜种植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4.
开展甘蔗健康种苗与常规种茎栽培比较试验,为延长甘蔗宿根年限和提高甘蔗产量提供科学依据。以桂糖42号健康种苗原苗和常规种茎为试验材料,设种植健康种苗12000苗/hm2(处理A)、健康种苗18000苗/hm2(处理B)和常规种茎90000芽/hm2(处理C)3个处理,统计分析其2年1新1宿的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差异。结果表明,处理A和B的分蘖率和发株率均极显著高于处理C(P<0.01,下同);处理A和B新植蔗的株高极显著高于处理C,但其宿根蔗的株高与处理C宿根蔗的株高间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2年间3个处理的单位面积有效茎数和产量均表现为处理B>处理C>处理A,其中,处理B和C极显著高于处理A,处理B与处理C差异不显著;处理间的茎径和蔗糖分均无显著差异。因此,采用甘蔗健康种苗直接生产原料蔗可持续保持原有品种的优良性状,有利于延长宿根年限,促进甘蔗优良品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不同肥料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减少化肥用量,筛选优良新型肥料,实现绿色稳产增效的目标,以‘青薯9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马铃薯专用复合肥和生物有机肥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马铃薯复合肥和生物有机肥可以明显提高马铃薯产量和经济效益,与当地马铃薯配方肥相比,产量增幅在23.83%~29.85%,增收在15.50%~22.05%。当地马铃薯复合肥(撒可富)1125kg/hm2+黄腐酸生物有机肥375kg/hm2处理效果最好,产量为23915kg/hm2,较不施肥对照增产45.15%,较当地马铃薯配方肥处理增产29.85%;纯收入32 489元/hm2,较对照增收23.24%,较当地马铃薯配方肥处理增收22.05%;干物质、粗淀粉、还原糖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为25.64%、19.69%、0.224%和22.84 mg/100g,较对照分别提高15.65%、16.65%、17.28%和12.90%,较当地马铃薯配方肥分别提高9.34%、9.82%、10.89%和6.38%。生物有机肥增产提质及增收效果明显高于不施肥处理和当地马铃薯配方肥。  相似文献   

16.
以新台糖22、粤糖85/271作为供试品种,以12 %、15 %含量的“肥农”牌生物有机肥、普通化肥为供试肥料,设置等价施肥处理,研究不同肥料处理对甘蔗产量、糖分等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15 %生物有机肥处理的在甘蔗产量、糖分等方面均高于施用12 %生物有机肥及化肥处理,在甘蔗其他农艺性状表现上总体效果也更好。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分别研究施用生物有机肥、生物有机肥+生物菌剂、腐熟农家肥后植烟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变化及其对烤烟品种K326的田间长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生物菌剂处理下土壤中细菌与真菌的有效活菌数最高,比对照分别增加296.7%、21.4%;与常规施肥相比,生物有机肥+生物菌剂处理能够提高速效养分在土壤中的累积,其中0~20 cm土层碱解氮增加33.0 mg/kg,有效磷增加2.6 mg/kg。施用生物有机肥、生物菌剂及腐熟农家肥均能改善上中部烟叶品质,但对下部烟叶品质影响较小,明显提高了上等烟的比例、产量及产值,其中以生物有机肥+生物菌剂效果最优。施用生物有机肥和生物菌剂有利于改良土壤,提高作物品质及产量,可以在烟叶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对2011年橡胶IAN873品系中小苗寒害树的4种不同配方有机肥的肥效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肥料C(鱼粉+磷肥+尿素+功能菌+有机肥,施2.3 kg/株)处理的橡胶中小苗寒害树的茎增粗显著高于常规施肥(鱼粉+磷肥+有机肥,施3 kg/株)和肥料A(花生麸+磷肥+有机肥,施3 kg/株)处理,与肥料D(花生麸+鱼粉+磷肥+有机肥,施3 kg/株)处理差异不明显,但从树体长势程度来看肥料C处理显著优于其它肥料处理。  相似文献   

19.
以不施富磷有机肥为对照,以富磷有机肥施用量900 kg·hm-2、1 800 kg·hm-2和2 700 kg·hm-2为处理,研究富磷有机肥施用对北疆棉花出苗率、产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富磷有机肥施肥水平对北疆棉花出苗率无显著影响。(2)900 kg·hm-2的富磷有机肥处理对棉花增产最为显著,其余2个处理对棉花产量无显著影响;富磷有机肥处理间棉花产量差异不显著。(3)富磷有机肥不同施肥水平对不同土层(0~20 cm、20~40 cm)土壤速效氮磷钾与有机质含量、pH和土壤总盐含量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明确“水稻-再生稻”体系施用专用肥对产量、产量构成因子、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水稻-再生稻”的轻简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点田间试验,设置不施肥(T1)、当地农民习惯施肥(T2)、专用肥(T3)等3个处理。分别测定不同处理的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和氮、磷、钾养分含量,从而计算养分积累量、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结果】施肥可以显著提高稻谷产量,与T1相比,9个试验点的T2处理头季稻和再生稻平均增产56.0%和89.4%;T3处理平均增产75.3%和108.9%;与T2相比,T3处理头季稻、再生稻以及两季总产量分别增加了1006 kg/hm2、356 kg/hm2和1362 kg/hm2,增幅分别为12.4%、10.3%和11.8%。T3处理相较于T2处理,每穗粒数增加了20粒,增幅达到10.5%。养分吸收结果显示,与T2处理相比,T3处理头季水稻地上部氮(N)、磷(P2O5)和钾(K2O)的积累量分别增加了7.4%、6.8%和10.2%;再生季分别增加了5.9%、16.6%和24.4%。不同试验点T3处理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回收利用率均有提高的趋势,与T2处理相比,最高分别增加25.3%、93.8%和143.7%。在9个试验点,纯收入平均提高了6.19×103 元/hm2。【结论】专用肥的施用可以显著提高“水稻-再生稻”种植模式稻谷产量,增加地上部养分吸收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施肥次数,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