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主要的种化机制是生殖隔离与岛屿化效应,物种进展化模式是以突变和自然选择为动力的间歇性暴发式,遗传多样性及生态环境多样性则是物种进化的物质基础,杂种优势利用是提高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植物远缘杂种优势利用,更是农作物生产中极具潜力的重要领域,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相结合较好地克服了植物远缘杂交过程中的种种障碍,为人类更好更广泛地利用植物有益基因、创造前所未有的植物新类型奠定了基础,本文还讨  相似文献   

2.
杞柳,杨柳科,柳属,俗称白条.柳属是世界上物种最多的属之一,由于柳树的生态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尤其是他们广泛的适应性,对不良环境的抗逆性非常突出,利用途径多,因此又被誉为"社会与环境的资源".选育并采用优良无性系造林,可有效地利用杂种优势,显著提高柳树造林效益.根据多年的生产栽培实践经验,总结出一套适合当地气候及土壤条件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木豆、苜蓿和大豆3种豆科作物杂种优势利用概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豆科作物曾被认为是难于利用杂种优势的物种。木豆、苜蓿和大豆杂交种的问世,为豆科作物利用杂种优势开辟了道路。本文从应用技术研究层面,较为详细地叙述了这3种作物在不育系和杂交种选育,杂交种种子生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豆科作物普遍存在杂种优势,杂交种开发的关键是找到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高异交率基因型。数量充足的传粉昆虫和适于制种的环境条件亦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干扰与物种多样性维持理论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是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的基础理论 ,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可持续利用中必不可少的科学依据 .干扰是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中的重要因素 ,该文综合并分析国内外有关文献 ,讨论干扰与物种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论述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的研究进展 ,探讨生物多样性形成机制理论框架 .中度干扰假说是物种多样性维持的一个重要理论 .干扰通过对资源的有效性产生作用 ,从而影响到不同生活史物种对资源的竞争或分享 ,因此干扰对群落内物种的共存具有重要作用 .小型干扰是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维持的重要因素 .  相似文献   

5.
植物遗传多样性及种群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生物多样性是现代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和热点之一,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中心。指出用种群生态学理论对植物种群分化和适应的进化过程进行研究,探讨种群的遗传结构、变化、演化规律以及自然种群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对揭示植物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以及分类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制定合理有效的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植物多样性对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整个生态系统的进化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结合宿主植物与丛枝菌根真菌的相互关系,综述近年来植物多样性对丛枝菌根真菌物种、菌根结构、菌丝侵染率、孢子密度及分子遗传力的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正> 利用杂种优势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一项重要措施。70年代以来,我同在水稻、油菜等作物的杂种优势利用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目前所建立的作物杂种优势利用体系,基本上还限于作物自然雄性不育基因资源的发现及利用,而这种基于作物自然雄性不育基因资源建立的作物杂种优势利用体系,存在着某些不足。首先是这种体系有严格的物种局限性,其次,“三系”配套困难,获得杂种F_1的周期较长。特别是一些  相似文献   

8.
玉米遗传多样性与杂种优势群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杂种优势群划分是玉米育种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玉米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可以划分杂种优势群,并在结合育种实践的基础上构建杂种优势模式.分子标记技术已成为分析遗传多样性的重要工具.对不同分子标记系统的比较分析表明,SSR标记最适合玉米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系谱分析方法、数量遗传学方法和分子标记技术是分析玉米杂种优势群的常用方法.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并结合双列杂交和NC-Ⅱ方法对中国玉米种质进行了系统研究.当前玉米育种主要使用3个杂种优势群(DOM,Reid,Lancaster)或5个亚群(四平头,旅大红骨,BSSS,PA,Lancaster).  相似文献   

9.
中国野生稻多样性的评价与保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生稻资源在水稻育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天然的基因库.中国现有普通野生稻、药用野生稻和疣粒野生稻分布,均已成为濒危物种.因此,对现存野生稻资源的多样性进行全面深入评价和科学有效地保护刻不容缓.同时,野生稻的多样性研究对其自身的遗传进化探讨以及在遗传育种上的利用有着重要意义.现有的研究表明,中国野生稻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切实有效的多样性保护方法也在不断地探索与实践.回顾了近年来有关中国野生稻多样性的评价与保护研究成果,并讨论了存在的问题与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0.
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维持机制是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群落物种分布格局的研究结果表明:22个种中有16个为聚集分布,4个为均匀分布,2个为随机分布。说明群落中多数物种为聚集分布,其格局尺度多小于0.04m^2。认为物种聚集分布可能在维持多样性中起重要作用,并在群落物种花期分布,物种实现生态位,种间关联与种间协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草地群落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的小尺度格局竞争假说。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生物多样性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葛家文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5066-5067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不但具有丰富的野生生物资源,也有丰富的动植物饲养和栽培品种。但中国也是世界上生物物种多样性损失严重的国家之一,弄清中国生物物种多样性受威胁及灭绝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方法与对策,保护中国的生物物种多样性,可持续发展和利用中国生物多样性资源,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论述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及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是维持全球经济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保持我们赖以生存环境的重要内容。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必须尽快建立一套对生物多样性认识和检测的有效方法,逐步认清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基本状况。本文论述了生物多样性特别是物种间和物种内多样性的几种主要检测方法,着重介绍分子标记的最新进展在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从群体遗传的角度将杂种优势与近交衰退的定义进行类比,认为杂种优势应该用适合度来综合衡量。建立数学模型,推导出随机交配群体3种基因型RR、Rr、rr在不同适合度下的平衡状态,揭示杂种优势是群体中复等位基因存在的先决条件。发现杂种优势通过提高杂合个体的适合度,避免淘汰不同类型的基因,从而保护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使群体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和进化潜力;让个体意义上的适应与群体层次的适应协调一致,深化了达尔文的个体选择思想。  相似文献   

14.
所有植物的栽培种都源于远古的野生种。从进化的观点看,现今的栽培种和其尚存的野生种沿着两种方向在不断发展。一是栽培种在人类长期干予下,对人们有益的经济性状逐渐发展,适应人为条件和抗御不利因素的能力也不断增强。当然人类的干予也包含有自然选择的过程,只是人工选择占主导地位。杂种优势的利用对物种衍生后代和人类的经济利用都是  相似文献   

15.
用SRAP分子标记鉴定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48个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及杂种优势群进行划分。结果表明:48个玉米自交系可分为六大类群,分析结果与系谱来源基本一致。分类后类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均小于类内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同时生产上推广组合的亲本大多来自不同的大类,结果表明SRAP标记的聚类结果是比较合理的,对于玉米杂种优势群的划分具有参考价值,可以用来结合田间配合力对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华西蟾蜍的分类地位还尚存争议,采集地的来源是其中一个重要影响因素。2017年7月,在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野外调查时,采集到1个两栖动物活体标本,经鉴定为华西蟾蜍,具有鲜明的地区特异性,主要表现为背部镶嵌纵向排列的2个大"Λ"型黑色斑纹。此物种首次在该保护区发现,对物种多样性、该物种的进化及动物地理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不同取样尺度的油松针阔混交林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种多样性是描述群落组成结构的重要指标,其空间格局及成因是物种多样性研究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利用陕西省黄龙山林区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针阔混交林1 hm2样地数据,对物种多样性随尺度的变化趋势,不同尺度下各功能层物种多样性特征,乔木层结构与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及Shannon-Wiener指数均随尺度增大先快速增大后趋于平缓,丰富度指数空间变异呈现为不规则变化,Simpson指数及Shannon-Wiener指数空间变异则随尺度增大先减小后趋于稳定,Pielou均匀度指数随尺度增大先急剧减小后趋于稳定,其空间变异则随尺度增大而逐步减小。2各功能层物种多样性的关系在5 000 m2及更大尺度上保持一致,灌木层具有最高的物种多样性,草本层物种丰富度较乔木层低,其物种分布均匀度则比乔木层高。3通过对乔木层密度及混交度与灌草层多样性各指数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出乔木层结构与灌草层物种多样性具有明显的关联。  相似文献   

18.
万木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4,自引:11,他引:44  
本文应用物种多样性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丰富度指数等指标测定万木林自然保护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万木林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高,种类组成复杂;物种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生境有密切关系.物种多样性的研究将为万木林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种有效且必要的途径,它可以维持基本的生命系统与基本生态过程,为自然进化、物种生存提供场所,保护完整的种群结构,通过保护已知和未知的物种等方式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提供有利条件。本文主要阐述了生物多样性的概况及保护生态多样性的意义,分析了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现状以及保护本区域生物多样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采用大样地调查方法对产区内不同海拔、不同利用程度的山地草地进行物种调查,并对物种数进行β多样性计算.结果表明,中卫山羊核心产区山地荒漠草原中物种数为151种,分属39科,95属,不同物种在一年内的生长动态是不一样的,而且各个样地的优势物种在不同月份变化很大.大样地调查的物种数及β多样性指数从整体上反映了山地荒漠草原地区的地形、水、热及干扰的综合作用,其中微地形的多样性导致生物多样性很显著,过度干扰(放牧、人为不合理开发)加重了山地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不完备性,直接导致系统内部结构紊乱及草地不同生产层次上系统的相悖,这种作用的长期性和循环性使该地区草地生态系统面临崩溃,因此必须对该地区进行保育性封育,以提高生态系统的完备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