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40只藏绵羊脱脂乳中4种酶的活力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乳中酶活力存在较大个体差异。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AKP)、乳过氧化物酶(LP)和淀粉酶(AMY)的活力分别为268.25±89.18U/100mL、231.85±107.38U/100mL、3.97±3.68U/mL、80.65±73.91U/100mL。其中,头胎和第2胎乳中的淀粉酶活力显著高于第3、4胎,乳中其他酶的活力未见明显的胎次变化。研究发现,藏绵羊乳中的乳过氧化物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活力较牦牛乳和藏山羊乳的低得多,尤其是乳过氧化物酶活力极低。  相似文献   

2.
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残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的基础是抗原抗体反应。微孔板包被有针对兔ⅠgG(氯霉素抗体)的抗体。加入氯霉素抗体,氯霉素酶标记物,氯霉素标准或样品溶液。游离氯霉素与氯霉素酶标记物竞争氯霉素抗体结合位点(竞争性酶免疫分析),同时氯霉素抗体也与固定的抗体结合。没有结合的氯霉素酶标记物在洗涤步骤中被除去,氯霉素酶标记物与氯霉素抗体结合的数量反比于游离氯霉素的数量,以TMB为底物,测量450nm波长的吸光度值,按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的氯霉素含量。本方法的测定低限为100ng/kg,添加回收率及精密度试验表明符合目前国际上氯霉素残留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测定的基础是抗原抗体反应.微孔板包被有针对兔ⅠgG(氯霉素抗体)的抗体.加入氯霉素抗体,氯霉素酶标记物,氯霉素标准或样品溶液.游离氯霉素与氯霉素酶标记物竞争氯霉素抗体结合位点(竞争性酶免疫分析),同时氯霉素抗体也与固定的抗体结合.没有结合的氯霉素酶标记物在洗涤步骤中被除去,氯霉素酶标记物与氯霉素抗体结合的数量反比于游离氯霉素的数量,以TMB为底物,测量450nm波长的吸光度值,按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的氯霉素含量.本方法的测定低限为100ng/kg,添加回收率及精密度试验表明符合目前国际上氯霉素残留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为了建立一种通过吸光度测定能够快速准确检测奶牛乳房炎疫苗中无乳链球菌抗原浓度的方法,本试验将血平板培养的无乳链球菌用生理盐水将菌苔洗下,稀释成不同浓度的细菌悬浮液,然后用平板计数法测定不同浓度菌液的活菌数,同时测定其相应的吸光度,进而研究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建立标准曲线。结果表明,无乳链球菌的活菌数与其吸光度呈直线线性相关,无乳链球菌菌液浓度与吸光度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7.5861x-0.0805,R2=0.9735,通过测定细菌悬浮液的吸光度,可以快速计算出该菌的菌液浓度。笔者对发酵罐培养的5批无乳链球菌菌液进行了吸光度测定和传统平板计数方法的比较及验证,证明了吸光度测定法优于平板计数法,具有简单、快速、准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乳铁蛋白和乳过氧化物酶是具有生物学活性的乳清蛋白,有益于消费者健康,但其生物学活性在高压处理过程中容易发生变性。对传统的食品热处理加工方法而言,高压处理因其具有抗微生物效果而不改变食品的感官和营养品质,是一种较好的替代方法。本试验研究了高压处理对脱脂乳和乳清中乳铁蛋白和乳过氧化物酶变性的影响,随着缓冲液中蛋白的分离,在20℃时控制压力范围在450~700MPa。乳铁蛋白的变性是利用夹心ELISA法测定其与特异性抗体反应性的丧失来衡量的。乳过氧化物酶变性是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其酶活的丧失而确定的。各处理组乳过氧化物酶均未真正失活。在每次压力处理过后,测定残留的具有免疫反应活性的乳铁蛋白浓度,数据进行动态分析以获得D和Z值。随着压力和持续时间的增加,乳铁蛋白变性增加,乳清中乳铁蛋白的D值较牛奶中偏低,且乳清和牛奶中的D值比磷酸盐缓冲液中低。因此,缓冲液和牛奶中的蛋白变性速度要慢于乳清中蛋白的变性。在以上3种介质中乳铁蛋白的变性遵循的反应级数为n=1.5。在脱脂乳、乳清和缓冲液中处理得到了乳铁蛋白的活性体积分别为-34.77、-24.35和-24.09mL/mol,说明压力导致了蛋白体积的下降。  相似文献   

6.
酶联免疫法检测生鲜乳中三聚氰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酶联免疫法对25个生鲜乳样品中的三聚氰胺残留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离散系数小于10%,平均回收率高达97.7%,且所有生鲜乳样品的三聚氰胺含量均未超标。酶联免疫法可应用于生鲜乳三聚氰胺检测的筛选试验。  相似文献   

7.
牛乳中乳过氧化物酶的分离纯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乳经离心脱脂、酶凝乳除酪蛋白后,通过强阳离子交换色谱分离纯化得到乳过氧化物酶,利用考马斯亮蓝、SDS-PAGE定性定量检测.结果表明:每毫升牛孔能提取乳过氧化物酶0.027 mg,纯度为97%.  相似文献   

8.
乳过氧化物酶的作用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乳过氧化物酶的作用及应用内蒙古农牧学院食品工程系(呼和浩特010018)张和平(一)乳过氧化物酶体系及抗菌作用Hansen于1924年发现鲜牛乳的抗菌活性与其中过氧化物酶活性之间存在有一定的关系。1943年,Theorell及Akoon从乳中将过氧化...  相似文献   

9.
牛乳过氧化物酶活性,电导率与隐性乳房炎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发情盛期、怀孕初期、怀孕中期、怀孕末期的泌乳奶牛的正常乳和隐性乳房炎阳性乳(简称隐乳),测定了其乳过氧化物酶活性及电导率,探讨了乳过氧化物酶活性和电导率的变化与隐性乳房炎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泌乳牛隐乳的乳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同期正常乳汁的酶值(P<0.01);隐乳的电导率值比正常乳的亦明显升高(P<0.05)  相似文献   

10.
牛乳中乳过氧化物酶活性是巴氏杀菌热处理强度的重要指标,过度热处理会明显破坏牛乳本身的营养,也会导致不良物质的产生。测定经不同工艺处理后的牛乳中乳过氧化物酶活性,研究贮藏温度、贮藏时间对牛乳中乳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低温陶瓷膜过滤处理的牛乳中乳过氧化物酶活性损失率明显小于经75 ℃、15 s巴氏杀菌处理的牛乳;过多的工艺流程也会导致乳过氧化物酶活性损失,同时过高的贮藏温度会导致牛乳中乳过氧化物酶失活更快,且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牛乳中乳过氧化物酶活性逐渐降低,原料乳中乳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更快。  相似文献   

11.
肖岚  李诚  辛松林 《乳业科学与技术》2006,28(5):210-211,209
本文主要综述了乳中的天然抗菌体系——乳过氧化物酶体系的组成、抑菌机制及应用现状,并对乳过氧化酶体系在整个食品行业中的应用前景也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免疫球蛋白G和乳过氧化物酶是牛乳中2 种生物活性物质,研究在巴氏杀菌牛乳加工过程中及货架期内的免疫球蛋白G含量和乳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采用65 ℃以下的均质温度及15~25 MPa的均质压力处理牛乳对2 种生物活性物质影响较小;72~76 ℃、15 s处理可更好地保留2 种生物活性物质;采用膜滤除菌方式比一般巴氏杀菌效果更佳。巴氏杀菌牛乳中的免疫球蛋白G含量和乳过氧化物酶活性不会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而显著降低,但采用透明包装的产品长期暴露在光照下会造成乳过氧化物酶部分失活。  相似文献   

13.
牛奶体外抗菌活性体系--乳过氧化物酶体系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综述了牛奶体外抗菌活性体系——乳过氧化物酶体系的组成、抑菌机制及其在牛奶保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选取我国东南某乳品企业特优级(A+)生乳,采用不同巴氏杀菌温度74℃、75℃、76℃、77℃、78℃、79℃和80℃(15 s保持时间),检测杀菌乳中的热敏感物质糠氨酸、碱性磷酸酶、乳过氧化物酶和乳中生物活性物质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ɑ-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的含量.试验结果显示,优质乳在74℃和75℃杀菌条件下活性物...  相似文献   

15.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牛乳和婴幼儿配方乳粉中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和乳铁蛋白含量的方法。样品中加入超纯水溶解,经过二硫苏糖醇和碘代乙酰胺溶液反应打开二硫键并保护巯基后,加入胰蛋白酶溶液进行酶解,反应结束后用乙腈水溶液定容,离心,移取上清液待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和乳铁蛋白标准曲线在0~100 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和乳铁蛋白在生乳中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3.5%~117.1%,相对标准偏差为1.4%~6.7%。该方法前处理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可用于牛乳和乳粉中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和乳铁蛋白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6.
酶具有微量、高效、绿色无毒、节能环保、专一性强、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基于酶的特异性与乳制品中的不同成分反应,可以安全、高效地得到理想结果,改善乳制品质量,提升乳制品品质。因此,酶在乳制品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对乳糖酶、谷氨酰胺转移酶、凝乳酶和乳过氧化物酶在乳制品加工和保鲜中的作用机理及应用进行阐述,同时,介绍酶联免疫分析法在乳制品检测中的应用,旨在为酶在乳制品加工、保鲜和检测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对酒精阳性乳患牛全乳、乳清、血清中Zn、Cu、Mn、Fe的含量进行了检测,同时检测了乳清与血清中的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阳性牛乳清与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均降低,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升高;全乳、乳清、血清中zn含量均极显著降低,血清Mn、Fe含量略低,乳清Cu含量降低。综合分析,酒精阳性牛机体总抗氧化能力下降,不能有效清除氧化代谢产物,以至于过多的氧自由基对乳腺上皮细胞膜造成损伤,从而引起乳腺细胞分泌异常乳。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酒精阳性乳患牛血清与乳清中硒(Se)和碘(Ⅰ)含量变化以及相关激素、酶水平的检测,探讨了机体Se、Ⅰ代谢与酒精阳性乳症发生的关系。试验结果显示酒精阳性乳患牛血清与乳清中Se、Ⅰ严重缺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降低,甲状腺激素T3、T4水平显著降低。综合分析,酒精阳性乳患牛甲状腺机能低下;机体整体与乳腺局部Se和Ⅰ代谢紊乱,乳腺组织的代谢异常可能导致异常乳的分泌。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酒精阳性乳中锌(Zn)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4种酶的活性进行了检测,探讨Zn的代谢水平与相关酶活力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因阳性乳中Zn严重代谢紊乱而致使SOD、GSH-Px活性显著下降,CK活性极显著降低和LDH活性极显著升高;酶的活力变化进一步证实乳腺上皮分泌细胞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细胞膜的微损伤可能导致奶牛分泌异常乳。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兽医学报》2019,(11):2195-2199
为同时检测奶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和绿脓杆菌,本试验根据GenBank中3种病原菌的nuc、ef-tu和eta基因保守序列分别合成了3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对反应条件、反应体系优化,建立了多重PCR检测方法。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与大肠杆菌、克雷伯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巴氏杆菌无交叉反应,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多重PCR检测方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和绿脓杆菌的检出限为10~(-3) mg/L。应用该方法对150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与无乳链球菌混合感染检出率为28.7%(43/150),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绿脓杆菌混合感染检出率为14%(21/150),无乳链球菌与绿脓杆菌混合感染检出率为11.3%(17/150),3种菌混合感染检出率为6%(9/150)。应用多重PCR检测结果与分离培养诊断方法结果进行比较,均能检测出样品中的病原菌,2种检测方法的总符合率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92.6%,无乳链球菌91.3%,绿脓杆菌94.6%。该检测方法对奶牛乳房炎的防控、临床监测及疾病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