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根据苹果果实球壳孢腐烂病菌(Sphaeropsis pyriputrescens Xiao&J.D.Rogers)ITS区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荧光探针,建立了苹果果实球壳孢腐烂病菌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该方法能够特异性检测苹果果实球壳孢腐烂病菌,供试的目标菌株检测结果为阳性,而苹果轮纹病菌、苹果炭疽病菌、苹果干腐病菌和苹果褐腐病菌、苹果腐烂病菌等5种对照菌株检测结果为阴性。该方法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的优点,适合于该病害的快速诊断和口岸检验检疫运用。  相似文献   

2.
 球壳孢目(Sphaeropsidales)真菌是指产生分生孢子器的一大类半知菌。  相似文献   

3.
甘薯根腐病病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在我国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河北、湖北省发生的甘薯根腐病,经分离鉴定,主要致病菌为爪哇镰孢(Fusarium javanicum Koord),爪哇镰孢根生变种(F.javanicum var.radicicola),茄病镰孢蓝色变种(F.solani var.coeruleum),其中以爪哇镰孢致病力最强,出现频率也高。另外,在病根中还常分离到串珠镰孢胶孢变种(F.moniliforme var.subglutinans),串珠镰孢(F.moniliforme Sheldon),尖孢镰孢(F.oxysporium Schlecht),菜豆壳球孢(Macrophomina phaseoli(Maubl.) Ashby),它们在单独回接时致病力弱或不致病。
在河南省分离得到了Fusarium javanicum Koord的典型菌株,在实验室条件下能经常产生子囊阶段甘薯隐赤壳(Hypomyces ipomoeae(Hals) Wr.],证明这个种在中国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湖北省兴山县发生的柑橘根腐病的病原进行了分离,获得腐皮镰刀菌、尖孢镰刀菌、菜豆壳球孢菌、龙眼焦腐病菌和葡萄座腔菌等菌株。对柑橘根腐病的为害症状、发生特点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我国禁止进境的植物检疫性真菌有害生物——苹果球壳孢腐烂病菌Sphaeropsis pyriputrescens在中国的适生性以及入侵风险,采用专家评判的生物学建模方法确立了其适生性评判标准,运用ArcGIS软件分析其在我国的适生范围和适生程度;同时采用多指标综合评判法量化分析该病菌入侵我国的风险等级。结果表明,苹果球壳孢腐烂病菌在我国具有很广阔的适生范围,中、高度适生区随季节变化明显。1—4月,中、高度适生区从南到北逐渐扩大;6月,高度适生区扩展到东北和新疆北部;9—10月,在苹果采摘前期和采摘期,苹果球壳孢腐烂病菌处于侵染活跃期,其高度适生区域面积最大,包含了陕西、河北、山东、甘肃、辽宁、河南、山西等我国苹果和梨主产区。按照有害生物多指标综合评判法,对15项评估指标进行赋值,计算所得风险综合评价值R为2.54,该病菌入侵我国的风险等级属特别危险。  相似文献   

6.
应用虫生真菌防治烟粉虱的现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发虱Bemisia tabaci属世界性分布的大害虫。在一定条件下虫生真菌是控制烟粉虱种群的最有效天。本文就几种常见虫生真菌:蜡蚧轮枝菌Vericillium lecanii、座壳孢Aschersonia spp.、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等防治烟粉虱的应用现状以及它们与其它敌的关系进行了综述,以期对烟粉虱虫生真菌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黑龙江省水稻穗褐变病主要病原菌侵染时期及致病性情况,分别于水稻破口期、扬花期、乳熟初期采用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稻黑孢Nigrospora oryzae、黑附球霉Epicoccum nigrum对水稻穗进行注射和喷雾接种。结果表明,4种病原菌在水稻破口后即可侵染稻穗使谷粒颖壳变褐。注射接种稻穗谷粒褐变重于喷雾接种。4种病原菌的致病力存在明显差异,禾谷镰孢致病力最强,链格孢的致病力弱于禾谷镰孢。  相似文献   

8.
以5种进境林木种子为材料进行种子带菌分析,采用保湿培养检验法和分离培养检验法分别对种子表面粘附真菌及内部寄藏真菌进行检测和鉴定.在供试的5个样品上共分离得到18属真菌,分别为链格孢属、枝孢属、镰孢属、加氏菌属、小丛壳属、毛壳菌属、拟茎点霉属、根霉属、附球菌属、节菱孢属、弯孢属、德氏霉属、拟盘多毛孢属、木霉属、散囊菌属、青霉属、毛霉属及曲霉属.种子表面附带真菌以曲霉菌和根霉菌分离频率最高;链格孢菌、镰孢菌、毛壳菌是种子寄藏真菌的优势菌群.  相似文献   

9.
选用球孢白僵菌与其他5种杀虫剂对草坪夜蛾类害虫进行防治试验,药后7d球孢白僵菌对夜蛾类幼虫的防效优于其他供试药剂;生物制剂类杀虫剂的防效优于常规杀虫剂.建议在虫口基数不大的情况下选用球孢白僵菌防治草坪夜蛾类害虫,并适时进行药剂轮换以降低抗药性风险.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红豆草病原真菌鉴定及病害发生动态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明确甘肃省红豆草的病害种类、发生动态和危害状况,采用病原物分离与培养、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和致病性测定确定红豆草病害种类,于2012—2013年在通渭、渭源、榆中和碌曲4县调查各病害的发病率以确定发生动态,观察病害田间发生特点并结合调查数据评价其重要性。结果表明,4县共发生真菌性病害12种,分别为大茎点霉叶斑病(病原为大茎点霉属真菌Macrophoma sp.)、壳针孢叶斑病(病原为歪头菜壳针孢Septoria orobina)、炭疽病(病原为白蜡树刺盘孢Colletotrichum spaethianum)、黑秆病(病原为红豆草壳二孢Ascochyta onobrychis、菠菜刺盘孢C.spinaciae和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混合侵染)、壳二孢叶斑病、茎点霉叶斑病、尾孢叶斑病、柱格孢白斑病、匍柄霉叶斑病、链格孢黑斑病、锈病和白粉病,其中大茎点霉属真菌、白蜡树刺盘孢和菠菜刺盘孢在红豆草上首次发现;尾孢叶斑病和壳针孢叶斑病为甘肃新记录病害;大茎点霉叶斑病为世界新病害,仅于碌曲县发现。白粉病、锈病、链格孢黑斑病发生于红豆草生长后期,其它病害则始于6月;6—9月危害加重的为黑秆病和柱格孢白斑病,发病率最高达89.7%和96.0%;危害渐轻的为茎点霉叶斑病、壳二孢叶斑病和壳针孢叶斑病,发病率最高达88.7%、57.4%和45.1%。黑秆病和茎点霉叶斑病在甘肃省目前危害最重。  相似文献   

11.
以朱红毛斑蛾幼虫为研究对象,研究1株自朱红毛斑蛾幼虫僵虫上分离得到的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PfBb,与3种常用虫生真菌(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Mafz01、卵孢白僵菌B. brongniartii 400和球孢白僵菌B.bassiana DSXJ-07)进行致病力比较,以期筛选出高效的虫生真菌用于朱红毛斑蛾的生物防治。采用浸虫法,测定4种虫生真菌不同浓度下朱红毛斑蛾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及僵虫率。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金龟子绿僵菌Mafz01、卵孢白僵菌400、球孢白僵菌DSXJ-07和球孢白僵菌PfBb对朱红毛斑蛾幼虫的致死中浓度分别为3.1×10~8、1.1×10~8、1.9×10~7和2.8×10~5孢子/mL;1.0×10~9孢子/mL浓度处理下的僵虫率分别为52.5%±6.45%、52.5%±6.45%、73.75%±6.29%和97.50±2.89%,且球孢白僵菌PfBb处理后的朱红毛斑蛾幼虫僵虫率显著高于其他3种虫生真菌。4种虫生真菌对朱红毛斑蛾幼虫毒力大小依次为球孢白僵菌PfBb球孢白僵菌DSXJ-07卵孢白僵菌400金龟子绿僵菌Mafz01。推荐使用浓度大于1.0×10~7孢子/mL的球孢白僵菌PfBb防治朱红毛斑蛾幼虫。  相似文献   

12.
新农药介绍     
中文通用名称:球孢白僵菌英文通用名称:beauveria bassiana农药登记名称:300亿孢子/克球孢白僵菌油悬浮剂理化性质:球孢白僵菌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白僵菌属,是一种昆虫病原真菌。产品的有效成分为分生孢子,属微生物杀虫剂。在SDAY培养基上,球孢白僵菌菌落绒毛状、丛  相似文献   

13.
龙胆草斑枯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龙胆草 (GentianascabraBunge)属龙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以根入药 ,具有泻肝胆实火、除下焦湿热作用 ,属辽东山区特产药材。由于龙胆草具有较高的药用和经济价值 ,1985年辽宁省清原县将龙胆草从山上野生状态引种归圃人工栽培成功 ,现已成为当地农民发挥山区资源优势、发展“两高一优”的重要致富项目。随着栽培环境的变化和栽培面积的扩大 ,龙胆草斑枯病逐年加重并造成毁灭性损失 ,成为龙胆草产业发展的关键限制因素。1 病害症状龙胆草斑枯病由龙胆壳针孢 (Septoria gen tianaeTh櫣m)所致 ,该菌属半知菌亚门 ,腔孢纲 ,球壳孢目真菌 ,主…  相似文献   

14.
胡细贵 《植物保护》1991,17(5):28-29
柑桔粉虱座壳孢菌(Peroneutyta sp.)是柑桔粉虱蚧壳虫等害虫的寄生真菌,在防治柑桔病害时,一些杀菌剂常常会使座壳孢菌受到抑制,从而使寄生率降低。为选择对座壳孢菌抑制率较小,残效期较短的杀菌剂,笔者进行了柑桔上常用杀菌剂对座壳  相似文献   

15.
美国和苏联用座壳孢菌防治柑桔粉虱已取得成功(Burges.1971;等,1975)。作者注意到在福建省某些果园,柑桔粉虱(Dialeurodes citri Ashmead)和寡刺长粉虱(Bemisia giffardi Young)被座壳孢(Aschersonia aleyrodis Webber)真菌寄生而造成流行病,使害虫受到自然控制这一事实。本文主要报道在柑桔园挂枝接种座壳孢菌防治柑桔粉虱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体外测定了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对两种棉花病原镰孢——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ium f.sp.vasinfecturn和棉花红腐病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的拮抗作用。平板对峙培养时,两种镰孢的生长均受到明显抑制。不同含孢量的球孢白僵菌对两种镰孢的抑制效果不同,且抑制率与孢子浓度成显著的线性量效关系;在接种量为6×107孢子.mL-1时,对两种菌的抑制率均达到90%以上,对红腐病菌的抑制率稍高。白僵菌代谢液对两种植物病原菌也表现出抑菌作用,并且抑制率与代谢液浓度呈显著的线性量效关系。综上述,球孢白僵菌对两种镰孢拮抗作用的机制主要涉及营养和空间竞争以及抗生作用,其中抗生作用对拮抗作用的贡献更大。对抗生性代谢液的初步分析发现,醇沉后的上清液冻干粉经4种有机溶剂浸提后,无明显的抑菌作用;而向培养基中添加球孢白僵菌多糖和蛋白粗提物均能显著抑制两种镰孢菌的菌丝生长。因此,抑菌活性物质主要是大分子的多糖和蛋白。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球孢白僵菌在玉米中的定殖分布规律以及不同施用方式和处理浓度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本文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球孢白僵菌,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测了球孢白僵菌在玉米根部、茎部和叶部的定殖情况,同时检测了不同接种方式在球孢白僵菌不同处理浓度下对玉米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在玉米不同组织部位上的定殖有着明显的差异,各球孢白僵菌接种处理中,均以叶部定殖的白僵菌孢子数最多,而茎部均未观测到孢子定殖;玉米根部仅在浸种和灌根处理中可见少量孢子。球孢白僵菌不同接种方式对其在玉米中定殖率的影响差异较大,灌根处理定殖率最高,为76.7%;其次为浸种处理,为73.3%;茎部注射处理及叶面喷施处理定殖率较低,分别为43.3%和36.7%。研究表明,不同施用方式及接种浓度球孢白僵菌孢悬液对玉米生长指标有一定的影响,球孢白僵菌可通过不同接种方式在玉米植株中定殖并扩散,对玉米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以1×106~1×107孢子/mL球孢白僵菌孢悬液浸种或灌根,对玉米苗的促进生长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贵州柑橘主要真菌病害种类,采集柑橘病害标本,并分离鉴定其中的真菌病原。结果表明,贵州柑橘常见的真菌病害有炭疽病、白粉病、煤污病、树脂病、脚腐病、青霉病、绿霉病、黑腐病、黑星病,分别由刺盘孢菌、白粉菌、煤炱菌、球壳菌、镰刀菌、意大利青霉菌、指状青霉菌、丝梗孢菌和茎点霉菌引起。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联合应用球孢白僵菌HB-P-04与低剂量苦参碱对双线卷裙夜蛾的杀虫效果,探讨球孢白僵菌与杀虫剂混用的不同使用顺序和时间间隔是否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结果表明,低剂量的苦参碱对菌株HB-P-04的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较小,相容性良好。当球孢白僵菌与苦参碱体积比为1:4时的共毒系数最高,达到223.48,具有最高的联合毒力效果,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先球孢白僵菌处理,间隔24 h后苦参碱处理的混用方案表现出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9 d的校正死亡率达到92.86%。在室内毒力试验中,不论是球孢白僵菌与苦参碱以体积比1:4混用,还是先球孢白僵菌处理,间隔24 h后苦参碱处理的混用方案,均能有效地缩短杀虫时间,提高杀虫效率。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球刺盘孢Colletotrichum coccodes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CWDEs)在其侵染马铃薯过程中的作用, 本文对球刺盘孢离体和活体条件下产生的CWDEs种类及活性进行检测, 并通过RT-qPCR测定了球刺盘孢侵染过程中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基因的表达情况。通过定性测定发现, 球刺盘孢能够产生果胶酶、纤维素酶和蛋白酶; 定量测定发现, 球刺盘孢可产生羧甲基纤维素酶(Cx)、β-葡萄糖苷酶(β-Glu)、PG和聚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在活体条件下, 球刺盘孢可在马铃薯茎秆内产生PG、PMG和多聚半乳糖醛酸反式消除酶(PGTE), 且酶活分别于接种后48、72 h和144 h达到最大值, 分别为26.50、77.61 U/mL和0.16 U/mg。分别将羧甲基纤维素钠和果胶诱导后的酶液接种至马铃薯茎秆可引起植物组织浸腐, 与球刺盘孢引起的典型症状相似。除此之外, 球刺盘孢的4个PGs基因均在其侵染后24 h和48 h显著共上调表达。综上所述, 该研究结果表明, 果胶酶在球刺盘孢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