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内能演示器     
<正>一、作品设计思路在初中物理中,有一《内能》章节,课本中设计了一个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甲、乙两个实验装置,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该实验装置存在实验现象不直观等问题。因此,我们重新设计制作了一个实验装置,用以演示做功与内能的相互转化关系。该装置用电子温度计显示瓶内温度的变化,使实验现象更加直观,便于同学操作与理解。二、作品应用的科学原理该作品应用的科学原理是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三、作品装置图(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第六单元“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节中,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是学习一氧化碳化学性质的重要实验。但教材中没有这个实验的装置图,我设计了一个实验,此实验的优点是容易成功,且节约大量药品,实验现象明显,实验时间大大缩短.  相似文献   

3.
正硫的燃烧,是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点之一。这一实验出现在学生刚接触化学不久,且实验现象比较明显,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此外,该实验在考试中也经常出现,是一个重要的考点。但由于该实验生成的二氧化硫有毒,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常规实验在课堂上经常无法演示。基于这些因素,我对本实验进行了改进,为课堂实验的进行提供了条件。一、实验仪器及试剂实验仪器:三个广口瓶,一个  相似文献   

4.
用奥氏 (Ostwald)粘度计测定液体粘度系数的实验是医学院校物理学课程普遍开设的基本实验之一[1~ 3 ]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采用该装置 (见图 1 )测定液体粘度系数存在以下缺点 :(1 )固定木板上的奥氏粘度计难于调整垂直 ,且在测量两种液体时 ,不易保持同等条件 ,使得实验结果误差较大 ;(2 )组合固定部件过多、费用高、操作繁琐 ;(3)在固定粘度计和甩干粘度计内壁上的残留液滴时 ,容易损坏粘度计。为克服该装置存在的缺点 ,本文设计和制作了一种全透明挂靠式实验装置 (见图 2 )。为交流经验 ,现介绍如下。图 1说明 :(1 )Ostwald粘…  相似文献   

5.
非测绘专业测量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测绘专业测量学实践教学的改革,应突出现代测绘仪器、测绘方法的学习以及各种图形的绘制与应用,形成以测图、绘图和用图为主线的测量学实践教学体系,教学从实验场地、实验方法和实验手段上改革课堂实验,教学实习与生产实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杨剑波 《河南农业》2011,(14):18-19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及生产组织形式对职业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多地倾向于采用项目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能力及其他关键能力。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文化基础课,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现状尤为严峻。笔者认为,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引入职教新理念,采用项目教学法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本文从项目教学法的本质出发,阐述了该方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一些实践和探索,并指出了项目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一、研究背景我们在学习书本知识时,借助于对应的教学教具和实验装置,对加深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有极大帮助的。尤其是对初次接触学习物理摩擦力、力的合成与分解和超重失重等相关知识的学生来说,物理随堂实验装置是非常必须的。通过思考与创新,我们能否设计出一种多功能物理教具,从而改  相似文献   

8.
《医用电子学》是医学院校中检验、影像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目前该门课程实验课的安排中验证性的实验项目较多 ,医学应用的实验较少 ,难唤起学生做实验的兴趣和积极性 ,为此本文研制了一种简单的心电信号实验装置 ,通过对该电路的调试 ,学生能在示波器上观察到本人的心电信号 ,使学生能学到一些测量生物信号的方法和技术 ,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 测量电路及测量方法1.1 测量电路本实验采用如图 1所示的 L F347N四路运算放大器 [1 ] ,通过外接电阻 ,电容组成如图 2所示的差动放大电路 ,该电路共模抑制比 CMRR很高 ,输入阻抗很大[…  相似文献   

9.
<正>思维导图是一种运用图文并重的形式来帮助学生学习记忆的方法,它能开启大脑的无限潜能,对学生的学习有极其重要的帮助。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科目,教学中教师合理设计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具活力。1运用思维导图激发学生兴趣小学生虽然年纪小,但是兴趣浓厚,大部分小学  相似文献   

10.
作者结合教学对玉米淀粉制备粘合剂进行了实验研究 ,本文介绍了实验的原理、仪器与药品、制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该实验可作为农村中学生开展化学教学活动课的实验内容。  相似文献   

11.
该文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根据现阶段仪器分析实验课程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再结合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提出了一种具有较好交互性和时效性的移动互联网教学方法,基于移动互联网教学的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和以微课、慕课为代表的课堂预习模式,以智能手机为创新学习的多渠道终端教学模式,探讨将该教学模式应用于仪器分析实验课程中,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以致用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仪器分析》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几年来我校有饲料专业、食品专业、油脂专业、贮藏专业、粮检专业相继开设了这门课程,经过几轮课堂讲授、实验教学及课程实习等教学实践,我认为在现阶段,课堂教学仍然是传播科学知识省力省时的教学形式之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环节。 《仪器分析》是一门理论性较深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涉及到诸多学科知识和技术,例如:物理学、物理化学、化学、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等,它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实验化学的重要支柱。可是对这门课程学生的普遍反映是:理论难以接受、实验难以掌握,学习带有  相似文献   

13.
正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麦克斯韦,他在数学方面的天赋是他父亲发现并加以培养的。儿子绘画时很特别,引起了老麦克斯韦的注意。儿子画了一个插菊花的花瓶,所有的菊花都是由几何图形组成的花朵,是大小不一的三角形叶片,它们的形状搭配得非常巧妙。父亲由此发现儿子对几何图形的控制能力,继而不断地启发引导,使他很快对数学着迷,终于成为一  相似文献   

14.
正一、设计思路本节课围绕如何洗去衣服上的污渍,通过三组探究实验,使学生理解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能认识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教师始终把生活实际和课堂教学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常见问题,这也正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二、教学具准备实验仪器:废弃的青霉素小药瓶、胶头滴管、烧杯、污物瓶。  相似文献   

15.
宋彦文  程贵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5125-5126
根据有关机械原理设计出了一种新型的粉状物质定量取料给料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定量准确、快速,并且可以重复地取料给料。实验证明,该装置稳定可靠,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一、改进目的 该实验是我们开始学习化学时遇到的第一个复杂的探究实验,实验的设计原理和步骤理解起来也比较难。如为什么实验中先夹紧弹簧夹?为什么等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教师演示时也经常出现点燃红磷时使室内受到污染和结果偏大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特在教材实验的基础上,加以改进。整个实验装置简单,易于操作,安全环保,实验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主要为一些验证理论知识的验证性实验项目,虽然强化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但实验项目几乎多年一成不变,实验结果可预期易重现,学生对此类实验项目的兴趣普遍不大,且部分实验项目出现了重复开设的现象,直接降低了学生对实验教学的预期。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在《仪器分析》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设计了探索研究性实验项目,主要从项目论证、项目实施和教学效果等方面介绍了探索研究性实验项目在实验教学中的实践情况。通过项目实施,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在学生培养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也提高了实验室的共享程度和仪器使用率,使教学资源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18.
<正>一、问题的提出"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利用该实验可以说明水沸腾的规律。在现行的教材中,人教版和沪科版都是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的,而北师大版和沪粤版则只是在此基础上将烧杯口上的盖子去掉了。但利用上述装置的弊端仍有很多:(1)所需器材多,组装麻烦;(2)为了更好地观察气泡的变化过程,实验时一般采用的是凉水,加之学生分组实验的烧杯容量大,造成实验时间  相似文献   

19.
<正>通过对氧气实验室制法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实验室制取气体发生装置选择的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若反应物的状态是固态,反应需要加热,发生装置同高锰酸钾制氧气(图1);若反应物的状态是固态和液态,反应无需加热,发生装置同双氧水制氧气(图2)。【提出问题】实验室常用块状石灰石(或大理石)稀盐酸常温下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那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怎样的发生装置呢?【仪器展示】提供的仪器如下(见图3):  相似文献   

20.
浓硫酸的稀释实验一旦操作不当,就会威胁实验人员的安全。我做了一套稀释浓硫酸实验的对比装置,让我们掌握正确稀释浓硫酸的方法。实验仪器及试剂广口瓶、三孔胶塞、胶头滴管、玻璃导管、青霉素小瓶、浓硫酸、水。实验仪器装置如图1所示。实验操作广口瓶中有A、B两个洁净的青霉素小瓶,A中盛有浓硫酸、B中盛有水,胶塞上对应的胶头滴管A中吸有水,B中吸有浓硫酸。实验开始,向A小瓶的浓硫酸中滴加水,可以看到滴加的水浮在液面上沸A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