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闫国庆  高聪  闫晗  温淯淋 《农业展望》2023,(12):108-114
为探索中国进口中东欧国家农产品贸易波动的影响因素,扩大中国自中东欧国家农产品进口,本研究基于2012—2021年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 Comtrade)数据,运用修正的恒定市场份额(CMS)模型,从结构效应、竞争力效应和交叉效应3个方面对中国进口中东欧双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CMS模型为评估中国进口中东欧国家农产品市场份额的变化、揭示中东欧国家在中国进口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变化提供了一个研究框架。本研究深入探讨了中国进口中东欧国家商品和服务结构的调整,审视了从中东欧国家进口的产品和服务类型的演变。结果显示:增长效应是影响中东欧国家对中国出口农产品的首要因素,表明中国农产品需求扩张是中国进口中东欧农产品增长的重要推力;中国进口中东国家农产品结构效应在逐步降低,综合竞争力效应则在稳步上升;中东欧的出口结构稳定性较强,但交叉效应呈现负相关关系,克服交叉效应的阻碍作用是应对中东欧对中国出口份额减少的有效方法。最后,从拓展市场增长点、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推进多边合作等方面提出了促进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农产品贸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目前,我国已与中东欧16国中的13个国家签署了推进"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东欧国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性日益高涨。在5日举行的专题发布会上,商务部欧洲司司长周晓燕介绍说,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将于6月8日至12日在浙江宁波举办。中东欧16国均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本届博览会也是落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践行《推进"一带一路"贸易畅通合作倡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国与中东欧的果蔬产品贸易额稳定增长,对发展双边农产品贸易具有重要意义.选取2001-2012年作为研究区间,运用相对贸易优势指数和双边贸易综合互补系数分析中国与中东欧各国果蔬产品的竞争性与互补性.结果表明:中国的果蔬制品及蔬菜具有相对比较优势;中东欧仅在果蔬制品方面具有弱比较优势;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总体上呈互竟性,与各国的互补性与竞争性各异.并提出注重市场细分、发掘贸易潜力和利用政策优势、把握战略机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贸易便利化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内容,较高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有助于降低贸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率,推动双边贸易增长。本文在构建"一带一路"国家农产品贸易便利化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熵权法测算了2007—2016年"一带一路"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并分析了"一带一路"国家贸易便利化及其子指标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国家总体贸易便利化水平不高,东盟、中东欧、西亚和中东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较高,而蒙俄和南亚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偏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便利化的提高显著促进了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便利化水平每提高1%,中国向"一带一路"国家出口提高0.381%;市场准入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海关环境,而基础设施及服务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作用最小。  相似文献   

5.
中东欧地区是亚欧间的桥梁,是连接欧洲大陆的重要门户,在"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和中东欧的农业合作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一带一路"为背景,总体介绍了中国和中东欧农业合作现状,从对话与机制、科技、贸易、投资等方面对中国和中东欧农业合作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研究发现,自2012年"16+1合作"启动以来,中国和中东欧在科技、经贸、农业等领域合作发展迅速,引起专家学者们对中国和中东欧合作的研究兴趣,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政治、经济和贸易等方面,在农业领域具体深入的研究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6.
明确当前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业投资潜力和限制因素,对于推动中国与中东欧农业合作提质升级、促进合作多元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分析中国对中东欧国家农业投资总体情况的基础上,运用农产品贸易竞争力指数,对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果蔬、畜牧养殖和水产养殖等5类重要种养殖领域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剖析,得出具有农业投资潜力的国家和产业,并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得出中东欧国家农业投资具有潜力的重点产业;同时分析了当前中国对中欧国家农业投资面临的特殊风险,包括投资合规成本、管理运营成本和劳动力成本高,土地制度相对复杂,农业投资审批复杂严格。最后,从建设批发市场、一国一品选择重点产业、加强市场研究、多种机制协调发展4个方面提出了促进中国对中东欧国家农业投资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地缘、血缘等因素以及闽台农产品贸易在两岸农产品贸易的地位,越来越多海峡两岸学者对"闽台农产品交流与合作"予以高度重视。该文从不同层次、不同视角对两岸学者的闽台农产品贸易研究进行了评述,以期展示该领域的研究脉络和前沿。特别对贸易现状、竞争与互补关系、贸易的影响因素以及农产品贸易的合作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整理和归纳,并提出今后研究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1995—2014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以下无特指简称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数据,通过建立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对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潜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以此为基础对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潜力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GDP是农产品贸易流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由于农产品的特殊性,贸易国家间地理位置的毗邻、交通运输便捷程度对农产品贸易流量有显著的正影响。通过测算贸易潜力发现,中国与柬埔寨、尼泊尔、乌兹别克斯坦的农产品贸易属于贸易潜力成熟型,与文莱、土耳其、巴勒斯坦、沙特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的农产品贸易属于贸易不足型,贸易潜力巨大。此外,中国与蒙古、约旦、俄罗斯、波兰、缅甸等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则属于潜力成长型,潜力成长型贸易占主体地位。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的大多数国家有较大农产品贸易潜力,农产品贸易合作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9.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推进,中国和加拿大签订了一系列农业战略发展协议。本文在深入分析中加农产品贸易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中加农产品贸易合作的发展前景与重点领域。研究结果表明:中加农产品贸易发展迅速,但是在农产品贸易中中国一直处于逆差状态;加拿大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竞争优势明显,但两国农产品贸易存在明显的互补性;中加农产品贸易的集中度较高,主要集中在加工的动植物脂肪类、固态植物油脂、纺织纤维等几类农产品。最后,基于"一带一路"倡议,本文系统分析了中加农产品贸易合作的前景与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10.
中拉"1+3+6"合作机制的建立给中国与拉美国家双方农产品贸易合作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本文基于2000—2016年中国与拉美国家农产品贸易数据,利用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结合"1+3+6"合作背景,实证分析了中国与拉美国家农产品贸易的决定因素,并测算了双方农产品贸易潜力。研究结果表明,经济规模、进口国人口数量、是否属于相同的贸易组织和班轮运输连通性指数对两国农产品贸易产生正向影响,而两国的绝对距离以及拉美各国进口税收占其税收总额之比对两国农产品贸易产生负向影响。通过贸易潜力的测算,结果发现,中国与洪都拉斯、伯利兹、巴巴多斯、安提瓜和巴布达、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等国的农产品贸易属于贸易潜力巨大型;中国与玻利维亚和萨尔瓦多的贸易属于贸易潜力成熟型,农产品贸易模式有待调整;中国与其余拉美国家农产品贸易则属于贸易潜力成长型。总体上,中国与拉美地区的大多数国家有较大农产品贸易潜力,农产品贸易合作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1.
中国- 柬埔寨农产品贸易现状及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产品贸易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中国是世界上第三大农产品贸易国。在中国与柬埔寨的经济合作中,农产品贸易始终占据着重要位置。因此,深入分析中国与柬埔寨的农产品贸易水平十分有必要,为更好地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中、柬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UN Comtrade数据库数据分析2006—2015年间中国与柬埔寨的双边贸易,并对中国和柬埔寨的主要农产品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进行了测算。研究发现,中国对柬埔寨贸易的结合度指数很高,但是柬埔寨对中国的贸易结合度较为松散,中国与柬埔寨的贸易联系较为紧密,竞争性方面,中国农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整体略高于柬埔寨的比较优势指数,中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高于柬埔寨。互补性方面,中国与柬埔寨出口农产品相似度低,两国出口农产品具有较大的互补性。中国-柬埔寨农产品贸易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研究结果为"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柬埔寨贸易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UN Comtrade数据库中1992—2016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具有递进关系的GL、BI、TM和TC指数就中国与南亚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结构和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中国与南亚农产品主要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波动性较大,易于转化为产业间贸易,总体上中国与南亚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呈现不稳定性的增长发展态势。中国与南亚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较明显,在贸易结构方面总产业内贸易和总产业间贸易呈现"低—高—低"和"高—低—高"的态势,且以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为主。因此,应从多方面提升中国与南亚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实现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异质性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的贸易潜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2—2016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产品贸易效率处于波动中的上升态势,平均贸易效率为0.621;制度环境、贸易组织和贸易协定会对农产品贸易效率及其稳定性产生不同影响。与中国农产品贸易潜力较大的国家主要有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俄罗斯、乌克兰、印度和巴基斯坦;潜力较小的国家主要有亚美尼亚、马其顿、东帝汶、马尔代夫和波黑等。最后,为进一步提升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产品贸易水平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描述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农产品贸易的变化趋势和特征的基础上,采用贸易互补性指数(TCI)分析了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农产品贸易互补性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之间农产品贸易在2001年后快速增长,但是,中国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间农产品贸易面临贸易产品结构单一、农产品互补性不断降低等风险。因此,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发展契机,强化双边农业经贸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对于促进双边农产品贸易稳定快速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SITC,Rev.3的3位贸易编码,采用GL指数和RCA指数,研究了2000—2014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农产品贸易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产业内贸易和比较优势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农产品贸易迅速增长,但不稳定;农产品出口结构优化速度较为滞缓,进口结构高度集中;中国对蒙俄和东盟依赖程度较大;中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不高;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但这种发展空间是非对称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以中俄农产品贸易发展为切入点,系统分析了两国的农产品贸易结构、农产品贸易总量态势及双边贸易情况,通过对中俄两个重要贸易伙伴间的农产品贸易发展趋势进行研究,旨在对"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俄农产品贸易及物流体系建设提供科学的发展建议,也是增进两国贸易合作伙伴关系,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大力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中国与俄罗斯农产品贸易面临新的历史机遇。本文利用UN Comtrade中中国与俄罗斯1995—2014年农产品贸易HS92两位编码数据,采用产品出口相似性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从竞争性、互补性两个方面对中国与俄罗斯农产品贸易发展现状进行探讨。结果显示,俄罗斯农产品出口与中国农产品进口存在较强的互补性,并且其互补性指数大于中国农产品出口与俄罗斯农产品进口互补性指数。中国与俄罗斯在较多的农产品上表现出紧密的贸易关系,存在较强的互补性,但是部分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贸易关系并不紧密,两国在农产品贸易上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中国应该把握"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机遇,加强两国农产品贸易合作。  相似文献   

18.
农产品贸易在我国的双边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农产品贸易也将扮演重要角色。泰国作为东盟中重要的农产品贸易国家,需要进一步推动中泰双边贸易的发展。对中泰两国农产品贸易现状和竞争力进行量化分析,发现中泰两国农产品贸易联系紧密,泰国农产品贸易对中国的联系紧密度要高于中国对泰国的联系紧密度。泰国农产品在世界贸易中具有更高的显示性比较优势,而中国农产品在世界贸易中的市场占有率显著高于泰国农产品,总体而言,中国和泰国农产品世界贸易的相似度高,两国农产品在世界贸易中有较大的竞争性。研究结论为"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泰两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贸易自由化与贸易保护主义共存,各种贸易壁垒如"绿色壁垒"、"技术壁垒"等,都将对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带来新的挑战。近来由美国挑起的中国农产品安全问题就是具体写照。我们要加快农产品质量检验监测体系建设,研究提出农产品质量标准,尽快同国际接轨,确保农产品安全。还要警惕经济全球化和由此带来的动植物病虫害和病原体的毁灭性风险,提高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与非洲农产品贸易额不断上升,从2001年的6.31亿美元上升到2019年的69.82亿美元。本论文主要梳理了中国与非洲农产品贸易发展特征,通过分析发现了当前中国与非洲农产品贸易存在自由化程度偏低、农业生产设施薄弱、非洲部分国家安全形势不够稳定和市场分布过于集中等问题。通过进一步研究认为中国与非洲国家农产品贸易应在现行政策的支持下把握好"一带一路"的发展契机,继续推进贸易自由化和完善农业设施建设,通过对话协商促进地区和平稳定和继续开拓新兴市场,进而实现中国与非洲农产品贸易的可持续稳定发展和深化"中国与非洲命运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