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枯草芽孢杆菌Bs01发酵条件的优化及对胶孢炭疽菌的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s01是前期研究分离的一株对果实胶孢炭疽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本研究以其发酵后的发酵液上清对胶孢炭疽菌的离体抑菌活性为评价指标,优化了Bs01发酵培养基的氮源、碳源和无机盐成分及配比,同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发酵时间、起始pH、接种量、装液量及温度等发酵条件,并对比测定了最佳发酵条件获得的发酵液上清对胶孢炭疽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可获得具最强离体抑菌活性发酵液上清的发酵培养基最优氮源、碳源及无机盐分别为细菌蛋白胨、葡萄糖和NaCl,最佳的发酵培养基配方为:2%葡萄糖、3%细菌蛋白胨和0.5%NaCl。最佳的发酵条件组合是:起始培养基pH为7.0,接种量15%,装液量1/10,32℃、200 r/min振荡培养48 h。采用优化后的最佳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组合获得的发酵液上清可显著抑制活体接种的胶孢炭疽菌病斑扩展,降低病情指数,显著优于优化前获得的发酵液上清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2.
对皮状丝孢酵母发酵产油脂培养基中的碳氮源种类及添加量、KH_2PO_4添加量、接种量等影响因素进行优化。试验表明,葡萄糖为最佳碳源,蛋白胨为最佳氮源,在葡萄糖40 g/L,蛋白胨1.33 g/L,KH_2PO_4质量浓度1.0 g/L,最佳接种量15%时,油脂得率可达到细胞干质量的62%,比优化前提高了50%。  相似文献   

3.
以德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方法,确定无机盐对MRS培养基的添加量,进而改进MRS成分,优化共轭亚油酸(CLA)生产条件。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各种无机盐对培养基的影响依次为磷酸氢二钾乙酸钠硫酸镁;最佳添加量分别为乙酸钠添加量5.525 g/L,磷酸氢二钾添加量2.81 g/L,硫酸镁添加量0.325 g/L,CLA产量最优值为0.241 mg/m L。  相似文献   

4.
以德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方法,确定无机盐对MRS培养基的添加量,进而改进MRS成分,优化共轭亚油酸(CLA)生产条件.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各种无机盐对培养基的影响依次为磷酸氢二钾>乙酸钠>硫酸镁;最佳添加量分别为乙酸钠添加量5.525g/L,磷酸氢二钾添加量2.81g/L,硫酸镁添加量0.325 g/L,CLA产量最优值为0.241 mg/mL.  相似文献   

5.
以好食脉孢菌和红酵母为发酵菌种,通过固态发酵玉米秸秆生产类胡萝卜素。将类胡萝卜素产量作为发酵指标,通过对培养基含水量、培养基初始pH值、氮源添加量、碳源添加量、无机盐添加量、培养基装量的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优培养基条件:秸秆用量10 g,干豆渣(氮源)用量3 g,麸皮(碳源)用量4 g,MgSO4添加量0.4%(与秸秆量比W/W),pH值约为5.5,培养基含水量为60%,培养基装量为12.5 g/250 mL,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20%(好食脉孢菌∶红酵母=1∶1),培养温度28℃,培养时间96 h。通过优化后的类胡萝卜素产量为224.75μg/g。  相似文献   

6.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设计对蛹虫草液体深层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显示,最适的碳氮源是葡萄糖和蛋白胨;培养的适宜条件:装液量100 mL,初始pH值5.0,发酵周期为8 d;对于虫草素产量影响最显著的无机盐是FeSO_4。Plackett-Burman设计从8个因子中筛选出4个显著因子,经最陡爬坡和响应面设计,结果表明,葡萄糖31.58 g/L,蛋白胨34.48 g/L,腺嘌呤0.88 g/L,甘氨酸15.48 g/L为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组合;优化条件下,虫草素的产量为917.53 mg/L,生物量为30.06 g/L,较优化前分别提高了108.30%和29.06%。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解淀粉芽孢杆菌Y11的产淀粉酶能力,研究了其培养基成分(碳源、氮源、无机盐),及发酵培养条件(温度、pH值、接种量)对产生淀粉酶活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试验、正交试验,以酶活为响应值,确定了微生物培养的最佳培养基成分及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培养基成分及培养条件的改变可以显著提高酶活,得到解淀粉芽孢杆菌的最佳培养基组成如下:淀粉16.29 g/L,酵母膏16.04 g/L,Mg SO_40.42 g/L;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35℃,pH值7,接种量1.5%,得到最高酶活为70.2 U/m L,较初始发酵培养酶活提高1.8倍。  相似文献   

8.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设计对蛹虫草液体深层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显示,最适的碳氮源是葡萄糖和蛋白胨;培养的适宜条件:装液量100 mL,初始pH值5.0,发酵周期为8d;对于虫草素产量影响最显著的无机盐是FeSO4.Plackett-Burman设计从8个因子中筛选出4个显著因子,经最陡爬坡和响应面设计,结果表明,葡萄糖31.58 g/L,蛋白胨34.48 g/L,腺嘌呤0.88 g/L,甘氨酸15.48 g/L为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组合;优化条件下,虫草素的产量为917.53 mg/L,生物量为30.06 g/L,较优化前分别提高了108.30%和29.06%.  相似文献   

9.
为利用发酵冰糖脐橙皮渣生产菌体蛋白,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固态发酵冰糖脐橙皮渣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固态发酵培养基最优辅料、氮源、无机盐组合为麸皮、硫酸铵、ZnSO4和CaCl2。通过最陡爬坡试验,确定响应面试验的中心点为麸皮15%、硫酸铵3%、无机盐组合0.25%。通过Box-Behnken试验最终确定培养基最优配方为麸皮15%、硫酸铵3.3%、无机盐组合0.27%,在此基础上得到发酵终产物真蛋白含量为19.97%,与预测值相近,与培养基配方优化前相比提高35.20%。  相似文献   

10.
响应面法优化巨大芽胞杆菌发酵培养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提高微生物肥料生产菌株——巨大芽胞杆菌1013的发酵产芽孢数量,采用响应面法对其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首先采用单因子试验筛选出最佳碳源和氮源;然后设计基础培养基,采用Plackett-Burman方法对基础培养基中影响发酵产芽胞数各因素的效应进行评价,筛选出有显著效应的因素;最后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主要因素的最佳浓度。结果表明,最佳碳源为糖蜜,最佳氮源豆饼粉和硝酸铵;基础培养基中对产芽孢数有显著效应的因素为糖蜜和豆饼粉,响应面优化后这2个因素的最佳含量为:糖蜜4.17%,豆饼粉1.53%。采用优化后的培养基进行摇瓶发酵,巨大芽胞杆菌的发酵产芽胞数为(89.34±3.87)×108 cfu/mL,比基础培养基提高了3.35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单因子试验确定了乳杆菌L-110产L-乳酸的碳源、氮源和最适pH值,运用正交试验对摇瓶发酵条件做了初步的研究,确定了发酵培养基中影响产酸率的主要因子的配比,优化发酵培养基为(g/L):葡萄糖100,豆粉40,磷酸氢二钾2,吐温801,硫酸镁0.1,硫酸锰0.05;培养条件为:一次性添加碳酸钙50g/L,装液量为250mL瓶装50mL培养基,静置培养,温度为37℃。其摇瓶发酵L—乳酸产量可达80g/L。  相似文献   

12.
《种子》2021,(8)
红托竹荪是贵州特色珍稀食用菌,为解决红托竹荪菌种生长缓慢的问题,特开展红托竹荪液体菌种发酵条件暨配方优化研究,通过对红托竹荪液体培养基中的碳源,氮源及培养时间进行单因素分析,以产生的菌丝体干重为评价指标,确定红托竹荪的最佳碳源、氮源和培养时间;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优化试验,确定红托竹荪菌丝体液体最佳发酵条件为:蛋白胨0.1%,玉米粉1%,接菌量为8块(直径0.5 cm,圆形),培养时间15 d。  相似文献   

13.
以舞茸(Grifola frondosa)LT菌株为材料,研究培养基营养成分对其菌丝体和胞外多糖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葡萄糖、蛋白胨、磷酸二氢钾及维生素B1为最适宜的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多因素正交实验进一步优化上述组分的浓度,确定舞茸菌丝体最适宜的发酵培养基配方为:10%豆芽汁200 mL,葡萄糖20 g/L、蛋白胨5 g/L、磷酸二氢钾4 g/L、维生素B130 mg/L,pH 7.0;胞外多糖最适宜的发酵培养基配方为:10%豆芽汁200 mL,葡萄糖20 g/L、蛋白胨3 g/L、磷酸二氢钾4 g/L、维生素B130 mg/L,pH 7.0。研究为进一步开展舞茸菌丝体和胞外多糖液体发酵与利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白灵菇高活力液体菌种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提高白灵菇液体菌种的活力,通过采用单因子和正交发酵试验方法,以白灵菇菌丝生物量、菌球密度及萌发活力指数为检测指标,研究白灵菇高活力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该菌株的最适碳源为玉米粉,最适氮源为黄豆粉和蛋白胨,最佳培养基碳氮配方为玉米粉3%,葡萄糖1.5%,蛋白胨0.6%,黄豆粉2%。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通过优化培养条件提高植物乳杆菌Zhang-LL发酵培养液中的菌体浓度,为获得高活菌数的益生菌产品奠定基础。对植物乳杆菌的发酵培养基中的氮源进行单因素筛选,选取501油菜籽蛋白胨作为MRS培养基的替代氮源。基于优化的培养基成分,采用单因素及4因素3水平L9(34)正交试验优化发酵条件,确定最优发酵条件为;501油菜籽蛋白胨含量为3.0%、温度34℃、p H 6.5、接种量7%,发酵罐流加15%Na2CO3,转速为150 r/min;在此优化条件下,发酵液活菌数可达1.07×1010CFU/m L。  相似文献   

16.
棉花黄萎病生防芽孢杆菌Z-5菌株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农用微生物菌剂中芽孢杆菌菌剂产品多采用芽孢作为有效成分,因此产芽孢条件的优化对棉花黄萎病生防细菌的工业生产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了8种碳源、8种氮源和6种无机盐对Bacillus malacitensis Z-5菌株芽孢产量的影响,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确定了影响芽孢产量的主要因素,用最陡爬坡路径逼近最大响应区域,利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主要影响因素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单因素试验筛选出3种碳源(玉米粉、麸皮、葡萄糖)、3种氮源(豆饼粉、花生饼粉、酵母粉)和2种无机盐(MnSO4·H2O、CaCl2);Plackett-Burman试验确定Z-5菌株生产芽孢最适碳源、无机盐和氮源分别为玉米粉、MnSO4·H2O和豆饼粉,最陡爬坡路径法获得此3种因子的最适浓度范围为:玉米粉1.0%~2.0%、MnSO4·H2O 0.05%~0.09%、豆饼粉为1.0%~2.0%。响应面法得到芽孢产量与玉米粉、MnSO4·H2O和豆饼粉含量的回归方程。最终确定优化培养基组合为玉米粉1.66%、豆饼粉1.30%、MnSO4·H2O 0.07%、NaH2PO4·2H2O0.2%、Na2HPO4·2H2O 0.4%,优化后芽孢产量达到1.97×109 mL-1,与理论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7.
通过优化大黄药渣固体培养基的组成及发酵条件,以期最大程度提高发酵生产漆酶的活力。采用D-最优混料设计对固体培养基碳源组成进行优化,优化后得到的固体培养基组成为:小麦麸皮47.2%,大黄药渣47.2%,葡萄糖1.6%,蛋白胨2.5%,氯化钙0.48%,磷酸二氢钾0.5%,硫酸铜0.02%,硫酸镁0.5%。通过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试验建立二次回归模型对固态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优发酵条件为发酵初始pH 4.3,发酵温度32.5℃,固液质量体积比1.47∶1,发酵时间7.5 d。在此条件下,发酵生产的漆酶酶活为7 602.1 IU/mL,与模型预测值相对误差在0.6%。  相似文献   

18.
以原本废弃的醋糟为主要原料,通过好食脉孢菌发酵醋糟产类胡萝卜素,从而提高醋糟的营养价值,使其成为可食用的饲料,继而达到废物利用的效果。先确定醋糟的主要营养成分,再以类胡萝卜素含量为测定指标,考查了不同发酵条件对好食脉孢菌发酵醋糟产类胡萝卜素的影响,分别筛选出培养基中最佳氮源及最佳氮源的添加量、确定最佳的水分添加量、培养基最佳pH值、培养基最优初装量及接种量。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经正交试验优化培养条件,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氮源豆渣添加量12%,水添加量9 mL/12 g,培养基pH值6,培养基初装量12 g/250 mL,接种量4 mL,在此条件下类胡萝卜素含量可达117.68μg/g。  相似文献   

19.
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对放线菌H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确定了其最佳发酵培养基的组成及基本培养条件。以玉米粉、蛋白胨、K2HPO4,MgSO4,NaCl,CaCO3为基本培养基,3.6%玉米粉为碳源,0.5%蛋白胨为氮源,起始pH值为7.5,最佳装瓶量为50mL/500mL,在28℃,转速为200r/min下,摇床培养120h,所获得的发酵滤液的抑菌作用最强,滤纸片法测定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活性,抑菌圈直径达24.6mm。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植物乳杆菌的活细胞数,以普通营养肉汤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植物乳杆菌的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葡萄糖、酵母浸粉、硫酸镁和番茄汁对植物乳杆菌G1-28的生长有显著性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植物乳杆菌G1-28最佳的培养基为葡萄糖添加量1.5%,酵母浸粉添加量2.5%,硫酸镁添加量0.3‰,番茄汁添加量5%,在此条件下活细胞数达19.8×109CFU/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