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感染后暗纹东方鲀补体组分C3、C4表达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江苏农业科学》2008,(2):175-178
通过用不同浓度(0、1×106、2×106、4×106CFU/ml)的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暗纹东方鲀,利用RT-PCR技术检测感染后不同时间肝脏以及不同组织补体组分C3和C4的表达量,以了解和比较补体组分C3和C4在鱼体正常和患病状态以及感染后不同时间、不同组织内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补体组分C3的表达量在用2×106CFU/ml嗜水气单胞菌感染9 h时达到最大,补体组分C4表达量在用4×106CFU/ml嗜水气单胞菌感染10 h时最大;在不同组织中补体组分C3和C4均是在肝脏中的表达量最大。由此可见,补体组分C3和C4在介导病原体清除及创伤修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陈勇  郭丽  陈舒泛  丁怀宇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539-4540
[目的]了解补体组分在感染性鱼类疾病中的作用,为鱼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不同浓度(2×106、4×106CFU/ml)的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异育银鲫,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感染不同时间后肝脏中补体组分C3和C4的表达量。[结果]感染后4、5 h时,异育银鲫肝脏中C3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感染后4 h时,不同浓度组之间C3的表达量无显著差异。而在感染后5 h时,感染浓度1组(注射2×106 CFU/ml嗜水气单胞菌)中C3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感染浓度2组(注射4×106 CFU/ml嗜水气单胞菌)。异育银鲫肝脏中C4的表达水平远低于C3。在感染后5 h时,感染浓度1组C4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余处理组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结论]补体组分C3在鱼类免疫防御系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嗜水气单胞菌对黄鳝Moronecidin基因表达的影响,用不同浓度嗜水气单胞菌菌液感染健康黄鳝,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检测染菌黄鳝脾脏、肾脏和肌肉中Moronecidin基因在感染后12、24、48 h的表达量。结果表明,Moronecidin基因在健康黄鳝的上述3种组织器官中都有表达;腹腔注射嗜水气单胞菌后,该基因的表达量明显升高。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3种组织器官中Moronecidin基因的表达量在处理1(菌液浓度为1亿CFU/mL)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处理2(菌液浓度为2亿CFU/mL)脾脏中Moronecidin基因的表达量随处理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而肾脏和肌肉中的表达量则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处理3(4亿CFU/mL)Moronecidin基因的表达量在3种组织器官中均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补体因子Bf和C2(complement factor B/C2,Bf/C2)的可能功能,在转录组数据基础上,采用RT-PCR克隆得到Bf/C2A和Bf/C2B基因的cDNA序列;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了两基因在团头鲂早期发育过程、健康成鱼及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各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Bf/C2AcDNA全长2 520bp,包含5′UTR 42bp、ORF 2 298bp、3′UTR 180bp,编码765个氨基酸。Bf/C2B基因ORF全长2 130bp,编码710个氨基酸。两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分别与鲤B/C2-A2及草鱼Bf/C2B相似性最高。在早期发育阶段Bf/C2A和Bf/C2B均在在出膜后1d表达量最高,肠管形成期次之,其他时期的表达量相对较低;两基因在健康成鱼10个组织中均有表达,肝脏中表达量最高,肾脏、头肾、脾脏次之,其他组织表达量相对较低;在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后,两基因在免疫相关组织如肝脏和脾脏中的表达均显著上升。上述结果表明Bf/C2在应对细菌感染的免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大鲵(Andrias davidianus)抗菌肽家族基因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侵染的响应,为揭示抗菌肽家族基因的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腹腔注射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大鲵后,采用Trizol提取组织总RNA,反转录合成cDNA,再以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分析抗菌肽家族3个基因(KK1、KK5和KK8)在大鲵皮肤和肝脏器官的表达响应情况。【结果】经腹腔注射嗜水气单胞菌后,抗菌肽基因KK1、KK5和KK8在大鲵皮肤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在攻毒后12~36 h均显著高于注射PBS的对照组(P0.05,下同);而在肝脏组织中,抗菌肽基因KK1、KK5和KK8的相对表达量分别在攻毒后24、12和24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他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说明这3个抗菌肽基因在早期积极响应嗜水气单胞菌的侵染,但相对于皮肤组织,其高表达量持续时间较短。【结论】抗菌肽家族基因KK1/KK5/KK8在嗜水气单胞菌侵染大鲵时积极作出应答,尤其在皮肤组织中的特异表达对启动机体天然免疫应答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研究了湖北省武汉市一些养殖场鲥鱼发病原因以及致病菌对其免疫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划线培养方法对染病鲥鱼进行了病原菌分离鉴定,从其肝脏中分离得到病原菌XF-6,经VITEK-32全自动细菌分析仪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用多重PCR方法确认嗜水气单胞菌XF-6属于溶血性嗜水气单胞菌,含有气溶素基因(aer A)和溶血素基因(ahh1)。同时研究了嗜水气单胞菌XF-6侵染对鲥鱼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通过腹腔注射嗜水气单胞菌XF-6,在侵染后不同时间点采集鲥鱼的血液和肝脏,分别采用分光光度计法和ICP-AES法检测血清和肝脏铁浓度,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铁调素基因(hepc)、白细胞介素基因(il-6)、JAK3/STAT3信号通路的酪氨酸激酶3基因(jak3)、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基因(stat3)的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侵染嗜水气单胞菌XF-6后,鲥鱼血清中铁浓度明显降低,在12、24、48 h时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中总铁结合力有所上升,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肝脏中铁浓度相对于对照组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但仍有升高。肝脏中hepc基因的表达量在6、12、24 h时显著上升;肝脏中il-6基因的表达量在12、24、48 h时显著上升、肝脏中jak3基因的表达量在12、24 h时显著上升,肝脏中stat3基因的表达量在6、12、24 h时显著上升。这4种基因表达量随后有所下降,但各时间点的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结论】鲥鱼机体通过调节铁调素基因(hepc)、白细胞介素基因(il-6)、JAK3/STAT3信号通路的酪氨酸激酶3基因(jak3)、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基因(stat3)等铁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降低自身游离铁浓度和增加储存铁浓度来应对病原菌的侵染。  相似文献   

7.
对具有典型败血症病症的染病红龙鱼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分析。从其肝脏中分离得到病原菌菌株AH,经VITEK-32全自动细菌分析仪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通过多重PCR检测确认该嗜水气单胞菌AH属于β-溶血性嗜水气单胞菌,含有气溶素基因(aer A)和溶血素基因(ahh1)。此外研究嗜水气单胞菌AH侵染红龙鱼后对其机体铁代谢的影响,通过腹腔注射嗜水气单胞菌AH,在侵染后不同时间点收集红龙鱼的血液和肝脏组织,分别采用分光光度计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atomic emission specrometry,简称ICP-AES)法检测红龙鱼血清和肝脏中的铁含量,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铁调素基因(hepc)、白细胞介素基因(il-6)、JAK/STAT信号通路的蛋白质酪氨酸激酶3基因(jak3)、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因子3基因(stat3)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侵染嗜水气单胞菌AH后,红龙鱼血清中铁浓度明显降低,在24、48h时显著低于对照组,总铁结合力有所上升,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肝脏中铁含量相对于对照组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但仍有明显升高。肝脏中hepc基因的表达量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显著上升;il-6、jak3和stat3基因表达量开始均有所上调,随后有所下降,但在各时间点的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由结果可知,机体通过调节铁调素基因(hepc)等铁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降低自身游离铁含量,并增加储存铁含量来应对细菌的侵染。  相似文献   

8.
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对团头鲂肝脏铁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细菌感染对鱼类肝脏铁代谢的影响,以团头鲂为研究对象,通过腹腔注射嗜水气单胞菌,在感染后不同时间点取团头鲂的血液和肝脏组织,分别采用分光光度法和ICP法检测血清和肝脏中的铁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铁代谢调节相关基因——铁调素(hepc)、白细胞介素6(il-6)、JAK/STAT信号通路的蛋白质酪氨酸激酶3(jak3)、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等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团头鲂血清中铁浓度明显降低,在12、24h时显著低于对照组,总铁结合力有所上升,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肝脏中铁含量相对于对照组虽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但仍有明显升高。肝脏中hepc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上升;il-6、jak3和stat3基因表达量开始均有所上调,随后有所下降,但各时间点的表达量均高于对照。试验结果说明,机体通过调节hepc等铁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降低自身游离铁和增加储存铁来应对病原菌的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探讨碳酸氢钠(NaHCO_3)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制效果和抑制机理.【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NaHCO_3及等摩尔浓度(0.2、0.4、0.8mmol/L)的氯化钠(NaCl)和碳酸氢钾(KHCO_3)对嗜水气单胞菌生长的影响.【结果】随着NaHCO_3浓度的增大,嗜水气单胞菌的生长越来越缓慢.NaHCO_3达到一定浓度后具有杀菌作用,嗜水气单胞菌暴露在0.8、0.4 mmol/L NaHCO_3中达到99.5%死亡率所需要时间分别为1h和4h,暴露在0.2mmol/L NaHCO_3中6h,其死亡率为78.4%.NaHCO_3浓度越高,嗜水气单胞菌致死所需时间越短.暴露12h后,0.4、0.8mmol/L NaHCO_3中均无嗜水气单胞菌存活,0.2 mmol/L NaHCO_3中只有极少数嗜水气单胞菌存活(存活率小于0.01%).0.2、0.4mmol/L的NaHCO_3均能有效抑制嗜水气单胞菌生长,而添加等摩尔浓度的NaCl培养液中,细菌生长不受影响;添加等摩尔浓度KHCO_3的培养液中培养的嗜水气单胞菌,其生长情况与添加NaHCO_3的嗜水气单胞菌相似,生长被明显抑制,结果表明NaHCO_3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制并非由渗透压引起,而是与碳酸氢根有关.【结论】研究结果为有效控制嗜水气单胞菌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致病性睹水气单胞菌的存在状况和风险水平.[方法]采用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序列测定和动物试验等方法,对2批孟加拉进口黄鳝进行致病性睹水气单胞菌检测.[结果]从孟加拉进口黄鳝体内分离出4株高度致病性的嗜水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对孟加拉黄鳝本身致病性不明显,但是对小鼠的致病性却高达10 000~ 100 000 CFU/ml.[结论]孟加拉进口黄鳝存在致病性睹水气单胞菌的感染,且对我国的食品和卫生安全存在一定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Vitanmin C     
  相似文献   

12.
不同CN比堆肥碳素物质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针对堆肥化过程中常伴有少量CH4等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采用密闭堆肥化装置,进行了不同碳氮比和通气条件下,堆肥过程中的气体释放规律、影响因子及其对堆肥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N=25、30堆肥处理的有机物降解率高于低碳氮比处理;全氮含量随着有机物的降解而浓缩,随着堆肥的进行而不断提高,到堆肥结束时,C/N=15、20、25和30处理的全氮含量分别为23.5、24、27.8 g·kg-1和28.4 g·kg-1;堆肥过程中,C/N=15、20、25和30的堆肥处理CH4累积排放为0.67、0.95、2.25g·kg-1和1.80 g·kg-1,损失比例占初始碳物质的0.39%、0.5%、1.24%和0.92%,并且CH4气体的排放主要集中在高温前期,高温期越长,排放的温室气体越多.高温期适当增大通气量,对于控制堆肥温度和减少温室气体生成有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3.
鸡葡萄球菌病传播途径多,流行范围广,并且没有明显的季节性,针对本病制定的预防措施效果不明显。本试验对送检的淮南麻黄鸡临床观察、病理剖检、细菌培养和PCR检测,获得马立克病毒和禽腺病可以确诊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同时对分离的细菌进行药敏实验,筛选出高敏药物,为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The toluene extract of the fluffy carbon material produced by resistive heating of graphite contains a variety of molecules larger than C(60) and C(70) in a total amount of 3 to 4% by weight. Repeated chromatography of this material on neutral alumina has led to the isolation of stable solid samples of C(76), C(84), C(90), and C(94). The characterization, which includes mass spectrometry, (13)C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electronic absorption (ultraviolet/visible) and vibrational (infrared) spectroscopy identifies these all-carbon molecules as higher fullerenes. In addition, C(70)O, a stable oxide, has been isolated that is structurally and electronically closely related to D5h-C(70). This compound forms during the resistive heating process and probably has an oxygen atom inserted between two carbon atoms on the convex external surface of the C(70) skeleton.  相似文献   

15.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经过不断的创新改革,执行全实验教学、自行选材设计实验方案、小班教学、以实际产品为考核标准等特色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教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C3和C4植物中PEPC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EPC是C4光合途径中的关键酶之一,为研究C3和C4植物PEPC功能上的差异,利用一系列的生物信息学软件分别分析了4种C3和C4植物PEPC基因编码蛋白的氨基酸组成、等电点、结构域、二级结构、空间结构等性质,并进行两类植物蛋白质的比对.结果表明,PEPC基因编码蛋白为不稳定蛋白质;二级结构主要是以无规则卷曲为主.同时...  相似文献   

17.
用信息技术提升改造传统农业运作模式,是一种加快推进农产品生产与消费对接、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在现有农业产业化和会员制农业研究基础上,融合农业供应链理论,提出了“C2C(Consumer to Consumer)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并提供了实现“农户到消费者订单式农业”的核心流程.  相似文献   

18.
应用巢式PCR-RFLP方法鉴别我国常见的几种隐孢子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cR)-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方法对微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parvum)、安氏隐孢子虫(C.andersoni)、贝氏隐孢子虫(C.baileyi)和猪隐孢子虫(C.s...  相似文献   

19.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T e ch n o·og y》是我国第一家农业科技综合类英文期刊,袁隆平主编,湖南省农业信息与工程研究所主办,安徽吴楚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编辑出版支持,2010年改为月刊,国际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 N 4 3-1 4 2 2/S?国际标准刊号I S S N 1 0 0 9-4 4 2 9?该刊立足国内、面向世界,重点宣传国内农业科研实践、农业技术革新的成杲;报道国内农业科研及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介绍国内特色资源、农业生产与经济发展状况。旨在提高我国农业科研的国际影响力,促进我国农业科技成果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