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纵观历史,害虫抗药性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1)40年代以前无机杀虫剂时代,农药种类很少,农药靶标很广,抗性发展缓慢.(2)40~80年代,有机氯、有机磷时代,农药靶标明确,作用机制单一,农药种类相对较少,抗性发展较快.(3)80年代后,拟除虫菊酯、生长抑制剂等农药出现,农药靶标单一,抗性发展十分迅速.但当前农药药剂种类多,新品种不断开发研制,增加了轮用、换用、混用的机会,对害虫抗性治理出现转机.人类可战胜害虫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2.
七十载峥嵘岁月,七十载筚路蓝缕。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农药行业业迅猛发展的70年。历经70年的光阴穿梭,中国农药行业经过艰苦拼搏,开拓进取,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历经了初创(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调整(20世纪60 年代中期至90 年代中期)、发展(90年代中期至今)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有机磷农药是农药中很重要的一类,它具有高效、杀虫谱广等特性,在农业生产防治病虫害方面起了很大作用。由于农药使用量逐年增加,农药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也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很多国家对农药的残毒都很重视,建立了卫生标准和检验方法。我国从70年代开始对有机氯农药在动、植  相似文献   

4.
果蔬中农药残留速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果蔬中农药残留试验最早采用的是容量法和比色分析法,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检测方法缺乏专一性,灵敏度也不高。20世纪80年代普遍采用色谱等先进仪器进行分析,大大提高了果蔬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水平。果蔬中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主要分为生化检测技术、生物检测技术和化学检测技术三大类。将这3种方法进行了比较,简要叙述了它们的优缺点、实用性及发展前景,并分析了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随着种植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不断深入,栽培方式的不断变化,有害生物发生面积扩大,危害程度加重,因而农药用量逐年增加,由农药引发的诸多问题十分突出。因此,抓好农药的科学安全使用,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植保工作的重中之重。1.我省农药使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一是农药使用总量逐年增加,高毒农药用量一直居高不下。20世纪90年代初,我省农药用量在3.5万吨(商品量,以下同)左右,2000年农药用量达8万吨,比20世纪90年代初增长了1倍多,其中高毒农药和除草剂增长速度最快。其中,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氧化乐果等高毒杀虫剂的用量达4万…  相似文献   

6.
有机磷农药前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磷农药的前处理是农药残留分析中非常关键的步骤,本文主要介绍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机磷农药的5种样品前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7.
自从本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六六六、滴滴涕的环境问题出现以后,世界各国都在开发上述农药的取代品种。虽然也开发了一些高效、低毒的农药品种,如氰戊菊酯、溴氰菊酯等拟除虫菊酯类和西维因等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但是到目前为止,防治某些地下害虫和蝗虫尚未发现比林丹更为方便、经济、特效的农药品种。因此,林丹作为上述农药的取代品种之一,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林丹虽不能用于所有作物害虫的防治,但是在部分害虫防治中启用林丹,仍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农药批发业有称为农药中间商,集合农药产品销售、融资、物流、仓储、服务和信息反馈于一体行业,是联系上游农药生产企业和下游零售商店的中间桥梁,是构成农药销售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海南农药批发企业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90年代,农药刚放开经营,这个时期是省级批发与县级批发相并存的阶段,批发企业数量不多,以供销系统为主,规模不大,省级的约为三家,县级的十多家。90年代末期县级批发逐步转为私人承包经营为主,以配送为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自1938年发现了滴滴涕的杀虫活性后,工业合成农药即化学农药驶入快车道。但是自上个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化学农药的严重毒害,如对环境及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对人类潜在的慢性毒害;对非防治对象的影响和生态平衡的破坏;防治对象抗药性的发展,引起病虫害再度猖獗等问题,成为农药科学  相似文献   

10.
<正>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世界各国加大了对新农药创制开发的力度,许多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新品种被开发成功,从而为淘汰高毒、高残留农药创造了有利条件。现将近20年来世界化学杀虫剂新品种的开发进展及特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60年代发现有机氯农药高残留和污染环境问题以来,这类农药已在世界大多数国家被禁止使用;又因其化学性质极为稳定,会通过食物途径对人类造成危害^[1]。作为有机氯农药的替代品之一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类农药虽然施用量较小、易生物降解、残留期较短,  相似文献   

12.
一、集约化农业对生态环境及农产品质量的影响 我省是一个农业大省,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出口创汇基地。同时,我省也是一个人多地少、资源相对紧缺的省份。建国以来,特别是近20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我省为确保粮棉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在农田基本建设、农用生产资料、农业机械及其他现代农业技术方面的投入逐年加大,农药、化肥、农膜等使用量不断增加。农药施用从50年代初开始,60至80年代农药用量逐步增加。自1983年国家禁止生产和施用有机氯农药以后,农药种类由过去以汞、砷制剂和有机氯等高残留、高毒品种为主,改为以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菊酯类农药或生物农药为主。目前,无公害的生物农药已开始推广应用。化肥使用也始于50年代,起初只是作为有机肥的  相似文献   

13.
正微胶囊技术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且于20世纪50年代取得重大成果,现已应用于医药、农药、饲料、添加剂、纺织及生物固定化等领域。微胶囊农药是利用微胶囊技术把固体或液体农药包裹在囊壁材料中,形成微小囊状的制剂,微胶囊粒径1~800微米。微胶囊能改善和提高物质表观及其性质,储存微细物质和控制释放,保护芯材料免受外界影响、屏蔽气味、降低毒性。我国农药微胶囊剂的研究和应用时间很短,仅有阿维菌素、  相似文献   

14.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是20世纪70年代由国外公司开发的一类仿生杀虫剂。它的开发被称为是杀虫剂农药一个新的突破。据有关专家推测,手性农药将成为21世纪新农药开发的热点。其中手性农药杀虫剂主要集中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作为新型高效仿生的杀虫剂。具有高效、安全、杀虫谱广、低残留、对环境友好等特点,可广泛用于果树、茶叶、棉花、蔬菜等,已被国家列入替代高毒农药的理想品种。  相似文献   

15.
<正>近30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平均每年有11.6个新农药有效成分上市。20世纪80年代平均开发上市的新农药有效成分数为12.3个,90年代为12.6个,21世纪10年中每年为9.9个。为了农业生产的需要,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环境及社会需求,同时也是为了抵御抗性的发生和取代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品种,各国农药企业都在不断开发新的农药品种。据上海市农药研究所副总工张一宾介绍,在1980年~2011年开发的新农药类别中,以除草剂最多,占40.95%;杀菌剂列第二,占28.69%;杀虫剂居三,为26.18%;其他类占4.18%。而在1990~1999年中,  相似文献   

16.
生物农药主要是指以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产生的具有农用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开发的农药。广义的生物农药还应包括活的生物体,如各种捕食性天敌、寄生性天敌以及转基因作物。按照用途,生物农药可分为微生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天敌昆虫和转基因植物。据报道,80年代初生物防治剂的销售额为5000—6000万美元,80年代末达5亿美元,预计本世纪将达8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7.
《新农业》2016,(20)
正1农药应用现状世界农药市场经过快速发展,至20世纪90年代市场规模和格局逐渐成型,市场总量日趋稳定。1995至2006年,全球作物保护农药市场保持在250~315亿美元之间。2007年,由于全球作物价格的提高,带动了欧洲、北美种植面积的增加,谷物用杀菌剂大幅上涨,给2007~2008年全球农药行业带来了一波强势增长。在经历了2009年的下滑后,2010、2011年农药销售额重回增长轨道。  相似文献   

18.
<正>农药是农作物种植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投入品之一,它在预防、消灭或控制危害农业病、虫、害和其他有害生物的同时,它的一部分会残留于作物本身,即农药残留,影响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农药残留的问题在20世纪60年代就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重视,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等国际组织陆续制定了一系列与控制农药残留相关的国际法规和公约,以协调和规范对农药安全性的管理。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基本建立了以风险  相似文献   

19.
浅谈农药剂型的发展动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农药生产大国,从90年代开始,农药年产量高效低用量品种的比例大有增长,农药有效成分亩用量少于10克的品种比例由1983年的1.9%上升到30.1%,亩用量小于50克的品种已占81%,上升幅度相当可观。农药原药的发展,推动了农药加工...  相似文献   

20.
世界农药试验重点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农药试验重点的演变可分4个阶段:第一阶段(50—60年代)的农药登记试验以农药活性、作物选择性试验和急性毒性为主50年代,试验的初始目的是活性检验,以防止向农民出售无效的农药和防止造成农作物减产。以除草剂为例(下同),试验的主要内容包括:①试验除草剂的杀草谱、对个别难防杂草的效果;②试验环境因子如气候、土壤、杂草生育期对除草活性和作物安全性的影响等等。之后不久,人们就认识到对新的触杀性除草剂如DNOC类化合物,对可见症状进行试验评价就足够了,而对新的内吸传导型除草剂或土壤处理剂来说,农药对作物的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