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家禽疫病防控免疫主要是对家禽传染病进行有效预防,但是在进行免疫防控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免疫失败的情况,主要表现为进行疫苗免疫后的家禽还会感染这类疾病。这就无法将疫苗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要想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则需要对家禽疫病防控免疫失败的原因进行了解,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处理,保证疫苗质量,实现对各类疾病的有效预防,以此提高家禽免疫力,促进家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前猪病严重影响着养猪生产,这些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与猪场的基础免疫密切相关。在实际生产中,很多猪场因免疫程序不科学、免疫注射不规范等种种原因,导致免疫效果不佳,达不到有效预防疫病的要求,使猪场始终处在危险状态。所以,经常有养殖户反映:“我打了疫苗怎么还发病,是不是疫苗有问题。”现就如何做好猪场的基础免疫工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随着养禽业的不断发展,家禽的传染性疾病也越来越复杂,而控制传染性疾病流行的有效措施就是进行免疫接种,只有保证免疫接种的效果,增强家禽的抵抗力,才能有效抵御传染性疾病的流行。而在实际预防免疫过程中,往往由于受到疫苗、环境、程序、操作及其他诸多因素影响,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好都会导致免疫效果下降,甚至造成免疫失败,造成家禽的死亡或疫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4.
为了预防家禽某些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平时必须有计划地给健康家禽进行免疫接种,而免疫接种只有按照合理的免疫程序进行,才能较好地发挥疫苗的免疫作用,使家禽获得对传染病的免疫力。所谓免疫程序,就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疫苗的免疫特性,合理地制定防疫疾病的种类,预防接种的次数、间隔时间和接种途径。  相似文献   

5.
免疫是预防动物发生传染病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伊犁地区各养禽场、养禽专业户都对禽的各种疾病进行了预防接种,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疫病的蔓延、流行,但免疫后依然发病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给养禽场(户)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免疫失败主要有疫苗因素、接种因素、母源抗体因素、动物因素、疾病因素、外界因素等多种因素,养禽场(户)在对家禽免疫时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合理有效的进行防疫可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当前养禽业最大的困惑不是家禽饲养品种的问题,也不是饲料的问题,而是家禽疾病的问题。近些年,为何家禽疫病越来越严重?免疫疫苗的禽群为何还频繁发病?为何禽发病后治疗忽好忽坏?细菌性疫病如何选择药物等等?国内禽病面临的形势和特点仍然是国内疫苗及兽药市场比较混乱;重免疫、轻消毒、不隔离、疏管理;有病乱投医、滥用药;老病未除,新病又来,疫病种类越来越多;条件性致病菌横行,形成并发症、继发症;疾病的非典型化、共感染造成诊断防治复杂化;营养代谢病、遗传病、中毒病增加;免疫程序不规范、不科学;免疫监测不普及。环境污染严重、家禽难养,疾病越来越多,损失严重,主要是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失衡所致。病原微生物肆虐、重金属污染、细菌抗药性增强等导致宏观环境的破坏。抗生素的刺激、重金属刺激、微生物区系的失衡等导致微观内环境破坏。因此,养殖就是养环境。针对家禽疾病的复杂状况,要更好的控制疾病的发生,必须树立疫病控制的新的理念,抓住疾病防控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7.
<正>疫苗的正确使用,对于预防、控制畜禽疫病的发生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而疫苗使用的不当,不但起不了预防疾病的效果,反而会引发疫病的发生。下面介绍一例因不正当的免疫造成的猪瘟。1发病情况一小型猪场饲养能繁母猪18头,存栏生猪225头。其免疫方法是,40日令时,22头仔猪,在仔猪去  相似文献   

8.
畜禽免疫是有效预防传染病流行和发生的技术手段和重要措施。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力度。然而,由于畜禽个体差异、疫苗质量、操作技术、健康状况等诸多因素影响,免疫后经常发生副反应或病理过程,有些甚至引起死亡,常出现了"不打疫苗不发病,一打疫苗就发病"的尴尬局面。造成养殖户对防疫工作持有怀疑和误解,甚至产生抵触情绪,防疫工作也越来越难以开展。笔者经过多年来的实践和观察,  相似文献   

9.
疫苗免疫是预防家禽传染病的最有效措施之一,我国规定对禽流感实行强制免疫,但在实际生产中,任何疫苗免疫都不能起到100%的保护作用,有些家禽虽然接种了疫苗,但仍时有疫病发生,给养殖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1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1.1疫苗质量问题疫苗质量是免疫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免疫就是使用特定的疫苗预防特定的疾病.这是防制家禽疫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免疫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禽场的成败兴衰. 因此,每个禽场都必须根据自身的客观情况,制定一个合理的免疫程序,拥有一套科学的预防疾病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基层兽医防疫过程中,某些畜禽疫病通过疫苗预防接种后仍暴发疫病,或者表现症状不典型、零散发病,这种情况就是免疫失败。为了更好地发挥疫苗预防疾病的作用,尽可能减少免疫失败现象的产生,现就免疫失败的原因和对策分析总结如下,与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接种疫苗后的机体免疫应答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学过程,许多内外环境因素都可能影响机体免疫力的产生、维持和终止.家禽免疫接种是预防家禽传染病的关键,但在实际生产中,部分家禽免疫接种后,仍有特定的疫病发生和流行.究其原因主要是易感家禽未能获得足够的免疫力,抗体达不到应有水平,以致机体抗病力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3.
<正>动物疫苗免疫是将疫苗经一定剂量接种到健康的易感动物体内,使动物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免疫应答,从而在一定时期内对该种疫病具有抵抗力,防止或减少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动物疫苗免疫是预防控制动物疫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手段,是我国基本国策。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疫苗实行招标采购,各级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但由于疫苗属于生物制品,生产周期长,有效保存期短,怕光、怕热、  相似文献   

14.
养禽场免疫程序的参考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疫病流行情况禽传染病种类繁多、流行快、分布广,养禽场在制定免疫程序时首先应考虑当地疫病流行情况。一般而言,免疫的疫病种类,主要是可能在该地区暴发、流行的疫病。2抗体水平家禽体内存在的抗体依据来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先天所得,即通过种禽免疫遗传给后代的母源抗体;另一类是通过后天免疫产生的抗体。家禽体内的抗体水平与免疫效果有直接关系。在家禽体内,抗体会中和接种的疫苗,因此在家禽体内抗体水平过高过低时接种疫苗,效果往往不理想。免疫应选在抗体水平到达临界线时进行。抗体水平一般难以估计,有条件的养禽场应…  相似文献   

15.
除了良好的管理措施,战胜疾病的两种途径就是治疗和预防。预防家禽疫病的措施之一就是使用疫苗对付特定的疾病。疫苗通过产生免疫力使家禽得到生物学抗病力。几十年以来,尽管免疫接种,但仍有疾病爆发流行,例如几年前因爆发法氏囊病造成大批鸡只死亡。原因可能是疫苗没有产生足够的免疫力。那么为川么会发生免疫失败?为什么疫苗{能保护家禽呢?其实影响疫苗免疫效果,造成免疫失败的因素有许多。-.疫苗因素疫苗有一定的有效期,过期的疫苗不能使用,这过w为它不能产生理想的免疫人。川W八疫苗的存放和运输过流…油公高于4ap,那么疫…  相似文献   

16.
1做好免疫工作作好疫苗免疫接种是预防猪场疫病流行的重要措施。免疫程序的建立应因地制宜,既要考虑到本地区疫病的流行情况、母源抗体状况,又要考虑到仔猪、生长猪及育肥猪的发病日龄、发病季节和免疫间隔时间等因素以及以往疫苗免疫的效果。对猪瘟的免疫应做好母源抗体水平的监测,以确定首免时间。猪体自身对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会随着猪的健康状  相似文献   

17.
<正>作为一个集约化、规模化的养殖场,疾病历来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集约化饲养的发展,家禽饲养规模逐渐增大,疫病的发生越加频繁,据报道,饲养规模增加一倍,疫病的风险增加4~6倍,家禽疫病所造成的损失也愈加巨大。在密集的饲养环境中,家禽对传染性病原很易感,从而暴发疾病。为了使禽群能抵抗环境中的病源微生物感染,需要接种多种疫苗,有些疫苗还需要多次重复免疫。疫苗的保护率决定于免疫系统对疫苗的反应强度。免疫接种已经成为预防家禽疫病的重要手段之一。除了要求健康的鸡群、优质的疫苗、合理的免疫程序,免疫  相似文献   

18.
家禽免疫接种是控制家禽疫病的重要手段,如何正确选择合适的接种方法是保障疫苗免疫成功的关键,也是减少疫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本文简要介绍了家禽疫苗的使用方法以及各种免疫接种方法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方便养殖户参考,提高家禽的免疫效果,减少疫病的发生,提高养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我市家禽免疫密度的提高,免疫面的扩大,为保障我市养禽业快速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在养禽生产过程中,有的禽群经免疫接种后仍有特定疫病发生和流行,在部分养殖户中产生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有的只认为疫苗质量问题,甚至有的认为免疫不免疫一个样等.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控制家畜传染病在各地方的局部流行仍依赖于疫苗免疫,其在预防、控制各种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其强制免疫仍将是重要的免疫防控手段。但是,多年来由于免疫不良反应的客观存在,在疫苗免疫注射过程中往往会导致少部分牲畜发病或死亡,给养殖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加之政府对牲畜免疫不良反应的治疗费、死亡补偿费偏低,在生产实践中,造成部分养殖户对动物防疫注射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和"防疫恐慌"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