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考古》2012,(5):361
原省人大副主任庹文升全国著名茶文化专家陈文华作序贵州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茶韵》主编、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贵州茶文化学家罗庆芳的文论集《文化力量与黔茶发展》是一本值得一看的好书,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如何  相似文献   

2.
陆羽《茶经》是茶文化的“圣经”.发展当代茶文化必须继续重视陆羽《茶经》,以弘扬光大陆羽的精神;必须精研陆羽《茶经》,于继承中创新;必须超越陆羽《荼经》,接轨世界,与各国茶人合作.建议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组织各国茶经济、茶文化专家编撰《世界茶经》,以推动全世界的茶经济、茶文化持续发展,造福全人类.  相似文献   

3.
唐代茶文化与陆羽《茶经》浙江湖州陆羽茶文化研究会朱乃良唐代中期,饮茶习俗蔚然成风,是我国历史上茶文化的第一个鼎盛时期。成书于唐建中元年(780)的陆羽《茶经》,是盛唐茶文化的结晶,又推动了茶文化向更高层次的发展。本文试就唐中期茶事活动的概貌、《茶经》...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茶文化第一人,茶圣陆羽为唐代茶文化的大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其《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第一部茶书,其所著《顾渚山记》亦是一部著名茶书。本文对惜已遗佚的《顾渚山记》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考证与注释,以供茶叶生产和茶文化研究者参考。顾渚山是陆羽撰写《茶经》的主要地区之一,是"中国茶文化的发源地","茶以顾渚为第一"。  相似文献   

5.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茶文化是现代社会人与人交流,沟通的媒介,也是海峡两岸和对外传统文化交流的内容。 茶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高雅饮品。苏东坡曾赞美:“从来佳茗似佳人”的绝句。中国人好茶,以茶敬客,以茶会友,以茶送礼,以茶谈心,饮茶保健。总之,人们生活中都离不开茶。 在当今世界三大饮料中,茶叶饮用量远远高于咖啡和可可,而居于首位。而我国正是茶的故乡。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我国唐代“茶圣”陆羽所著《茶经》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周公。”神农氏是我国古代传说的三皇…  相似文献   

6.
罗庆芳是中国作家协会成员,贵州省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茶韵》杂志主编,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贵州茶文化学者,他撰写的茶文化知识讲座《饮茶与文化》共32讲,是一个全面介绍茶文化知识的好书。该书内容丰富,资料详实,文笔流利,叙述生动有趣,  相似文献   

7.
十集电视专题片《中华茶文化》,由中央电视台、上海敦煌国际文化艺术公司、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三家联合摄制,于1993年初开机。《中华茶文化》共分《饮茶思源》、《茶路历程》,《名茶飘香》(上下篇)、《茶馆风情》、《茶俗志异》、《茶具琳琅》、《茶艺荟萃》(上下篇)、《茶寿绵延》等十集,每集片长二十分钟,既有茶史探源,又有新茶展望;既有名茶赏评,又有茶俗趣谈、茶艺表演,是一部集源远流长的中华茶文化之大成的电视片,融学术性、趣味性为一体。  相似文献   

8.
闫茂华 《农业考古》2021,(2):100-107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一部以讽刺见长的经典小说,自问世以来,获得众多学人推许。从茶文化学角度分析小说,以茶讽刺,情伪毕露:以茶充饥、以茶量人、以茶谑人、打茶官司、人走茶凉、挑粪工饮茶夕照、清凉山奇人论水等等,宜壶锡瓶,雨水煨茶,茶香氤氲于江南烟雨中,揭示出一个隐秘的茶世界。爬梳吴敬梓遗作《文木山房集》中的茶诗词,寻找小说的茶文化源流,从茶文化角度观照《儒林外史》无疑提供研究小说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9.
《农业考古》2015,(2):337
春之梦,茶飘香。2015年2月6日,由陕西省茶人联谊会主办的会刊——《陕西茶人交流》季刊出版发行,这是陕西全省茶文化界一件大喜事。这份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是经陕西省新闻出版局批准同意创刊的。本期约10万字,设置了16个栏目,集中展现了全省茶文化、茶经济、茶产业、茶品牌、茶贸易发展等方面内容以及茶人群体中的先进事迹。"创刊号"上有著名文化学者商子雍,诗人作家商子秦、何金铭、王国龙等人的原创茶文化作品,还有外省茶文化专家竺济法、卢正勋等人文章与  相似文献   

10.
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或者说中国茶文化的内在追求就是审美 ,而且是一种独具中国民族特性的审美。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发展和成熟的过程 ,就是中国文人从唐代以来不断审美的过程。因此 ,中国茶文化充分反映了中国文人的审美取向。一、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过程就是中国文人审美的过程 ,这种审美以空灵的田园山水或超然物外的环境状态为取向。中国茶文化形成于唐代 ,以陆羽的《茶经》的写成并流传于世为标志。陆羽的《茶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对中国品茶经验的总结和中国茶艺进行规范的专著。也许《茶经》中还看不出多少陆羽的审美取向 ,他在《茶经》…  相似文献   

11.
文献资料是深入研究的基础,前人的著述是当代发展的借鉴,历史的积淀是未来社会的根脉。──摘自《〈中国茶文化经典>前言》一千二百年前,中国乃至世界上的第一部茶著——唐代陆羽的《茶经》诞生了。作为中国茶文化史上的开山之作,《茶经》曾被后世的中外茶文化研究者奉为经典,陆羽也被誉为茶圣。一千二百年后的今天,由高级农艺师、著名茶文化专家陈彬藩教授任主编、著名茶文化研究专家余悦研究员和香港企业家。国际茶业科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关博文先生任副主编的《中国茶文化经典》,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周年之际,奉献给海内外…  相似文献   

12.
出版《中国之茶》之际韩中茶文化研究所所长金裕信以茶为媒介的茶文化,是探求对茶本身的研究和茶具及水种的观察融为一体的生活。所以茶文化不断地孕蕴和产生茶生活和茶精神。令人痛心的是,我们的茶文化没有能够继承先祖的灿烂的业绩和遗产。为了茶和中国56个民族的文...  相似文献   

13.
王河 《农业考古》2006,(2):253-259
顾赓良《惠山听松庵竹炉志》与《竹炉图咏补辑》二书,历代茶书目录均未著录,当代茶文化研究者和新近出版的茶文化辞典也只字不提。笔者前年出差上海,偶尔在上海图书馆查阅到此书,很是高兴,有必要向读者推荐。此二书前有秦敦世《序言》,秦敦世字湘丞,无锡人,室名为大浮山房,其余  相似文献   

14.
丁文新著《大唐茶文化》即将出版(本刊讯)陕西知名作家丁文先生,继《中国茶道》之后,又一有关中国茶文化研究的新作《大唐茶文化》即将出版。该书以唐代大文化为背景,详论大唐茶文化的各个方面,包括:大唐茶文化的历史基础及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茶事;茶艺;茶神及其...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为纪念陆羽《茶经》问世1220周年,澳门茶艺界在今年4月15至24日,于 于花城公园举办了一系列茶文化活动。其内容包括: 《茶经、茶书、茶具展》:展出《茶经》各种版本、陆羽生平简介、各种茶文化书刊、历代茶具。时间从4月15日至4月24日。 “茶缘茶会”暨茶艺示范:来自澳门、台湾、香港、广州、珠海五地的茶艺爱好者,举行露天茶会。时间为4月15日下午3时开始。 陆羽《茶经》专题讲座:由台湾茶文化专家范增平和香港茶艺专家叶惠民两位教授主讲“《茶经》对中国及世界茶文化的影响”、“《茶经》对中国茶…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茶的故乡。我们的祖先最早发现了茶树和利用了茶叶。茶叶由最初药用到成为世界性的饮料,至少有5,000年左右的历史。茶的发现和利用是我国对人类的重大贡献。茶是与中华民族文化内涵密切相连的,体现民族意趣、心态、习俗以及某些生活方式的文化。人们对茶的认识和广泛利用奠定了茶文化的基础,而唐代的陆羽在他所著的《茶经》中对茶的认识作了比较全面的总结和深刻的论述,对发展我国茶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陆羽和他的《茶经》是茶文化中具有世界影响的茶学历史人物和历史文献。研究陆羽的《茶经》不仅对发展我国传统茶文化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创造具有  相似文献   

17.
《大观茶论》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部由皇帝御笔亲撰的全面反映和总结宋代茶事的书,在中国茶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研究宋代茶文化发展的重要参考资料。本文在对《大观茶论》成书年代、真伪、版本进行考证的基础上,重点对《大观茶论》中有关白茶记载相关内容进行考释,以供茶叶生产和茶文化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曲焕云 《吉林农业》2012,(6):210+209
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的茶,自中国唐代陆羽的《茶经》问世以来,中国茶文化经过多年的追求和锐意的提炼,使其越炼越精.探讨茶树起源、茶文化的历史、茶文化的内涵,对研究中国茶文化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茶起源于我国,饮茶是中国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历程的缩影。唐代陆羽的《茶经》认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杨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馄、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可见,茶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  相似文献   

20.
茶及茶文化都源于中国,茶文化是农耕文明的典型范例。茶的发现和利用,在中国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唐代陆羽《茶经》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据四川《华阳国志》所记,大约在武王灭纣后,我国发现和制作茶叶、利用茶叶已进入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