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芝地区519份栽培大麦含1个种2个亚种200个变种,其中新变种35个,多棱大麦变种占96.5%,其中裸麦占多棱大麦变种的93%,变种中以密穗,窄护颖,对钩芒,齿芒,穗和籽粒深色(除黄色外)等类型占多数。变种数仅次于昌都地区,在西藏局第二位,多棱裸大麦钩芒变种资源变异类型丰富是本地区栽培大麦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日喀则和阿里地区栽培大麦种质资源的研究结果。它们属于普通大麦种内二棱大麦和多棱大麦两个亚种,(1)日喀则地区1088个品种分类属于121个植物学变种,其中新变种有13个;(2)阿里地区77个品种分类属于43个植物学变种,包括新变种5个。这对系统了解中国大麦的分类,认识,研究,进一步保护和利用资源都有其深远意义,同时为研究大麦起源,演化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日喀则和阿里地区栽培大麦种质资源的研究结果。它们属于普通大麦种内二棱大麦和多棱大麦两个亚种。(1)日喀则地区1088个品种分类属于121个植物学变种,其中新变种有13个;(2)阿里地区77个品种分类属于43个植物学变种,包括新变种5个。这对系统了解中国大麦的分类、认识、研究、进一步保护和利用资源都有其深远意义,同时为研究大麦起源、演化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4.
大麦芒的作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试验对大麦进行了六种剪芒处理的研究。结果表明,大麦的芒对大麦籽粒产量的贡献卓越,其贡献大小因品种而异,一般来说,长芒大麦〉短芒大麦、多棱大麦〉二棱大麦;芒在从大麦抽穗到成熟的各段时间内的贡献大小不一;二棱大麦麦穗一侧的芒对另一侧的籽粒产量不作贡献;剪芒对大麦结实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对大麦进行了六种剪芒处理的研究。结果表明,大麦的芒对大麦籽粒产量的贡献卓越,其贡献大小因品种而异,一般来说,长芒大麦>短芒大麦、多棱大麦>二棱大麦;芒在从大麦抽穗到成熟的各段时期内的贡献大小不一;二棱大麦麦穗一侧的芒对另一侧的籽粒产量不作贡献;剪芒对大麦结实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云南500份栽培大麦含1个种2个亚种305个变种(新变种154个),着重报道新命名的68个新变种;二棱大麦和多棱大麦变种分别占变种总数的42.3%和57.7%,以有稃型变种居多,钩芒,籽粒深色型等显性基因控制的变种占绝对优势,窄护颖变种占绝大多数,尤其是禄劝大麦变种群,占全省栽培大麦变种总数的61.6%,云南栽培大麦变种类型丰富,群体复杂,性状独特是云南栽培大麦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合肥地区多棱饲料大麦品种产量结构和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2个多棱饲料大麦品种(系)在合肥地区两年的品比资料,对产量结构和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认为品种间产量的高低,取决于穗数的多少,分蘖成穗率高是增加穗数的主要因素。在株高,穗长和生育期3个性状中,穗长是影响千粒重的主要因素,文中还就合肥地区多棱大麦育种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裸大麦的性状遗传及矮秆基因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果表明,大麦矮秆种质“裸大麦”的矮秆、短穗、多棱、裸粒和极密穗等性状各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而其齿芒性状则由1对显性基因决定。其矮秆基因与uz基因等位,位于3HL上,并与穗长和穗密度基因存在遗传连锁,交换值分别为15.7%和13.7%。  相似文献   

9.
对福建省48个大麦地方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平均值进行性状比较、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芒长、穗长、千粒重、穗实粒数和穗粒重变异系数较大,可用于杂交和育种选择,生育期与株高、株高与穗长、穗实粒数与穗粒重及千粒重与穗粒重等13对性状呈显著正相关,生育期与收获指数、株高与收获指数呈显著负相关,48个地方品种全部为多棱大麦,可分为3大类及若干亚类。  相似文献   

10.
闽麦02系稻麦所干1987年用浙皮1号作母本,S096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多代选育而成的大麦新品种,属二棱皮大麦。目前巳在莆田、惠安大面积示范推广。一、特征特性株高90cm左右,茎杆较粗壮,植株整齐,长势较好,为二棱皮大麦。穗长方形,长芒有锯齿,茎杆、穗、芒、颖完成熟时均为黄色,穗长7.0cm左右,一般每穗结实20~25粒,籽粒较大,粉质,一般千粒重45~5g。中熟,在福州生育期148d,莆田140d左右,惠安135~140d。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有效穗较多,一般大田亩有效穗可达25~30万。较耐肥抗倒,冷害轻,抗白粉病,网斑病较轻…  相似文献   

11.
特种黑大麦新品种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黑大麦新品种杂交育成,中高杆,茎杆粗灶,抗倒伏,属二棱大麦,早熟,长芒大穗、大粒型,重粒重44-50g。成熟后期穗 、颖、芒和籽粒转为黑色。  相似文献   

12.
根据12个多棱饲料大麦品种(系)在合肥地区两年的品比资料,对产量结构和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认为品种间产量的高低,取决于总数的多少,分蘖成穗率高是增加穗数的主要因素。在株高,穗长和生育期3个性状中,穗长是影响千粒重的主要因素。文中还就合肥地区多棱大麦育种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对已出版的全部大麦资源目录上6775份多棱皮大麦千粒重进行分类统计、整理分析。初步结果:(1)多棱皮大麦千粒重随育种方法改进而不断提高。(2)展现了目前我国选育的多以麦千粒重大体的分布状史和粒重水平。(3)国内多棱皮大麦大粒资源缺乏,而保存的国外多棱皮大麦大粒资源相对较多。(4)多棱皮大麦大粒资源的分布与目前千粒重高低分布区域基本吻合,主要在春大麦和裸大麦区。(5)多棱皮大麦大粒资源主要表现春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20个大麦品种(系)(16个二棱、4个多棱)的冠层性状及穗部经济性状的差异性及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除倒二叶、倒三叶叶面积及单株有效穗数的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各研究性状在品种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2)株高、穗长、每穗粒数的遗传力较高(>0.80),其余各性状的遗传力相对较低,3)二棱大麦每穗粒重与千粒重、每穗粒数间正相关极显著,而千粒重无明显相关。4)二棱大麦上三叶面积与穗长正相关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多棱大麦只有倒三叶面积与穗长正相关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5.
抗白粉病大麦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挖掘和拓展大麦抗病种质资源,以158份不同类型的抗白粉病大麦种质为材料,对生育期、株高、穗长、穗结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穗粒重等7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这些抗白粉病大麦种质资源中,生育期、株高等7个主要农艺性状均存在较大的遗传分化,二棱皮大麦的遗传变异最丰富,多棱皮大麦次之,而二棱裸大麦和多棱裸大麦的遗传变异相对比较贫乏.根据皮裸、棱型及7个与大麦农艺性状相关的信息,158份抗白粉病大麦资源被分成2组4亚组8个品种群.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大麦地方品种,均属栽培大麦种,但变种类型丰富多样,有多棱大麦和二棱大麦两个亚种,包括174个变种,其中未见报道的新变种72个。  相似文献   

17.
比较研究了青藏高原和西南亚地区野生二棱大麦的生活型、形态性状、变种性状、特性性状、经济性状。结果表明 :在生活型、碎穗、三联小穗颖型、小穗轴毛长、侧小穗柄、护颖、芒型和芒性等性状上 ,它们基本相同。结合他人有关染色体和核型等有关报道 ,认为它们可能起源于共同祖先 ,即有真正野生群落的原始野生二棱大麦。然而 ,两个地区生态环境迥然有异 ,导致它们在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的 12个性状上 ,存在着明显的生态型或变种间的差异。研究结果对研究大麦的起源与进化、遗传与育种以及野生大麦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等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湖北地处长江中下游麦区,其大麦育种目标为选育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熟期适宜的多棱或二棱专用饲料大麦新品种及高产、优质的二棱专用或兼用型啤酒大麦;八五期间,相继育成了一系列各具特色、极有推广应用价值的大麦新品种(系)。对育种策略和途径探讨,认为选育多棱大麦新品种是大麦超高产育种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对二棱大麦,要双高并重,注意高粒重和高穗容量的双重目标选择。注意高收获指数与高生物量的协调;亲本选配上,要高低结合、优势互补,同时还应注意亲本间的遗传距离,重视多棱大麦与二棱大麦品种的亚种间杂交是大麦育种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139份大麦种质材料苗期和成株期抗白粉病鉴定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培育大麦持续性抗白粉病品种提供有价值的抗源,利用7个大麦白粉病菌优势小种,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接种139份大麦品种(系),进行苗期抗性鉴定,同时于2009-2011年度在云南保山对参试品种(系)进行田间成株期抗性鉴定,并考查成株期抗病材料的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在苗期对7个优势小种表现出48个不同的抗性反应谱,13个大麦品种(系)能抗所有参试的优势小种,22个大麦品种(系)能抗4~6个优势小种.25个大麦品种(系)具有成株期抗病性.大麦苗期抗性与成株期抗性并不完全一致,但苗期抗优势小种数较多的材料中,成株期表现抗性的也较多,5个苗期抗所有优势小种的大麦品种(系)均表现出成株期抗性.25个成株期抗病品种(系)中18个为二棱皮大麦,7个为多棱裸大麦,它们株高、穗长、穗粒数扣千粒重的变异系数较大,二棱皮大麦株高、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0.3%、15.0%、12.0%和20.6%,多棱裸大麦分别为18.3%、26.4%、19.5%和22.8%.  相似文献   

20.
1990 ̄1992年,对青海省20个县市的大麦野生近缘植物进行了考察。收集到的213份近缘野生大麦分属2个亚种、20个变种、其中新定名的变种6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