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麦纹枯病(Rhizoctoniacerealis)是一种以土壤传播为主的真菌病害。随着种植制度的改革,高产品种的推广和水、肥、密度的增加,危害日趋严重。山东省1991年发病率高达78.3%,一般病田造成减产9%~10%左右,严重地块可达85%以上。一、小麦纹枯病的病原及危害小麦纹枯病菌的寄主范围广,除侵染小麦以外,还可侵染玉米、水稻、谷子、高梁等多种作物和狗尾草、蟋蟀草、马唐、稗草等禾本科杂草。该病的病原菌主要是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cerealis)中的第一菌丝融合组(CAG—1…  相似文献   

2.
姚建民 《植物保护》1992,18(5):31-32
全蚀病是禾顶囊壳菌(Gaeumannomyces graminis(Sace.)Arx et Olivier)引起的根部土传病害,危害多种禾本科作物和牧草,但主要危害麦类作物,特别是小麦。Smith(1884)首先在英国报道了小麦全蚀病。本世纪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产麦国家均造成严重危害。我国自1963年以来,山东、宁夏、内蒙、甘肃等20个省市均有小麦全蚀病发生的报道,其中山东、甘肃受害尤重。玉米是禾顶囊壳菌的转株寄主,这是早有记载的,人工接种可轻度感染,一般不表现症状。多年来仍将玉米做为小麦的轮作作物,以控制小麦全蚀病。1986年,辽宁省首先发现禾顶囊壳菌严  相似文献   

3.
伊茂元 《植物保护》1965,3(6):234-235
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宝泉岭农场,在黑龙江省蘿北县境内。主要栽培作物有小麦、大豆、玉米,其它尚有谷子、水稻、蔬菜、果树等等。这个地区病虫害的发生是较严重的。经调查共有病虫害达184种(其中病害113种,虫害71种;另有鸟兽害8种)。危害最严重的是小麦赤霉病、小麦黑颖病、小麦颖枯病、小麦根腐病、大豆褐斑病、大豆褐纹病、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玉米黑粉病、玉米褐斑病、稻  相似文献   

4.
麦圆蛛蜘犤Penthaleusmajor(Duges)犦属叶爪螨科害螨,主要为害小麦,还可为害大麦、燕麦、豌豆、蚕豆、油菜、紫云英等作物和杂草。2004年3月下旬笔者在达县九岭、石桥等乡镇调查发现,麦圆蜘蛛从小麦上转移到刚栽的地膜覆盖玉米苗上为害,一般被害株率20%~50%,百株螨量最高达3000头,主要发生在丘陵坡台地的砂壤土,这种现象以往尚未见。达县近年旱地普遍实行小麦、玉米、甘薯带状套作制度,前作小麦抽穗期,将玉米苗移栽在小麦预留行内,当时玉米苗仅三四叶期,麦圆蜘蛛从小麦上转移到玉米苗上为害,刺吸玉米汁液,造成叶片正、反面出现细小白点,许…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发现蜗牛严重危害农作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西省泾阳县桥底镇1986年首次发现蜗牛危害农作物,受害面积40亩左右,1987年扩展到100多亩,1988年达1000多亩,1989年蔓延到11个自然村,受害农田达万亩。蜗牛食性很杂,取食小麦、玉米、棉花、辣椒、果树等作物。1989年调查被害株率小麦为90%,棉苗71%,麦套玉米高达97%。小麦受害后  相似文献   

6.
旱地除草剂都尔简介都尔(屠莠胺)72%乳油是瑞士汽巴———嘉基有限公司开发的酰胺类除草剂,可以防除大豆、花生、玉米、西瓜、甘蔗、蔬菜等旱地作物地内的马唐、稗、狗牙根、蟋蟀草、狗尾草、双穗雀稗、千金子等多种禾本科杂草,及如凹头苋、马齿苋、小藜、繁缕等部...  相似文献   

7.
玉米田的杂草危害是造成玉米减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马唐、早稗、鳢肠、藜、凹头苋、空心莲子草、双穗雀稗等对玉米危害尤大。据试验,每平方米20株马唐或20株旱稗,可使青玉米产量损失分别达9.7%和15%左右。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从事农业的劳动力甚为紧张,为了解决玉米田的草害,提高玉米的产量,促进畜牧业的发展,从1980年始,作者选用了10多种除草剂,进行玉米田杂草防除技术的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不同除草剂的除草活性  相似文献   

8.
棉红叶螨是粮棉作物的主要害螨,因耕作制度不同,各种作物茬口间,红叶螨的发生危害轻重不一。在我市1985年以前棉红叶螨发生面积较大,对棉花、玉米危害较重,每年需防治1—2次。在当时普遍种植玉米间作棉花,前茬播种蚕豆或小麦,后茬套种玉米,在玉米行间大多播种棵间黄豆。这种种植方式使叶螨食料丰富,尤其是在黄豆上的繁殖速度,可高出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5月,宁波局对一批来自乌克兰的玉米进行抽样与检疫,发现该批玉米中部分玉米粒具有红色线状斑点,经分子生物学与血清学方法检测,证实携带小麦线条花叶病毒,这是全国首次从进境乌克兰玉米中截获小麦线条花叶病毒。此病毒属于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对粮食产量影响大,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一旦传入我国,可对我国的农业与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危害。小麦线条花叶病毒(wheat streak mosaic virus,WSMV)是一种重要的麦类作物病毒,在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10.
兴安县旱地杂草胜红蓟发生为害特点及防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松 《广西植保》2006,19(4):32-34
胜红蓟(Ageratum conyzoidesL.)又称藿香蓟、臭草、百花草,菊科,一年生雨季杂草,为长江以南地区常见杂草。在兴安县,20世纪90年代以前胜红蓟主要生长于房前屋后、荒地及路边;90年代以后逐渐侵入农田(旱地)并上升为旱地主要杂草。该草生长迅速,繁殖力强,适应性较广,几乎可为害所有夏、秋季旱地作物以及果树,有强烈的趋肥趋湿性,与作物争水争肥争光,严重影响作物生长,在兴安县已成为与马唐齐名的头号旱地恶性杂草,一些山区乡镇其发生量和为害程度甚至超过马唐。由于该草繁殖力强,种子萌发力强,发生时间长,防治起来十分困难,不仅增加了当地农…  相似文献   

11.
阿特拉津与乙草胺混用防除夏玉米地杂草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玉米地主要除草剂阿特拉津造成后茬小麦等作物药害、对危害玉米的优势杂草马唐防效差等问题越来越突出。为此,我们从1989年起着手系统地研究阿特拉津与乙草胺的混用技术。一、材料与方法(一)乙草胺的毒力测定试验处理:(1)48%甲草胺乳油(美国孟山都公司产);(2)50%乙草胺乳油(河北宣化农药厂产);(3)60%丁草胺乳油(江苏昆山化工厂产)。  相似文献   

12.
渭北地区残茬(秸秆)覆盖农田生态效应及应用技术实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合分析各地残茬(秸秆)覆盖试验结果,从土壤物理性状、土壤水分、土壤养分、土壤温度、农田杂草和水保性能等方面对残茬(秸秆)覆盖的农田生态效应进行了总结,并依据渭北地区实际,介绍了适合该地区旱地冬小麦、旱地春玉米和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应用的残茬(秸秆)覆盖技术。  相似文献   

13.
玉米全蚀病发现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蚀病是一种危险性病害,寄生多种禾本科作物和杂草,但主要为害麦类作物,特别是小麦。1983年,铁岭县发现个别地块玉米提早枯死,秋后刨根调查,根茬变色。1984—85年这种现象又有所扩大,为害加重。1985年铁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7亩试验地,严重早衰枯死,秋后调查500株,大部分根茬变色,其中根基变黑、须根腐烂占3—5%。铁岭县红旗等5个乡(面积达670  相似文献   

14.
熊朝均  宗勇 《植物保护》1991,17(2):16-16
种秋玉米是我区旱地改制,扩大复种指数,增加粮食产量的一个很有希望的途径。但在生长期中常受多种害虫的为害,其中受桃蛀螟为害一般被害株率达30%左右,重者达80%以上,单株最大虫量可达37头。1988—1989年我们对该虫在玉米上发生危害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5.
华北平原北部禾谷胞囊线虫的孵化特点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禾谷胞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是一种主要危害燕麦、小麦、大麦和黑麦等麦类作物的植物寄生线虫,世界各主要产麦国均有发生,但所造成的损失差别很大。在澳大利亚等国,此线虫可使小麦严重减产,但在有的国家或地区,其并未对作物造成明显危害。我国于1992年正式报道小麦上发生禾谷胞囊线虫,已知其主要分布于华北、华中等地。  相似文献   

16.
玉米耕葵粉蚧(Trionymus agrealisWang et Zhang)是我省玉米新发现的一种害虫。80年代末在赵县、满城玉米田内发现,目前已扩散到保定、廊坊、唐山等地。今年我市在安次区、固安、永清、香河等县点片发生,发生面积10万亩左右。成为我市玉米上的主要害虫之一。玉米耕葵粉蚧不但为害玉米,还为害小麦、高粱等禾本科作物和杂草。1 为害及发生1.1 为害玉米耕葵粉蚧以若虫和雌成虫群体在地表以下玉米、小麦茎基部吸食汁液,进行为害造成小麦、玉米叶片发黄,生长缓慢或枯萎。玉米受害严重时茎基变粗,不能结  相似文献   

17.
使用乙草胺旱地除草剂应注意的几点李军涛(浙江岱山县农林局植保站,316200)50%乙草胺旱地除草剂,自1991年引进我县以来,先后在花生、玉米、番薯、油菜、四季豆等旱地作物上试验推广,表现出较好的除草增产效果,深受广大农户欢迎。但在推广过程中,发现...  相似文献   

18.
棉铃虫在鲁西北地区一年发生4代,一代主要在小麦上发生为害,一般每平方米有虫0.1—1.0头,形不成明显的为害,1992年大暴发,一般每平方米有虫10—15头,多的50头以上,小麦受害减产5%左右。二代主要在春棉上,百株累计落卵6000—10000粒,(往年500—700粒),多的达15000粒以上,寄主范围之广,数量之多,为害程度之重,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棉花、玉米、大豆、花生、蔬菜、苹果、枣、梧桐、西瓜等均受为害,棉花顶心受害率86%-95%,有的拔了棉苗改种玉米等其他作物;玉米受害株率95.6%,大豆受害株率92.3%;苹果顶梢受害率90.2%;枣果受害率20%左右,造  相似文献   

19.
蓝继新 《广西植保》2004,17(1):33-34
粘虫Mythimha Seprata(Walker)是一种具有迁飞性、食量大、为害重、转移扩散快的害虫。2002年9月中下旬在我县山区部分乡镇农田作物、旱地作物、山外平原区的甘蔗、玉米等作物上暴发成灾,造成多种作物严重减产、品质下降,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损失。据统计,水稻发生面积为535.5hm^2,甘  相似文献   

20.
 玉米黑粉菌不仅是侵染玉米的重要的植物致病真菌,而且经深层发酵能产生赖氨酸等6种重要的氨基酸和用于香料工业的黑粉菌酸。据报道,玉米黑粉菌还具有产生维生素B12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