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技服务》2015,(4):93-94
试验结果证明,促芽肥施用时间与施肥量对再生稻腋芽生长、最高苗、有效穗、穗粒数等性状及产量产生重要影响。促芽肥适宜施用时间为头季稻收割前20-25d,单产3.0t/hm2以上产量水平,促芽肥施用量为尿素266.5-349.9kg/hm2。比目前生产上促芽肥施用时间和施肥量增产达40.0%以上,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2.
适时适量施用促芽肥,是夺取再生稻高产的关键性措施,为了探讨优质稻佳辐占施用促芽肥的最佳效应,2008年早季进行了3因素4水平L16(43)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施氮量(尿素)是影响再生稻的主要因素,在施用尿素0~300,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产量;施氮时期对再生稻产量也有一定影响,以头季稻齐穗期后20d以内施用为好,但齐穗后25d以内施用各期差异不显著;施用磷钾肥对再生稻的产量没有达到显著水平;本试验最佳组合为头季稻齐穗后15d,每hm2施尿素300kg、过钙120kg、氯化钾60kg,再生稻产量最高达6369/hm2。  相似文献   

3.
不同施肥时间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不同促芽肥和发苗肥施肥时间处理,研究其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头季齐穗后20 d施促芽肥、收割后5 d施发苗肥的实际产量,最高(5 306.67 kg/hm2),促芽肥施用时间在齐穗后15~20 d为宜,发苗肥施用时间在头季中稻收割后3~5 d为宜。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水稻再生稻进行促芽肥、发苗肥的不同施肥方式的栽培试验,探索最佳施肥模式。同时,通过再生稻发苗情况、经济性状的调查统计,综合分析产量,得出结论,在施促芽肥和发苗肥时,适当提高氮肥的施肥量,能够提高水稻再生稻的产量。  相似文献   

5.
不同促芽肥和发苗肥施用量对准两优527再生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不同促芽肥和发苗肥的施用量进行试验,研究其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A3B2(促芽肥用尿素20kg/667m2,发苗肥用尿素10kg/667m2)的实际产量(486.3kg/667m2),促芽肥施用尿素15-20 kg/667m2,发苗肥施用尿素10-15 kg/667m2为宜。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探讨前季稻不同促芽肥施用时期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方法】试验共设五个处理,三次重复,共15个小区,随机排列,小区面积33.4m2,分别于前季稻收割前25d、20d、15d、10d、5d进行施用促芽肥试验,【结果】不同促芽肥施用时期出苗率以处理4最高143.4%;处理3次之140.2%;其它处理为103.8%~137.8%。成穗率以处理1、处理2、处理3较高为94%~97%;处理4、处理5为84.4%~86.6%。再生稻生育进程:各处理始苗期相同;够苗期,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基本相同,处理5较迟,比其它处理迟7~8d;有效发苗期,处理4最快,处理3次之,处理2、处理1第三,处理5最迟;始穗期、齐穗期、成熟期各处理基本相同。再生稻产量以处理4最高,341.5kg/667m2;处理3第二,323.5kg/667m2;处理2第三,309.5kg/667m2;处理1第四,303.5kg/667m2;处理5最低,295.6kg/667m2。【结论】不同促芽肥施用时期对再生稻各方面的影响情况,以处理4产量最好,处理3次之,处理1和处理2对促进再生稻生长及提高再生稻产量不是很理想;处理5不能充分发挥促芽肥的促芽作用,亦不利于提高再生稻产量。  相似文献   

7.
主要对影响泸糯8号再生高粱再生季产量的主要因素,即促芽肥施用量、施用时间、发苗肥施用量和留桩高度进行了正交试验,得到其最佳种植方案:在距离头季高粱收获前10 d左右,施用促苗肥碳铵300 kg/hm2;发苗肥碳铵150 kg/hm2;留桩高度为2节,高粱再生季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头季稻收割前施促芽肥对再生稻出苗及产量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利用一季中稻地区的光温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增产增收,以超级稻中浙优1号为材料,进行了头季稻收割前不同时期施用促芽肥对再生稻出苗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头季稻收割前8~12 d施促芽肥(尿素,225 kg/ha)对再生稻出苗及产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以收割前12 d施用促芽肥出苗最快,生育期长(69 d),有效穗数300.9万穗/ha、每穗总粒数84.13粒、每穗实粒数71.83粒、结实率85.38%和产量5208.89 kg/ha等性状均最高,可在一季中稻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选用Ⅱ优明86作中稻蓄留再生稻栽培,研究其物质生产、吸肥特性及产量表现。结果表明,Ⅱ优明86作中稻蓄留再生稻栽培,是一个主季生物量大、穗大粒多粒重、产量高且再生能力强的组合,适合在江西省双季稻区作再生稻种植。要发挥其高产特性,全生育期需保证供纯N 400 kg/hm2。生产100 kg稻谷,主季约需供N2.83 kg,再生稻2.11 kg。本试验条件下,基蘖肥占40%施N 108 kg/hm2、穗粒肥占60%施N 162 kg/hm2较合适;促芽肥以收割前10 d施下为好,促苗肥宜在主季收割后越早施用越好。  相似文献   

10.
再生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10~2011年,在临沧市以再生力强的高产组合宜优673为材料,在头季稻种植采用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创造高产的基础上,设置播期、促芽肥用量及施用时期、留桩高度、不同栽培技术的对比试验,探索再生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结果表明,采用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种植的头季稻和再生稻均比当地高产栽培技术增产,两季增产3.21 t/hm2,增22.22%,其中再生稻增产2.16 t/hm2,增132.90%。在云南再生稻头季应在2月20日以前育秧,4月中旬前移栽,8月中旬前收获,再生季于10月中旬收获;再生稻的产量与头季稻的产量相关性达到极显著,要提高再生稻的产量,必须确保头季稻的高产。在云南省再生季的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为总氮肥用量195 kg/hm2,在头季稻齐穗后15~20 d和收割后2~3 d两次平均施完,留桩高度30 cm。  相似文献   

11.
不同品种和栽培条件对再生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不同品种和不同栽培因素综合对再生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为提高再生稻产量水平的最优栽培模式提供理论依据,采用L_9(3~4)正交设计原理,研究不同品种、不同留桩高度、不同促芽肥施用量3个因素对再生稻头季、再生季及年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对头季、再生季还是年产量,品种、留桩高度和促芽肥施用量三因素的最优组合为两优616、留桩高度为10cm、促芽肥为140kg·hm-2,可获得高产;对再生稻年产量的影响顺序为:品种留桩高度促芽肥,品种对产量起最主要的作用;对头季稻产量的影响顺序为品种促芽肥留桩高度,最主要的影响是品种;在再生季,对有效穗和穗粒数的影响程度顺序为品种留桩高度促芽肥,而对千粒重和结实率的影响程度为品种促芽肥留桩高度。综合来看,在本试验范围内,品种两优616、留桩高度10cm、促芽肥140kg·hm-2的组合有利于再生稻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2.
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设计,研究了移栽叶龄、促芽肥施用期及施用量、留桩高度及割后壮苗肥施用量5个因素与再生稻汕优63产量的回归关系,模拟并优选出单产3 375kg/hm~2以上的最佳技术体系,即移栽叶龄5.7-6.0叶,促芽肥于头季稻齐穗后12-14d施用,每公顷施用尿素189-202.5kg,留桩高度36-38cm,壮苗肥每公顷施用尿素138-147kg.经泰宁、尤溪、将乐等县较大面积的验证试验,证明本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13.
砂姜黑土区小麦施用粉煤灰磁化复合肥增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砂姜黑土区小麦施用粉煤灰磁化肥增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粉煤灰磁化复合肥可促进小麦生产发育,增加有效分蘖,提高成穗数,增加穗粒数,提高千粒重,最高产量施肥量为2502kg/hm2,最佳施肥量为934.5kg/hm2。  相似文献   

14.
通过在云南省陆良县4个坝区的水稻上布置R323ROC设计的肥料效应试验,建立陆良县水稻N、P、K不同施肥量与产量关系的施肥模型,解析和模拟寻优结果表明,施N、P、K肥对水稻产量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增产效果K肥>N肥>P肥;获得最高及最佳经济产量的施肥量为N 90.15~329.85 k/hm2,P2O5 60.1~239.9 kg/hm2,K2O105~179.1 kg/hm2.产投比为3.66~8.27:1.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总结超级稻+再生稻促蘖肥适宜施用量。[方法]种植超级稻+再生稻,超级稻收割2~3 d后施放不同量的尿素(分为7个处理)作为促蘖肥,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收割后3 d追施促蘖肥225~375 kg/hm2尿素对提高再生稻产量有显著效果。[结论]不施或少施促蘖肥对再生稻产量会造成影响;多施促蘖肥再生稻产量不会提高反而造成浪费,适宜用量可以做到节本增收。  相似文献   

16.
再生稻的再生季产量与其有效穗有关,有效穗与促芽肥使用量关系密切,该研究设置增施尿素75、112.5、150、187.5kg/hm24个处理,观察其穗粒结构和产量,结果表明:再生稻增施促芽肥能够增加有效穗和产量,投入与产出比较高。  相似文献   

17.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通过播期、育秧方式、栽插模式、促芽肥施用、头季稻不同收割时期、"九二0"喷施等再生稻高产关键技术要点试验,探究"中稻-再生稻"产量形成影响因素,以期建立一套完善的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促进水稻产量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8.
在低纬高原生态条件下,2010年以8个头季稻高产水稻品种进行再生稻高产品种筛选,2011年对产量最高的品种进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2012—2013年对栽培技术进行集成。结果表明:再生稻平均产量为4.19 t/hm2,是头季稻的37.08%。再生稻结实率、千粒重变异较小,颖花量、有效穗、穗粒数变异较大。颖花量多的品种产量较高,其中,‘宜优673’的颖花量最高,达2.12×104/m2,其产量为4.70 t/hm2。提高再生稻产量的关键是提高其有效穗,而提高再生稻有效穗的关键是提高腋芽萌发率和存活率,以多穗保总粒数,产量才能增加。高产主要技术是头季齐穗后15 d和收获后2~3 d分别施用97.5 kg/hm2的促芽肥和促粒肥,留桩高度30 cm。集成再生稻高产技术"百亩示范片"平均产量为4.25 t/hm2,创造了低纬高原区再生稻的最高产纪录。  相似文献   

19.
以优质特种稻新品种瑞市9号为材料,采用三因素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研究施用尿素、过磷酸钙、速效硅肥的单因素主效应、边际产量效应及2因素交互效应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产量与因素间的数学函数模型。结果表明,施用过磷酸钙增产效果最明显,其次是硅肥和尿素,瑞市9号产量要达到8 250 kg/hm2以上的最佳施肥量为:尿素232.05~282.30 kg/hm2,过磷酸钙636.75~785.25 kg/hm2,速效硅肥106.05~157.20 kg/hm2;要获得最高产量(10 260.15 kg/hm2),则应施用氮肥220.5 kg/hm2、磷肥668.40 kg/hm2、硅肥134.25 kg/hm2。  相似文献   

20.
在茶园进行施用腐植酸有机肥试验,研究不同施肥量和施肥次数对茶叶产量、百芽重、芽头密度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腐植酸肥用量的增加,茶叶产量随之增加,增产幅度为4.32%~12.62%,施用腐植酸肥可增加茶树的芽头密度和百芽重,且分次施用比单次施用增产效果不显著;施用腐植酸肥对提高土壤pH的效果较好,提高幅度为4.50%~14.19%;建议每667 m2一次性施用腐植酸肥40 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