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筛选对春小麦田野燕麦、狗尾草等禾本科杂草具有较好防效的除草剂,为安全高效应用除草剂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采用随机区组的方法,定点取样调查各处理小区的杂草株数、鲜质量,评价供试药剂对春麦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春小麦的安全性。【结果】 药后30 d,7.5%啶磺草胺WG 8.44、11.25和14.06 g/hm2、30%甲基二磺隆OD 45.00、67.50和90.00 g/hm2和70%氟唑磺隆WG 18.90、25.20和31.50 g/hm2对春麦田禾本科杂草的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分别为93.65%~100.00%和97.55%~100.00%。69 g/L精噁唑禾草灵EW 82.80 g/hm2、15%炔草酯WP 67.50 g/hm2、5%唑啉·炔草酯EC 60.00 g/hm2和3.6%二磺·甲碘隆WG 10.80 g/hm2对春麦田禾本科杂草的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分别为92.62%~97.88%和95.66%~98.41%,各处理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各药剂处理对春小麦生长发育无异常影响,无药害。【结论】 7.5%啶磺草胺WG 8.44、11.25 g/hm2,30%甲基二磺隆OD 45.00、67.50 g/hm2,70%氟唑磺隆WG 18.90、25.20 g/hm2,69 g/L精噁唑禾草灵EW 82.80 g/hm2、15%炔草酯WP 67.50 g/hm2、5%唑啉·炔草酯EC 60.00 g/hm2和3.6%二磺·甲碘隆WG 10.80 g/hm2可有效防除春麦田野燕麦、狗尾草等禾本科杂草,且对春小麦生长安全,可在大田合理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2.
水稻稻曲病有效药剂筛选及药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水稻稻曲病进行室内毒力测定与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防治效果较好的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9种杀菌剂对水稻稻曲病菌的室内毒力,并进行7种杀菌剂的田间药效试验。氟环唑、吡唑醚菌酯、丙硫菌唑、嘧菌酯、丙环唑、咪鲜胺、戊唑醇的EC50值小于0.20 μg/mL,抑菌效果较好。田间药效试验中,430 g/L戊唑醇SC 96.75 g a.i./hm2、125 g/L氟环唑SC 84.4 g a.i./hm2、250 g/L嘧菌酯SC 225.0 g a.i./hm2的防效最好,防效分别为83.59%、82.77%、81.13%。戊唑醇、氟环唑和嘧菌酯对水稻稻曲病具有良好的防效,可作为该病的有效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3.
为了筛选防治稻蟹生态种养田水稻稻瘟病的安全、高效新型杀菌剂,对30%嘧菌酯.咪鲜胺SC、6%春雷霉素WP、75%三环唑WG、40%稻瘟灵EC、75%肟菌.戊唑醇WG等5种药剂进行了田间药效防治试验,并对河蟹安全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5种药剂在试验剂量下对河蟹安全无害,30%嘧菌酯.咪鲜胺SC600 ml/hm2;6%春雷霉素WP 600 g/hm2;75%三环唑WG 450 g/hm2;40%稻瘟灵EC1 500 ml/hm2;75%肟菌.戊唑醇WG 225 g/hm2对穗颈瘟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9.58%、72.18%、83.39%、79.21%和84.15%。从5种药剂对河蟹安全性及对稻瘟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看,可以作为稻蟹生态种养田稻瘟病的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水稻移栽前土壤封闭处理和移栽后茎叶喷雾处理,筛选对移栽稻田杂草具有较好防效的除草剂,为安全高效应用除草剂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的方法,定点取样调查各处理小区的杂草株数、鲜重,评价供试药剂对杂草防除效果及对移栽水稻安全性。【结果】40%五氟·丁草胺悬浮剂750 g a.i./hm2+3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67.50 g a.i./hm2、500 g/L丙草胺乳油525 g a.i./hm2+3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67.50 g a.i./hm2和60%丁草胺乳油1 260 g a.i./hm2+3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67.50 g a.i./hm2在水稻移栽前进行土壤封闭处理,20 d后施用25 g/L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30 g a.i./hm2+3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45 g a.i./hm2进行茎叶喷雾处理,对移栽稻田一年生杂草的株防效均在89%以上,鲜重防效在97%以上。仅施用3%氯氟吡啶酯乳油36 g a.i./hm2进行茎叶喷雾处理,药后45 d对稗草和空心莲子草的防效达到100%,对移栽稻田一年生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在91%以上。【结论】针对稻田扁秆藨草、稗草和空心莲子草危害为主的田块,可选用500 g/L丙草胺乳油或40%五氟·丁草胺悬浮剂或60%丁草胺乳油与3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混配进行土壤处理,且20 d后选用25 g/L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3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进行茎叶喷雾处理。若不进行土壤封闭处理的田块,针对稗草和空心莲子草危害为主的田块,可选用3%氯氟吡啶酯乳油进行茎叶喷雾防除。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当前水稻稻瘟病常用防治药剂的防效差异,2015-2016年连续两年对8种药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各药剂处理对稻瘟病的防效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20%咪鲜·三环唑WP 1 500 m L/hm~2、32.5%苯甲·嘧菌酯SC 600 g/hm~2的防效较好,防效分别为90.94%、89.49%;其次是20%井冈·三环唑SC 1 500 g/hm~2、32%咪鲜·稻瘟灵SC 1 500 m L/hm~2、27%三环·己唑醇SC 1 500 g/hm~2,防效分别为88.81%、88.14%、86.69%;20%稻瘟酰胺SC 1 500 m L/hm~2、75%肟菌·戊唑醇WP 300 g/hm~2、40%稻瘟灵SC 1 500 m L/hm~2的防效分别为85.35%、81.77%和78.3%。  相似文献   

6.
为了减轻稻瘟病为害损失,减少农药用量、残留、环境污染和防治成本,确保水稻和粮食生产、稻谷质量与贸易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该研究通过采用系统监测、定期调查、田间普查、品种抗稻瘟性鉴定、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监测、试验示范和气象资料分析等方法,开展了南充市水稻稻瘟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生产用品种稻瘟病感病程度越高,大田偏重发生至重发生的概率越大,反之,则越小。3~5年更换一次具有不同抗源的主推品种,搞好品种布局,能有效降低稻瘟病的流行程度。搞好病稻草处理和播栽前越冬菌源处理,采取药剂浸种、药剂浸秧、带药移栽等,可推迟、减轻稻瘟病发生造成的危害。分析关于不同药物施用时间的试验表明,分别于秧苗移栽前3 d或移栽大田后10 d+水稻破口初期各施1次药的防治效果最好。525 g/hm~2 75%三环唑为预防颈瘟最佳用,但从节约成本的原则出发,轻发生地方和轻感病品种,375~450 g/hm~2 75%三环唑为宜。4%春雷霉素WP和20%的三环唑WP对叶瘟的防效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1 000亿个/g枯草芽孢杆菌WP;4%春雷霉素WP、20%的三环唑WP和1 000亿个/g枯草芽孢杆菌WP对颈瘟的预防效果差异不显著。在每公顷2%·8亿个/g井冈·蜡芽菌SC 2 250 g、1 050和900 g 41%春雷·稻瘟灵WP和450 g 75%三环唑WP 4种处理中,75%三环唑WP预防颈瘟效果最好。1997年以来,全市水稻稻瘟病中偏重至大发生频率达50.0%,通过应用综合防控技术措施,稻瘟病得到有效控制,其实际损失率均控制在2%以下,共计少用农药4 523 t,2014年32.7万t稻谷获得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认证,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为了减轻稻瘟病为害损失,减少农药用量、残留、环境污染和防治成本,确保水稻和粮食生产、稻谷质量与贸易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该研究通过采用系统监测、定期调查、田间普查、品种抗稻瘟性鉴定、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监测、试验示范和气象资料分析等方法,开展了南充市水稻稻瘟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生产用品种稻瘟病感病程度越高,大田偏重发生至重发生的概率越大,反之,则越小.3~5年更换一次具有不同抗源的主推品种,搞好品种布局,能有效降低稻瘟病的流行程度.搞好病稻草处理和播栽前越冬菌源处理,采取药剂浸种、药剂浸秧、带药移栽等,可推迟、减轻稻瘟病发生造成的危害.分析关于不同药物施用时间的试验表明,分别于秧苗移栽前3d或移栽大田后10d+水稻破口初期各施1次药的防治效果最好.525 g/hm2 75%三环唑为预防颈瘟最佳用,但从节约成本的原则出发,轻发生地方和轻感病品种,375~450 g/hm2 75%三环唑为宜.4%春雷霉素WP和20%的三环唑WP对叶瘟的防效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1000亿个/g枯草芽孢杆菌WP;4%春雷霉素WP、20%的三环唑WP和1 000亿个/g枯草芽孢杆菌WP对颈瘟的预防效果差异不显著.在每公顷2%·8亿个/g井冈·蜡芽菌SC 2 250 g、1 050和900 g 41%春雷·稻瘟灵WP和450 g 75%三环唑WP 4种处理中,75%三环唑WP预防颈瘟效果最好.1997年以来,全市水稻稻瘟病中偏重至大发生频率达50.0%,通过应用综合防控技术措施,稻瘟病得到有效控制,其实际损失率均控制在2%以下,共计少用农药4 523 t,2014年32.7万t稻谷获得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认证,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45%咪铜.三环唑悬浮剂等使用技术和防治效果,试验了45%咪铜.三环唑SC600ml/hm2、45%咪铜.三环唑SC750ml/hm2、30%肟菌.戊唑醇SC600ml/hm2、75%三环唑WP495g/ hm2、30%肟菌.戊唑醇SC600ml/hm2+40%三环唑SC750g/ hm2田间药效对比试验效果。结果表明,于水稻破口前5天左右施药,上述药剂对水稻稻瘟病(穗颈瘟)防效好且对水稻安全,防效依次为84.66%、89.73%、89.73%、64.13%、89.73%;对水稻稻曲病也有兼治作用,防效依次为45.49%、72.54%、72.54%、9.02%、54.51%。适合在本地防治水稻穗期病害上推广。  相似文献   

9.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法开展机械水直播稻田随播随用芽前除草剂防除杂草效果及其对水稻的安全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4%双唑草腈SC 1 500 m L∕hm2 对千金子、异型莎草、耳基水苋菜和陌生菜防除效果优异,10%嘧草醚WP 450 g∕hm2 对稗草防除效果优异,两者混用能够有效扩大杀草谱,并可安全应用于机械水直播稻田。4%双唑草腈SC 1 500 m L∕hm2 +300 g∕L丙草胺EC 1 125 m L∕hm2 、4%双唑草腈SC 1 500 m L∕hm2 +10%嘧草醚WP 375 g∕hm2 于水稻机械直播后随播随用,对稗草、千金子、异型莎草、耳基水苋菜和陌生菜等稻田主要杂草的防效均可达96.7%—100%,且对水稻出苗率、株高和地上部鲜重均无不良影响,防除效果和安全性与常用对照药剂30%苄嘧·丙草胺OD 1 500 m L∕hm2 +专用安全剂375 m L∕hm2 无显著差异,生产上可进行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10.
为验证48%氰烯·戊唑醇SC、30%丙硫菌唑OD、30%戊唑·福美双WP、30%肟菌·戊唑醇SC 4种杀菌剂在小麦赤霉病防控上应用效果及对小麦生产安全性,开展田间防控效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48%氰烯·戊唑醇SC750mL/hm2(有效成分用量360mL/hm2)、30%丙硫菌唑OD600mL/hm2(有效成分用量180mL/hm2)、30%戊唑·福美双WP900g/hm2(有效成分用量270g/hm2)、30%肟菌·戊唑醇SC600mL/hm2(有效成分用量180mL/hm2),连续用药2次,对水450L/hm2均匀喷雾,对小麦赤霉病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试验剂量下对小麦生长安全,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防控水稻穗稻瘟的高效药剂。[方法]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了三环唑、稻瘟灵、稻瘟酰胺、春雷霉素等8种药剂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8种药剂在试验条件下对水稻生长安全,以25%烯肟·三环唑SC 1 200 m L/hm~2的病指防效、病株率防效最高,控病效果最好。[结论]该研究结果为稻瘟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呋虫胺及其代谢物1-甲基-3-[(3-四氢呋喃)甲基]脲(1-methyl-3-[(3-tetra-hydrofuran)methyl]urea,UF)及1-甲基-3-[(3-四氢呋喃)甲基]二氢胍盐(1-methyl-3-[(3-tet-rahydrofuran)methyl]dihydroguanidi...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配施不同用量的黄腐酸对新疆拜城县膜下滴灌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筛选出适宜拜城县膜下滴灌玉米的黄腐酸的用量。【方法】以新玉31号品种为研究对象,在施用相同氮磷钾(N 240 kg/hm2、P2O5 150 kg/hm2、K2O 90 kg/hm2)的基础上,以单施氮肥处理为对照,分析施不同用量的黄腐酸对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相对于单施氮肥处理,合理施黄腐酸(180~270 kg/hm2)能显著增加玉米的产量,增产率为10.2%~12.6%,玉米氮肥利用率提高8.0~10.5个百分点,但收获后土壤中的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含量没有显著增加。大量施用黄腐酸(450 kg/hm2)能显著增加玉米的生物量、氮肥利用率以及收获后土壤中的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含量,但是产量降低,减产率为3.5%。【结论】对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与黄腐酸用量进行综合分析,适宜的黄腐酸用量为180~270 kg/hm2。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比较不同剂量氟节胺和缩节胺复配使用对棉花株型结构的影响,为机采棉中后期化学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用棉花生产上使用的氟节胺和缩节胺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分别于棉花盛蕾期、初花期、打顶期进行施药,以人工打顶为对照组。【结果】 第1次喷施氟节胺和缩节胺后,棉花株高增长量在15.00~27.00 cm,除氟节胺300 g/hm2+缩节胺30 g/hm2、氟节胺300 g/hm2+缩节胺50 g/hm2、氟节胺600 g/hm2+缩节胺30 g/hm2外,其他处理缩短约4.89~12.43 cm(P<0.05)。第2次施药后,棉花株高增长量在2.00~7.59 cm,氟节胺300 g/hm2+缩节胺30 g/hm2、氟节胺300 g/hm2+缩节胺50 g/hm2、氟节胺600 g/hm2+缩节胺50 g/hm2处理的棉花株高增长3.08~4.69 cm(P<0.05)。第3次施药后,各处理与人工打顶的棉花株高基本不再增加。当氟节胺600 g/hm2、900 g/hm2、1 500 g/hm2+缩节胺70 g/hm2时,棉花有效果枝数增加7.75%~10.64%。经氟节胺和缩节胺处理,棉花倒1至倒3果枝枝长平均减少了8.23~9.68 cm,并且与人工打顶差异显著(P<0.05)。喷施氟节胺与缩节胺,棉株上部铃增加19.72%~71.85%,而中部铃只有在氟节胺浓度为600、900和1 500 g/hm2时增加5.71%~32.65%。【结论】 氟节胺与缩节胺复配使用后,可有效控制棉花株高,且2种药剂复配浓度较高时能更好的优化群体结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不同灌水量对旱稻(旱香1号)和水稻(粮香3号)的产量及生育特性的影响,为新疆旱稻种植的适宜灌溉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覆膜滴灌栽培模式,以旱稻和水稻为研究对象,水稻为对照,设置5个灌水量,分别为 375 mm(W1)、525 mm(W2)、675 mm(W3)、900 mm(W4)、1 125 mm(W5),研究滴灌覆膜下不同灌溉量对旱稻和水稻产量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 不同灌水处理下,旱稻和水稻随灌水量减少生育期延迟、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量、产量、WUE等呈下降趋势。675 mm(W3)处理下旱稻产量及WUE显著提高,分别为4 506 kg/hm2、0.67;1 125 mm(W5)处理下水稻产量最高为7 485 kg/hm2,WUE为0.67。当灌水量大于675 mm后增加灌溉量旱稻产量无显著差异,且旱稻在 675 mm(W3)灌溉量时比水稻产量高60.45%、水分利用效率高61.19%。旱稻各灌溉下产量平均值比水稻高11.24%、水分利用效率高10%、节水22.2%。【结论】 新疆干旱区种植旱稻受水分限制小,在节约水资源、提高产量的同时,新疆旱稻种植的最优灌水量为675 mm。  相似文献   

16.
棉花1膜3行模式下密度和缩节胺用量优化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棉花1膜3行种植模式下,密度与缩节胺用量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及互作效应,分析此模式下棉花植密度和缩节胺优化组合,为该技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棉花1模3行模式下,采用裂区设计,密度为主处理,设置3个水平,分别为9.4×104 、14.1×104和18.8×104株/hm2;缩节胺用量为副处理,也设置3个水平,90、180和270 g/hm2,研究两因素作用下,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变化。【结果】株高与密度呈正相关,而与缩节胺的用量呈负相关;棉株茎粗与密度呈负相关,与缩节胺的用量呈正相关;籽棉产量随密度与缩节胺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趋势。【结论】棉花种植密度在14.1×104株/hm2,缩节胺180 g/hm2时,最有利于棉花的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番茄和黄瓜茎秆堆肥还田对生姜生长及根区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番茄、黄瓜茎秆堆肥还田对生姜生长、产量及根区环境的影响,为蔬菜茎秆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生姜品种山农1号为供试材料,开展番茄和黄瓜茎秆堆肥还田试验,共设5个处理,分别为:0 t/hm2(对照)、处理1:20 t/hm2、处理2:40 t/hm2、处理3:60 t/hm2、处理4:80 t/hm2【结果】以最大处理80 t/hm2还田量的效果最好,此处理土壤容重为0.91 g/cm3较对照显著降低了17.27%,孔隙度为60.54%较对照显著增加了26.64%,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的含量分别为35.93 mg/kg、186.67 mg/kg、0.256%、168.33 mg/kg、14.85 mg/kg、1 380.91 mg/kg、102.63 mg/kg、175.47 mg/kg,分别较对照显著增加了10.11%、39.13%、55.15%、32.54%、25.12%、46.88%、48.96%、50.14%,还田量80 t/hm2的处理对土壤葡萄糖苷酶、氨基肽酶、磷酸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结论】番茄、黄瓜茎秆堆肥还田可以改善生姜的根区环境,根区环境的改善促进了生姜植株生长,提高了生姜产量,80 t/hm2是最适宜的堆肥还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