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美洲斑潜蝇是国内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1993年在海南三亚首次被发现,现已扩散蔓延到我国许多地区.目前,美洲斑潜蝇是海南秋冬种瓜菜的主要害虫之一,每年受害面积226.78万hm2,受害瓜菜涉及14科60多种,特别是豆科、葫芦科、茄果类蔬菜,叶被害率一般为20%~30%,严重的达80%.笔者自1994~2002年在海南南部的陵水、三亚、乐东、东方等地,通过对西瓜、甜瓜、豆角、青菜等作物美洲斑潜蝇的分布、危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进行了调查研究,取得了初步进展.  相似文献   

2.
美洲斑潜蝇是国内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1993年在海南三亚首次被发现,现已扩散蔓延到我国许多地区。目前.美洲斑潜蝇是海南秋冬种瓜菜的主要害虫之一,每年受害面积226.78万hm^2,受害瓜菜涉及14科60多种,特别是豆科、葫芦科、茄果类蔬菜,叶被害率一般为20%~30%,严重的达80%。笔者自1994~2002年在海南南部的陵水、三亚、乐东、  相似文献   

3.
对西宁地区南美斑潜蝇危害寄主植物种类调查结果表明,南美斑潜蝇危害率在11%~25%之间.平均危害率,西区21.4%,北区17.2%,东区16%.该虫的寄主作物有13科近30多个品种,在一些新花卉品种上也有发现.其中以豆科、十字花科、葫芦科、茄科、菊科等作物居多.温室与露地种植的布局安排可能与该虫的发生危害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王惠霞 《长江蔬菜》2002,(10):38-38
经调查发现,拉美斑潜蝇在我市危害的寄主植物有豆科、葫芦科、十字花科、茄科、菊科、藜科、百合科、伞形科、旋花科、苋科等蔬菜,其中以豆科、葫芦科、茄科等蔬菜受害严重.目前拉美斑潜蝇已成为我市蔬菜生产的重要害虫,为此对该虫在西宁地区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美洲斑潜蝇是近年来传入我县的一种检疫性害虫。它的寄主范围很广,其中黄瓜、角瓜、菜豆、番茄等作物受害最重。2002年城南有30栋日光温室黄瓜,据调查有虫株率为100%,造成减产30%~40%。而且由于斑潜蝇有移动破坏性,可传播病菌,引发病害,造成更大损失。为保护蔬菜正常生长,必须积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彻底消灭美洲斑潜蝇。  相似文献   

6.
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jvae Blancllard)属双翅目,潜蝇科,是一种多食性植物检疫害虫,现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浙江、山东、重庆、上海、北京、天津等省、市、自治区.1995年该虫传人连云港市,由于防治措施没跟上,受害作物种类不断扩大,为害程度逐年加重,已成为连云港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7.
于2009~2011年采用室内饲养观察及田间调查的方法,对鄂西北地区美洲斑潜蝇的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美洲斑潜蝇在鄂西北地区1 a可发生8~10代,基本上不能以蛹的形态在大多数正常耕作的蔬菜地中越冬、羽化寄主范围广,可危害10科以上近50种植物.其发生主要受寄主植物、气候、天敌的影响,防治方面应采用农业防治、药剂防治以及利用天敌等综合防治措施,可达到较好防效.  相似文献   

8.
张明 《上海蔬菜》2009,(6):64-65
美洲斑潜蝇属双翅目潜叶蝇科,在宿迁地区瓜类、豆类蔬菜上发生危害多年,造成植株叶片枯黄脱落,最后整株死亡,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荷兰豆是宿迁市重要的出口创汇蔬菜,由于采用露地种植,荷兰豆开花结荚期正值美洲斑潜蝇发生高峰期,受害较重。为筛选高效、低毒农药防治美洲斑潜蝇,以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荷兰豆品质,2009年4月宿迁市植保植检站在宿豫区蔡集镇杨集村开展了多种药剂防治荷兰豆美洲斑潜蝇田间药效试验,为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又名蔬菜斑潜蝇,属双翅目,潜蝇科.原产于巴西,分布于美国、加拿大等全世界40多个国家及地区,是危害瓜类、蔬菜、观赏植物及饲料、绿肥作物的一种毁灭性害虫,已被许多国家及地区列为重要的检疫性害虫.  相似文献   

10.
美洲斑潜蝇对番茄、菜豆、瓜类及十字花科蔬菜危害严重,1997~1998年本校温室大棚内蔬菜平均受害率达到52 %以上,曾先后用乐果和杀虫双防治,效果均不好,1999年笔者用6种药剂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葱斑潜蝇[Liriomyza chinensis(Kato)]属双翅目潜叶蝇科,近几年在松原市部分乡镇大葱田发生严重。2009年在宁江区善友、大洼等5个村调查,大葱受害株率达  相似文献   

12.
美洲斑潜蝇(又称蔬菜斑潜蝇,蛇形斑潜蝇、甘蓝斑潜蝇等),原分布在巴西、加拿大、美国和墨西哥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自1993年在海南三亚市首次发现以来,广州、山东、河南、沈阳、甘肃等省市均报道发生和危害,瓜菜损失达10%~30%,并有加重的趋势。笔者1999年春,在咸阳市郊区日光温室黄瓜上发现,来势凶猛,黄瓜叶片10~15天内叶肉被食只剩上下表皮,白色一片。露地蔬菜也有危害。该虫是日光温室蔬菜新害虫,各地菜农应引起足够重视和及时防治。 美洲斑潜蝇成虫为小型蝇类,体黑色,体长1.3~  相似文献   

13.
美洲斑潜蝇是近几年我国新发现的重要检疫性害虫。发生面广,为害重,防治难,对蔬菜及花卉生产威胁极大。因此,了解其发生规律,加强防治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为害特点 美洲斑潜蝇寄主范围广,全国现已查明该虫寄主22科、110多种植物。我市于1995年首次查明该虫为害,已知寄主植物有5科10多种,受害较重的作物有豇豆、四季豆、黄瓜、丝瓜等。受害重的蔬菜一般减产20%-35%,重的减产50%以上。美洲斑潜蝇传播速度相当惊人。例如远离蔬菜基地的灰河乡,过去以种植水稻为主,1996年春,部分水田改种豇豆、黄瓜、丝瓜后,均发现该蝇为害。 二、田间识别 美洲斑潜蝇虫体小,为害状及寄主范围与其他潜叶蝇相近,因此,田间识别比较困难。笔者在调查时将豌豆潜叶蝇与之进行比较识别,效果较好。美洲斑潜蝇  相似文献   

14.
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又名甘蓝斑潜蝇,属双翅目潜蝇科植潜蝇亚科斑潜蝇属,为世界危害性害虫。1994年在我国海南首次发现后,在较短的时间内扩散到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区),对蔬菜生产危害较大,产量损失一般10%~30%。大丰市于1996年首次在农作物上查见大量美洲斑潜蝇危害后,笔者进行了多年的观察研究,对其在苏北沿海地区的寄主情况、发生规律、重发原因及其防治技术作了一些探讨、分析,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1番茄斑潜蝇 番茄斑潜蝇属双翅目潜蝇科。斑潜蝇除番茄斑潜蝇外,具有重要性的还有三叶草斑潜蝇、线斑潜蝇、美洲斑潜蝇和南美斑潜蝇等。五种斑潜蝇形态极相似。寄主在茄科、葫芦科、十字花科等36科。嗜食番茄、瓜类、莴苣和豆类。  相似文献   

16.
目前生产上危害较严重的潜叶蝇主要有花蝇科的菠菜潜叶蝇,以及潜蝇科的番茄斑潜蝇、美洲斑潜蝇、三叶草斑潜蝇、豌豆潜叶蝇等.  相似文献   

17.
蔬菜上美洲斑潜蝇的识别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洲斑潜蝇又名蔬菜斑潜蝇、甘蓝斑潜蝇,属双翅目,潜蝇科.1993年在海南首次发现,1995~1996年在全国各县(市、区)蔬菜上迅速扩散蔓延,成为蔬菜生产主要害虫之一,已知寄主植物60余种,其中葫芦科的黄瓜、丝瓜、西葫芦、西瓜等;茄科的番茄、辣椒、茄子等;豆科的四季豆、菜豆、豇豆、扁豆等;十字花科的青菜、白菜等.  相似文献   

18.
美洲斑潜蝇(LiriomyzasativaeBlanchard)属双翅目,潜蝇科,是一种多食性植物检疫害虫,现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浙江、山东、重庆、上海、北京、天津等省、市、自治区。1995年该虫传入连云港市,由于防治措施没跟上,受害作物种类不断扩大,为害程度逐年加重,已成为连云港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19.
雷丹防治美洲斑潜蝇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洲斑潜蝇在温州市自1995年发生以来,为害逐年加重。2000年5~6月份,温州市美洲斑潜蝇大发生,豇豆、番茄等受害严重,损失很大。为有效控制美洲斑潜蝇的为害,我们引进了美国陶氏益农公司的新农药雷丹(Re1dan)40%乳油,在新桥蔬菜基地进行示范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1 潜叶蝇的种类美洲斑潜蝇 (liriomyzasativae)属于双翅目潜蝇科。潜叶蝇种类较多 ,经常发生并为害蔬菜的潜叶蝇还有菠菜潜叶蝇、豌豆潜叶蝇、葱潜叶蝇、番茄斑潜蝇等。2 寄生植物据报道 ,美洲斑潜蝇能在 170多种植物上取食为害。在上海发现有近 4 0种蔬菜遭受其害 ,其中瓜类 (黄瓜、冬瓜、西瓜、甜瓜、丝瓜等 )、豆类 (豇豆、刀豆、扁豆、豌豆、蚕豆等 )、茄果类 (番茄、辣椒、茄子等 )蔬菜受害较重。表 1 几种潜叶蝇的田间识别菠菜潜叶蝇豌豆潜叶蝇葱潜叶蝇美洲斑潜蝇番茄斑潜蝇寄主 常见于菠菜、甜菜等蔬菜常见于豌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