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3 毫秒
1.
《果农之友》2011,(9):44-44
1 适时摘袋 摘除果袋的时间要根据品种和气候条件来确定。为了防止果面出现明显的果点、日灼病、果实失水、果面污染和果面碰伤,对于在果实成熟期不需着色的品种,采果前一般不进行摘袋,而在果实成熟后连同果实一并采收,等到分级时再脱除果袋,这样果皮细嫩不粗糙;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冷藏‘砀山酥梨’适宜的保鲜膜包装。【方法】研究不同保鲜膜包装的‘砀山酥梨’果实在(0±0.5)℃低温条件下冷藏150 d和210 d,常温20℃条件下放置24 h和货架9 d时果实呼吸强度、乙醇质量分数、虎皮病和果心褐变以及贮藏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果实贮藏210 d+20℃货架9 d时,CK(裸果)果实呼吸强度和乙醇质量分数高,可溶性固形物(SSC)和硬度低,果皮颜色暗、黄,虎皮严重,风味异常,由于失水导致果皮皱缩,果柄干枯、褐变严重,商品价值降低;与CK相比,PVC薄膜袋虽能抑制果皮转黄,保持果实的硬度和果柄的新鲜程度,降低货架期果实的呼吸强度,但由于冷藏期间PVC袋内CO2体积分数高(2.30%~2.70%),O2体积分数低(17.0%~17.9%),导致果实中乙醇积累,造成货架期虎皮病和果心褐变严重,引起风味劣变;PE薄膜袋扎口包装的果实风味基本正常,贮藏效果稍好于PVC包装;PE薄膜袋掩口和高渗出CO2保鲜袋能保持贮藏和货架期果实较高的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SSC)以及较低的乙醇质量分数,而且果实风味和外观颜色正常,无虎皮,果心褐变轻微。【结论】‘砀山酥梨’不宜裸果贮藏。相对于PVC和PE薄膜袋扎口包装来说,PE薄膜袋掩口和高渗出CO2保鲜袋对‘砀山酥梨’长期贮藏、保持货架期果实品质和抑制褐变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液膜果袋对苹果果实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液膜果袋后果实着色指数与套纸袋、对照相当,优于套塑膜袋,果面颜色鲜艳程度略差于套纸袋,但优于对照和套塑膜袋;果面光洁度显著提高,病虫果发生率显著降低;果实单果重与套纸袋和对照相当,优于套塑膜袋;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室温下贮藏90d后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于其它处理,烂果率低于其它处理;各处理的农药残留量均符合国家标准,但液膜果袋处理的残留量较低。  相似文献   

4.
2004年对红富士苹果套四川新惠阳膜纸双层袋和其他几种果袋进行多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与小林内红袋、龙口内红袋、爱农双黑袋和普通双层纸袋比较,四川新惠阳膜纸双层袋效果最好。果实日灼率仅3%,果皮乳白光亮,果面光洁,果实着色快而好;优质果率高达73.7%,次级果率仅5.3%;贮存2个月后外观质量、果重与其他果袋无差别,果面无失水皱缩现象。  相似文献   

5.
选用黄白袋、双黄袋、灰黑袋3种不同类型果袋对砀山酥梨果实进行套袋处理,研究套袋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后,果面果点变小,光亮洁净,颜色变浅,甚至变为黄白色;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含量下降,可滴定酸含量增加,果实维生素C含量增加。三种果袋相比,黄白袋可以最大程度保持绿色果皮,但果面微微泛白,糖酸比下降最大;双黄袋对果实单果重影响最小,对外观品质有明显改善,果皮颜色稍微变浅,对内在品质的影响较小,糖酸比在3种果袋中最高,是生产绿色梨果的首选优质果袋;灰黑袋对果实外观品质有很好的改善,果实呈黄白色,是生产黄色果实的优质果袋。  相似文献   

6.
套袋处理提高‘妃子笑’荔枝果实耐贮性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对‘妃子笑’荔枝果实进行采前无纺布套袋处理, 采后置于常温、无任何药剂处理和纸皮包装的条件下, 其耐贮性明显优于无套袋对照, 坏果率较低、果皮失水较慢、pH值相对较低。套袋果实果皮的蛋白质含量增多, 过氧化物酶( POD) 活性降低, 但多酚氧化酶( PPO) 活性无明显不同; 果皮蜡质层较对照厚, 海绵状组织有大型薄壁细胞分布。套袋后的变化有利于增强果皮的保水能力和延迟衰老, 从而推迟失水褐变出现的时间, 延长果实的贮藏寿命。  相似文献   

7.
以"阳光玫瑰"葡萄为试材,用8种不同类型果袋进行套袋处理,研究其对"阳光玫瑰"葡萄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对"阳光玫瑰"葡萄品质及外观都会产生影响。套白色无纺布袋、绿色无纺布袋和绿三色纸袋会增加果实单粒质量,而白色纸袋、绿色纸袋、蓝色纸袋、蓝三色纸袋、半透明纸袋对果实单粒质量没有产生影响。套袋可以增加果实硬度,有色纸(布)袋(绿色、蓝色、三色)的效果更明显。套袋后果锈减少,白色纸袋和半透明纸袋减少果锈作用较其他果袋略差。绿色纸袋、蓝色纸袋、半透明纸袋、绿色无纺布袋降低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但仍在17%以上;白色纸袋、绿三色纸袋、蓝三色纸袋、白色无纺布袋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白色无纺布袋、绿色无纺布袋、白色纸袋、半透明纸袋的玫瑰香味较浓郁,而其他果袋香味略差。高湿环境下,无纺布袋裂果率极显著低于纸袋。生产上需要根据立地条件和生产需求选择不同类型的果袋。白色和绿色无纺布袋更适合在浙北等梅雨期长、湿度较高地区的大棚内使用。  相似文献   

8.
以单层纸袋(2种)、双层纸袋、膜+纸袋及塑膜袋4种类型,5种果袋在梨优生区(海拔450 m)对新引品种红丝绸梨进行套袋试验.结果表明:套纸袋、膜+纸袋的果实重量比对照相对减少,套塑膜袋果实重量有所增加;套袋果锈相对增多,黑点病严重;套纸袋果皮表面出现木栓斑,套塑膜袋果无木栓斑;套袋果实着色不及对照;套袋果贮藏容易失水.套袋不能改善红丝绸梨果实外观及内在品质,不宜采用套袋技术.  相似文献   

9.
研究不同除袋期对台农1号杧果果实外观、果皮色素、果皮色泽和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除袋期的推迟,果面光洁度提高;完熟时不同处理果实果皮色素、叶绿素和花青苷含量无显著差异,早除袋处理的类胡萝卜素含量高于未除袋处理,晚除袋和未除袋处理的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早除袋处理。完熟时果皮色泽、亮度和色彩浓度以早除袋处理略高于晚除袋处理,不同处理的色度角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果实的内在品质均较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超过18%,以采前10天除袋的果实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0.
以‘沾冬2号’冬枣和普通冬枣套袋果实为试材,以不套袋果实为对照,研究了无纺布果袋对冬枣果实品质及矿质营养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无纺布果袋改善了‘沾冬2号’和普通冬枣果实的亮度L和饱和度C(P0.05),亮度L分别比对照提高了7.91%和16.69%;同时降低了病果率和锈果率;无纺布果袋对果实的硬度、维生素C、可溶性糖及可滴定酸含量影响差异不显著,对果皮和果肉矿质含量检测结果表明,无纺布果袋降低了‘沾冬2号’果皮中的铁(Fe)含量,比对照降低了54.93%,但对钙(Ca)、锌(Zn)、镁(Mg)的吸收没有影响;同时也降低了普通冬枣果皮和果肉中的Fe含量,分别降低了60.62%和41.22%。表明无纺布果袋可改善冬枣的外观品质,但不降低内在品质,提高了冬枣的商品价值,值得在生产上推广,但应注意给套袋后的果实补Fe。  相似文献   

11.
以琯溪蜜柚为试材,探讨了套袋时间、套袋方法对单果重、果实外观、内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时间和套袋方法的不同对单果重、果实大小的影响均无显著差异,对果皮转色影响明显;双层套袋能改善琯溪蜜柚的品质;双层套袋果实比不套袋和单层套袋可增加纯收入分别为22 770元·hm-2、18 225·hm-2,单层套袋比不套袋可净增加收入4 545元·hm-2,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2.
贮藏中荔枝果皮衰老与褐变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陈文军  洪启征 《园艺学报》1992,19(3):227-232,T001
  相似文献   

13.
夏橙果皮天然蜡和人工涂蜡表面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观察了有天然蜡和商业涂覆蜡存在的夏橙果实表面,并研究了天然蜡、洗果、脱蜡和商业涂覆蜡对果实失重的影响。结果表明: 夏橙果实表面的蜡片形状和大小均不规则, 大部分可用氯仿- 甲醇溶液去除; 除蜡极易加大果实失水; 涂蜡可部分和全部堵塞果实表面气孔。  相似文献   

14.
葡萄果实组织结构与耐贮性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巨峰’、‘红地球’、‘秋红’、‘秋黑’葡萄果实解剖结构和超微结构的比较, 探讨葡萄果实品种间耐贮性差异的生理学原因。结果表明: 葡萄的耐贮性与果皮和果肉的组织结构有密切关系。耐贮性好的品种其角质层及表皮组织均比较厚, 表皮细胞排列整齐而致密, 且与亚表皮细胞的结合紧密,其果肉组织排列也比较紧密, 且果肉细胞大小均匀。不同葡萄品种之间, 表面蜡质超微结构相差很大, 蜡质层较厚、蜡质分布均匀而致密的品种对SO2 抗性较强; 相反, 蜡质层薄、蜡质排列疏松、蜡层之间空隙较大的品种对SO2 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5.
以‘妃子笑’荔枝(Litchi chinenesis)为试材,通过PCR方法克隆了荔枝类甜蛋白基因LcTLP(登录号JF682821)的cDNA全长和完整开放阅读框(ORF)对应的gDNA序列。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无内含子,cDNA序列含有一个672 bp的ORF,编码223个氨基酸残基序列。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LcTLP在花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果皮,在果肉中表达量最低;在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中LcTLP表达量先上升后下降,采后果皮中的表达量高于采前,炭疽菌侵染诱导LcTLP的表达,失水和低温能抑制LcTLP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周泉 《长江蔬菜》2013,(20):8-10
黑迷人是湖南省西瓜育种工程实验室与湖南博达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选育的杂交一代有籽西瓜新品种。全生育期95 d,果实发育期29 d;果实短椭圆形;果皮墨绿色,有蜡粉,皮厚1.1 cm;果皮坚硬,耐贮运,货架期长;瓤色鲜红,瓜瓤致密且肉质沙脆,品质优;剖面好;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0%~12.0%,边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7.5%左右;单瓜质量2~4 kg,一般667 m2产量1800~2000 kg;抗病性和抗逆性强;适应性广。  相似文献   

17.
通过开展早熟梨果实套袋试验表明:对早熟梨实施套袋,可以显著地改善果实品质,尤以对外观品质的作用显著。套袋果实的果面都较对照的果实光滑,果点较小,锈斑面积小。可见,套袋是提高果实的商品性、生产无公害梨产品的有效途径。但套袋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稍低于对照果,风味稍变淡,内在品质不如对照果,在生产上可采取多施有机肥、根外追肥、适当晚采、采前去袋等措施弥补这一缺陷。同时,套袋纸质的选择应根据品种而确定:‘翠冠’梨选择以台湾好果袋、山东爱农果袋等质量较好的双层纸袋为好。梨套袋时间也应根据不同品种特性确定:果点大而密、颜色深、锈斑严重的应该尽早套袋;果点小、颜色淡、锈斑轻的品种套袋时期可适当晚一些。‘翠冠’梨适宜的套袋时期一般以谢花后30 d为宜。  相似文献   

18.
杨绍兰  王玫  张晓菲  王成荣  王然 《园艺学报》2013,40(10):1887-1896
 研究了4种材质的果袋套袋处理对‘茌梨’(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Chili’)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及蔗糖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实中的果糖、葡萄糖、蔗糖及可溶性总糖含量均随着果实的发育进程而增加;不同材质果袋影响糖增加的程度不同,套黄蜡纸袋的糖增加最少;转化酶(Ivr)活性随着果实的发育而降低,套袋降低了花后75 ~ 90 d 和花后150 d 果实酸性转化酶(AI)活性,而对中性转化酶(NI)影响不明显;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随着果实的发育而增加,套袋处理不同程度上降低了SPS活性,以套黄蜡纸袋最为明显,其次是套白蜡纸袋和无纺布袋,套塑料膜袋的大部分测试点与对照差异不显著;随着果实的发育,果实中蔗糖合成酶合成活性(SSs)逐渐增加,蔗糖合成酶分解活性(SSc)逐渐下降,套袋对SSs活性影响在多数测定点差异不显著,但降低了果实发育后期SSc活性。蔗糖代谢相关酶基因AIV1、AIV2、SPS1和SUS1表达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套袋降低了AIV2的相对表达量,降低程度套无纺布袋大于套塑料膜袋;推迟了果实中SPS1的相对表达量最大值出现的时间,套塑料膜袋果的SPS1相对表达量在发育前期显著低于对照;影响了SUS1相对表达量的变化,整个发育过程未见套塑料膜袋果有SUS1相对表达量高峰出现,套黄蜡纸袋果的SUS1相对表达量最大值较对照提前15 d,之后显著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19.
以主栽品种紫花杧为试材,探讨不同果袋类型的套袋效果.结果表明:套袋可大幅度降低采收果的果面流胶和雨水污染,极显著地降低果面虫伤率.套袋可改变采收时的果面颜色,但不同果袋类型间存在差异.后熟完成时,果面均为品种固有颜色,不因果袋种类而改变.套袋能促进果实后熟转黄和果色均匀,能显著降低炭疽病的病果率,但不同果袋对蒂腐病的防效存在较大差异.套袋能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减轻果实失重.供试品种用外黄内黑复合纸袋套袋效果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