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模拟动物胆囊研制与利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20头黄牛通过手术方法将模拟动物胆囊植入牛腹腔内,术后3个月在模拟动物胆囊内形成培植牛黄9.55±2.81g,经模拟动物胆囊引流胆汁38.72±19.40L。对20个培植牛黄样品成分含量测定,胆红素为28.72±8.84%,胆酸为10.03±2.76%。培植牛黄电镜扫描呈蜂窝状结构;培植牛黄石腊切片后进行PAS、Alcian蓝-PAS、AlizarinredS钙染色,证明培植牛黄的基质为中性粘多糖和少重酸性粘多糖构成。对模拟动物胆囊内胆汁成分含量测定表明,胆酸含量始终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粘蛋白含量较术前升高(P<0.05)。培植牛黄的药理作用和急性毒性和天然牛黄相似。模拟胆囊内含菌量增加,达1.7亿个/m1,主要为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2.
对人工培植牛黄手术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人工培植牛黄手术的体会任成林(河北省张家口农业高等专科学校,075131)人工培植牛黄,必须施行牛的胆囊手术。而手术操作还没有统一的规定。国内各地在推广这项技术时,手术方式不尽相同。通过实践我们找到了较佳手术部位和手术方法,具有安全、简单易行、便于...  相似文献   

3.
人工草地放牧云岭黑山羊效果观测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将云岭黑山羊从山区自然丛放牧条件下引入人工草地放牧饲养,采食习性由引进初期的喜食野生杂草逐步转变为喜食优良播种牧草,发挥了人工草地的巨大优越性;主要体现在成年羊在冬春枯草季节持续增重,从1998年10月-1999年3月计6个月平均日增重公羊80.36g,母羊42.09g;羔羊初生重1.74kg,105日龄断奶重12.00kg,平均日增重97.67g。  相似文献   

4.
不同麻醉方法对植黄、取黄麻醉效果的观察董建平,唐济民(陕西省永寿县畜牧站713400)在人工培植牛黄工作中,笔者对959例植黄和取黄牛采用了四种麻醉方法,并对其麻醉效果进行了观察分析,现介绍如下:1材料和方法1.1麻醉用药品器械电麻机DL-2型低频电...  相似文献   

5.
牛体外牛黄发生器内培植牛黄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48头健康黄牛同时施行胆总管结扎术、胆囊插管术、十二指肠插管术和体外安装牛黄发生器,将原胆汁流通径路改建为肝脏→胆管→胆囊→引胆汁管→牛黄发生器→十二指肠,在体外牛黄发生器内和胆囊内同时培植牛黄。结果表明,植黄牛胆汁pH值降低,胆酸含量下降,牛黄发生器内胆汁粘度低于胆囊内胆汁粘度。胆囊内注入新洁尔灭,可减少胆汁中细菌数量,减轻胆囊炎症反应。全棉材料牛黄床的牛黄产量高于锦纶66和涤纶材料牛黄床,以网眼状全腔充盈型牛黄床的牛黄产量高、质量好。在5~7个月的培植期内,每头牛能生产牛黄14.1~19.6g,牛黄胆红素含量为29.05%±7.51%。  相似文献   

6.
人工牛黄为牛胆汁或猪胆汁经过人工提取制成的浅棕色或金黄色的粉末,主要成分包括胆红素、胆酸、胆固醇、无机盐等。人工牛黄是牛黄的代用品,制作工艺简单,价格还不到天然牛黄的0.5%,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普通百姓的用药需求。目前,人工牛黄占据了98%的市场份额,成为天然牛黄的主要替代品。  相似文献   

7.
牛黄(Calculus bovis)为牛科动物牛的胆管、肝管和胆囊内的结石,系病理性产物,又名丑宝、胆黄、土精等。系名贵中药材之一。目前,牛黄分为天然牛黄、人工合成牛黄和人工培植牛黄三种。天然牛黄系自然产生于牛体内的胆结石,所以称为天然牛黄。天然牛黄自然发生率为0.2%左右。天然牛黄产量少,国内外均以人工合成牛黄补充天然牛黄之不足,因此,世界上人工合成牛黄应运而生,我国于1956年由天津制药厂首次合成。其药理及药效远不如天然牛黄。人们便寻求其它方法获取与天然牛黄相同的牛黄。林如忠等(1974)首次在牛体内培植牛黄成功,  相似文献   

8.
于高山牧区对43头牛进行了人工诱生牛黄试验。经1年的观察,试验牛(?)情、产犊、泌乳、使役与同群放牧牛不认异常。抽样取黄7头,头头产黄,最多8.4g,最少2.2g,平均每头长黄(干重)4.73g。经用红外光谱和挂甲试验、显色试验、薄层层析试验鉴定,证明诱生牛黄与天然牛黄基本一致。此外,对人工诱生牛黄的有关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正>前言 培植牛黄是通过外科手术的方法从活牛胆囊中经过一定的培育后取出的一种可代替天然牛黄使用的药品。培植牛黄取出后的清洗、干燥、脱床、除杂等环节是影响培植牛黄质量的不可忽视因素。笔者通过几年来的实践经理论分析总结,将如何加工培植牛黄成为一种合格的药品这一技术进行探讨。 培植牛黄是通过外科手术的方法从活牛胆囊中经过一定的培育后取出的一种可代替天然牛黄的药品,影响培植牛黄质量的因素除植黄成黄等技术环节外,  相似文献   

10.
人工培植牛黄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培植牛黄的方法辽宁昌图县供销联社李晓坤牛黄是名贵中药,应用范围较广,药用价值颇高。性凉、味苦而甘,具有清热、解毒、开窍、豁痰、熄风、定惊的功能。适用于高热、昏迷、惊痫、抽搐、中风痰厥等症,是制做牛黄安宫丸、紫雪丹、六神丸等名贵中成药的重要原料。牛...  相似文献   

11.
难产是母牛的常见产科病,遇到母牛难产情况若诊治不当,延误时机,极易造成经济损失,现将笔者诊治三例较典型难产的处理经过报告于下,供同行参考。1病例11.1发病情况1996年10月3日,广昌县甘竹镇樟树村揭金龙饲有黄牛1头,2岁。主诉:该牛为首次怀孕,于9月29日曾被追赶近一小时,期间有跳跃奔跑,10月2日下午开始分娩,产出牛犊一脚,到10月3日早上仍不见胎儿产出,中午11时请求诊治。外观母牛矮小(约150kg),体膘中等,牛右侧卧地,张嘴伸舌,似有痛苦感,时有努责,阴唇肿胀不显著,但比正常稍大。乳房…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1997年7月3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八十七号编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现已颁布并将于1998年1月1日施行。从它起草到颁布的近10年...  相似文献   

13.
雏鸭呋喃唑酮中毒许东(安徽省含山县畜牧兽医站,238100)发病情况本县昭关乡黄某于1994年10月13日购进1日龄樱桃谷雏鸭800只,为了预防鸭病,用呋喃唑酮片1瓶(100片×0.1g/瓶)研碎后加清水4kg,分置8只小盘中,药物的浓度达0.25%...  相似文献   

14.
利用5头健康黄牛同时施行了牛体外牛黄发生器内培植牛黄手术和肝脏内胆管插管手术,以探讨牛黄的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牛黄菌种的作用下,胆汁的理化特性首先在肝内胆管发生改变,转变为成黄胆汁;胆汁进入胆囊后,黏蛋白含量和细菌的数量迅速增加,结果导致胆汁的黏度升高,胆酸含量和pH值下降,这加速了牛黄小颗粒的形成;在牛黄发生器内,胆汁的黏度和pH值下降,这促进牛黄小颗粒的沉降、聚集和附着,从而减少了牛黄的丢失,提高了牛黄产量。牛的体重大,分泌的胆汁多,牛黄产量高。  相似文献   

15.
人工培植牛黄手术探讨栾士勋(河北省兴隆县畜牧总站,067300)承德地区人培牛黄资源开发是1988年开始的。先后在丰宁、围场、平泉、隆化、兴隆、滦平、承德各县和北京、内蒙等地进行了推广应用。截止1990年共做植黄牛手术3600头,到1992年取黄手术...  相似文献   

16.
牛黄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是治疗某些肝、心血管、脑部疾病和癌症的特效药。然而天然牛黄来源甚微,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市场紧俏,价格昂贵,国家每年要花大量外汇进口天然牛黄。为了缓解供需矛盾,促进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我国医药工作者研究成功了人工培植牛黄的技术,揭开了牛黄生产新的一页,丰富了国药宝库。实践证明,只要措施得当,注意安全操作,可以获得高质量、数目可观的牛黄。1人工培植牛黄机理牛黄即牛的胆红素结石,这种结石与胆汁排出速度、水分被吸收的情况及胆汁浓稠有关,因为胆囊感染后发生炎症,上皮细胞脱落,可使胆红素围绕脱落的上…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10例国内外产地不同的天然牛黄和53例内蒙古不同地区生产的培植牛黄中胆红素、胆酸含量测定及含量分析表明,天然牛黄中胆红素的含量为32.55~67.70%,平均含量为48.39%;胆酸含量为0.93~15.16%,平均含量为7.35%。培植牛黄中胆红素的含量为16.8~44.30%,平均含量为11.46%;胆酸含量为4.98%~49.16%,平均为16.76%。天然牛黄中胆红素的含量高于培植牛黄中的含量,而胆酸含量则明显低于培植牛黄。  相似文献   

18.
将ECO1、ECO2、ECO3、ECO4不同血清型大肠杆菌菌株接种于牛体胆囊培植牛黄,测定接种前后胆汁中β──葡萄糖醛酸酶(β—G酶)活性及培植一年后牛黄产量及胆红素含量。结果表明:ECO1菌株、ECO2菌株的β─G酶活性、牛黄胆红素含量比ECO3菌株、ECO4菌株明显升高(P<0.01),但牛黄产量明显偏低(P<0.01):ECO4菌株的β─G酶活性、牛黄胆红素含量比ECO3菌株明显升高(P<0.01),但牛黄产量相近(P>0.05)。综合判断:ECO4菌株是培植牛黄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9.
天然牛黄形成机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然牛黄形成机理探讨任成林(河北省张家口农业高等专科学校,075131)天然牛黄是牛体内胆囊、胆管和肝胆管中的结石,是名贵的中药材。天然牛黄形成率很低,仅在0.1%左右;产量少而医用需求量大,历来供不应求。因此,国内许多单位推广应用在活牛体内培育牛黄...  相似文献   

20.
牛黄烟叶中毒的诊治李征先(山东省青岛即墨市段泊岚镇兽医站,266225)1995年11月6日中午,笔者出诊治疗一耕牛黄烟叶中毒病例,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主诉该耕牛于6日上午11时起卧不安,不断回头顾腹,摇尾,瘤胃臌气。取来自家种植的鲜黄烟叶1把估计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