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葡萄延迟栽培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葡萄延迟栽培作为葡萄设施栽培的一种重要形式,对于调节葡萄果实成熟期,实现葡萄鲜果的周年供应,提高葡萄设施栽培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该文综合有关文献,论述了葡萄延迟栽培的原理及延迟栽培的关键技术,并对研究现状做了简要介绍,期望对葡萄的延迟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设施栽培中无论促成早熟栽培或延迟栽培均可因地制宜推广葡萄1年多次结果技术,尤其是葡萄设施延迟栽培中,为尽可能延迟葡萄成熟期,应充分利用设施覆盖后生长期延长的特点,促进葡萄二次结果,使效益更加提高。  相似文献   

3.
葡萄设施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海亮 《果农之友》2007,(10):15-16
葡萄设施栽培,普遍采用的设施是塑料薄膜日光温室.按照果实上市时间的不同,分为促成栽培和延迟栽培.促成栽培指的是果实成熟期比露地栽培的早,如5月份果实成熟上市:延迟栽培指的是果实成熟期比露地栽培的晚,如12月份果实成熟上市.葡萄设施栽培是一种资金、技术和劳动力密集型的新兴产业,生产中还有许多栽培管理技术需要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我国葡萄设施栽培的历史、现状,以及我国葡萄设施栽培模式、设施类型和品种选择等。重点对葡萄促成栽培、避雨栽培、延迟栽培的关键技术进行阐述,尤其在温度、湿度、光照和空气调控,以及设施栽培管理方面进行了创新性的论述,为葡萄设施生产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5.
葡萄设施延迟栽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延迟栽培是具有我国特色的一种葡萄设施栽培新形式.它和促成栽培恰恰相反。它以生长后期覆盖防寒。尽量推迟和延长葡萄果实生长期为目的.延迟葡萄的成熟和采收时期.从而在隆冬季节采收新鲜葡萄供应市场.用延迟采收代替保鲜贮藏.形成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国葡萄设施延迟栽培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1990年,河北怀来县侯文海等利用塑料大棚进行防寒,将白牛奶葡萄推迟到11月底采收.显著提高了葡萄栽培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在同一栋温室内采用葡萄促成兼延迟栽培技术,实现一年两熟,对于调节葡萄果实成熟期,实现葡萄鲜果的周年供应,提高葡萄设施栽培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温室葡萄促成兼延迟栽培时,对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气体等环境因子调控十分重要,对土壤环境因子营养、温度、水分、气体等调控也是十分重要的。为此,该课题是在研究温室葡萄促成兼延迟栽培技术同时,重点研究土壤环境的调控技术,期望对葡萄的促成兼延迟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葡萄保护地栽培是指利用温室、大棚等保护设施,采光、增温、避雨,创造适于葡萄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进行反季节生产,使葡萄提早或延迟上市,达到高效益经济栽培的目的。根据开始生产的早晚和年内成熟采收茬次分为促成栽培、延迟栽培和促成加延迟栽培三种方式。不同生产设施加上不同栽培方式可实现鲜果的周年供应。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葡萄主要有保护地设施栽培和露地栽培两种模式,其中设施栽培又有促成早熟栽培和延后栽培两种.春季是葡萄管理的关键时期,促成栽培正处于萌芽开花期,由于葡萄为蔓性果树,植株管理较独特,按葡萄特性进行抹芽、除副梢、抹梢定梢、引缚、摘心,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坐果率,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合理补充肥水,以提高促成栽培效益;延迟栽培...  相似文献   

9.
"泽香"葡萄避雨与延迟(促成)栽培,是大泽山鲜食葡萄产区采用的一种设施栽培新模式。它与促成栽培相反,在生长后期进行覆盖防寒,延长葡萄果实生长期和延迟成熟和采收期,代替葡萄贮藏保鲜。目前,延迟栽培的成熟技术还需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2012年平度市果  相似文献   

10.
保护地葡萄栽培技术赵文东,王家珍(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熊岳115214)利用保护设施栽培葡萄可提早或延迟果实成熟,扩大其供应期,具有较高的效益。国外一些发达国家保护地葡萄已有相当长的栽培历史。我国葡萄保护地栽培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较快,据不完全统计...  相似文献   

11.
浅谈葡萄的保护地栽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浅谈葡萄的保护地栽培邵小杰胡阔庆(山东林业学校泰安271000)(肥城市教委)葡萄的保护地栽培,也称设施栽培,是指用人工设施改变小块土地内的气候条件进行葡萄栽培的生产方式。它可使葡萄提早或延迟成熟,还可扩大葡萄的栽培范围,是葡萄高效益栽培的一种主要形...  相似文献   

12.
以宁夏地区设施延迟栽培的8个葡萄品种为试材,采用犹他模型和2种需热量估算模型估算需冷量和需热量,研究了设施葡萄延迟栽培模式下8个葡萄品种连续2年打破休眠过程中的需冷量、需热量以及需热量与需冷量、温度变化与需冷量的相关性,以期为温度在延迟栽培模式下对葡萄休眠解除的作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设施延迟栽培模式下,犹他模型估算的8个葡萄品种2年内的需冷量介于75.36~392.41 C.U,生长度小时模型和有效积温模型估算的8个葡萄品种的需热量分别介于8 820~12 096 GDH℃和64.80~140.22 D℃。需冷量与生长度小时模型估算的需热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与有效积温模型估算的需热量之间呈正相关,但无显著差异。需冷量与昼夜温差和>20℃气温累计时数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综上所述,在设施延迟栽培模式下,变温和高温的积累时数是葡萄打破休眠的主要温度因素。  相似文献   

13.
南方葡萄设施栽培前景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与露地栽培不同,葡萄设施栽培通过人工搭建塑料大棚等,改变葡萄生育时期,使其成熟期提前或延迟,人为地创造适宜葡萄不同品种的栽培环境,延长葡萄鲜果供应期,改进葡萄品质。同时,可减轻病虫害传播流行,减少农药污染,生产无公害、安全卫生的果品。设施栽培还可拓宽品种选择范围,使原本不适宜南方的高档、优质欧亚品种也可得以种植。葡萄设施栽培是发展高效农业的一条新途径。在国外设施栽培已比较普遍。日本是当今世界上设施葡  相似文献   

14.
结合北方气候实际,从葡萄提早、延迟和遮雨3方面阐述葡萄设施栽培的设施结构、品种选择、架式和株行距、栽植和栽后管理、温湿度和光的调控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是我国重要的葡萄产区,产量和面积均居全国前列,石家庄市属于河北省三大产区的冀中南产区[1],据河北省林业厅2016年统计[2],石家庄地区葡萄种植面积为4 813 hm^2,产量为13.54万t。设施葡萄分为促成栽培、延迟栽培和避雨栽培,石家庄地区以提早上市的促成栽培为主,但由于栽培技术水平发展不一,部分园区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指导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果品品质和果农收益。  相似文献   

16.
唐志鹏 《广西园艺》2004,15(4):52-54,55
葡萄设施栽培是指利用温室、大棚等保护设施的采光、增温、保温和避雨效应,在不适合葡萄生长发育的季节,创造适于葡萄生长发育的特殊环境条件,调控葡萄的生长、开花和结果,使葡萄高产、优质,早成熟提早上市或推迟成熟,延迟上市,达到高效益经济栽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正>设施葡萄在调整葡萄产业结构,提高果品质量,促进农民增收上起到良好的作用,近年来得到广大栽培者的认同,受到政府、农业从业者广泛的关注,汇聚各方资金,出现一批葡萄设施栽培集中产区,成为当地发展高效农业的主要途径,成为部分地区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栽培面积不断扩大。葡萄设施栽培发展非常迅速。用于不同目的的设施葡萄栽培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栽培面积居设施果树的首位。全国各地生产实践表明,葡萄采用设施栽培不但成熟采收期能大大提前或延迟,而且能有效地抵御各种不良环境因子对葡萄生产的影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长沟镇近几年来进行葡萄露地延迟栽培,藤稔、巨峰葡萄于9月中下旬采收,果穗整齐,果粒大,着色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0%~18.0%,较好地满足了“十一”节日市场,所需成本大大低于设施栽培,从而提高了果农的收益。现将该地区采取的葡萄露地延迟采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我国葡萄的设施延迟栽培始于20世纪80年代。延迟栽培利用设施的保护,人为地将果实成熟期延迟到早霜以后,在新年或春节采收上市。我国的葡萄延迟栽培区域主要集中在甘肃、青海、黑龙江等冷凉地区。葡萄的延迟栽培常利用环境调控、栽培措施以及生长调节剂方式来实现。一次果延迟主要是在无霜期较短的地区栽植晚熟品种,利用设施条件实现葡萄果实延后成熟。目前,在冷凉地区常用于延后栽培的葡萄品种有红地球、秋黑、摩尔多瓦、克瑞森无核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设施葡萄产业在宁夏地区发展迅猛,葡萄成为设施果树中种植面积最大的树种,其中延迟栽培具有更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