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子馨 《安徽农学通报》2018,24(6):139-140,149
该文利用1961—2012年南京逐日日最高气温资料,对南京夏季(6—8月)高温热浪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京高温日数从7月初开始急速增多,峰值出现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1961—2012年南京夏季≥35℃的高温总日数为721d,年均13.9d,≥38℃的危害高温总日数为51d,年均1d,≥40℃的极端高温总日数为2d。南京高温日数的年际变化呈现了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且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20世纪60年代和21世纪以来南京夏季高温热浪事件偏多、高温强度强,而20世纪80年代高温热浪事件偏少、高温强度弱。  相似文献   

2.
基于河源市5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71-2020年日最高气温数据,采用统计学、Mann-Kendall(M-K)突变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河源市各地高温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71—2020年河源市高温热浪频次、和强度总体呈现增加趋势,各地呈东多西低趋势,高温日数平均增加趋势为0.46d/a,每年平均出现21.5d高温日和4.2次高温热浪事件,高温日和高温热浪事件主要出现在6—9月,高峰期在7-8月。龙川县高温天气出现频繁且持续时间较长,是河源市最热的地方,龙川县的高温日数年际变化存在较强波动性,在1971-1988年和1999-2007年期间有两个上升期,用M-K检验和滑动t检验方法,龙川县高温存在2个突变点。用小波分析方法分析得出河源市各地的高温热浪的周期性并不显著,只有和平县2006-2018年2-6年的周期,紫金县1994-2016年准2年、准5年周期和1982-2006年准12年的周期通过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3.
通过运用1960—2018年梧州市逐日气温资料对梧州市夏季高温进行气候特征分析,可以得出,梧州高温日数和高温热浪事件年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高温日主要集中于7—8月,6—9月是梧州最为炎热的月份;用M-K检验法检测出高温热浪事件的发生频次在21世纪前期有1个增多趋势的突变期;小波分析法表明梧州高温热浪事件有1个准4年尺度的振荡周期。  相似文献   

4.
基于1960-2019年钟祥站地面气象观测站逐日日最高气温和日平均气温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回归分析、气候倾向率等方法,对荆门市高温变化特征进行气候统计分析,并总结高温对中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荆门市高温主要发生在夏季,大多从6月中旬开始、8月下旬结束,60 a来高温初日每10 a提前2.2 d,高温终日每10 a推迟3.2 d;荆门年平均气温、高温日数、高温热浪频次、高温最长持续日数均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20世纪80年代,年平均气温、高温日数、高温热浪频次、高温最长持续日数均达到最低值,2010-2019年间均达到最大值;持续高温对中稻产量影响较大,中稻生长期遭遇持续的高温,会造成高温干旱复合胁迫降低产量,高温持续时间越长对中稻危害越大。  相似文献   

5.
为河北夏季高温热浪天气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利用1974-2018年河北省142个气象站夏季逐日最高气温资料,采用非参数统计检验法进行高温热浪突变分析方法研究河北省高温热浪日数、频次和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河北省高温热浪日数、频次和强度的空间分布呈南多北少趋势,邢台中部任县处于极值中心,北部坝上地区未出现高温热浪;高温热浪日数、频次和强度年际变化均呈先减少后增加的波动性变化,整体呈增加趋势,1997年为突变年;高温热浪日数和频次的主周期为16 a,热浪强度的主周期为4 a和32 a。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皖西北地区夏季高温热浪事件的特点及规律,利用皖西北地区6个气象站1959—2016年夏季(6—8月)逐日最高气温资料,对皖西北地区58年来夏季高温热浪频次、日数及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皖西北地区高温热浪频次、日数和强度的空间分布基本相似,整体上西北部为高值区、东南部为低值区。皖西北地区是高温热浪多发地区,年均发生高温热浪频次为2.1次·年-1,其中轻度热浪占1.5次·年-1、中度0.5次·年-1、重度0.1次·年-1;年均热浪日数为11.0 d·年-1、强度为18.8℃·d·年-1。高温热浪频次、日数和强度的年较差变化都较大,高值年基本都出现在20世纪50、60年代,21世纪出现在2013年。一般高温热浪频次多的年份对应的热浪日数较多,同时强度也较大。高温热浪频次、日数和强度整体上都呈减少趋势,分别以0.2次·10年-1、1.7d·10年-1、4.3℃·d·10年-1的速度减小;其年代际变化极为相似,都呈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即20世纪50、60年代—90年代中期呈下降趋势,90年代末至今转为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7.
利用淮安地区6个观测站1961—2010年5—9月逐日最高气温资料分析了全地区夏季高温天气时空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淮安地区夏季高温基本上呈现东北-西南向逐渐递增的区域分布特点。全区高温日数年际变化(倾向率)是-2.45 d/10年,酷热日数年代际变化(倾向率)是-1.95 d/10年,都是负值,呈现减少趋势。总体而言,淮安地区异常多高温年主要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异常少高温年集中在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后期。淮安地区夏季高温主要出现在每年的7月至8月中旬,以7月中下旬最多。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1961~2010年正安县逐日最高气温资料,采用趋势分析、滑动平均、小波变换等方法,分析了正安县近50a来年平均最高气温的变化特征,以及高温天气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正安县年平均最高气温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1990年后期年平均最高气温上升趋势十分明显,到21世纪后,气温上升趋势有所减缓。50a年平均最高气温存在着24a、8~10a、3~5a的周期变化。高温日数的总体变化趋势不明显,波动较大。高温过程出现在6月下旬到9月上旬,一般高温过程7月最多,中等高温过程均出现在7和8月,强高温过程只出现在8月,最长高温天数为14d。  相似文献   

9.
利用安徽省巢湖市1957年1月-2012年12月逐月平均气温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突变检测和Morlet小波分析方法,研究巢湖市近56a来气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年均气温及春、秋、冬季气温呈显著升高趋势,尤以春季气温的升温幅度最大,20世纪90年代年均气温的波动最大;2)年均气温在1996年发生了由低温到高温的突变,突变后比突变前气温增加了0.80℃;3)年均气温以准2~4 a尺度的年际周期振荡为主,气温变化频率高。  相似文献   

10.
甄英  季薇  李传辉  郑扬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22):217-221
基于四川省38个气象站点1961—2017年6—8月逐日气温数据,分别统计高温日数、一般高温日数、重高温日数、严重高温日数的时空变化、周期变化和突变性特征,划分不同高温等级的影响区域.结果表明,近57年来四川省夏季高温日数整体呈增加趋势,其中增加幅度为重高温日数>严重高温日数>一般高温日数;受环流形势及其所在地形的影响,以松潘—小金—康定—越西—雷波为界,高温日数分布明显呈西部向东部阶梯状递增的趋势.M-K检验表明,四川省高温日数分别在1972、1973、1975、2003、2005、2007年发生突变,2007年以后高温日数和强度出现显著上升,周期为35~57和25~34年的低频振荡明显,高温期和低温期交替出现.高温区划分布与高温空间分布具有良好的一致性,高温影响的极高区位于四川省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11.
陕西猕猴桃主产区夏季高温热害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陕西猕猴桃种植区1960-2010年6~8月日最高气温≥35℃日数的统计,(1)用滑动t检验对代表站周至6月、7月、8月的日最高气温≥35℃日数进行年代际和突变性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00年代中期夏季高温日数出现大幅度增加,滑动t检验值进入上升通道。(2)应用线性倾向率来分析日最高气温≥35℃日数的变化趋势,并利用GIS技术对果区日最高气温≥35℃日数变化趋势进行空间分析,结果表明6月秦岭北麓中部和西部果区高温天数有每10 a增加0.5~0.9 d的趋势,而陕南汉中地区、大巴山区、商洛东部地区及秦岭北麓东部果区高温危害有每10 a减少0.07~0.4 d的发展趋势。7月陕南西部高温危害有增加的趋势,而陕南东部和南部呈减少趋势,8月研究区内大部分地区高温日数有明显减少趋势。(3)采用克里格方法对各县的日最高气温≥35℃日数进行空间插值,模拟空间分布,从6月、7月≥35℃高温日数空间分布来看,高温主要危害秦岭北麓东部果区的渭南、华县、潼关以及兰田、长安、户县三地的北部,高温出现日数在11~18 d之间,8月高温主要危害安康中部、旬阳中部、紫阳北部、镇巴南部,高温出现日数4.7~6.4 d。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61—2019年南通各区县气象站的高温日数、极端最高气温资料,探究了南通地区高温特征和极端高温事件。结果表明,南通地区高温日数呈现西多东少的分布特征,海安站的总高温日数和年平均高温日数多于启东站。进入21世纪,南通本站高温日数明显增加,增幅为2.9d/10a。2013、2017年高温预警发布频繁,南通地区出现的高温具有极端性,表现为高温日数较多,多站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2013年7—8月份,南通本站高温有3个阶段,累计高温日数多。2017年高温主要集中在7月中下旬,高温持续18d。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西、稳定控制本地,是极端高温事件出现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3.
基于1961~2019年海南省北部澄迈县日平均最高气温,按不同时段序列分析气候变化趋势和特征。结果显示,近59年海南省北部年高温日数年代际变化呈阶梯上升趋势,2011~2019年代最多;年代际高温过程也处于上升趋势,但是上升年代际阶段不一致;中等高温和强高温过程的变化趋势与高温日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高温日数、年高温过程、中等高温过程和强高温过程次数均呈极显著上升趋势,通过0.01的显著性检验,气候倾向率为6.0 d/10 a、0.77次/10 a、0.55次/10 a和0.32次/10 a。极端最高气温为41.1℃,最早出现高温的时间为2019年2月8日,最晚结束高温的时间为1997年11月25日;高温天气持续时间最长为23 d,高温天气持续时间大于10 d的年份有27年。研究结果对澄迈经济农作物种植调整和布局、气候资源开发和利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利用秦巴山区安康气象站1953—2020年逐日最高气温和1980—2020年逐日最小相对湿度资料,采用常规气候统计分析、线性回归、5年滑动平均和Mann-Kendall检验法,对安康市极端高温、高温日数、持续高温过程和酷热日数等高温特征指数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安康市的极端高温平均为39℃,以7月出现频次最多;高温日出现在4—9月,年平均高温日数25 d,以7、8月出现较多,平均月高温日数分别为9.5 d和9.2 d;最早出现高温天气是在1953年4月12日,最晚是在2010年9月19日;极端高温最大值出现在2017年7月27日,达41.9℃;年平均持续高温次数3.4次,平均持续时间为5.3 d,最长可达16 d;酷热日数出现在6—9月,相对湿度较大且最高温在32.9℃以上时发生,年平均酷热日数10.2 d,明显少于高温日数,且8.3%的酷热日未伴随高温日出现。各高温特征指数年代际变化表现出周期性;极端高温、高温日数、持续高温次数年代际变化均呈高-低-平-高的波动下降趋势,而酷热日数则呈低-高-略低-高的波动上升趋势。除极端高温未发生突变外,高温日数、持续高温和酷热日数均有突变。  相似文献   

15.
韦润芳  徐长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3,(23):9715-9719,9785
基于乌苏市气象站1953 ~ 2012年月均气温、降水资料,采用Mann-Kendall法及Morlet小波变换等对乌苏市近60年的气温和降水数据进行了长期趋势、突变检测和周期性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乌苏市近60年年均气温及降水均在波动中呈整体上升趋势,年均气温线性增暖率为0.35℃/10a,年降水量递增速率为7.65 mm/10a;年均气温在1988年发生了显著性突变,降水则未发生突变.四季平均气温及降水亦呈增加趋势,冬季升温最明显,增温幅度远高于夏季,其变化速率为0.58℃/10a;秋季降水量在四季中增加显著,其变化速率为2.39mm/10a.年均气温与年降水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春、夏季降水量与春、夏季平均气温之间表现为中度相关,均通过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秋、冬季降水量与秋、冬季平均气温之间表现为低度相关.年均气温变化在10、18、24年时间尺度上均存在周期振荡,其中24年为1953 ~2012年气温变化的主周期.年降水量在6~8、20年时间尺度上振荡比较明显,以6~8年为整个时间域小尺度的主要周期;20年为主要周期时,其振荡主要表现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说明20年是20世纪80年代后的主要周期.由此可见,近60年乌苏市气候存在变暖变湿趋势.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临沂气象站1962—2009年1—12月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资料,分析了临沂夏季高温天气和冬季低温天气的特点。结果表明:临沂高温天气主要出现在6月上旬至8月上旬,异常多高温年主要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60年代末,临沂夏季高温发生了由多到少的跃变过程。低温天气主要出现在12月下旬至2月上旬,异常多低温年主要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及70年代中后期;1983年前后,临沂低温发生了1次由多到少的突变过程。  相似文献   

17.
利用泰安市6个台站1951年1月至2015年2月月平均温度和月降水量资料,研究了近60 a泰安市气温和降水的多时间尺度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各月平均气温都有增暖的趋势,只是增暖的幅度不尽相同。泰安市冬季气温增暖明显大于夏季。泰安市各季气温存在显著的准8 a周期特征;泰安市主要降水期为夏季7、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比重最多的夏季降水的减少导致泰安市降水量呈减少的趋势。夏半年各月降水量的年际变率明显的大于冬半年各月。春季降水主要呈现准6 a的周期特征。秋季降水主要呈现准3 a和8 a的周期特征,2000 a以来表现更为显著。冬季降水则表现为准2 a的周期震荡,这表明冬季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利用苍山县气象站1962—2009年5—9月日最高气温资料,分析苍山县夏季高温天气时空分布特点。结果表明:苍山高温天气主要出现在5月下旬至8月上旬,以6月中旬最多,苍山县异常多高温年主要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60年代末的苍山夏季高温发生了一次由高到低的跃变过程。苍山县出现的高温天气分为干热型高温和湿热型高温2种类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塔城地区气温的变化特征。[方法]利用塔城、和布克塞尔、托里、乌苏4个典型气象站点1955~2008年的月平均气温资料,运用小波分析、气候趋势系数等方法,对塔城地区气温多时间尺度特征及其未来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塔城地区多年平均气温为5.88℃,气温年际变化相对平稳,变差系数为0.130~0.265,极值比在1.73~3.79;气温序列分布呈现平顶峰型,年均气温相对较为离散。塔城地区气温存在5年、准9年和准14年的主周期;20世纪70年代处于冷期,平均气温仅为3.77℃,80年代是近54年来最暖年代,均温达8.10℃,90年代以来,相较80年代,塔城地区气温有所下降,但仍高于70年代,预计未来气温仍将会有所升高。塔城地区各区域年及四季平均气温均呈显著升高趋势,冬季升温最明显,幅度达1.15~2.05℃/10a,夏季升温速率最小为0.16~0.45℃/10a,年均气温变化速率为0.40~0.78℃/10a。[结论]塔城地区的气温变化对气侯变暖呈现正响应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临沂地区夏季高温统计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临沂地区10个气象站1962~2007年5~9月日最高气温资料分析了全地区夏季高温天气时空分布特点。结果表明,临沂地区的高温日自西向东递减,高温主要出现在5月下旬至8月上旬,以6月中旬和7月上旬最多;20世纪70~80年代,临沂地区夏季高温呈减少趋势,极端高温降低,90年代后有所回升,临沂地区异常多高温年主要出现在60年代中、后期,异常少高温年集中在80年代,90年代中期至今开始转为多高温时期。临沂地区出现的高温天气分为干热型高温和湿热型高温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