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5 毫秒
1.
一、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理念的文化伦理形态。  相似文献   

2.
一、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理念的文化伦理形态. 生态文明建设覆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四个层面.生态文明的特征包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健康有益的消费模式、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要素包括生态意识文明、生态法治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  相似文献   

3.
涉海高校加强海洋生态文明教育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规律,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以自然界最大生态系——海洋为基础的海洋生态文明,是建立自然生态系生态文明的前提条件,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涉海高校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承担新时期的海洋使命,努力提升海洋生态科研水平,加强对大学生的海洋生态文明教育,构建人与海洋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新体系。  相似文献   

4.
论生态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追求一种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方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确立了人类与自然双主体的地位,是对人与自然是共生共荣相依关系的本质概括。生态文明的提出加深了对人、生命、生态、环境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了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生态文明是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5.
《新农业》2021,(12)
生态文明指的是人类在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基础上取得的精神成果与物质成果,有利于实现人类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共同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林业资源对维系生态平衡具有积极的作用,在生态文明理念下,林业生态路径建设的难题是林业部门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探究如何在生态文明的视角下加强林业管理,建设一条林业的生态化发展道路,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中取得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总和,其引领旅游业发展方式的战略转型。位于三峡库区腹地的重庆市秀山县既有发展生态旅游的自然、人文资源基础,也有通过发展生态旅游来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在分析秀山县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提出发展生态旅游的经营构想,以实现其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对现代农业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对生态文化的理解较为普遍的解释为,生态文明本质就是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过程。人们与自然世界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循环互动关系,从中可以获得丰硕的社会成果,以保证生态运作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得到更加丰硕的物质和精神成果。在农业领域中,农业生态文明建设主要是指农业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农业生产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多年来,一直在努力把现代农业与生态文明有机结合起来,以促进现代化农业能够健康的持续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既是人类发展的文化成果,也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朴素生态思想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历史的检视,不仅有利于准确认识传统生态观,检视其不足,而且有利于理清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方向,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  相似文献   

9.
利辛县城镇化规划坚持"以人为本"为内在逻辑,以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前提,以追求生态文明为价值取向,采取科学规划的实践方法,促使"人的自由发展——环境的优雅舒适——城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的和谐统一,建成生态文明城镇。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建设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生态文明建设与民主政治密切相关,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树立崭新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用制度来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多策并举、多地联动、全社会共同行动,努力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给自然留下更多的修复空间,维护海洋的自然再生能力.  相似文献   

11.
工具与中国农业的起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工具与中国农业的起源郑州大学王星光农业的发明是人类征服自然的伟大成果。农业不仅为人类的生存和文明的发展奠定了最初的物质基础。也是当今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重要保证。农业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适宜农作物生长的自然环境,人们长期采集经验的积累,人...  相似文献   

12.
生态环境是承载人类文明大厦的基石,是人数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我们应从崇尚和追求工业文明这一灰色文明向崇尚和追求生态文明这一绿色文明转变。以生态文明的优势来保障和促进社会的发展,树立自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发展观。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地理环境论应该包括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论和自然-人-社会相互作用的物质变换理论以及从普列汉诺夫地理环境论到科学发展观等马克思主义继承者的理论成果。构建区域生态文明的过程既需要上述理论助力顶层设计宏观决策,又离不开它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攻坚克难。具体而言就是,需要在马克思主义地理环境论的指导下,从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实际出发,注重区域空间的平衡稳定、区域主体的和谐共生、区域资源的科学配置,从而创造出自然-人-社会“三位一体”的全新的生态文明主体的存在方式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的新型文明形态,是未来文明的发展方向。在生态文明理念和生态文明制度指导下的农业发展目标是实现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农业。哈尼稻作梯田农业是中国农业文明的典范,在上千年的耕种历史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农耕文明智慧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实践原则。这些都是哈尼梯田农业的精粹,应当充分汲取。但它也正面临着向现代农业转型,以及申遗成功之后如何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的考验。依据中央政策,尊重地域实际,哈尼梯田农业的必然选择是发展小规模持续农业、生态安全农业,并以此为契机开发生态农业旅游。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党的政治报告和政府的工作中经常将生态文明作为重要内容来强调,不断表明生态文明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推动科学发展观的一条重要策略。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样,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生态文明主要是指人们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同时,要对自然加以保护,妥善地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良好生态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林业作为一个重要的产业,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产生的生态效益及长久的生态意义,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自然保护事业的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我国开始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推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作为高价值的自然生态空间,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是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载体。那么,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区除了名称不同,还有哪些区别和联系呢?  相似文献   

17.
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和关键,具有其他行业无法替代的作用。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人类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只有处理好人与森林的关系,才能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因此要不断发展现代农业,加强林业建设和管理,以充分的发挥出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进而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优秀成果。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拓展了国内与国际、代内与代际等关系,以整体认知方法分析生态系统诸要素的联系与作用,强调自然价值、生命意义和生态审美,重视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条件之间的辩证关系,强化自然价值和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的统一,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人与自然关系、交往方式等多个角度指明了一种全新的生存方式,从人的需求与能力、社会关系与交往关系、活动形式与内容、改造自然的形式与内容、个人自由与解放等方面指向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湿地保护制度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保护湿地就是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充分认识解决湿地保护面临突出问题的紧迫性和必要性.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集中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推进其落地生根的过程中,也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湿地保护的成果为人民所共享,不断增进人民的福祉.  相似文献   

20.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以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观念为理念,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