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系杂交稻     
《农技服务》2002,(11):48-49
<正> 水稻育种,通常要有一个作为父本的品种和一个作为母本的品种来配对杂交,由于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授粉要用自己雄花产生的花粉),因此,在杂交前要把母本本身的雄花杀死,才能保证育出新的品种,但是这一育种过程很麻烦,育出的种子也少  相似文献   

2.
杂交是马铃薯育种工作的重要手段,杂交成功与否,决定于品种花粉的生活能力及杂交技术。马铃薯由于长期进行无性繁殖,它的有性繁殖生理机能已渐趋退化,因此有些栽培品种不能正常开花,而大多数品种即使能正常开花,也不能正常结实。使我们的育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常规育种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品种间或不同种属间杂交创新的变异,从中多代选育出高产、优质的新品种.常规育种方法是采用综合双亲材料的优良性状获得理想变异,也是国内外诸多育种方法中应用最普遍、成效最大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有计划地获得足够数量的当代杂交种子,是选育小麦新品种的前提。获得的当代杂交种子多,则优良性状重组的机率大,相应地就有可能在后代根据育种目标,选出有希望的品系,以期育出较理想的品种。过去常规采用的人工授粉杂交法,费工、费时、费事、效果低。加之杂交工作一般集中在小麦盛花期进行,因开花时间  相似文献   

5.
部分广亲和品种亲和性表达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6个水稻产格性测验品种进行统一测交鉴定的基础上,研究不同环境条件对杂种育种的影响,试验重复2 ̄3a。结果表明:多数广亲和品种的亲和性具有明显的籼粳倾向性;亚种间杂交F1的小穗育性在组合间的变异较品种间杂产组合间的变异大;亚种间杂交F1的育性比品种间杂交F1更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相对而言,密矮64S、培矮64S、02428、Dular等4个广亲和品种所配杂种F1的育性在不同组合间的变异较小,并且  相似文献   

6.
小麦常规育种需要做大量的杂交组合,规模大,包袱重,成功的机率小;通过一次杂交,一般在连锁遗传下交换率较低,选择新的基因型机会较少,所需的育种目标极难或无法实现;特别是纯系育种,许多优良基因容易丢失等。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162个籼籼、粳粳、野栽、广亲和性品种与籼(粳)组合F1的小穗育性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某一特定组合的F1育性(平均结实率)较为稳定,不同组合间的F1育性表现十分复杂。籼籼、粳粳、广亲和品种与籼(粳)杂交组合F1的平均结实率分别为63.3%、58.5 %和57. 85%,而野栽组合、籼粳组合 F1育性分别为 29. 05 %和 34. 79 %。试验中还发现 IR36/Dular、广陆矮四号/南京 11、秋光/勐宋 1号(云 7)等杂交组合表现出异常杂交亲和性。广亲和性基因对F1的杂交亲和性有明显促进作用。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作者提出了基于F1育性的K值、L值双向分布图,并对K值、L值指导下的稻种资源归类,搜集寻找及其利用等进行了分析。本文还对不同稻种遗传分化对杂交亲和性的影响,F1育性在不同稻种分类及其相关研究中的作用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会泽县农技推广中心马铃薯育繁中心于1995年采用国际马铃薯中心提供的马铃薯晚疫病具有水平抗性的杂交实生籽,经9年筛选选育出的高淀粉专用型马铃薯新品种“合作001”、“合作002”。2005年经云南省第五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定通过。  相似文献   

9.
李冰 《现代农业》2006,(5):78-79
棉花的半配生殖特性是Turcotte和Feaster,1959年在海岛棉品种Pima S-l中发现了一个单胚种子产生的单倍体,经人工染色体加倍后获得了加倍的单倍体DH57-4。它具有半配生殖的特性,后代能产生高频率的单倍体,当代至第三代获得了24.3%~61.3%的单倍体植株,以DH57—4为母本,与陆地棉、海岛棉杂交,后代获得3.7%~8.7%的单倍体植株。随之应用到棉花育种中去。现在棉花育种的现状是:常规的育种方法由于亲本的亲源关系接近,有很大的同质性,而且育种体系混乱,使常规育种的难度和强度不断加大,育出优良品种的机率越来越低。生物技术上方面,转基因工…  相似文献   

10.
“农科教”结合“育繁推”一体科技协作展绣图———四川冈·D型杂交稻协作组20年协作活动总结周开达(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温江611130)1976年由籼亚种内品种间杂交培育雄性不育系的三系育种新途径,首批育成的几个冈型组合,经在绵阳、雅安等地试种...  相似文献   

11.
“沪油杂1号”是上海市农科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采用隐性核不育三系制种技术获得的我国第一个隐性核不育杂交双低油菜新品种。1.新种质、新方法、品种安全性好上海农科院科研人员在国内外首次从油菜花粉培养后代中创新隐性核不育新种质,成功地进行了杂交油菜双低性的转育,培育  相似文献   

12.
广西甘蔗育种四大优良亲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广西35年(1956-1990)甘蔗有性杂交育种的亲本组合资料进行整理,结果表明,用从国外引进的CP49/50、Co419和国内自育的F134、华南56/12等4个品种作为父、母本选配杂交组合的次数均在100次以上。直接育成品种13个,占广西自育品种的86.6%。其中,用CP49/50育成品种8个,占53.3%;用F134育成品种5个,占33.3%;用华南56/12育成品种4个,占26.7%;用Co419育成品种3个,占20%。从上述4大优良亲本的系谱中可以看出,广西35年来育成的15个甘蔗品种皆含甘蔗热带种、印度种和割手密三大"种"血缘,种质血缘比较贫乏。因此,在今后的甘蔗育种中要不断探索我国丰富的割手密资源以及其它甘蔗近缘植物的利用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为了在特定生态环境条件下鉴定马铃薯杂交组合产量构成因子的差异,使育种目标更具针对性,在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市、讷河市和牡丹江市3个生态区,采取田间试验评价5个马铃薯杂交组合无性系二代群体产量构成因子的表现。结果表明:1)在5个马铃薯杂交组合中,以0945组合的综合表现最好,其单株产量高、单株结薯数适中、平均单薯重较高,可作为优良亲本材料用于马铃薯品种选育。2)3个试验地点中,5个马铃薯杂交组合在牡丹江试点表现出单株产量、平均单薯重和商品薯率高的特性,该试验点可进行早熟马铃薯品种的选育和栽培;哈尔滨试点表现出单株结薯多的特点,但商品薯率偏低,该试验点可进行马铃薯早期世代目标材料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2008年10月荷兰果子蔓盆花流行品种‘Candy’(vbn product编码:103334),总花茎为迷人的粉红色,花型独特。该品种为‘alborosea’杂交选育品种,于2001年与哥斯达黎加育种者进行合作开展了相关育种实验,经过三年的努力,于2004年选育出优良的‘Candy’品种。可见其耗费时间之长久,不过杂交成果十分令人欣慰。  相似文献   

15.
葡萄二倍体与四倍体品种间杂交胚挽救取样时期的确定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系统测定葡萄二倍体与四倍体品种间杂交胚珠的重量变化和解剖观察胚珠的发育情况,判断其败育发生时期和发生方式,并进一步通过胚珠培养试验确定取样时期。与无核品种不同,大多数有核品种与倍性不同的品种杂交后,胚珠的败育存在个体间差异。胚珠发生败育的时期与母本品种的成熟期相关,早熟品种从花后第5周开始出现败育胚珠,中熟品种开始败育时期比早熟品种晚1周,晚熟品种花后9周才开始败育。胚挽救的取样时期可以根据母本品种成熟期确定,早熟品种为授粉后6~9周,中熟品种为授粉后7~10周,晚熟品种为授粉后9~12周。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块茎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米拉等10个马铃薯品种的22个杂交组合无性一代的块茎产量等8个块茎性状的群体遗传和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单个块茎重遗传的父本遗传力达56.7%,淀粉含量遗传的母本遗传力和亲本间非加性效应分别达40.5%、44.9%,皮色、块茎产量和结薯数遗传的非加性效应分别达69.1%、82.8%、88.8%;肉色、块茎外观和薯形遗传的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在42.2%~57.8%之间,相差不大。2个亲本(至少有1个)的一般配合力高的杂交组合后代的群体表现优于双亲具有一般配合力平均值的杂交组合;而双亲具有一般配合力平均值的杂交组合的群体表现优于双亲一般配合力都很低的杂交组合。根据一般配合力选择亲本配制大量杂交组合,并从中筛选优良单株和优良杂交实生籽组合的方法是马铃薯遗传育种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在对6个水稻亲和性测验品种进行统一测交鉴定的基础上,研究不同环境条件对杂种育性的影响。试验重复2~3a。结果表明:多数广亲和品种的亲和性具有明显的籼粳倾向性;亚种间杂交F_1的小穗育性在组合间的变异较品种间杂交组合间的变异大;亚种间杂交F_1的育性比品种间杂交F_1更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相对而言,密矮64S、培矮64S、02428、Dular等4个广亲和品种所配杂种F_1的育性在不同组合间的变异较小,并且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也较小,表明其余和性表达的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杂交育种成功的关键是根据育种目标配制杂交组合。不同品种的开花结实性差异很大,针对不同的杂交亲本,需要通过改善杂交圃的温、光、湿等环境条件、采用适合的杂交技术来配制需要的杂交组合。文章归纳了马铃薯的杂交技术规程,对影响杂交组合配制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并介绍了提高马铃薯杂交结实率的一些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春小麦新品种永良15号及选育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良15号(宁春4号/永良10号///宁春4号//中605/PH88)是采取以宁春4号为主体的复合杂交,经多年北育南繁定向育成的优质、高产、中熟、抗锈的水地春小麦新品种。制订正确的育种目标,合理使用亲本,突出关键性状的选择,对号入座应用良法,科研、种子、农技、行政部门密切配合,在该品种的选育与推广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三个兼用型马铃薯新品种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育种途径,通过品种间有性杂交,选育出2个中晚熟和1个早熟马铃薯新品种(系)。其中晚熟品种春薯3号和早熟种春薯3-1是属于菜薯鲜食、淀粉和油炸薯片食品加工兼用型的马铃薯新品种。晚熟品种春薯4号是属于菜薯鲜食、淀粉和脱皮保鲜食品加工(色拉、土豆酱、速冻薯片等)兼用的马铃薯新品种,工述3个兼用型马铃薯新品种已在省内外生产上和食品加工业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