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福建山多平地少,山地和丘陵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85%以上,平原面积很小,仅占10%左右,因此福建的农地多为利用山地丘陵的坡面种植农作物而形成的.由于我省山地丘陵的坡度都比较大,15°以上的约占82.49%,25°以上的约占49.39%,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因此农地水土保持开展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我省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 抚州地区位于江西省东部,属于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全区总土地面积18831km~2,占江西省总面积的11.3%。地貌类型多样,以丘陵山地为主,岗台地、盆地广布。红壤是我区宝贵的土地资源,全区红壤面积1982.84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76.19%,其中海拔在500m以下的红壤草地有537.94厅亩,占全区红壤面积的27.12%。这些荒山草地坡度在15以下,可供近期农业开发的面积就有196.9万亩,蕴藏着巨大的生产潜力。 为了治理开发红壤丘陵山地,在上级有关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水土保持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1 中国的自然地理概况中国人口近 13亿 ,国土面积 96 0万km2 ,地势西高东低 ,山地、丘陵和高原约占全国面积的 2 / 3。在总土地面积中 ,耕地约 1 35亿hm2 ,占 14 % ;林地约1 6 7亿hm2 ,占 16 5 % ;天然草地约 2 8亿hm2 ,占2 9 % ;淡水面积约 0 18亿hm2 ,占 2 % ;建设用地约0 2 7亿hm2 ,占 3% ;其他约 35 %的土地是难以被农业利用的沙漠、戈壁、冰川、石山和高寒荒漠等。中国大部分地区属东亚季风气候 ,南北温差大 ,冬季因西伯利亚寒流南下而寒冷干燥 ;夏季受东南太平洋暖湿季风影响炎热多雨 ,7~ 8月为明显降雨季节。各地…  相似文献   

4.
西南高粱产区是我国三大高粱产区之一,该区生态条件与高粱主要用途都有别于其他产区.西南高粱产区跨越云贵高原、武陵山区、秦巴山地、横断山脉、四川盆地等地貌单元,地形地貌十分复杂.全区土地总面积中,丘陵山地和高原占90%以上,河谷平原和山间平地仅占5%.生产条件较差,旱土坡地为主,地块零碎,土壤瘠薄,雨养农业,旱涝灾害频繁....  相似文献   

5.
福建山地丘陵占全省土地面积的85%,随着人口的增长,充分合理利用山地资源促进山地农业生态建设成为解决人地矛盾与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调查,系统论述了福建山地农业环境特征及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重要问题,提出调整农林牧业布局、调整林业种群和群落结构及山地合理开发利用等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6.
重庆杂粮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是一个农业直辖市,山地面积占76%,丘陵面积占22%。在实施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同时,重庆地区根据地域特点有针对性地大力发展杂粮产业,使之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是适应杂粮市场需求,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种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正> 大多数东南亚国家山地面积均占有很大比重,如印度尼西亚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80%,越南占72%,菲律宾占59%,泰国占48.9%.山地因地形起伏大,土壤瘠薄,相对比平原地区承载的人口要少,如越南仅有26%的人口生活在占国土面积80%的山地地区.山区因其地形独特,故对资源开发利用要因地制宜.东南亚国家的山地开发各有其独到之处.又有很多的共同特点.本文介绍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山地开发利用特点及其经验.  相似文献   

8.
<正>1 县情与梯田建设现状静宁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总土地面积2191.78km~2,水土流失面积占100%,多年平均降雨量为473mm,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年侵蚀模数为8643t/km~2.其自然特点是:干旱少雨多灾,农业生产条件差,土地瘠薄,植被稀少,生态环境恶劣,经济基础薄弱,群众生活贫困,水土流失严重  相似文献   

9.
龚子同  王汝槦  尤文瑞 《土壤》1979,11(5):202-204,171
朝鲜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丘陵占土地面积70%以上。在共和国北部甚至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0.
丘陵地区农业生态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永川市地处长江上游,位于重庆西部,山地和丘陵面积90%以上,森林覆盖率23.2%,水土流失面积1212.31km2,占幅员面积77%,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不仅是永川市经济社会的客观需要,而且对于三峡库区、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农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现状1999年,永川市被列为国家“坡改梯”示范县(市),即农业生态工程示范县(市)。在示范项目实施过程中,坚持以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建设保水、保土、保肥基本农田,优化农业结构,发展优…  相似文献   

11.
水土保持是脱贫致富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甘肃省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其中以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最大,危害最深.省内黄河流域总面积14.5万km~2,水土流失面积10.5万km~2,占总面积的72%;年入黄泥沙总量5.04亿t,占全省输沙总量的78%,占黄河总输沙量的31%.流域内有农业人口1351.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70%.严重的水土流失灾害,使当地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逐年恶化,群众长期处于贫困之中,直接制约着全省农业的振兴和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应用调查方法,比较定量分析了河北省中南部山地丘陵、山前平原、低平原和滨海平原的村落及农田生产力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在年代尺度内村落分布几乎不变,不同时期不同类型区村落规模的分级特征较一致.庭院面积与地貌类型有一定的关系,平原地带的庭院面积大于山地丘陵,各类型区庭院土地利用率均较低,因而庭院开发潜力较大.山地丘陵到滨海平原村落与农田生产力的变化较一致.在传统农业社会中村落与耕地关系密切,控制村落规模,适当增加村落密度,有利于缩短耕作半径,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  相似文献   

13.
西气东输工程水保防治措施效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该项目区水土流失特点及其防治措施布设的基础上,对水土保持防治措施的基础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水土保持总治理面积达7 766.118 hm2,占建设中开挖、扰动、埋压等毁坏原地貌面积8 453.377 hm2的91.9%;整治土地1 638.33 hm2,复垦417.5 hm2,土地利用率由原来的42.0%提高到48.6%;各类工程措施拦渣量占总弃渣量的97.6%;控制新增水土流失量占预测流失量的91.6%.  相似文献   

14.
合理利用外资 开发“地埂银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修筑梯田是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改变农业生产条件的基础工程.但是在梯田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非生产用地——埂坎.埂坎占地面积约占梯田面积的12%~18%.这些在农业生产中未被充分开发利用的埂坎是一项巨大的土地资源.水保世行项目甘肃省马莲河流域水土保持分项目,自实施以来,抓住利用外资这一机遇,加大项目区内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投资的力度,在大面积修筑梯田的同时,十分注重梯条田地埂的开发利用,通过广泛的宣传和精心组织,动员项目区内的农民在新修的梯田地埂和原有梯田地埂上大力种植经济植物带,如黄花、花椒、杏树、枣树、红柳、牧草等经济植物.这一措施不仅加固了地埂,保护了梯田,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也使农民从中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为开辟致富途径,建设商品生产基地,发展区域经济拓宽了道路.项目区群众高兴地把地埂上种植的经济植物带称为“绿色银行”.  相似文献   

15.
不同种植年限盐碱荒地土壤盐分离子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甘肃沿黄灌区是继河西走廊之后的第二个综合农业商品生产基地,辖19个县区,区域面积约4.5×104km2,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10.54%和总人口的24.7%。由于有黄河及其众多支流的水源,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相继建成了景电、兴电、刘川、靖会、引大、皋兰西岔、榆中三角城等几十处电力提灌工程,农田实灌面积达3.845×105hm2,极大地改善了这一区域的农业生产条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3]。在沿黄灌区,高扬程灌溉是其农业的主体,约占全区灌溉面积的90%左右,也是甘  相似文献   

16.
<正>1 概况肯尼亚是一个东非国家,位于东经31°~41°的赤道地区。国土面积;582 648km~2,现有人口大约为420万。农业是肯尼亚经济的支柱,可耕种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5。因为人口以每年略高于3%的速度高速增长,所以肯尼亚需要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扩大农业生产以保证农业对国民经济的有效支持。通过保护水土资源,这一设想可能得以继续。  相似文献   

17.
<正> 陕西省淳化县地处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境内南北五道山岭环绕,中部6条大沟切割,原高沟深,支离破碎,自然条件较差,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重点县之一。全县20个乡镇,272个村,15万人,5万多劳力,总土地面积984平方公里,原面占47%,沟壑和山地占53%,农耕地54.8万亩,人均3.6亩。土地广阔,生产潜力大。  相似文献   

18.
郭成达 《土壤》1986,18(3):126-131,136
福建多山,山地和丘陵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80%左右。境内山岭耸峙,丘陵广布,河谷,盆地错落。  相似文献   

19.
从地理或景观单元上看,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突出的特点是在草原或森林的景观背景上,星散分布着粗放耕作的农田与村落的景观单元.因此,北方农牧交错带优化生态-生产范式的研究可以理解为土地利用方式和空间分布格局的优化研究.本文根据3个不同区域农户生产优化模式的土地需求,结合生态经济功能转移与区域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优化原则与控制条件,基于林西县森林草原过渡区的植被类型及"河谷平川-低山丘陵-中山山地"的地貌特征,得出区域尺度土地利用优化分配范式.确定河谷平川区可作为林西县今后发展高效集约化农业生产的核心区;低山丘陵生态生产交错区,一部分土地作为生产用地,另一部分作为生态用地,整体发展定位于牧粮综合发展区;中山区主要土地利用方式为生态用地,部分生产活动要转移到河谷平川区和低山丘陵区等地势平坦并有灌溉条件保证的区域,从而使山地森林与草地得以修养生息,恢复其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整体发展定位于生态保育、林果旅游区.  相似文献   

20.
经济林粮间套种植模式与效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川中丘陵区辖84个县(区),土地总面积12.1万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1.3%,总人口7018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62.0 %.该区是典型的以农业为主的地区,人多地少是其主要特征.为改善区内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耕地单位面积的产量,探索实现农业全面丰收的途径,我们开展了川中丘陵区经济林粮间套种植模式与效益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