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从浙江引入的常规材料浙18R为母本,与贵州省油菜研究所选育的黄籽双低高油分常规材料3911R杂交转育而成黄籽双低高油恢复系18R.转育工作开始于2003年,于2006年完成.该恢复系叶色较浅,苗期长势好,整齐一致,结实性好,角粒数较多,抗倒性、抗逆性强.含油量44.04%~47.38%,芥酸0.21%~0.72%,硫...  相似文献   

2.
德新油27是贵州省油菜研究所以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系847A与黄籽双低恢复系20137配制成功的杂交组合。该品种于2009年12月通过长江下游区域审定。介绍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及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3.
德新油27是贵州省油菜研究所以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系847A与黄籽双低恢复系20137配制成功的杂交组合.该品种于2009年12月通过长江下游区域审定.介绍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及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4.
甘蓝型油菜双低高含油量恢复系017R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贵州省油菜研究所选育的配合力好双低恢复系0202R作母本,用高油分、高蛋白质含量的942优良株系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过3~5代选育,结合室内品质分析,选育出产量比0202R增产11.78%,品质优良、含油率比0202R高6.32个百分点、配合力强的隐性核不育恢复系017R。其终花期比0202R长6 d,植株比0202R高17.1 cm,分枝比0202R长3.5 cm,以利中后期母本的授粉结实,提高制种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5.
甘蓝型油菜黄褐籽双低恢复系D4315R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恢复系D4315R是1998年贵州省油菜研究所从安徽农业科学院引进的常规黑籽双低品系02R通过多年多代的系统选育,于2003年选育成的黄褐籽双低高油分恢复材料,平均含油率达41.67%~43.9%,最高达43.5%~47.97%,硫甙含量平均为22.3~23.51μmol/(g·饼),且变异较小,芥酸平均含量小于1,饼粕蛋白含量在36%左右.  相似文献   

6.
为了选育配合力高、恢复力强、品质优良和综合性状好的恢复系,采用复式杂交选育,以上海引进配合力好的双低常规材料作母本,与通过复式杂交选育的隐性核不育黄籽高油分双低恢复系8264R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研究。结果表明:选育出的隐性核不育双低恢复系配合力更好,品质与8264R相当。其平均芥酸含量为0.41%,平均硫甙含量为23.68μmol/g饼,平均含油量为41.3%。  相似文献   

7.
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研9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研9号系贵州省油料科学研究所用黄籽双低不育系2716A和黄籽双低恢复系5862配制的黄籽双低杂交优质新组合,其中2716A是以隐性核不育材料117A为母本,黄籽双低常规品种材料737为父本杂交转育成功的不育系;5862是双低常规品种,6003为母本,黄籽双低常规材料408为父本杂交选育成功的恢复系.该组合于1993~1994年进入所内品比试验;1994~1996年参加贵州省区域试验;1996~1998年参加贵州省生产试验;1998~2000年参加贵州省大面积连片示范.  相似文献   

8.
甘蓝型油菜三隐性核不育材料L7AB及临保系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从贵州省油料研究所选育的高不育株率材料中发现的异型不育株作母本,自育另一黄籽双低高不育株率材料2822B作父本杂交,其后代经多年测交、自交选育、鉴定和恢复系的筛选,已成功选育了稳定的双低三基因隐性核不育系、保持系和优良恢复系,从而实现了三系配套。  相似文献   

9.
为创制杂交油菜新育种材料,利用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轮回群体遗传规律,不断向轮回群体中添加双低或黄籽双低常规品系与显性核不育株进行杂交,利用其保持原理全部进行混合繁殖,充实基因库以保证不断选育出新的隐性核不育恢复系,品质分析后选优株进行套袋自交,经6年7代成功选育出黄籽双低高油分恢复系YD57R。该恢复系芥酸含量0.77%,硫苷含量22.26μmol/g饼,含油量48.23%。  相似文献   

10.
宝油517是以高油分黄籽双低不育系1528A为母本,黄籽双低恢复系17 R为父本配制的杂交组合。于2008年12月通过贵州省区试和生产试验并获审定。在2006—2008年度的贵州省油菜新品种区试中的平均产量为168.51 kg/667m2,较对照(油研10号)平均增产5.91%,比对照增产的点次占75%。在2007—2008年度贵州省油菜生产试验的平均产量为173.0 kg/667m2,较对照(油研10号)增产3.53%,较对照增产的点次占50%。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油菜生产优质与高产的矛盾,促进湖北省油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采用polcms细胞质雄性不育系3238A和恢复系1013R配组育成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杂交种天下农6号,2012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产量高、抗逆性强及熟期适中的优点。2009—2011年在湖北省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3 203.25kg/hm~2,平均产油量1 447.20kg/hm~2,分别较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3.56%和9.19%;其芥酸含量0.10%,硫苷含量21.48μmol/g(饼),含油量45.19%,品质达双低油菜品种标准,适宜长江流域种植。  相似文献   

12.
为选育适合我国长江流域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杂交油菜品种,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和南充市农业科学院采用不育系南A_6与恢复系83R配组育成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渝南油683,2015年1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油2014003)。该品种2013年和2014年2年平均产量3 063.6kg/hm~2,较对照南油12增产12.45%,芥酸含量0.05%,硫苷含量20.76μmol/g(饼),含油量42.68%,适宜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和陕西汉中、安康等冬油菜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华双3号的选育和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华双3号(HD3)是华中农业大学采用聚合杂交,回交和小孢子培养技术育成的甘蓝型优质油菜新品种,也是我国应用小孢子培养技术育成的第1个油菜品种,该品种含油量42%以上,芥酸〈1%,硫苷〈25μmol/g,产量比非优质对照品种中油821增加1.51%,适合于两熟和三熟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华双1号是我校育成的第1个甘兰型双低油菜品种.含油量43%,油中芥酸含量低于1%,每克菜饼中的硫苷含量低于35μmol,饼中蛋白质含量高于40%,适于三热或两热地区种植.文中对油菜品质育种策略进行了讨论.认为在品质育种过程中,对综合优良经济性状,特别是单株有效角果数的选择,以及开展回交,复交和轮回选择,是今后值得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168A是利用"油研10号"中的"不育株(Y10A)"与"双低油菜品系H6(R31×中双4号)"为材料,运用杂交改造的方法育成的甘蓝型油菜双低核不育两型系。该不育系品质好,芥酸含量0.4%,硫苷含量20.27μmol/g,含油量41.24%;育性稳定、恢复谱广,经济性状优良,易测配出黄籽型优质组合;繁殖、制种产量高,有利于产业化开发。  相似文献   

16.
高产优质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沣油520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沣油520是湖南省作物研究所选育的甘蓝型中熟偏早杂交油菜品种,由PolCMS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0A与恢复系C3R配制而成,200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该品种产量高、熟期早、品质优。在长江中游区油菜区试中,平均产量2515.0kg/hm^2,比对照增产6.67%。在长江中游区油菜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431.7kg/hm^2,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15.01%。芥酸含量O.15%、硫苷含量24.63μmol/g(饼),含油量41.91%。抗逆性强,适应性广,适宜长江中游区及邻近各省种植。  相似文献   

17.
为了给高芥酸品种选育提供优异种质,选育出丰产性好、芥酸含量高的甘蓝型油菜品种,以200份甘蓝型油菜资源为材料,采用田间鉴定和室内品质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高芥酸材料的筛选。结果显示:芥酸含量在50%以上的材料有16份,其中,T6431-1芥酸含量最高(54.0%),其次是T6429-1(53.9%)和T6429-3(53.5%)。平均产量较相邻对照(中油119)增产达20%以上的材料有3个:T6434-5、T6446-1和T6455-4。综合评价:T6434-5和T6446-1的芥酸含量较高,抗倒伏,综合农艺性状和丰产性较好,可作为高芥酸品种直接应用或作为高芥酸品种选育的优良资源材料;T6431-1的芥酸含量较高、千粒重大、含油量高,但由于其角粒数少,丰产性略差,可对其丰产性进行改良后应用。T6429-1和T6429-3的芥酸和含油量均较高,但一次有效分枝数和角粒数较少、主花序短、丰产性稍差,对其农艺性状进行改良后可用于高芥酸品种选育的资源材料。  相似文献   

18.
以显性白花油菜W62为母本与显性黄子油菜H440杂交、回交,经多代连续定向选择育成了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双低恢复系RW16,具有黄子和白花的特性.该恢复系具有较好的抗性和良好的品质性状,其芥酸含量平均为0.84%,硫甙含量平均为26.71μmol/g,含油量平均为46.78%,符合国家优质标准,属于高含油量油菜品种.该恢复系产量一般配合力良好,配制的杂种F1代子粒暗黄色,植株花色乳白,含油量和产油量杂种优势明显,普遍高于对照秦优7号.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拟改良已有高配合力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品质,以不育系南A2作母本、双低品系92-2作父本测交并连续回交,结合品质定向选择和配合力分析,加速优质不育系选育速度。研究结果:成功选育出低芥酸低硫苷不育系南A6。南A6于2002年3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鉴定,具有不育性稳定、品质优、一般配合力高、农艺性状优良、异交结实率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与6个恢复系配制出2个高产组合和4个优质组合通过省级或国家审定。研究结果表明不育系南A6已成为四川省油菜雄性不育杂种优势利用的主体不育系,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