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从宇  王家义 《种子》2003,(6):38-39
用孢子悬液小花注射接种法测定了47个小麦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分析了小穗侵染率与小麦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47个小麦品种中,没有高抗品种,抗病品种8个,占17.02%,中抗品种27个,占57.44%,感病品种10个,占21.28%,高感品种2个,占4.26%。小穗侵染率与株高、穗长、千粒重、千粒重损失率,穗密度等农艺性状相关皆不显著,与生育期相关极显著。  相似文献   

2.
旨在明确2017-2020年安徽省参试水稻品种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抗性情况.用人工喷雾接种和自然诱发相结合的方法测得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用剪叶接菌方法测得品种对白叶枯病的抗性.结果 表明:659个水稻品种中,48.10%表现为中感稻瘟病,其次为中抗、感、高感,表现为抗病的品种仅占1.06%,没有高抗品种.51.59%表...  相似文献   

3.
冬小麦品种抗、感白粉病性能变异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3~1998年对河南省13个主栽冬小麦品种白粉病的系统调查和抗性鉴定及评价结果表明:①河南主栽冬小麦品种中没有对白粉病免疫的品种,发病最重的是豫麦13号,平均病指28.9,平均AUDPC值502;发病最轻的是郑州831,平均病指2.3,平均AUDPC值25。②感、抗白粉病性没有明显变异的品种占总数38%,有明显变异的品种占62%,其中,高感变中感的品种1个(西安8号),中感变高感的品种1个(  相似文献   

4.
不同小麦品种组合对小麦壳针孢叶枯病的抗病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中国小麦壳针孢叶枯病发生日益严重,为了寻找和发现该病的新抗性品种材料,通过人工接种法和病情分级法对44个小麦品种(系)及4个常规品种的抗性水平进行了比较和评价。结果表明,48个小麦品种(系)中对壳针孢叶枯病免疫的品种有8个,占供试品种的16.67%;表现抗病的品种有23个,占供试品种的47.92%,其中高抗品种19个,中抗品种4个;表现感病的品种有17个,占供试品种的35.41%,其中,中感品种8个,高感品种9个。病情指数和病叶率结果显著正相关(r=0.9817),表明二者均可用作品种的病情评价指标。研究得出,所测试品种中多数(64.58%)对壳针孢叶枯病表现抗性,这些抗性品种(系)为未来小麦壳针孢叶枯病的抗病育种提供了良好抗性材料,也为小麦生产品种的选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贵州水稻区试品种(组合)对水稻稻瘟病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杨学辉  谢海呈  袁洁 《种子》2003,(3):26-27
1996—1998、1999—2002年分别采用苗期喷雾接种及穗期注射接种两种鉴定方法对264份水稻区试新品种(组合)进行了抗稻瘟病性人工接种鉴定,共鉴定出抗性材料74份,其中表现高抗的材料9份,表现抗的材料30份,表现中抗的材料34份,分别占总鉴定品种数的3.41%、11.36%和12.88%。  相似文献   

6.
粟芒蝇是我国北方谷子的重要害虫,常造成枯心、白穗、畸型穗等,严重影响谷子产量,尤以夏播谷地区受害较重。1986~1990年作者等对华北地区4057份粟品种进行了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以被害指数为鉴别抗感依据,品种间对粟芒蝇的抗性有明显差异,中抗级以上品种占3.11%,感和高感品种占96.89%,从中选出一些抗性表现稳定的品种,可为选育抗虫品种提供抗性材料。  相似文献   

7.
抗白粉病月季资源的田间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筛选抗白粉病月季资源对月季栽培利用及抗病育种品种的选择有重要意义。对保存的来自国内外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349份月季资源进行了田间筛选。供试品种病情分为高抗、抗病、中抗、感病、高感5个等级。供试品种对月季白粉病抗性表现比较分散。月季抗病资源182份,占供试品种的52.15%,其余167份均表现为感病,占47.85%,其中抗病资源中有13份表现为高抗,占供试品种的3.72%;349份资源中包括27份中国古老月季,其中有11份表现为抗病,占中国古老月季的40.74%。抗白粉病月季资源的筛选能够为月季栽培、育种亲本品种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用大田品种诱发结合自然发病的方法,鉴定2020—2021年参加贵州省小麦区域试验的小麦品种(系)对锈病和白粉病的抗病性情况,分析11个品种对锈病和白粉病的抗性与表型性状的相关性,为评估区试小麦品种对锈病和白粉病的抗性及小麦白粉病和锈病抗性育种提供支持。在11个参加小麦区试材料中,表现为抗白粉病的有10个品种,占11份鉴定材料的90.91%,其中7个品种表现为免疫或高抗病性、3个品种表现为中抗病性;11个品种都表现为抗条锈病,占鉴定品种的100%,其中1个品种表现为免疫、9个品种表现为高抗、1个品种表现为中抗;11个品种都表现为抗叶锈病,占鉴定品种的100%,其中1个品种表现为完全免疫、6个品种表现为高抗、4个品种表现为中抗;在参加试验的11个品种中有10个品种对叶锈病、条锈病和白粉病均表现抗性,占鉴定品种的90.91%,11个区试小麦品种的抗病性存在较小差异。筛选鉴定出对3种病害表现高抗性的5个品种,分别为贵农麦1803、贵农麦20-1、黔1104、贵农19(CK)和贵农麦19-9,可作为抗病育种的优异备选材料。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我国小麦壳针孢叶枯病发生日益严重,为了寻找和发现该病的新抗性品种材料,浙江农林大学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联合通过人工接种法和病情分级法,对44个小麦品种(系)及4个常规品种的抗性水平进行了比较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48个小麦品种(系)中对壳针孢叶枯病免疫的品种有8个,占供试品种的16.7%;表现抗病的品种有23个,占供试品种的47.9%,其中高抗品种19个,中抗品种4个;表现感病的品种有17个,占供试品种的35.4%,其中中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25个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进行稻瘟病抗性监测试验,其结果表明:叶瘟表现为抗(R)的品种有1个,表现为中抗(MR)的品种有17个;穗颈稻瘟表现为高抗(HR)的品种有1个,表现为中抗(MR)的品种有3个,表现为中感(MS)的品种有10个,表现为感(S)的品种有3个,表现为高感(HS)的品种有9个.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水稻主栽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摘 要:采用室内接种和田间自然诱发的方法分别鉴定了福建省18个水稻主栽品种对水稻苗瘟、叶瘟、穗颈瘟的抗病性。结果表明,供试的水稻品种对苗瘟表现为抗病的品种有11个,表现为感病的品种有7个,占供试品种的61.1%和38.9%;对叶瘟表现为抗病的品种有2个,中抗的品种有12个,中感的品种有2个,感病品种有2个,占供试品种的比率分别为11.1%、66.7%、11.1%和11.1%;主栽品种谷优527、佳辐占和特优627对穗颈瘟抗性最强,为抗病品种;金明优100等6个品种为感病品种;汕优63等2个品种为高感品种。另外,地区间气象因子不是造成水稻品种抗病性差异的主要原因,而小气候对稻瘟病发生程度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棉花黄萎病菌致病性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9,他引:20  
在棉花苗期采用塑料营养钵底部定量注菌液法接种,于昼温25~26℃,夜温20~22℃的人工培养室中测定了自河北省重点植棉县分离的40个棉花黄萎病菌单孢菌系和外地5个菌系的致病性。以中棉石系亚、海岛棉海7124、陆地棉93抗12、辽棉5号、冀棉11号、农大3656个品种为鉴别寄主,以病情指数作为划分抗、感类型的标准,根据在鉴别寄主上的反应,45个供试菌系可被划分为致病力强的Ⅰ型、致病力中等的Ⅱ型和致病力弱的Ⅲ型,分别占53.5%、28.9%、17.8%。Ⅰ型菌系除使中棉表现抗(耐)病外,海岛棉和陆地棉均表现感病。该类菌系遍布冀中南棉区,其中有7个菌系可使部分品种表现落叶,证明河北省已有落叶型菌系存在。试验还表明,海7124、93抗12、冀棉11号和农大3654个棉花品种对黄萎病鉴别力较强,可作为鉴别寄主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3.
1988~1993年对我所保存的508份甘薯品种、119份甘薯近缘野生种及种间杂交后代品系进行了抗茎线虫病鉴定筛选,结果表明:甘薯品种间对茎线虫病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抗病和高抗品种占32.9%,感病和高感品种占51.4%,中间型占15.7%。三浅裂野牵牛具有抗茎线虫病的抗源。海滨野牵牛可能不具有茎线虫病抗性基因  相似文献   

14.
2003-2006年分别采用苗期喷雾接种和穗期注射接种的鉴定方法对476份水稻区试品种(组合)进行稻瘟病人工接种鉴定,鉴定结果未发现有抗级材料,表现中抗的有19份,中感61份,感78份,高感318份,分别占鉴定总数的3.99%、12.81%、16.38%和66.80%。  相似文献   

15.
2005-2006年对东北春麦区主要推广应用的54个品种(系)进行了抗秆锈病、白粉病和叶枯病鉴定.结果表明,在参鉴品种中,3份材料对白粉病表现抗病,占供试材料的6%; 46份材料对秆锈病表现抗病,占供试材料的85%;11 份材料对叶枯病表现中等抗病,占供试材料的20%.东北春麦区生产品种对秆锈病抗性表现较好,但也存在品种抗锈性下降的威胁;生产品种中普遍缺乏对白粉病的抗性,在育种中应加强新抗源的导入和应用;叶枯病发生普遍并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针对以上情况,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6.
冯明义  王炜  姜府文  阳勇  吴石平 《种子》2016,(12):78-82
为了筛选适合贵州春播一熟区种植的抗病、高产、商品性好的马铃薯品种,于2014-2015年在赫章县对36个马铃薯品种(系)进行了田间抗性评价.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系)对晚疫病抗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黔芋7号、Z-24和毕薯5号等3个品种(系)为高抗,占参试品种的8.3%;Z-30、威薯002等10个品种为中抗,占参试品种的27.78%;中感和高感品种23个,占参试品种的63.89%;未发现免疫品种.从马铃薯品种(系)对晚疫病的抗性、产量和商品性综合来看,黔芋7号、Z-24、Z-30、BP 50、青薯9号5个品种(系)表现好,审定后可在贵州春播一熟区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分菌系人工接种与病圃自然诱发的方法,对2008年重庆市秀山、云阳、梁平等16个区、县提供的冈优725、冈优177、渝优1号等97个生产上推广种植的水稻品种进行抗瘟性鉴定。结果表明:测定品种的平均抗谱率为64.8%,抗谱率最高的为95.1%,最低的为26.8%,抗谱率高于50.0%的有71个,占78.9%;田间鉴定颈瘟达感病或高感的有82个,占84.5%。与近年鉴定结果相比,田间抗性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8.
2005-2006年对东北春麦区主要推广应用的54个品种(系)进行了抗秆锈病、白粉病和叶枯病鉴定。结果表明,在参鉴品种中,3份材料对白粉病表现抗病,占供试材料的6%;46份材料对秆锈病表现抗病,占供试材料的85%;11份材料对叶枯病表现中等抗病,占供试材料的20%。东北春麦区生产品种对秆锈病抗性表现较好,但也存在品种抗锈性下降的威胁;生产品种中普遍缺乏对白粉病的抗性,在育种中应加强新抗源的导入和应用;叶枯病发生普遍并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针对以上情况,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9.
将158份黄淮地区栽培大豆资源和138份野生大豆资源分别接种SMV东北3号株系和黄淮7号株系,重复鉴定1年。在供试的栽培大豆材料中,有14份材料对黄淮7号株系表现抗病,占出苗材料的9.79%;有36份材料对东北3号株系表现抗病,占出苗材料的39.13%;其中有7份材料对这两个株系都表现出抗病,占4.43%。在供试的野生大豆材料中,分别有3份材料对黄淮7号株系表现抗病,占出苗材料的3.06%;有6份材料对东北3号株系表现抗病,占出苗材料的4.72%。  相似文献   

20.
2002年春中海优质香稻研究开发所用白叶枯病的两种不同的菌株对68个水稻品种(组合)进行人工接种鉴定,其抗性结果表明两种菌株Ha-1、C59致病力不同,差别十分明显.68个品种对Ha-1菌株的抗性反应,抗的1个品种(占1.4%)、中抗3个(占4.4%)、中感6个(占8.8%)、感至高感58个(占85.3%);对C59菌株的抗性反应,抗的10个品种(占14.7%)、中抗16个(占23.5%)、中感13个(占19.1%)、感至高感29个(占42.6%),表明海南陵水的菌株致病力比长江流域的菌株致病力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