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洞庭湖区11个杨树新无性系的生长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择出更多适合在洞庭湖区造林的优良杨树无性系,对引进的11个杨树新无性系与南林-95和南林-895在洞庭湖区进行了造林对比试验.对7年生杨树无性系的生长量分析结果表明:11个无性系中,有4-6、7-40、1-20、7-45、2-2无性系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生长量超过了南林-95和南林-895.其中无性系4-6最具生长...  相似文献   

2.
选择黄河以北主栽的中林系列、江淮之间培育的皖林系列和南林系列3个代表性品种,如中林46、中涡1号、南林351,在江淮地区进行试栽,优选出了江淮地区适生的最佳杨树品种为中涡1号等皖林系列品种,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
在连续土壤水分变化过程中,研究了盆栽山桃(Amygdalus davidiana)、山杏(Armeniaca sibirica)、君迁子(Diospyros lotus)、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2年生苗木的蒸腾速率随土壤水势和叶片水势的日周期变化和连日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蒸腾速率和叶片水势与土壤水势呈显著和极显著性相关,蒸腾速率与环境因子只有山杏与光强呈显著性,其余均不显著。山杏蒸腾日进程为单峰曲线,板栗为双峰曲线,峰值出现的时间随干旱胁迫的加深由12:00向08:00提前且数值变小。测定期内(13 d),各供试苗木的日均蒸腾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山杏(1.850 mmol.m-2s-1)、板栗(0.895 mmol.m-2s-1)、花椒(0.755 mmol.m-2s-1)、山桃(0.512 mmol.m-2s-1)、君迁子(0.459 mmol.m-2s-1)。  相似文献   

4.
选择黄河以北主栽的中林系列、江淮之间培育的皖林系列和南林系列3个代表性品种,如中林46、中涡1号、南林351,在江淮地区进行试栽,优选出了江淮地区适生的最佳杨树品种为中涡1号等皖林系列品种,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通过盆栽试验,测定分析了6个杨树品种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及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随光照强度从低到高梯度变化后的表现特征及差异,探讨分析了不同杨树品种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及光适应幅度.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由0~1800μmol·m-2·s-1的梯度变化,6个杨树品种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均随着光照强度递增而增大,各品种间呈现不同程度差异.其中,净光合速率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DN113杨(11.35μmol·m-2·s-1)、青山杨(10.93μmol·m-2·s-1)、银中杨(10.52μmol·m-2·s-1)、山新杨(8.71μmol·m-2·s-1)、中黑防杨(8.42μmol·m-2·s-1)、小黑杨(1.67μmol·m-2·s-1);蒸腾速率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青山杨(4.87 mmol·m-2·s-1)、中黑防杨(4.47 mmol·m-2·s-1)、DN113杨(4.22 mmol·m-2·s-1)、山新杨(4.10 mmol·m-2·s-1)、银中杨(4.01 mmol·m-2·s-1)、小黑杨(2.87 mmol·m-2·s-1);水分利用效率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DN113杨(2.46μmol·mmol-1)、银中杨(2.37μmol·mmol-1)、青山杨(2.04μmol·mmol-1)、山新杨(1.94μmol·mmol-1)、中黑防杨(1.70μmol·mmol-1)、小黑杨(0.27μmol·mmol-1).6个杨树品种中,DN113杨、青山杨、银中杨光补偿点较低、光饱和点较高,对光照适应幅度较宽;山新杨、中黑防杨次之;小黑杨光补偿点相对最高(210.8μmol·m-2·s-1),光饱和点(1516.7μmol·m-2·s-1)相对最低,对光照的适应幅度相对最窄.  相似文献   

6.
杨树无性系微纤丝角的时空变异模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X射线衍射法对 7个杨树无性系微纤丝角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7个无性系在胸径处的微纤丝角存在一定的差异 ,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 (α =0 0 5 )。 7个无性系胸径处微纤丝角平均值大小顺序为I- 72 >I- 6 9≥NL - 80 35 1>南林 - 1388>南林 - 895≥南林 - 4 4 7>南林 - 95 ,其中NL - 80 35 1、I - 6 9杨、I- 72杨与南林 - 95存在较明显差异 ,胸径处的微纤丝角均比南林 - 95杨约高出 30 %以上。杨树微纤丝角的径向变异规律为 :在幼龄阶段 (1~ 3年 )微纤丝角逐渐增大。此后又逐渐减小 ,多项式方程可较好地描述杨树微纤丝角的径向变异规律 (R2 =0 82 6 )。微纤丝角在株内纵向变异规律为同一年轮内微纤丝角变化呈“马鞍型” ,微纤丝角在树木基部最大 ,随着树高的增加逐渐减小 ,当树高到达 13 6m后 ,微纤丝角又开始增大。微纤丝角在株内纵向变异规律也可用多项式方程来描述 (R2=0 6 16 )。本研究结果可为杨树无性系的早期选育和杨树人工林定向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于5月份高生长速生期研究了连续水分梯度变化过程中几个黑杨派杂交无性系的叶片水势、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以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研究结果表明:随控水时间的加长,叶片水势(每天的平均值)呈递减趋势,A69、B33、B34叶片水势下降趋势小于对照I-107,而A50、陈1、B40、B53叶片水势下降趋势则大于对照I-107。土壤水分连续下降过程中各无性系叶片光合速率明显下降,其中B34、A50光合速率下降缓慢,A69、B53、B40光合速率下降迅速,而陈1、B33、I-107光合速率下降幅度介于上述两组无性系之间。各无性系叶片蒸腾速率在土壤水分连续下降过程中大幅度下降,无性系之间叶片蒸腾速率差异显著,叶片蒸腾速率与土壤水分呈显著负相关,杨树无性系的水分利用效率与叶片水势不相关,但是与土壤水势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说明这几个杨树无性系的水分利用效率主要受土壤水分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夏良才  夏尚光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9):150-151,195
通过对NL-95、NL-895、I-69、NL-351和NL-1388等5个杨树品种4a生试验林树高生长、胸径生长与病虫害发生情况的定期调查,运用数学方法对数据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表明:NL-895、I-69、NL-895等3个杨树品种造林成活率高、生长量较大、病虫危害较轻,可作为优良品种在霍邱县推广和大面积栽培。  相似文献   

9.
油茶无性系果实生长期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油茶果实快速生长期7月,对XL67、XL1和CK 3个产量不同的油茶无性系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等日变化及光合-光响应曲线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XL67和CK的Pn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而XL1为"双峰型",不同无性系峰值的出现时间及峰值的大小不同,XL67和CK存在光合"午休"现象。XL67、XL1和CK的Pn分别为6.97、6.30和5.72μmol.m-2.s-1,3个无性系之间叶片的Pn差异显著。3个无性系叶片的Tr的日变化曲线均为"单峰型",WUE的日变化曲线均为"U"型;3个无性系的最大净光合速率为9.79~14.20μmol.m-2.s-1,光饱和点为409~540μmol.m-2.s-1,光补偿点为58~82μmol.m-2.s-1;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出了影响3个无性系叶片Pn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10.
岑软油茶4个不同品种的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从光合生理方面了解油茶新品种的产量性状,以岑软油茶的4个无性系品种为试材,采用美国LI-6400XT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其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二氧化碳摩尔分数(Ci)、蒸腾速率(Tr)、气温(Tair)、光合有效辐射(PAR)等日变化参数及光合-光响应曲线进行测定与比较分析;对叶片性状指标及叶绿素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光合色素之间进行方差分析;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扫描叶片气孔,在单位面积内进行叶片气孔数量的测定,为油茶的科学栽培和选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岑软3号的全天最大Pn最高,为4.81μmol·m-2·s-1;当PAR达到1 800μmol·m-2·s-1时,岑软3号的Pn最大,为10.04μmol·m-2·s-1;岑软3号的叶色为深绿,其叶面积最大;岑软3号单位面积内气孔数量最多;光合色素含量之间差异显著,岑软3号的总叶绿素含量最高,虽然岑软3号叶绿素a/b的比值最小,但综合来看,岑软3号光合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11.
桃树叶片蒸腾速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了桃树叶片上下表皮、离体叶片和不同部位叶片蒸腾速率的研究,结果表明:上表皮角质蒸腾占叶总蒸腾的比值在一天之中处于变动之中,幼叶及成熟叶的变幅分别为11.79%~32.90%、9.91~21.44%。桃叶离体后其蒸腾速率表现出1分钟内迅速降低而后提高的变化趋势。不同微环境下的叶片的蒸腾日变化存在差异,位于树冠东、西两侧的叶片其蒸腾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11:00和13:00。位于树冠南侧的叶片其蒸腾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0:00和15:00。  相似文献   

12.
合肥市5种主要绿化树种的蒸腾速率及吸热散水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合肥市5种主要绿化树种三角枫(Acer buergeranum)、悬柃木(Platanus acerifolia)、女贞(Ligustrum lucidum)、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m),测定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生理生态因子,计算吸热散水效应.结果表明,5树种蒸腾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12:00-13:00和15:00-16:00,5树种间日均蒸腾速率大小存在明显差异,依次为广玉兰、女贞、香樟、悬柃木和三角枫,具体量值分别为2.342、1.838、1.420、1.334和1.034 mmol·m-2·s-1.经一元和多元回归分析,蒸腾速率(Tr)与气孔导度(Gs)变化趋势一致,且对4种主要生态因子-气温(Tc)、叶温(Tl)、光量子通量密度(PAR)、相对湿度(RH)响应明显.进一步计算各树种单株蒸腾吸热能值及散水量大小,依次为广玉兰、女贞、悬柃木、香樟和三角枫,蒸腾吸热能值分别为37.0、29.2、22.5、21.1和15.3 kJ,蒸腾散水量值分别为15.1、11.9、9.2、8.6和6.2 kg .而从合肥市的树木株数总量上看,则蒸腾吸热能值和散水量值总量大小依次为女贞、广玉兰、悬柃木、香樟和三角枫.  相似文献   

13.
北京城区3种绿化树种蒸腾耗水性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稳态气孔计Licor-1600, 通过对北京市区常见的绿化树种紫藤、白玉兰、连翘的蒸腾速率及其相关环境因子的测定和分析, 对比其蒸腾耗水特点 发现, 蒸腾速率日进程曲线均呈单峰型, 约在14时达到日峰值 在水热条件良好的7月份, 特征最明显 整个生长季中,在相对稳定的土壤含水率下, 3种树种蒸腾速率均在7月份表现出最大值, 8月份前3个树种蒸腾速率差异较大, 8月份后差异不明显 从1d来看, 12时前3种树种蒸腾差异不显著, 12时后差异显著 植物的蒸腾速率大小是植物自身特征和环境中多个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干旱胁迫条件下臭柏的气孔蒸腾与角质层蒸腾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为了探讨臭柏Sabina vulgaris的耐旱机理,运用切枝蒸腾法,室内实验和野外调查相结合,测定了干旱胁迫条件下臭柏的气孔蒸腾和角质层蒸腾。室内实验是将臭柏插穗带往日本冈山大学扦插,生根扦插苗移植于砾耕栽培装置中,设置对照区、弱干旱胁迫区和强干旱胁迫区(培养液渗透势分别为0MPa、-0.1MPa和-0.3MPa)3种处理进行长期的干旱胁迫室内模拟实验。野外调查是在中国毛乌素沙地土壤水分条件不同的沙丘上部和沙丘下部选择供试样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气孔蒸腾是臭柏水分消耗的主要形式。在干旱胁迫条件下,臭柏的气孔更加敏感,迅速地关闭,降低蒸腾速率,以减少水分的散失。图6参15  相似文献   

15.
利用热扩散茎流测定系统(TDP)对渭北高原矮化红富士树干液流进行长期定点定位观测,结果表明:苹果树各月平均日蒸腾速率变化规律除5、6、7月表现为双峰曲线外,其余月份基本呈现单峰曲线趋势。各月平均日蒸腾量存在差异,7月份最大,1月份最小。一年中,不同施肥处理的红富士苹果树蒸腾量在5-10月表现为施95 kg有机肥的最大,其次是施有机肥150 kg,再次是施有机肥40 kg,不施肥的最小,其他月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林—果—农复合系统中植物蒸腾及系统蒸散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讨论了林(带)、果(梨)、农(冬小麦)复合系统中植物蒸腾、耗水特征及耗水关系。结果表明冬小麦是系统中蒸腾耗水的主要部分(占系统耗水量的69.3%),梨树居中(占23.6%)。系统中蒸散耗水关系也表现出类似的规律。进一步分析指出,从合理利用水资源角度考虑,适当发展具有三层结构的林-果-农复合系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植物气孔蒸腾作用的流体动力学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叶片具有很大的内表面,气孔间相互连通。当叶片表面各部位有不同风速时,气孔口间外产生压力差,由此造成空间经气孔进入叶的内表面流动,从而促进水分蒸腾和对CO2的吸收。  相似文献   

18.
高温对辣椒幼苗叶片某些生理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经高温处理后,辣椒幼苗光合能力下降,在处理最初,净光合速率的下降以气孔限制因素为主;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非气孔限制成为主要原因。呼吸速率先下降后上升,在处理36 h 后达到一个高峰,随后降低,处理到60 h 呼吸达到非常低的水平。高温处理后,蒸腾速率急剧下降,叶表温度随着处理时间延长而持续上升。试验表明,水分在辣椒抵抗高温伤害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华北油松人工林蒸腾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于1984年生长季,利用氚水作为示踪剂对河北隆化碱房乡大水泉村西山28年生油松人工林树木蒸腾进行了测定。林木蒸腾速度变化明显,其最高值出现在7月份。整个生长季林木蒸腾速度平均值:1号标准地(2742株/公顷)为1.39毫米/天;4号标准地(1358株/公顷)为1.34毫米/天。林木蒸腾耗水总量约占同期降水量的60%,同土壤水量平衡提供的估计值相比较,氚水测量的结果是令人相当满意的。  相似文献   

20.
黄土半干旱区侧柏蒸腾作用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利用Li-1600稳态气孔仪,对黄土半干旱区山西省方山县试验地侧柏的蒸腾作用及其环境因子进行测定.该研究的目的是为分析该地区侧柏蒸腾作用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和侧柏最适的水分生态条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蒸腾速率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呈三次曲线相关,蒸腾速率与气孔阻力的关系呈幂函数相关.蒸腾作用受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影响,其中气温对蒸腾作用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