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林下栽培食用菌能够充分利用林地空间资源,获得优质食用菌农产品产出,是实现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林下食用菌产业的积极意义为切入点,归纳论述了不同林分类型下食用菌的栽培情况和林下食用菌的主要栽培模式,列举了5种典型的林下栽培食用菌案例(黑木耳、大球盖菇、竹荪、灵芝、羊肚菌)。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我国林下食用菌栽培产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发展林下食用菌产业的对策:(1)建立林下复合经营共同体;(2)加强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3)加强林下经济产业人才培养,促进林菌专业合作组织建设;(4)出台扶持政策,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5)完善林下经济相关标准、导则的制定。综上结果,以期能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
林地小拱棚双孢菇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分郁闭后,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发展食用菌栽培,可以提高收益。本文重点介绍了适宜林下栽种的双孢菇菌种及其栽培料的配置关键、接种技术、菇棚的搭建规格、林下栽培管理和采菇方法。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在正常林木储备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从事林下食用菌种植来提高复合经营效益,科学发展林下经济产业,达到"近期得利,长期得林,以短养长,长短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为此,在昆明地区进行了林下食用菌种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分下栽种的大球盖菇与榆黄蘑、香菇、灵芝、长根菇产量差异显著,林下食用菌每棒出菇率和产量为:大球盖菇榆黄蘑香菇灵芝长根菇;每棒产值为:大球盖菇灵芝榆黄蘑香菇长根菇。由此可知,大球盖菇和灵芝更适宜在滇中地区杉木-华山松、油橄榄及核桃等林下栽种,并能够发挥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我国林下食用菌栽培管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我国林下食用菌栽培管理技术研究现状,归纳了目前林下栽培食用菌种类、栽培基质、栽培林地、栽培模式、温湿度调控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管理技术,以期为林下食用菌栽培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青海省玛可河林区内野生羊肚菌的生长特性观察,结合珍稀食用菌人工栽培经验,从羊肚菌原种菌丝培养,栽培种制作,林下栽培及最后收菇等操作流程,做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6.
金针菇是我国目前大众化消费数量大,价位高,周年供货的食用菌之一。以沈阳市场为例,现已形成了三段式供货格局,每年11月~次年4月为河北菇占主要市场期;每年5~10月为工厂化反季节菇占主要市场期;进年来在两大栽培模式的间隙出现了差季节栽培模式,所谓的差季节栽培就是指在每年7~  相似文献   

7.
黑木耳是一种较适宜在辽东山区林下栽培的食用菌。辽东山区黑木耳林下集约栽培技术主要分为菌袋培养和林下栽培管理两部分:菌袋培养包括培养基配方、制袋、菌丝培养等;林下栽培管理包括耳场选择、清场、摆袋、水源选择、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和干制加工等。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安吉县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下食用菌栽培产业发展现状,采用入户调查和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安吉县毛竹林下食用菌栽培产业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截至2021年底,已累计发展毛竹林下食用菌栽培面积19.24 hm2;毛竹林下食用菌栽培经营主体分别有家庭林场(农场)2家、毛竹专业合作社14家、企业3家,共计19家;食用菌种类由一个食用菌种竹荪Dictyophora indusiata发展到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黑皮鸡枞菌Oudemansiella raphanipes、灵芝Ganoderma Lucidum、猴头菇Hericium erinaceus、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等多个食用菌种共同发展;竹荪可产954.63 kg·hm-2·a-1,按干竹荪500元·kg-1计算,经济效益可达47.73万元·hm-2·a-1,大球盖菇可产19 625 kg·hm-2  相似文献   

9.
林分郁闭后采伐前没有直接的经济收益,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发展食用茵栽培,可以提高林地经济收益,实现以短养长的目标。本文针对重庆市丰富的林地资源,提出了适宜林下栽种的蘑菇菌种及其栽培料的配置关键、接种技术、菇棚搭建、林下栽培管理和采菇方法,以指导广大林农因地制宜地进行林下蘑菇生产。  相似文献   

10.
元蘑(Hohenbuehelia serotine)是东北地区传统的食用菌,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林下食用菌栽培是发展林下经济重要内容之一,根据多年来的实践经验,总结了在小兴安岭地区林下元蘑的生长发育条件、林下栽培、采收等各环节的技术要点及技术规范。利用木耳菌糠林下栽培元蘑,既可节约农业用地,提高元蘑品质,又能降低生产成本,减少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对林业资源的消耗,缓解菌林矛盾,还为进一步利用木耳菌糠发展高效生态林业和循环经济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板栗林下栽培香菇,即栗菌间作,符合当前经济林发展的要求。该文总结板栗林下栽培香菇出现的问题: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温度过高或降雨量偏多偏少时都不利于香菇的生长;栽培过程中还经常出现头潮菇迟迟不出、子实体过密、水肿菇、畸形菇等。如果不及时解决将会严重影响香菇产量,降低经济效益。作者通过几年的栽培生产实践,提出了切实有效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2.
发展食用菌生产,特别是发展食用菌中的新优特品种,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松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 variant)是大球盖菇的一个变种,大球盖菇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向发展中国家推荐栽培的优质食用菌之一.大球盖菇栽培前需对培养料进行发酵处理,松菇则可以用稻草或麦草等农作物秸秆进行生料栽培,不需先行堆制发酵,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优质菇种,我们已对其进行过初步研究[1~4].  相似文献   

13.
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及优劣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生态结构、资源利用特点、操作便利性、副效应等方面分析了近年国内几种主要林下经济模式的优劣。林药模式基本上没有种间矛盾,但不适合大规模经营;林菌模式适应种类多且地域广,但对栽培区水源条件、交通条件要求较高;林禽模式宜根据不同禽种生态习性择地饲养和轮养,应特别注意解决污染和疫病问题;林草、畜模式宜将林下种草和动物圈养结合起来,防患面源污染和疫病,防止对林地土壤扰动太大;林虫(蜂)模式中适合发展的经济昆虫较多,应根据各地传统习惯和加工能力,分项发展;林花模式中,适合林下种植的花卉和荫生植物较多,这一模式相对而言,对林地的干扰较少,是自然界中自然存在的一类群落结构,合理性较好。以上各种经济模式各有特点,各见其长,均可供林权主发展林下经济时甄别选择。林下经济发展应遵循生态优先原则,注意群落种问关系的协调。林下经济物种不可生硬拼凑,本木倒置。各模式的推广应充分考虑气候、市场等地域特点。文章还介绍了一种菌根性食用菌模式。菌根性食用菌与多种树木有天然的共生关系,且多是市场俏销的种类。利用已经发展成熟的栽培技术提高林下菌根性食用菌栽培集约化程度,可实现多年持续高产、高效益,且对林地的人为干预最少,能很好地保护林地生物多样性。这是其它模式所不具备的优势。因此,认为菌根性食用菌模式是目前最能兼顾生态与经济效益,前景良好的林下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14.
2014年4月,选择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us)和姬菇(P.cornucopiae)菌种,利用皇竹草(Pennisetum sinese)、茶渣制作培养料在浙江省临安市的一块毛竹林(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pubescens)下进行栽培,同年4月底至6月底采收菌菇。结果表明,皇竹草和茶渣均适于栽培秀珍菇和姬菇,以皇竹草作为栽培主料培养的秀珍菇和姬菇产量均高于以茶渣培养的食用菌的产量;通过食用菌生态经营,竹林土壤中的K、P等营养元素含量显著增加,土壤酸化得到有效缓解。  相似文献   

15.
仿野生食用菌栽培能够充分利用人工林和天然林的大环境,产品天然优质。总结了仿野生种植优质食用菌技术、以玉米芯和秸杆为主代替木屑做基质的食用菌培养技术和食用菌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实现了投入产出比1∶3~5,旨在进一步探索以林养菇,以菇促林的生态发展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6.
北方香菇松树林下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香菇生产规模日益扩大,栽培的方式多种多样,为了节省土地,降低生产成本,利用现有的松林空闲地,进行了香菇栽培的试验,现将松树林下栽培香菇技术介绍如下。 1 菇场选择:菇地选择在牡丹江市郊三道关的人造松林中,松树平均密度3m×3m,树龄20~30年,树高10~15m,表层土质为沙地坡土,地表杂草丛生。 2 栽培季节:牡丹江市一般3月初做原种,4月初做栽培袋。6~7月份出菇。各地可根据出菇时间确定做栽培袋的时间。 3 选择优良品种:采用汉香L266品种,该品种引自武汉新宇食用菌研究所。该菇种系袋料花菇新品种。出菇温度7~26℃,以15~20℃最适,…  相似文献   

17.
依据抚顺地区气候特点,经过几年的科研与生产实践,该文总结了林下香菇栽培技术要点,阐述了香菇林下栽培的优势、季节安排、林地选择、拱棚搭建、品种选择、菌棒制作、出菇管理等关键技术和注意事项。与传统大地冷棚栽培相比,林下天然的出菇环境,湿度大、温度低、昼夜温差大,减少了早晚管理工作量;夏季伏天高温季节保证正常出菇,优质菇率提高10%左右;节省耕地,减少了棚被、草帘、遮阳网成本,平均每标准袋(棒)增加收入0.3元左右。  相似文献   

18.
废弃菌渣二次利用及环保处理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几年来,黑龙江省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2004年全省代料栽培黑木耳达10几亿袋,滑菇生产近亿袋,平菇、香菇、榆黄蘑等菇类栽培数量也较多,逐年呈递增趋势。每年菇、耳采收后都产生了大量的食用菌废弃菌渣,这些废弃菌渣如果不及时处理,杂菌侵染到处扩散,严重污染环境。由于食用菌栽培是在各个林区、农区,每家每户分散经营,有的是在交通非常不便的山区,治理难度较大。如果将这些废菌渣经过一定的处理,使其重新作为食用菌的栽培原料,这样既节约了生产成本,又治理了环境污染。针对以杂木屑栽培黑木耳、滑菇;以农作物秸秆栽培平菇、榆黄蘑等菇类的废菌渣二次利用进行技术探讨。  相似文献   

19.
香菇是近几年“南菇北移”最为典型的食用菌之一,在甘肃、青海等省(区)的高海拔温凉地区的栽培区域和栽培规模都在逐年扩大。但在这里生产的香菇却因质量欠佳,90%以上的产品难以进入香菇销售的主流市场,只能在当地争夺鲜品市场,故而效益不高。导致香菇质量不能满足市场要求的原因:一是观念,二是技术。就观念而言相当数量的菇农仍以高产为荣,以高产为栽培目标,不知畅销的市场大门只对“花菇”敞开,而“薄菇”、“畸形菇”、“光面菇”、“碎菇”只能望市兴叹。  相似文献   

20.
选择适宜棚室栽培、高产优质食用菌新品种,规范安全用种;利用玉米芯等农作物秸秆作为新型基质栽培食用菌;优化出菇方式,实施催蕾促菇,利用通风、立体套种等措施,调节水稻育秧大棚内的小气候,满足不同时期食用菌对温、光、水、气等环境的需求;开展菌渣无害化、资源化利用等研究工作;2012~2014年在富锦市对水稻育秧大棚食用菌安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进行集成与示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综合效益提高10%以上,探索出一条提高育秧大棚综合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