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通过杂交育种培育高产、优质、兼具观赏和油用价值于一身的凤丹牡丹新品种,收集洛阳、邵阳、亳州、菏泽、铜陵5个种源的105株凤丹,进行种源内和种源间的杂交试验,同时开展凤丹与观赏性状优良的中原牡丹和日本牡丹品种之间的杂交。结果表明:同种源及不同种源间的凤丹优株人工杂交,种源因素对单株种子产量影响不大;不同种源的凤丹人工杂交比自然杂交单果种子数多,但种子均重和种子大小较自然杂交略小;不同种源凤丹与7个中原牡丹品种杂交,洛阳凤丹与香玉杂交、邵阳凤丹与玉面桃花杂交、菏泽凤丹与玉面桃花杂交、邵阳凤丹与霓虹焕彩杂交,单株种子重均超过12 g;不同种源凤丹与3个日本牡丹品种杂交,洛阳凤丹与太阳杂交单株种子产量最高(92.64 g)。该研究为利用传统育种手段进行高产、优质、兼具观赏和油用价值的新品种选育奠定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在江南湿热地区推广种植油用牡丹,采用避雨栽培地区模式对"凤丹白"品种进行试种,采收种子并进行籽油提取和指标测定,比较其与正常露地栽培指标异同.[方法]在杭州海涂围垦地区采用全年避雨栽培"凤丹白"品种的油用牡丹,收获种子后亚临界萃取法获得籽油,测试该种植模式下含油量、主要特征指标、主要脂肪酸含量、主要理化性质等的数据,通过与露天栽培下的该品种相关指标的比较分析,明确保护地种植下油用牡丹的籽油品质.[结果]避雨栽培下,"凤丹白"长势良好,籽油综合品质与露地产籽油没有显著差异.[结论]研究可为今后在江南湿热地区推广种植油用牡丹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油用牡丹栽植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用牡丹生产过程中,主要的栽培种群为"凤丹"和"紫斑牡丹"两个品种。油用牡丹可以生产牡丹籽油;同时其花蕾还可加工生产茶制品,籽饼通过加工可作为有机饲料生产的原材料,油用牡丹根皮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丹皮",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油用牡丹用途广泛,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油用牡丹的品种选择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发展油用牡丹的意义 油用牡丹是指具有较高结实性.主要用于采收牡丹种子、提取油料为目的而种植的牡丹品种或资源类型.主要有凤丹和紫斑牡丹。中国是一个食用油进121大国。数据表明,中国每年需要消费2500万~2700万t食用油.其中自产仅占40%左右,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油用牡丹植株对Ca、Mg、S的吸收规律,为油用牡丹专用肥配制及合理施用提供参考,本研究以5年生油用牡丹'凤丹'为试验材料,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测定油用牡丹生长发育过程中叶片、新枝、老枝、根和果荚中Ca、Mg、S元素的含量和积累量,分析其不同器官中三种元素含量和积累量的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油用牡丹的年生长...  相似文献   

6.
以高温高湿气候的赣南地区为试验点,引进山东菏泽的"凤丹"油用牡丹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移栽与播种的方式,通过观测油用牡丹的移栽成活率、地径、株高、冠幅、种子萌芽率、主根长、侧根数等,研究不同引种苗龄、不同作物套种对油用牡丹生长指标的影响以及不同浸种方式对油用牡丹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油用牡丹在高温高湿的赣南地区能够正常开花座果,其物候表现为1月萌芽,2月展叶、现蕾、开花,3月盛花、谢花;引种苗龄植株的株高、地径、冠幅、叶量、花量、成活率均呈现1年生苗<2年生苗<3年生苗<4年生苗,各苗龄的株高、地径、冠幅、叶量之间差异显著;与CK相比,套种玉米、芝麻、大豆的油用牡丹株高之间差异显著;GA3浓度在100~300 mg/L时能够有效提高油用牡丹种子出芽率,当GA3浓度在300~500 mg/L时,抑制油用牡丹种子的萌芽.综上所述,油用牡丹在赣南地区能够正常开花座果,不同苗龄的生长指标之间差异显著,套种能够有效促进植株伸长生长,100 mg/L的GA3浸泡油用牡丹24 h,出芽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油用牡丹因其籽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而逐渐被重视。为提高油用牡丹的播种育苗技术,本文比较研究了不同播种时间、不同预处理方式、不同播种深度对种苗发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油用牡丹"凤丹白"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效果最好的处理为9月中旬播种、200 mg·kg-1GA3浸种12 h处理、播种深度为5 cm。  相似文献   

8.
在油用牡丹引种栽培的基础上,提出其播种育苗与栽培管理技术,为油用牡丹在泌阳县的引种繁育提供科学依据,为油用牡丹在全国的引种繁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油用牡丹凤丹的籽粒产量和品质性状与不同海拔高度气象因子的相关性,选用油用牡丹凤丹品种为供试材料,在洛阳地区海拔100~1 010 m的不同样地进行多点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海拔高度与凤丹籽粒灌浆期和种仁粗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海拔高度与种仁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种仁蛋白质含量与粗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海拔高度与凤丹籽粒种仁棕榈酸和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种仁亚麻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与各气象因子无显著相关性。说明海拔高度影响油用牡丹凤丹籽粒最主要的品质性状是种仁粗脂肪含量。在中高海拔的丘陵山区种植油用牡丹凤丹有利于提高其籽粒百粒质量、出仁率和种仁粗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10.
在西昌市樟木乡丘陵村开展不同苗龄凤丹牡丹种苗引种种植试验,并观察、调查其生长表现。结果表明,引种植株成活率达到98%以上,且新根萌发状况良好,五年生大苗种植第2年能正常开花结实。由此表明,西昌市樟木乡丘陵村适宜种植油用牡丹,为进一步在西昌及周边相似生态区推广种植油用牡丹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建立油用牡丹根部HPLC指纹图谱,为贵州引种油用牡丹后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了12个油用牡丹样品的化学成分及其丹皮酚含量。液相条件为C18柱(4.6×2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230 nm,柱温35 ℃,进样量10 μL。结合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与聚类分析,得到了12个油用牡丹指纹图谱与聚类分析树状图。结果显示,山东菏泽、河南洛阳、贵州沿河、贵州思南的油用牡丹样品指纹图谱的特征性与专属性较强,11个共有峰稳定性良好;除G9外,其余样品间HPLC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不同产地油用牡丹样品聚类分析结果与相似度分析基本一致。12个油用牡丹样品丹皮酚含量均在0.29 mg·g-1以上,其中河南洛阳丹凤(G6)、河南洛阳紫斑(G4)、山东菏泽紫斑(G3)丹皮酚含量相对较高,分别为0.399 mg·g-1、0.398 mg·g-1和0.397 mg·g-1。贵州沿河、思南引种的油用牡丹凤丹和紫斑生长良好,但丹皮酚含量与引种地油用牡丹存在差异。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准确、稳定性好,为贵州其他地区油用牡丹引种与质量控制提供了新思路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探讨不同栽培条件下油用牡丹种子产量及含油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现阶段我国很多地区为了发展经济,对油用牡丹种子产量及含油率进行分析。在不同的条件下,油用牡丹种子产量及含油率等级会不同。因此本文主要从油用牡丹种子产量及含油率的材料与方法出发,对不同栽培条件下油用牡丹种子产量及含油率出现的结果和分析进行阐述,并给出不同栽培条件下油用牡丹种子产量及含油率相应的结论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正油用牡丹为芍药科芍药属植物,多年生落叶小灌木,是一种优良的木本油料作物。笔者结合近年来与油用牡丹种植大户共同探索,对油用牡丹生产实践调查分析,请专家论证,基本掌握了油用牡丹育苗技术,现就油用牡丹育苗技术总结如下。1油用牡丹选种和苗圃地的选择油用牡丹主要是以采收种子、榨取油料为目的,因此在因此要选择高产、稳产的品种。购买油用牡丹籽时要选择籽粒较饱满、颜色黑亮得当年成熟种子,净度达95%以上。如凤丹和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油用牡丹植株生长过程中微量元素的变化规律,以5年生油用牡丹‘凤丹’为试验材料,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油用牡丹生长发育过程中叶片、新枝、老枝、根和果荚中微量元素Cu、Mn、Zn、B、Mo、Fe的含量和积累量,明确在油用牡丹不同器官中各微量元素的含量和积累量的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油用牡丹植株在年生长周期中,对于微量元素的吸收与积累存在差异,植株中Fe的含量与积累量最高。油用牡丹植株中各微量元素吸收量的大小顺序为FeBMnZnCuMo,年吸收量分别为23.16,5.13,2.90,2.54,1.32,0.68mg·株-1,年吸收量之比为34∶7.5∶4.3∶3.7∶2∶1。油用牡丹植株中Cu、Fe的吸收活跃期在休眠期(1月)~大风铃期(4月);Mn、B、Mo的吸收活跃期在盛花期(5月)~果荚发育期(6月);Zn的吸收活跃期在果荚发育期(6月)~种籽成熟期(8月)。相关性分析表明,油用牡丹植株中Mo的积累量与Cu、Mn、B、Fe的积累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Cu的积累量与Zn、B的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Mn的积累量与B的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综上,在施肥时应注意微量元素肥料的补充,同时合理配施肥料,保证油用牡丹植株的营养需求。  相似文献   

15.
以油用牡丹'凤丹'为材料,整株喷施4种浓度(50、100、200、400μmol/L)的茉莉酸甲酯(MeJA),以喷施清水处理为对照(CK),连续喷施3 d后进行干旱处理再复水,在'凤丹'到达中度、重度干旱2 d及复水2 d后取样,测定'凤丹'叶片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光合色素含量,同时对光合指标进...  相似文献   

16.
正油用牡丹是指芍药属牡丹组中结实率高,且种子含油率高(特别是其中α-亚麻酸等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适宜用作油料作物栽培的种类。中国林科院通过对压榨牡丹籽油分析,这种以牡丹籽仁为原料,经压榨、精制等工艺而成的金黄色透明油状液体,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2%以上,其中α-亚麻酸占42%,多项指标超过被称为"液体黄金"的橄榄油。中国林科院化验人员惊叹:这是世界上最好的食用油!油用牡丹是一种新兴的木本油料作物,现在用于生产中的  相似文献   

17.
结荚期光照时间对大豆产量和化学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结荚期光照时间对大豆产量和化学品质的影响,为大豆主产区高油和高蛋白大豆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高油大豆品种"东农434"和高蛋白大豆品种"东农42"为供试材料,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结荚期不同光照时间对大豆产量和化学品质的影响。【结果】结荚期光照时间对高油和高蛋白大豆的产量、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影响程度不同。随着结荚期光照时间的缩短,高油和高蛋白大豆产量明显降低,且高蛋白品种"东农42"的产量降低幅度大于高油品种"东农434"。适当缩短光照时间可提高2个大豆品种的蛋白质和脂肪总含量。【结论】缩短结荚期光照时间对2个大豆品种产量的影响较明显,但对大豆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油用牡丹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油用牡丹引种栽培的基础上,提出其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为油用牡丹在河南省泌阳县的引种繁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大豆品种品质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1987~2002年对吉林省审(认)定(不包括引种)的92个大豆品种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省大豆品种平均蛋白质含量为41.07%,脂肪含量为19.94%。其中,普通高产大豆品种平均蛋白质含量为40.9%,脂肪含量为19.96%;高蛋白大豆品种平均蛋白质含量为44.99%;高油大豆品种平均脂肪含量为22.37%。全省仍然缺少蛋白质含量达46%以上和脂肪含量达23%以上的优质大豆新品种。含有十胜长叶大豆种质的高油、高蛋白大豆品种分别占我省高油、高蛋白大豆品种总数的61.5%和53.3%。  相似文献   

20.
赣南地区多山地、丘陵,植被繁茂,属于第二类油用牡丹适宜种植区。本文从选地与整地、品种选择、种苗处理与定植、追肥、平茬及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赣南高山丘陵地区凤丹油用牡丹栽培技术,以期为推进赣南油用牡丹产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