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泌乳水牛产奶量及氮代谢的影响.试验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选用16头体况良好、上期泌乳量相近、产犊胎次2~3胎、健康的泌乳前期水牛,随机分为4组,进行动物饲养试验和消化代谢试验.将4组泌乳水牛随机分配到4个梯度的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组,即16.0%、15.2%、14.4%、13.6%4个组,每组4头,进行4期饲养试验,每期21 d,共84 d.按照4×4拉丁方设计给各期各组泌乳水牛饲喂不同粗蛋白质水平的饲粮,每期试验预试期7d.在第2期和第4期饲养试验的最后4d开展2期氮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总采食氮、可消化氮、乳氮/进食氮以及氮表观消化率在部分组间差异显著(P<0.05);乳氮、粪氮、尿氮在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饲喂不同粗蛋白质水平饲粮对水牛产奶量、乳蛋白率、乳脂率、乳非脂固形物率和乳糖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血清总蛋白和尿素氮含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以试验期间进食氮水平(g/d)为横坐标(x),标准乳产量(kg/d)为纵坐标(y),获得进食氮水平与标准乳产量的二次曲线关系,即y=-0.001 6x2+0.955 6x-129.91.由此可见,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泌乳水牛生产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影响不显著,根据进食氮水平与标准乳产量的二次曲线关系可得,当进食氮水平为298.625 g/d时,得到水牛标准乳产量最大值为12.773 kg/d.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不同氮水平对牦牛瘤胃发酵及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特征的影响.试验选择4头体重相近[(148.5±9.2)kg]的3岁去势天祝白牦牛,采用4×4拉丁方设计,试验共分4期,每期21 d,4个饲粮氮水平[干物质(DM)基础]分别为低氮[粗蛋白质(CP)8.98%]、中低氮(CP 12.36%)、中高氮(CP 15...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探讨牦牛尿中嘌呤衍生物(PD)排出量对饲粮氮水平的响应规律,并基于此估测了瘤胃微生物氮(MN)产量,以期为高寒牧区牦牛的科学饲养提供参考。选取4头体重[(192±12)kg]相近、年龄(3岁)相同的去势公牦牛,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将牦牛分为4组,各组饲粮氮水平分别是1.03%、1.95%、2.85%和3.76%,每组1头;试验分为4期,每期21 d,包含15 d的预试期和6 d的正试期。结果表明,牦牛尿中PD主要由尿囊素和尿酸组成,尿囊素/PD和尿酸/PD分别为0.69~0.76、0.23~0.30,黄嘌呤与次黄嘌呤的含量极少。当饲粮氮水平升高时,尿中PD、尿囊素、尿酸以及马尿酸排出量均线性增加(P0.05),而尿酸/PD和嘌呤氮指数(PNI)均线性降低(P0.05)。瘤胃细菌嘌呤碱基(RNA当量)含量、瘤胃细菌氮含量以及瘤胃MN产量都随着饲粮氮水平升高而线性增加(P0.05),但饲粮氮用于合成MN的效率[即瘤胃MN/食入氮(NI)]却线性降低(P0.05)。基于尿中PD排出量(mmol/d)和瘤胃MN产量(g/d)与NI(g/d)之间良好的线性关系,构建了如下数学模型:PD=0.58NI+18.28,MN=0.18NI+22.18。综合得出,当牦牛饲粮氮水平为2.85%时,牦牛瘤胃M N产量最大,为42.60 g/d,而PNI以及饲粮氮用于合成M N的效率却在低氮(1.03%)条件下达到最高,这一结果揭示了牦牛对低氮饲粮中氮素营养高效利用的特点,解释了牦牛对青藏高原饲料营养匮乏的适应性的营养机理。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粗蛋白质(CP)水平对中国荷斯坦奶牛产奶性能、氮利用及血液激素的影响.采用重复4×4拉丁方设计,8头经产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个处理.4个处理的饲粮CP水平分别为12.56%、13.96%、15.53%和16.93%.试验分为4个周期,每个周期18 d.在4d收集期内,全量收集粪、尿,每天测量产奶量、乳成分和干物质摄入量(DMI),并在收集期最后1d采集血样.结果表明:4个饲粮处理的DMI基本相同(P>0.05);饲粮CP水平12.56%的产奶量和能量校正奶(ECM)明显低于饲粮CP水平13.96%至16.93% (P <0.05),饲粮CP水平13.96%至16.93%的产奶量和ECM基本相同,其中饲粮CP水平13.96%和16.93%的产奶量分别为28.18和28.72 kg/d,ECM分别为32.64和32.04 kg/d;乳成分中仅乳蛋白率随着饲粮CP水平增加而提高(P<0.05);饲粮CP水平12.56%和13.96%的乳氮效率明显高于饲粮CP水平15.53%和16.93%(P<0.05或P<0.01);随着饲粮CP水平的提高,尿氮排出量不断增加,乳氮排出量也缓慢上涨,体内氮沉积显著增加(P<0.05或P<0.01),只有饲粮CP水平16.93%的粪氮排出量明显增加(P<0.05);饲粮CP水平12.56%的血液瘦素浓度最高(P<0.05),催乳素(PRL)、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糖、非酯化脂肪酸( NEFA)和β-羟丁酸(BHBA)浓度较高;而饲粮CP水平16.93%的血浆尿素氮(PUN)浓度最高(P<0.01),胰岛素和GH浓度较高,IGF-1浓度较低.由此可见,饲粮CP水平13.96%适合中国荷斯坦奶牛产奶量28 kg/d或ECM 32 kg/d的泌乳性能、氮利用和内分泌调节.  相似文献   

5.
试验选用3只健康,并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杂种羯绵羊,采用3×3无重复拉丁方试验设计。研究以玉米秸、小麦秸和苜蓿草为粗料的全颗粒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酵母培养物(YC)对绵羊饲粮中氮的消化与代谢的影响。试验用饲粮为基础饲粮+0%YC、基础饲粮+1.5%YC和基础饲粮+3%YC,基础饲粮粗精比为67∶33。试验分3期,每期16d,全期48d。试验结果表明:全饲粮颗粒料中添加YC,对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提高了氮的存留率(P=0.022);添加YC,对瘤胃液总氮、氨氮、尿素氮及蛋白氮浓度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6.
研究放牧绵羊瘤胃液氨氮和血浆尿素氮浓度的动态变化规律:放牧绵羊瘤胃液氢氮和血浆尿素氮水平在青草期内较高,而在枯草期内较低;蠕虫感染对放牧绵羊瘤胃液氨氮和血浆尿素氮浓度有一定影响,当绵羊受到蠕虫严重感染时,使其瘤胃液氨氮水平降低,而使血浆尿素氮水平升高。绵羊瘤胃液氨氮和血浆尿素氮水平受其粗蛋白质和能量进食水平的显著影响,采用SYSTAT统计软件包建立的多元回归数学模型,提出了采用瘤胃液氨氮浓度(NH3-N:mg/100ml),代谢能进食量(MEIMJ/日·只)或血浆尿素氮水平(PUN:mg/100ml)估测放牧绵羊蛋白质进食量(CPI:g/日·只)的数学模型为:CPI=-66.405-6.959(NH3-N)+0.931(NH3-N)2+20.018PUN-0.604PUN2CPI=34.501-12.276(NH3-N)+0.859(NH3-N)2+10.139MEI+0.165MEI2利用瘤胃液氨氮浓度(NH3-N:mg/100ml)和挥发性脂肪酸浓度(TVFA:mM%)估测绵羊代谢能进食量(MEI:MJ/日·只)的数学模型为:MEI=6.397+0.477(NH3-N)-0.285TVFA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小尾寒羊瘤胃内环境的影响。试验以小尾寒羊为瘤胃液供体,借助DFCCS-Ⅱ型双外流连续培养系统,对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2%、14%、16%、18%的4种饲粮进行体外发酵,于投料前、后2 h采集瘤胃液,测定其pH值、氨态氮、挥发性脂肪酸和菌体蛋白含量。结果表明:随着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的提高,瘤胃液pH值呈显著升高的趋势(P0.05);氨态氮浓度极显著升高(P0.01);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16%水平显著高于12%、18%水平(P0.05);乙酸与丙酸的比值显著下降(P0.05);粗蛋白质水平对乙酸、丙酸、丁酸影响不显著(P0.05);菌体蛋白浓度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16%水平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瘤胃内pH值、氨态氮、挥发性脂肪酸、菌体蛋白含量有显著的影响,粗蛋白质水平为16%的饲粮最有利于小尾寒羊瘤胃内环境发酵。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研究泌乳奶牛乳尿素氮和粪尿氮中氨排放量之间的关系及泌乳阶段和日粮粗蛋白质水平是否影响两者之间的关系。试验选用12头经产荷斯坦奶牛,按泌乳日龄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泌乳前期(123d±26dDIM)、泌乳中期(175d±3dDIM)和泌乳后期(221d±12dDIM)组,每组4头奶牛。试验采用裂区拉丁方平衡试验设计。泌乳阶段为主效应,日粮蛋白质水平(15%、17%、9%、21%,干物质基础)为次效应。试验期7d,试验的第1天至第6天为适应期,第7天为粪尿和生鲜乳采样期。每头牛的粪样和尿样按比例混合制成浆糊状,然后通过流量室(22.5℃)24h测定氨的排放量。测定氨排放量前、后各取粪尿样混合样品1次。结果显示,日粮粗蛋白质水平从15%提高到21%时,尿液体积从25.3kg/d提高到37.1kg/d,粪尿混合样品量随之提高22%;粪尿混合样中尿素氮浓度(153.5~465.2g/dL)随日粮粗蛋白质水平(15%~21%CP)的提高线性提高。日粮处理不影响粪尿样品中最终尿素氮浓度(都低于10.86g/dL)。粪尿样中总氨氮浓度(228.2~508.7g/dL)随着日粮粗蛋白质水平(15%~21%CP)的提高线性提高。每头牛氨的释放量在57~149g/d氮之间并随日粮粗蛋白质水平的提高线性提高,但泌乳阶段不影响氨的释放量。随着日粮粗蛋白质水平的提高,氨释放量占总氮采食量的比例从12%提高到20%,占尿尿素氮的比例却从67%降到47%。氨释放量与乳尿素氮之间存在强相关(氨气释放量g/(d.头)=(25.0±6.72)+(5.03±0.373)×MUN(mg/dL);R2=0.85),但与泌乳阶段之间不存在相关性。因此,乳尿素氮可作为预测奶牛粪尿中氨排放量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尿排泄量是处理粪肥过程中组成要素之一,同时尿氮会产生挥发氨。对尿氮预测方程的研究和验证主要集中在日粮因素方面,降低排尿量和尿中养分排泄量为粪尿分开管理和将来其它技术提供依据。本试验旨在研究排尿量和尿N、尿Na、尿K排泄量的预测方程,并与已出版的预测方程进行对比。代谢试验在华盛顿州大学进行,测定矿物质排泄量。排尿量平均为24.1kg/d,尿氮排泄量为63~499g/d。建立回归方程预测排尿量和尿N、尿Na、尿K排泄量。预测回归方程包括产奶量、体重、日粮粗蛋白质、乳中尿素氮含量和养分食入量。已发表预测方程中的数据来源于华盛顿州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通过回归方程中预测值的残差估测平均数和斜线。预测方程的评价和验证对于预测方程的发展非常重要,它将会更准确地估测泌乳奶牛的尿和尿氮排泄量。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探讨周期性变动饲粮蛋白质水平对内蒙古白绒山羊内源尿素氮循环和微生物蛋白质合成的影响。饲粮分为低(7.5%)、中(10.5%)和高(13.5%)3个蛋白质水平。选用9只体况良好,体重为(45.63±3.15)kg,装有瘤胃瘘管的内蒙古白绒山羊,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为3组,即中蛋白质饲粮组(对照组)、变动低蛋白质饲粮组(2 d低蛋白质饲粮—2 d高蛋白质饲粮,循环饲喂)、变动高蛋白质饲粮组(2 d高蛋白质饲粮—2 d低蛋白质饲粮,循环饲喂)。预试期16 d,正试期12 d。通过全收粪尿法、嘌呤衍生物法和同位素灌注法测定山羊氮代谢、内源尿素氮循环以及微生物蛋白质合成的变化。结果表明:1)中蛋白质饲粮组与变动蛋白质饲粮组比较,瘤胃液氨氮(NH3-N)浓度显著增加(P<0.05),粪氮、尿氮排出量显著增加(P<0.05),沉积氮/摄入氮显著降低(P<0.05),尿中嘌呤衍生物排出量和微生物蛋白质合成的量显著降低(P<0.05);2)变动低蛋白质饲粮组与变动高蛋白质饲粮组比较,瘤胃液NH3-N浓度显著降低(P<0.05);3)周期性变动饲粮蛋白质水平后,进入胃肠道的尿素氮/肝脏合成的内源尿素氮显著增加(P<0.05),进入尿中的尿素氮/肝脏合成的内源尿素氮显著减少(P<0.05),返回鸟氨酸循环的尿素氮/进入胃肠道的尿素氮显著减少(P<0.05),用于再合成的尿素氮/进入胃肠道的尿素氮显著增加(P<0.05)。综上所述,周期性变动饲粮蛋白质水平有利于提高内蒙古白绒山羊氮利用率和微生物蛋白质合成量。  相似文献   

11.
提高反刍动物氮利用率是应对全球饲料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论文从当前对反刍动物氮代谢规律的最新认识、日粮和瘤胃因素对反刍动物氮利用率的影响以及经济与环境友好型集成技术等方面,综合阐述了国内外在提高反刍动物氮利用率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土壤无机氮是可以直接被植物根系吸收的氮素形态,也是表征土壤肥力的重要参数。基于内蒙古贝加尔针茅草原长期氮素添加(NH4NO3)试验平台,本研究选取4个氮素添加水平,分别是0(CK)、30(N30)、50(N50)和100 kg N·hm-2·a-1(N100),探究氮素添加对土壤无机氮的影响。于2015年生长季(6—10月)每月中旬分别采集0~10、10~20、20~30、30~40 cm四个土层深度的土壤样品,测定土壤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含量。结果表明:贝加尔针茅草原0~40 cm土壤中,CK、N30和N50处理的土壤铵态氮含量较土壤硝态氮含量高,N100处理中,二者几乎各占一半,生长季内无机氮含量的变化趋势与硝态氮一致;各处理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和无机氮含量在土层间的关系均表现为:0~1010~2020~3030~40 cm,且都随氮素添加水平增加而增加。经方差分析表明,氮素添加、取样时间、土层深度及三者交互作用对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和无机氮含量均有极显著影响;本试验中,在自然水热条件下,N100处理有明显的硝态氮累积,达"氮饱和点"。  相似文献   

13.
14.
采用4×4的拉丁方试验设计,将体重、奶产量和泌乳天数接近的4头经产荷斯坦牛饲喂四种等能量水平不同蛋白质水平(13.2%,14.1%,15.0%和16.2%,干物质基础)的日粮,来研究奶牛乳尿素氮浓度及氮利用率的变化情况。整个试验期共56d,每期14d,1-10d为调整期,11-13d为粪尿收集期。结果发现,随着日粮蛋白质水平的增加,乳尿素氮浓度极显著升高(P<0.01),而氮的利用率随着蛋白质水平的增加而显著下降(P<0.05);乳尿素氮和氮利用率间存在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P<0.01)。乳尿素氮可以作为反映奶牛日粮蛋白质水平变化的指标,也有可能作为估测奶牛氮利用率的指标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比较了乳尿素氮估测奶牛尿氮排泄量的两个模型(模型1,UN=17.64×MUN;模型2,UN=10.068×MUN+47.29)的差异显著性,并利用24篇有关文献中泌乳奶牛乳尿素氮含量和尿氮排泄量的数据进行了残差图分析,评价了上述两个模型的准确性情况。结果表明,两个模型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且均不能准确估计奶牛的尿氮排泄量。  相似文献   

16.
草坪根系层基质和氮肥类型对氮淋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更好地了解高尔夫球场草坪施用氮肥对水环境的影响,在温室里模拟高尔夫果岭用PVC管建造4种基质类型的小型蒸渗仪播种建植匍匐翦股颖(Agrostis stolonifera L. cv. Penncross),出苗后施用Hoagland和Arnon营养液培育至成坪,成坪后选用速效氮尿素和控释肥丁异叉双缩脲进行氮肥类型处理,每两周施1.8 g·m-2N。结果表明:4种基质类型的草坪幼坪期都存在污染地下水的可能性,但随草坪的成熟而降低,其中改良沙基质的草坪可能性最小;速效氮肥处理的草坪氮的淋失显著高于缓释氮肥处理。综合比较,高尔夫果岭根系层采用改良沙基质、少量多次地施用缓释肥可以有效控制氮的淋失。  相似文献   

17.
饲料中硝态氮对燃烧法与凯氏法总氮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确定硝态氮对饲料含氮量的杜马斯燃烧法测定值(Cn)和凯氏法测定值(Kn)的影响,对14种硝态氮含量较高的饲料原料,采用杜马斯燃烧法和凯氏法测定各样本中的含氮量,并以化学法测定硝态氮含量为对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4种样本含氮量的燃烧法测定值显著高于凯氏法测定值(P<0.01),虽然2种方法测定结果间高度相关(r=0.9960),但拟合曲线与Y=X存在显著差异(P<0.01),燃烧法与凯氏法测定值间差值(Cn-Kn)与饲料中硝态氮含量相关性低(R2=0.6036)。由此可得出,当饲料中含有大量硝态氮时,燃烧法测定值显著高于凯氏法测定值,但2种方法测定值差与硝态氮含量相关性低,因此硝态氮是造成饲料含氮量的燃烧法与凯氏法测定值间差异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惟一原因。  相似文献   

18.
以新苏2号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 ‘Xinsu No.2')为材料,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在拔节、孕穗和灌浆期以固定比例追施尿素(0, 150, 300, 450, 600, 750 kg·hm-2),揭示不同氮(N)处理苏丹草碳氮代谢及种子产量性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追施氮肥有效提高了碳氮代谢水平,随氮肥追施量增加,苏丹草叶片与茎秆中碳氮含量显著增高,施氮量大于600 kg·hm-2后,总糖和全氮含量均不同程度下降.整个生长期随施氮量增加,苏丹草茎叶碳氮比(C/N)呈逐渐减小趋势,且不追肥、施氮肥150 kg·hm-2与其它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P < 0.05).氮肥可有效增加种子千粒重、穗粒数,从而使苏丹草种子产量明显增加.然而,随施氮量增加产量增加幅度明显减小,施氮150与300 kg·hm-2产量增幅分别达23.7%和32.2%,而施氮750 kg·hm-2产量增幅仅为3.9%,追施氮肥600 kg·hm-2可获最大种子产量3815 kg·hm-2.综合碳氮积累、C/N及种子产量表现,试验条件下以追施氮肥600 kg·hm-2为最佳.  相似文献   

19.
增温和氮添加对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氮素生理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慧敏  李希来  杨帆 《草地学报》2020,28(3):606-612
为了揭示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氮素生理群对增温和氮素添加的响应机制,本研究采用模拟增温和添加不同形态氮素的方法,研究了增温和氮素添加对三江源区高寒草甸土壤中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自生固氮菌﹑氨化细菌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中土壤微生物氮素生理群的数量分布呈现自生固氮菌 > 反硝化细菌 > 氨化细菌 > 硝化细菌;增温和氮添加处理均显著增加0~15 cm和15~30 cm土壤氮素生理群数量,硝态氮处理下4种氮素生理群数量均高于铵态氮处理,且硝化细菌和自生固氮菌的数量在添加的不同氮素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而反硝化细菌和氨化细菌的数量差异不显著;增温和添加氮素交互影响土壤微生物氮素生理群数量分布特征,具体表现为促进作用。本研究结果为揭示高寒草甸在全球气候变暖和氮沉降的背景下的响应规律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