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啮小蜂属——中国新记录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啮小蜂属-中国新记录种28星瓢虫啮小蜂。  相似文献   

2.
岑溪啮小蜂是属于安奈啮小蜂属AnaproStocetus,该属是于1987年由Graham,M.W.Rdev.所建立。本新种标本采自广西岑溪。稻茎水蝇啮小蜂的标本来自江西省萍乡市。模式标本均保存于江西农业大学植保系。  相似文献   

3.
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 Yang)是防治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的重要蛹寄生蜂。近年来,利用柞蚕蛹作为白蛾周氏啮小蜂替代寄主进行人工繁育及应用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本文从替代寄主、种蜂和温湿度控制等方面总结了人工繁育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关键技术,以期为白蛾周氏啮小蜂繁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美国白蛾周氏啮小蜂,属膜翅目小蜂总科姬小蜂科啮小蜂亚科,周氏啮小蜂属是杨忠歧教授等人在1985年调查美国白蛾天敌昆虫时发现,并于1989年记述发表的一个新属新种。1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1.1形态特征。雌成虫体长1.1~1.5mm。红褐色稍带光泽,但头部、前胸及腹部色深;触角各节褐黄色;上领、单  相似文献   

5.
白蛾周氏啮小蜂是鳞翅目食叶害虫的有效天敌。该文主要研究了大规模人工繁育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关键技术以及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对鳞翅目食叶害虫的防治效果,以为鳞翅目食叶害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榆毛萤叶甲啮小蜂--中国新记录种(膜翅目:姬小蜂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国内首次记述了采自河南兰州寄生榆绿毛萤叶甲Pyrrhalta aenescens(Fairmaire)的一种啮小蜂--榆毛萤叶甲啮小蜂Tetrastichus gallerucae(Fonscolombe)的形态特征、寄主、分布等。  相似文献   

7.
<正>周氏啮小蜂是美国白蛾的天敌,可利用周氏啮小蜂对美国白蛾进行生物防治。1自然繁育方法一是将美国白蛾蛹放入广口瓶中,挂于林间,6 d后收回饲养。二是用合适的纱网罩住美国白蛾喜食的寄主植物,内投放多头白蛾幼虫。周氏啮小蜂雌蜂在美国白蛾的老熟幼虫期即可爬附于寄主体上刺蛰寄主,进行补充营养,促使其提早化蛹,待化蛹后再将卵产在寄主蛹中;雌蜂也可以在寄主蛹期直接咬破化蛹后的寄主薄茧到达蛹体产卵寄生,即可得到自然繁育的周氏啮小蜂。  相似文献   

8.
“椰心叶甲寄生性天敌啮小蜂安全性评估“课题,3月6日通过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国家林业总局等单位专家鉴定.专家组建议尽快开展啮小蜂野外释放.……  相似文献   

9.
利用柞蚕蛹人工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本文首次报导利用柞蚕蛹人工大量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的主要技术措施,并对温度、湿度等影响繁蜂的因子和小蜂的发育周期进行了观测,初步调查了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寄主范围及越冬寄主,为人工繁殖周氏啮小蜂和利用该小蜂防治农林害虫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0.
天牛卵长尾啮小蜂生物学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牛卵长尾啮小蜂(AprostocetusfkutaiMiwaetSonan)是严重蛀干害虫桑天牛(AprionagernariHope)的重要天敌,此蜂的桑天牛卵内产卵寄生,寄生率高达50%,经调查发现本寄生蜂的新分布区比记载的[2]由长江流域向北拓宽到长城以北,对长江与长城之间的广大经济林区,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较详细地记述了这种寄生蜂的分布、寄生、形态及生活习性等。  相似文献   

11.
在室内研究不同温度下对不同日龄的椰心叶甲啮小蜂处理不同时间对其寄生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椰心叶甲啮小蜂的雌雄性比并无明显影响。24~28℃时,椰心叶甲啮小蜂对椰心叶甲蛹的寄生力影响不明显,随着温度的降低,啮小蜂的寄生率、寄生蛹出蜂量明显下降。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较高的温度对椰心叶甲啮小蜂的寄生力有利。椰心叶甲啮小蜂在羽化交配后的1~4 d内寄生力没有明显变化,但随着日龄的增加,椰心叶甲啮小蜂的寄生力逐渐下降。椰心叶甲啮小蜂成蜂在不同温度下贮藏1~3 d时对其品质影响不大,贮藏4 d后其寄生力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2.
苜蓿叶象啮小蜂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苜蓿叶象啮小蜂Tetrastichus incertus(Ratzeburg)是苜蓿叶象甲Hypera postica(Gyllenhal)幼虫的一种内寄生性天敌。对苜蓿叶象啮小蜂的形态特征、发育、羽化、交配、产卵的行为学特性及其越冬做丁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苜蓿叶象啮小蜂处于3龄时,其被寄生寄主已死亡;田间单个被寄生寄主羽化出蜂范围为1~14头,平均为7.43头;成蜂羽化高峰期为8:00~12:00,其羽化量约占83.33%;苜蓿叶象啮小蜂以老熟幼虫在寄主体内越冬;初春,实验室、田间已越冬的苜蓿叶象啮小蜂的羽化率分别为83.9%,40.4%。  相似文献   

13.
花椒吉丁啮小蜂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花椒吉丁啮小蜂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其平均自然寄生率为16.2%,最高可达44.4%;花椒吉丁啮小蜂幼虫死亡率35.96%,化蛹率64.04%,羽化率40.85%,雌雄性比为1.4∶1.0;化蛹历期12 d,羽化历期15 d;每头寄主幼虫体内的花椒吉丁啮小蜂数为1~32头、平均11.6头,寄生率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成虫的寿命受光照和食物的影响,光照周期为L D8∶16时寿命达21.3 d,L D0∶24时仅7.9 d,以20%蜂蜜水和清水饲喂及空白对照的寿命分别为20.3、4.7和4.0 d。花椒吉丁啮小蜂是控制花椒窄吉丁幼虫的主要天敌,有进行人工繁殖和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记述了黄蚜小蜂属一中国新记录种桦圆蚧黄蚜小蜂(AphytistestaceusTshum-akova)。分布: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寄主:白桦上的桦圆盾蚧(Diaspidiotusalma-atensisBorchs.)。  相似文献   

15.
椰甲截脉姬小蜂与椰扁甲啮小蜂混用对椰心叶甲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椰甲截脉姬小蜂和椰扁甲啮小蜂对椰心叶甲协同控害技术。结果表明:每个放蜂器中放置椰甲截脉姬小蜂40~60头、椰扁甲啮小蜂10~20头,即椰扁甲啮小蜂与椰甲截脉姬小蜂以1∶(3~4)的比例释放,对椰心叶甲控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为评估辛硫磷对天敌昆虫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安全性,在室内条件下,通过药膜法测定辛硫磷对小蜂的安全性,并检测亚致死浓度胁迫下,小蜂乙酰胆碱酯酶、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变化.药膜法进行毒力分析表明,辛硫磷对白蛾周氏啮小蜂具有明显的触杀毒性,属高风险性农药.亚致死浓度辛硫磷即可明显抑制小蜂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同时提高其羧酸酯酶与GST酶活性.辛硫磷对白蛾周氏啮小蜂毒性极高,在生物防治区域需慎用.  相似文献   

17.
菜蛾啮小蜂的寄主辨别能力和种间竞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25 ℃下,以菜蛾3龄幼虫作寄主,研究了菜蛾啮小蜂对已被菜蛾盘绒茧蜂寄生寄主的产卵寄生行为及其在与菜蛾盘绒茧蜂共寄生寄主中的发育情况. 菜蛾啮小蜂能产卵寄生已被菜蛾盘绒茧蜂产卵寄生的寄主,形成共寄生,其寄生率随寄主体内的菜蛾盘绒茧蜂卵的孵化而下降. 菜蛾啮小蜂能寄生寄主体内的菜蛾盘绒茧蜂高龄幼虫,直接将卵产在绒茧蜂体内,而形成重寄生,重寄生率随寄主体内绒茧蜂幼虫年龄增大呈增大趋势. 共寄生寄主中的啮小蜂不能发育到成虫. 重寄生的啮小蜂能完成发育,并从绒茧蜂的茧中羽化. 当未被寄生和已被菜蛾盘绒茧蜂寄生的寄主同时存在时,啮小蜂主要寄生于未被寄生的寄主. 表明菜蛾啮小蜂具有辨别寄主是否已被绒茧蜂寄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以利用白蛾周氏啮小蜂为主的生物防治美国白蛾技术研究”成果近日通过国家林业局科技司组织的成果鉴定。……  相似文献   

19.
正白蛾周氏啮小蜂属膜翅目姬小蜂科,是美国白蛾的几种重要寄生性天敌之一[1-2]。该蜂寄生范围广,寄生率高,能达到80%以上,雌雄性比大,约为44∶1~95∶1,每头蜂可以产卵680粒左右,具有寄生蜂的很多优良特性[3]。白蛾周氏啮小蜂将自身卵产在选择好的寄主蛹内,靠吸食寄主蛹的营养进行自身的生长发育,最终杀死害虫寄主,素有"森林小卫士"的美称。如今,白蛾周氏啮小蜂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防治美国白蛾,具有  相似文献   

20.
以小菜蛾重要的幼虫-蛹跨期寄生蜂菜蛾啮小蜂为研究对象,在(25±1)℃条件下研究了1,2,3,4龄初和4龄末小菜蛾幼虫被寄生后,对菜蛾啮小蜂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寄生各个虫龄小菜蛾的啮小蜂从卵到羽化的发育历期、羽化后成蜂寿命没有明显的差异.不同虫龄被寄生小菜蛾羽化出的啮小蜂的性比只在3龄末和4龄末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寄生4龄末小菜蛾育出的雄蜂比例最高.菜蛾啮小蜂对各虫龄小菜蛾幼虫产卵寄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偏好性,但相比2龄和4龄小菜蛾幼虫,3龄末小菜蛾幼虫仍是较适合的寄主,寄生3龄末小菜蛾幼虫羽化出的啮小蜂个体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