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2 毫秒
1.
试论大学生的公民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民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 ,是高校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从调查的情况来看 ,目前在校大学生的公民意识状况不容乐观 ,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 :缺乏系统的公民教育、缺乏正规的角色训练与实践锻炼、缺乏良好的教育氛围。要提高大学生的公民意识 ,不仅要加强系统的公民教育、广泛的公民实践 ,而且要优化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
公民教育契合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趋向,是大学生社会化成长的重要环节,也符合转型期社会对人的现代性的期待。整合高校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构建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引导的公民教育的内容体系并使之课程化是当务之急。公民意识可整合为对应人与世界、国家、社会三个维度的主体性意识、国民意识和公共理性。现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可有针对性地开展这三个领域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王会月 《现代农业》2009,(6):162-163
公民意识是一种现代文明意识,中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公民意识必须要与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相适应,而正处于转型时期的公民必须要摆脱人治观念、功利心理趋强、主体意识薄弱的状况,通过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公德意识和自主意识,使公民树立正确的认识,积极而负责的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  相似文献   

4.
现代国家观念中的国家认同,包括主体对国家的政治、法律制度的认同,也是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的内容之一。针对大学生这一群体面临的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内容的价值观缺乏、国家意识薄弱和法治作用认识片面等问题,在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的过程中,寻求国家认同与法治意识培育的内在关联。做好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国家意识渗透和治理能力建设,不断深化大学生的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5.
农业现代化视角下培育农民公民意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9184-19186,19222
农业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关键是农民的现代化,使农民具有平等、正义、民主、法治等现代公民意识。为此,必须发展市场经济,哺育主体平等观念;完善民主政治,孕育参与合作观念;弘扬先进文化,滋育公平正义观念;厉行依法治国,培育权利义务观念。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责任感教育与公民意识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责任感教育与公民意识培养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内容。从总体上分析了责任感与公民意识的内涵,大学生责任感与公民意识的现状、教育与培养的基本规律,并就大学生责任感教育与公民意识培养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培养具有公民意识的新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内在的必选路径。传统文化的积淀以及二元社会结构体制的影响严重制约了其公民意识的发展。我们应在改革开放以来创造的经济、政治、文化、法制等基础之上借鉴西方公民教育的经验设计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公民意识教育模式———“权利零距离”,推动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8.
张雪琴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766-8767,8772
在分析公民意识定义的基础上,研究了公民意识对新农村建设的积极影响,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即:发展农村市场经济,加强农村基础民主政治建设,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2):299-300
强化规则意识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大学生作为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公民群体,应该成为建设法治中国的主力军。然而,当前大学生群体还没有树立起较高的规则意识,而传统的宣传教育方式又无法满足于当前规则意识教育的需要。本文通过将心理咨询方法中的团体辅导理念运用到对大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教育中,提倡通过参与、思考、交流和体验的方式,让大学生达到对规则的知情意行的统一,不断提升规则意识。  相似文献   

10.
论法治意识     
法治秩序与境界的确立,有赖于法治意识、法律规范、法律制度三个层面的一体椎进与彼此互动,其中公民法治意识,是公民对法律有充分认知、信任、依赖且以法律信仰为最高境界的国民精神状态,它作为法治主休内在的素质和精神动力,在中国传统人治社会转型现代法治社会的历史性进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因之,加快培植口民的法治意识,是决定法治国家能否实现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公民是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的主体。公民意识决定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程度与成效。增强公民意识,培育公民社会,有利于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不断增强,参与主体越来越多元化,参与领域与形式不断拓展。新时期新阶段,应加强党对公民政治参与的领导,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提高公民的参与水平。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公民意识是在现代法治环境下形成的民众意识,是公民以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依据,以自身作为国家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等活动主体的一种心理感受与理性认识,也就是说,它是公民对自己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它要求公民具有作为国家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权利观和义务观,秉持合理、合法、守法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4.
本文界定和描述了传统的概念实质,分析了中国传统社会格局和统治秩序,探讨了在当代中国建立法治社会和培养公民法治意识的必要性,并分析了传统文化对于建立法治社会的利与弊.本文还对如何合理利用传统的优势建立法治社会和塑造公民意识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5.
公民是指参与公共事务从而在政治共同体中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人。公民意识是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和支撑力量。村民通常指居住在特定村庄,与村中他人具有较稳定的长期的人际交往关系,并在村内生产和生活的人。村民意识的内涵包括村民的权利意识、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和主体意识。村民是新乡村建设的主体,村民意识是新乡村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应该采取措施,培养村民意识,重塑村民的独立人格,促进新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16.
政治素质是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当前大学生政治素质存在着社会主义信念不坚定、缺乏责任感、参政意识不强等现象。本文分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包括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组织社会服务活动;自我管理和参与学校管理等,使大学生政治素质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南京部分高校5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了解目前在校大学生主体意识现状,对学生主体意识不强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探索提升大学生主体意识的途径,以期为今后有效的开展大学生主体意识教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王发园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21):173-175
公民素质教育是我国高等学校的重要教育内容之一,如何全面培养大学生的公民素质是一个重要课题。土壤肥料学是高等农业院校中植物生产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笔者结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实例,探讨了如何在土壤肥料学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忧患意识、科学意识、环保意识、法律意识、美学素质、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团队意识、挫折意识等各项公民素质,以期抛砖引玉,为在专业课教育中培养大学生公民素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的栋梁之才,艺术类大学生是未来社会慈善事业的主要群体和中坚力量。对艺术类大学生进行慈善意识的培育,是造就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力量的需求,也是实现艺术类大学生自我完善与发展的需要。但是,由于当前艺术类大学生自身认识的不足、理想信念的缺失、学校教育理念的偏差,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等诸多原因,部分艺术类大学生存在慈善意识淡薄的问题。本文希望在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分析和解决艺术类大学生慈善意识的培育问题。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造成大学生主体意识薄弱、缺乏能动性和创新精神,随着和谐校园建设不断深入,强化大学生主体意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已经成为和谐校园建设的现实需要和必然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转变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发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强化大学生主体意识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