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茶尺蠖(ectropisgrisescensW arren),又名拱拱虫,量天虫、造桥虫,属鳞翅目尺蠖蛾科。该虫在我区主要分布在广阳、和平、甘棠、三口、谭家桥等103省道一线的茶区。近几年来,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危害。广阳茶场,黄山茶林场,曾分别于2000年和2004年有较大面积发生,并受害成灾,使夏、秋茶严重减产。为进一步摸清该虫的发生规律,给测报和防治提供依据,笔者进行了一些观察和调查。1发生危害主要特点据2003~2004两年观察,黄山地区茶尺蠖一年发生5~6代,以5代为主,局部地区茶园(平坦茶园、准平原茶园、畈区茶园)发生6代,以蛹在茶丛根际表土内越…  相似文献   

2.
江苏茶尺蠖抗药性评估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尺蠖在江苏茶区的危害较为严重,尤其是宜兴茶区,危害猖獗,对茶叶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其原因除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外,化学防治效果下降,对茶尺蠖种群发展缺乏有效控制,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主要是多年使用菊酯类农药致使茶尺蠖种群产生抗药性造成的。为进一步明确江苏茶区茶尺蠖对菊酯类农药的抗性以及对常用药剂的敏感程度,及时开展经济有效的抗性治理,避免或延缓抗药性的产生,笔者对江苏主要茶区茶尺蠖对敌杀死、天王星、赛丹的抗药性进行了测定,并初步提出了治理对策。1材料与方法1.1试虫采集与饲养根据不同用药历史选定代表性试虫采…  相似文献   

3.
王亦财 《茶业通报》2003,25(1):32-32
茶黑毒蛾,又名茶茸毒蛾,除危害茶树外,还危害油茶等常绿木本经济作物。泰顺县地处北纬27,茶黑毒蛾在我县茶区年发生4代,尤以四代为害严重。我县现有茶园面积4300hm2,60%茶园分布在海拔600~700m的山地,曾于1997年严重发生后,2001年因夏秋气候较干旱,茶园管理粗放,再度在我县茶区严重发生面积达600hm2,累计损失茶叶产量125t,产值近100万元。1发生原因分析1.1气候适宜于茶黑毒蛾的发生近年来冬天严寒,春暖干旱的气候特点,为茶黑毒蛾安全越冬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增加了越冬后的有效虫…  相似文献   

4.
茶尺蠖是茶树的重要害虫之一,我站茶园发生的主要是油桐尺蠖,其为害的严重性,猖獗时并不次于茶毛虫;茶树被害后,叶片无存,造成严重减产。我站茶园1958年被此虫危害的茶树过50%,经积极防治,方未猖獗成灾。为彻底防治茶尺蠖(油桐尺蠖),我们在观察生活史的同时,进行了防治方法的调查研  相似文献   

5.
茶尺蠖,生活周期短,繁殖率高,蔓延迅速,对茶树的危害较为严重,它是浙江等省茶区主要的害虫,杭州地区一年要发生六代,因此历年都遭受一定的损失。仅据1939年资料,绍兴由于此虫为害,全县茶叶产量损失达4000担,1954年杭州尤井茶区,茶尺蠖发生猖獗时,茶树吃得光枝,严重影响茶叶产量。  相似文献   

6.
正为明确唑虫酰胺、白僵菌、苏云金杆菌、茚虫威等四种新型农药对茶尺蠖的防治效果及对茶树的安全性,亦为今后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科研人员于2014年9月23日在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试验茶园发生严重的茶园开展了茶尺蠖田间防效试验。试验时,使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对茶丛至叶片均匀喷湿。试验30%唑虫酰胺对茶尺蠖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0%唑虫酰胺用药后第  相似文献   

7.
茶芽粗腿象发生生态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芽粗腿象(Ochyromeraquadrimaculatavoss)是江西茶区春茶期的重要芽叶害虫,但由于环境条件的影响,其发生数量、为害程度、年度间有较大差异,即使同一年份同一地区的不同地块茶园也有所不同。搞清茶芽粗腿象的发生生态,这对有该虫发生的地区,预测其来年的发生危害情况、为害地块及防治此虫均有参考价值。笔者对此虫的发生生态做了初步研究,结果如下。1 气候1.1 气候对发生量的影响 在婺源的观察结果表明,1、3月份降水多,2月下旬至3月下旬的气温低,或6、7月份降水特多,均不利于茶芽粗腿象的发生为害。例如,1…  相似文献   

8.
徽州区茶园主要害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卫国 《茶业通报》2006,28(1):17-18
徽州区茶树害虫种群从少到多,不断演替,危害日趋严重,茶园大面积受害成灾时有发生。1997年和2001年假眼小绿叶蝉、2004年黑刺粉虱大发生;2003年假眼小绿叶蝉、茶叶瘿螨发生严重;1996年茶黑毒蛾、2000年和2001年茶尺蠖的局部暴发,这些害虫的发生都造成了不小的损失,防治问题日益突出。1主要害虫(螨)种类及消长规律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世代多、体型小、吸汁性、趋嫩性的害虫成了茶树害虫的优势种类和种群,叶蝉、粉虱等现已成为我区茶树主要害虫。暴食性害虫如茶黑毒蛾、茶尺蠖等时有发生,亦不容忽视。1.1茶假眼小绿叶蝉我区高山茶园冬季气温较…  相似文献   

9.
1 试验目的近年来宣郎广丘陵茶区茶园大面积发生茶尺蠖 ,世代重叠 ,危害严重 ,化防次数和剂量逐年增加 ,这给茶叶中农药残留构成极大威胁。为探索植物源农药防治茶树害虫 ,于 2 0 0 0年开展了以验证 1 .2 %中垦牌苦参素对茶尺蠖田间防效。2 试验条件2 .1 试验对象  1、2龄茶尺蠖幼虫 (少数 3龄 )。2 .2 试验环境 选择 2 1~ 2 9a生缓坡条播槠叶群体茶园 ,红黄壤且肥力中等 ,树高 85~95cm ,树冠覆盖度 95% ,产量中等。3 试验地点与时间8月 9日在宣城区杨柳镇茶场、云盘山和华西村办茶场 ;9月 5日在宣城区双塔寺国营茶场、高桥乡双…  相似文献   

10.
正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获悉,近期,该所茶树栽培创新团队与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灰茶尺蠖性信息素诱芯成功问世,产品已开始批量生产。灰茶尺蠖是我国茶树害虫危害最严重的一种鳞翅目尺蛾科害虫,在我国大多数产茶区均有分布。由于灰茶尺蠖形态与茶尺蠖十分接近,且发生特点和生态位分布也与茶尺蠖几乎一致,长期  相似文献   

11.
茶尺蠖发育起点与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俊庆 《茶业通报》1990,12(1):32-34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Prout是我国茶区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尤以浙、苏、皖茶区为重。在浙江曾在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前半期暴发成灾,1986年后再度暴发,1988年重害茶园亩虫量高达50万头以上,致使部分茶园的茶树被食成光杆。对茶尺蠖的生物学特性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作过不少研究,揭示了随气温升高发育进度加快、历期缩短的规律。七十年代以来又作过大量的天敌调查和研究。但气温对其发育进度的影响,除侯建文等(1979)对其第一代卵的发育起点及有效积温作了测定外,其余虫态尚无研究报道。为了配合生产,开展对此虫预测,作者对其幼虫、预蛹、蛹、成虫及全世代的发育起点及有效积温作了初步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后,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随着人们消费观念向着"绿色、生态、营养、健康、无污染"的改变,对茶叶产品质量要求已提升到一定高度。晴隆县属茶叶老区,老茶园比重大,抗病虫能力弱,同时因茶园发展,苗木大量引进,植物检疫不严格,导致一些病虫进入晴隆茶区蔓延危害。以茶黑刺粉虱为代表的害虫对茶园的危害逐年加重,从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严重影响茶园整体效益,造成茶园产量减少,品质下降。据测算,晴隆县的生产茶园因该虫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3.
14.
<正>为探索河南省信阳市茶园灰茶尺蠖对不同药剂的抗药性,信阳农林学院研究人员以灰茶尺蠖为研究对象,选择10种药剂进行室内药剂筛选,进而将筛选出的药剂进行了毒力测定。结果表明,40%辛硫磷乳油、240g/L虫螨腈悬浮剂、200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5g/L溴氰菊酯乳油、30%唑虫酰胺悬浮剂对灰茶尺蠖的防效较高,均在90%以上,筛选出来进行毒力测定;灰茶尺蠖对室内筛选出5种药剂的抗药性大小为30%唑虫酰胺悬浮剂(2.8129)  相似文献   

15.
张勇  钱国华  姜勇 《茶业通报》2015,(3):120-122
茶树尺蠖类(茶尺蠖、茶用克尺蠖)害虫是皖南丘陵茶区主要害虫,对茶叶生产危害大;结合历史资料和工作经验,总结出众数法在茶树尺蠖类害虫预测中的应用。众数法对茶树尺蠖类害虫中期预测运用简单,预测准确,能更好地指导茶农开展防控。  相似文献   

16.
茶尺蠖是苏、浙、皖等省茶树上的主要害虫。因此,进行茶尺蠖种群消长规律、测报办法和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在进行上述有关研究中,要正确测定田间虫量,必须首先开展研究茶尺蠖种群数量在茶园中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方法这一基础工作。为此,我们于1982年6月4—6日在十字铺茶场对茶尺蠖幼虫在茶园空间的分布型和抽样方法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正>茶尺蠖,又名造桥虫、拱拱虫、拱背虫、量尺虫,是我国江苏、浙江、湖南、安徽、云南、福建等省茶园主要害虫之一。为了验证短稳杆菌杀虫剂对茶园尺蠖的防控效果,以确定最佳用药量和使用方法,福建、安徽、江苏及云南4省农药检定所于2014和2015年分别在福建建瓯市东峰镇井岐村、松溪县游墩村;  相似文献   

18.
圆孢虫疫霉在茶尺蠖中的流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hypulina weh.)是我国重要茶树食叶害虫之一,70年代以来在苏、浙、皖茶区和浙东茶区日渐猖獗,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及品质,促使茶树衰老甚至死亡。为降低农药残留,近年来试用茶尺蠖多角体病毒取得较好效果;但该方法的推广受病毒大量复制能力的限制,目前尚处于试验阶段;而且该病毒的自然流行速度较慢、规模较小,抑制虫口上升能力较弱,故当前对该虫仍以化学防治为主。  相似文献   

19.
余永宏 《茶业通报》1999,21(4):27-27
1 我县茶毛虫、茶尺蠖发生概况由于去年暖冬,越冬虫口死亡率低、基数大,加之我县茶树主要害虫茶毛虫、茶尺蠖前两年局部发生,且重视不够,防治不力,导致今年茶毛虫、茶尺蠖危害严重。据县茶叶生产办公室调查,全县茶毛虫、茶尺蠖危害面积达670hm2,重度危害面积达340hm2涉及5个镇20个村68个村民组,且有蔓延之势。2 茶毛虫、茶尺蠖的危害特点及其生育规律2.1 茶毛虫。在山区一年发生2代,以卵越冬,第一代幼虫于4月上中旬孵化,5月中、下旬盛发;第二代幼虫在7月中下旬孵化,8~9月间盛发。茶毛虫幼虫具…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DNA条形码分子标记手段,对采集于贵州省思南县3个茶园的茶尺蠖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实验获得的思南茶园茶尺蠖11个样本的序列与已知的灰茶尺蠖序列一致(遗传距离为0~0.2%);基于遗传距离和NJ树的分析初步鉴定思南茶园茶尺蠖种类为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本研究证实了灰茶尺蠖在贵州的分布和为害,为其精准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