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郑旋 《中国种业》2004,(6):26-26
水稻区试是正确客观利用水稻新品种(组合)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其实质是考察新品种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表现,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新品种的产量表现,而产量受遗传因子和环境因子的共同制约,二者的互作一般都很显著,因而,丰产性及稳定性是判别参试品种优劣的重要标准,育种家也把产稳产作为新品种选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2.
蓖麻杂交新品种丰产性及稳定性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丰产性和稳定性是衡量蓖麻新品种优劣的重要指标,通过对一年五地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求得了衡量参试新品种丰产性和稳定性的参数,并据此对参试品种进行了丰产性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淄蓖麻7号和淄蓖麻5号表现出了极好的丰产性和稳定性,有广泛的适应性。淄蓖麻6号也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和稳定性,在条件适宜的地区进行合理搭配种植,也能获得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3.
正确处理密度因子提高区试的准确性辽宁省丹东市种子管理站王新华,郑韬品种区域试验是鉴定新品种(组合)丰产性、适应性及抗逆性的主要手段,也是品种审定、品种布局区域化的主要依据。区试中各试验因子处理得得当与否与各参试品种的性状表现关系十分密切。要获得准确、...  相似文献   

4.
鉴定和评价水稻新品种在我州不同生态区的丰产性及稳定性,总结展示栽培品种(组合)的配套栽培技术,筛选出生育期适宜,抗逆性强、米质优,产量高的对路组合,为水稻新品种的推广运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鉴定评价江西省农科院水稻所近年选育的水稻新品种(组合)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逆性、一致性、品质及其他重要特征特性,为品种参试提供科学依据,2013年,宁都县石上农技站承担了江西省农科院当年晚稻新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99优806、99优802、五丰优310、中金优867、五丰优占、99A/1207728和D39S/1207731等新品种可以进行品种区试,其余新品种可继续进行品种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6.
2006-2007年广西杂交稻区试回顾及发展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丽萍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0):206-210
回顾了广西杂交水稻区试历程,通过对2006、2007年广西杂交稻区试结果进行具体分析,肯定成绩,发现问题,并提出对今后发展方向的建议。2年来的区试结果表明,广西杂交水稻区试的参试组合类型配套齐全丰富,在选育组合数量,产量水平及稻米品质方面取得较大进步。但是存在着一些影响育种突破的重要问题。首先,参试组合很难在抗病虫上有所突破。其次,参试组合的综合性状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后,杂交水稻育种应扩大遗传基础,加大籼粳稻种质的遗传利用,加强野生稻优异种质的利用,把抗性育种放到主要议事日程,进一步促进杂交水稻综合性状的改良与协调,向超高产稻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温光型两系杂交小麦MS1丰产稳产性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98年度全国温光型C49S两系杂交小麦联试资料,对参试组合MS1丰产稳产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MS1不仅极显著地较对照增产,平均增产21.62%,高居试验之首,而且还极显著地比其它参试组合增产6.95—22.14%,是一个高产穗产适应性广泛的温光型两系杂交小麦。其高产稳产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有效穗和穗粒数同时超标,且千粒重仍维持较高水平,使产量三要素在高水平上达到了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8.
对2007年杂交优势初配组合比较试验筛选出的强优势组合进行品比试验,进一步了解其丰产性、适应性、抗虫性及利用价值,从而选择出适合本地区种植的棉花新品种,已备推荐参加省级以上棉花区试。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11个组合中有5个组合的霜前皮棉产量较对照增产显著,其中组合07A72霜前皮棉产量为1917.9kg/hm2,居第1位,较对照增产极显著。  相似文献   

9.
小麦区域试验产量性状及其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评价小麦品种的丰产性和稳定性,运用作物品种区域试验非平衡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利用2008年和2009年的江苏省淮北地区小麦区域试验资料,对各参试品种的产量性状及其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方差分量分析结果表明,试点和年份×试点互作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较大。参试小麦品种的平均产量变幅为7078.35~7798.11 kg/hm2,品种V2、V3、V13和V14的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其中品种V13的平均产量居首位,比对照品种V21增产500.97 kg/hm2,增产率为6.87%;品种V8和V18的产量较低但与对照品种的差异未达显著水平。产量的稳定性方面,品种V14对环境指数的反应较敏感,品种V4和V6的一致性表现较差,其余参试品种的稳定性表现相似。综观参试小麦品种两年的产量表现,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的品种有V2和V13,品种V14的产量较高但稳定性表现较差。此外,开展多年多点试验,对于客观评价小麦区试参试品种的产量性状及其稳定性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采用Eberhart模式和方法分析了1988-1989年山西省中部地区旱地组区试中6个小麦,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结果表明,地点效应是影响小麦丰产性和稳产性的主要因素。各参试品种的丰产性存在相当大的差异,高产品种也是适应性强的稳产品种。丰产性和稳产性没有相关性。晋麦34号(84-16r)是个丰产性好、适应广的稳产品种,可以在较大的范围内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迟熟中籼新组合荃9优3号高产稳产性分析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2018,(12)
为探明荃9优3号在长江中下游稻区的丰产、稳产性及综合表现,推荐其参加2016年度长江中下游杂交水稻科研单位试验联合体新品种区域试验,利用2016年度试验结果资料通过DPS数据处理系统对荃9优3号在23个试验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荃9优3号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好,稻米品质、抗病性和主要农艺性状等综合表现优良,符合继续推荐2017年度长江中下游杂交水稻科研单位试验联合体新品种区域试验标准,建议续试。  相似文献   

12.
农作物品种丰产性,稳产性测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卫平  曾孝平 《种子》1995,(2):54-56
丰产性、稳产性是农作物品种最重要、最基本的属性之一、本文从品种区试出发,为简化计算,直观表达,拟提出以各点对照种平均数作环境指数,以参试品种比对照品种增产时的环境指数区间(范围)即增产区间来测定农作物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  相似文献   

13.
安徽隆平高科(新桥)种业有限公司于 2018 年开始开展华南稻区晚籼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以期为华南稻区水稻新品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分析了2020-2021年阶段试验结果,鉴定、评价水稻新品种在我国华南稻区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性、米质及其他重要特征特性表现。结果表明,兆两优 1068 和香龙优绿丝苗产量及综合表现突出,适宜在我国华南稻区作晚稻示范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用高稳系数法分析大豆新品种高产稳产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高稳系数法分析了1991-1992年河南省区试10个大豆参试品种的高产稳产性,并与常用的统计分析法的几种稳定性参数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高稳系数法是分析大豆新品种高产稳产性的准确、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以内蒙古自治区水稻品种中熟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原始数据为基础,对兴粳8号(乌兰4)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进行分析,探究了该品种的产量特性及合理的增产途径。结果表明,兴粳8号在各年度产量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绥粳18,表现出良好的丰产性;各年度的产量高稳系数均高于对照绥粳18且变异系数较低(<20%),表现出良好稳产性;各年度参试的试验点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回归系数bi<1,在不同环境下适应性强。综上所述,兴粳8号在内蒙古自治区水稻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当中,产量表现突出,具有良好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品种推广意义和前景较大,研究内容可为兴粳8号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工作提供及时有效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鉴定评价江西省农科院水稻所近年选育的水稻新品种(组合)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逆性、一致性、品质及其他重要特征特性,为品种参试提供科学依据,宁都县良种推广站承担了江西省农科院2013年早稻新品种比较试验。本文总结了试验经过及结果。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认为,丰产性、丰产重演性、适应性及稳定性四者,是品种主要生产性能的最高表现,应作为品种区域试验的主要决选指标;并均应统一以适当参数加以定量表述,从而使总结评定共同建立在对参试品种的科学分类基础之上。本文建议,区试中意义准确、完整的丰产性,应按以下三参数合并表述,即:经过相应加权校正的(平均)丰产水平Yi/以对照品种为参照物兼示差异显著性的丰产指数I_Y*,**/兼示邻位差异显著性的丰产位次N*,**;对区域化鉴定中具关键作用之丰产重演性,建议分作不同可靠程度的增产重演R_i*,**、达标重演R_(?)*,**、高位重演R_(N)*,**三级,以重演性参数f(P)——连年及基本连年重演试点数(或重演面)表述之;并强调指出乃区试之核心。  相似文献   

18.
河南夏大豆区试新品种丰产稳产性评价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客观、科学、公平、公正评价河南省夏大豆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的丰产性、遗传稳定性及适应性,应用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统计分析系统(RCTAS)对2013年河南省夏大豆区域试验汇总资料进行品种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丰产稳产性分析和比较,为河南大豆新品种在生产及育种中的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秋乐1205’、‘安豆5156’和‘驻豆02-19’等9个大豆新品种丰产性好,比对照‘豫豆22号’均增产5%以上;‘农丰18’、‘驻豆03-56’和‘周豆22’丰产稳产性均好;对照‘豫豆22号’稳产性好;‘泛09C6’丰产性差,但稳产性好。试验结果结合大豆区试新品种的田间实际表现佐证了RCTAS是一款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系统设计优良、应用方便快捷的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的统计分析软件,同时也为河南省夏大豆新品种的鉴定、筛选、审定和推广提供了准确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筛选适合镇江市栽培的水稻新品种,2006年镇江市种子站从江苏省的供种单位引进11个早熟晚粳稻新品种,进行区试,鉴定与评价其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抗逆性等性状,为镇江市水稻品种的更新换代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农作物区试是在自然条件下鉴定新品种(组合)的丰产性、抗逆性和适应性,是新品种审定和品种合理布局的科学依据。现根椐5年来甜糯玉米区试中出现的技术问题.提出提高区试质量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