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21世纪以来,我国人口数量持续增长,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肉、蛋、奶等畜禽产品需求量不断增加,人们对畜产品的需求改变了畜牧业发展的方向。目前,畜牧业正处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型期,但是自由放牧生产模式仍占有很大比重,故保证饲草均衡供给,是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根本。本文介绍了我国牧区饲草储备存在的问题,简述了饲草储备建设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在新形势下有利于我国饲草储备调控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完善我国饲草产品储备管理体系、稳定国家饲草安全:1)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2)申请设立饲草运输绿色通道,降低运输成本,扩大贸易和流通运输体系;3)完善和健全饲草安全生产相关法律保障制度体系;4)建立和完善饲草产品生产经营的扶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引导社会金融资金转向饲草产品生产经营领域。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我国苜蓿饲草产业的现状,探讨了我国苜蓿饲草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快苜蓿饲草产业快速发展的对策和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测定玉米秸秆、苜蓿干草、燕麦干草等三种饲草的营养指标(DM、CP、NDF、ADF、EE、WSC、IVDMD、GE、DE、ME、DMI)评价其品质,并以三种饲草组合的GI及成本综合评定最佳饲草组合配方。结果表明:(1)苜蓿干草属于一级豆科饲草,玉米秸秆属低质饲草,燕麦干草属一级优质禾本科饲草。(2)玉米秸秆+燕麦干草组合的GI值均较低,组合效果不佳;玉米秸秆+苜蓿干草组合中的D组合(玉米秸秆60%+苜蓿干草40%)和E组合(玉米秸秆50%+苜蓿干草50%)为最优组合;玉米秸秆+苜蓿干草+燕麦干草组合中的R组合(玉米秸秆50%+苜蓿干草30%+燕麦干草20%)和Q组合(玉米秸秆50%+苜蓿干草40%+燕麦干草10%)为最优组合。(3)在玉米秸秆+苜蓿干草组合、玉米秸秆+苜蓿干草+燕麦干草组合中,苜蓿干草的添加比例在30%以上时,能明显提高玉米秸秆的利用率,添加比例在30%~50%时GI值较高,成本适中,在生产实际中较为适用。  相似文献   

4.
孙启忠  柳茜  陶雅  李峰  徐丽君 《草业学报》2018,27(9):183-193
秦汉以来,唐马最盛。马嗜苜蓿,苜蓿作为马的最佳牧草,为唐马的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采用植物考据原理与方法,以记载隋唐五代苜蓿的典籍为基础,结合现代研究成果,考查了隋唐五代时期苜蓿的种植分布与栽培利用等。结果表明,陇右8坊48监和1296个陆驿的设置,带动了唐苜蓿的发展。《陇右监牧颂德碑》记载:时在陇右牧区,“莳茼麦、苜蓿一千九百顷,以茭蓄禦冬”。考查发现,唐时期陇右、关内、河东三道、安西都、毗沙都和渭河与黄河下游流域乃至郢州等皆有苜蓿分布。《新唐书》记载:“凡驿马,给地四顷,莳以苜蓿。” 根据《唐六典》记载的驿站马匹数量,最大的都亭驿站有驿马75匹,应有种植苜蓿等饲料的驿田200 hm2,最小的驿站有驿马8匹,应有种植苜蓿等饲料的驿田21.33 hm2。驿田之性质与牧田同,这些驿田,用来种植苜蓿,解决马饲料问题。在苜蓿种植管理技术方面,在隋朝设有掌管种植苜蓿的部门,唐有苜蓿丁掌管苜蓿种植,并以律令制度对苜蓿种植进行了规定,建立了以苜蓿为主的饲草基地,解决了冬季饲草这个大规模发展畜牧业的关键问题;唐代仍沿用着汉代苜蓿分期播种技术,加强了苜蓿秋冬季的管理,苜蓿在饲用、食用、药用和香料等方面都有大的发展。隋唐五代苜蓿的管理经验和种植利用技术,对今天我国苜蓿的发展具有积极的鉴借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牧区饲草储备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牧区畜牧业发展的加快及人们对牛、羊肉产品需求量的不断增加,牧区饲草储备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牧区饲草存在着年度间和季节性不平衡的问题,雪灾、旱灾等突发性自然灾害也时常发生,严重制约着畜牧业的发展。从长远来看,建立牧草生产储备机制是一种根本性的举措,是菜篮子工程的根本保证。针对我国牧区饲草储备起步较晚的状况,本论文对国内饲草储备的现状进行了综述。从牧区饲草生产、供给、储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着手,为牧区畜牧业持续稳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秦汉以来,唐马最盛。马嗜苜蓿,苜蓿作为马的最佳牧草,为唐马的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采用植物考据原理与方法,以记载隋唐五代苜蓿的典籍为基础,结合现代研究成果,考查了隋唐五代时期苜蓿的种植分布与栽培利用等。结果表明,陇右8坊48监和1296个陆驿的设置,带动了唐苜蓿的发展。《陇右监牧颂德碑》记载:时在陇右牧区,"莳茼麦、苜蓿一千九百顷,以茭蓄禦冬"。考查发现,唐时期陇右、关内、河东三道、安西都、毗沙都和渭河与黄河下游流域乃至郢州等皆有苜蓿分布。《新唐书》记载:"凡驿马,给地四顷,莳以苜蓿。"根据《唐六典》记载的驿站马匹数量,最大的都亭驿站有驿马75匹,应有种植苜蓿等饲料的驿田200hm2,最小的驿站有驿马8匹,应有种植苜蓿等饲料的驿田21.33hm2。驿田之性质与牧田同,这些驿田,用来种植苜蓿,解决马饲料问题。在苜蓿种植管理技术方面,在隋朝设有掌管种植苜蓿的部门,唐有苜蓿丁掌管苜蓿种植,并以律令制度对苜蓿种植进行了规定,建立了以苜蓿为主的饲草基地,解决了冬季饲草这个大规模发展畜牧业的关键问题;唐代仍沿用着汉代苜蓿分期播种技术,加强了苜蓿秋冬季的管理,苜蓿在饲用、食用、药用和香料等方面都有大的发展。隋唐五代苜蓿的管理经验和种植利用技术,对今天我国苜蓿的发展具有积极的鉴借作用。  相似文献   

7.
紫花苜蓿建植期四种刈割频次下的产量、品质及再生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收获制度是苜蓿生产管理的关键环节。为明确不同刈割制度下建植期苜蓿生长规律,本研究利用盆栽试验,通过人工控制苜蓿生长温度、水肥条件,完善测定指标体系,进行苜蓿刈割频次的研究,分析连续生产情况下不同收获制度对不同类型苜蓿建植期产量、品质、再生能力及持续生产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频刈割会显著降低苜蓿的生产力和持久性。连续高频刈割后延长收获间隔可以恢复苜蓿茎密度和再生能力,但不能恢复到适宜刈割频次的水平。不同品种间生育期、耐刈性与再生性、产量分布以及营养价值存在显著差异,并导致相同收获频次下饲草产量、饲草品质以及持续生产力的差异。在建植期及低龄草地,维克多(Vector)和得龙(Durango)2个国外引进品种适于间隔为25~35 d高频度刈割;我国东北地区育成低休眠级苜蓿品种公农1号适于间隔为35~45 d的刈割频度。  相似文献   

8.
粗饲料专题     
<正>小编寄语:粗饲料是奶牛的基本口粮,粗饲料的质量决定着奶牛健康、产奶量和牧场的经济效益。因此饲草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发展草牧业,支持青贮玉米和苜蓿等饲草种植,开展粮改饲与种养结合模式试点,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作物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2018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优质苜蓿自给率达到80%以上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奶业生产和质量安全水平,2012年,农业部和财政部启动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中央财政安排一定的补助资金,开展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建设,在苜蓿优势产区和奶牛主产区建设高产优质苜蓿示范片区,逐步建立健全我国新型的苜蓿饲草产业体系。2012年,在河北等10个省(区、市)扶持建设50万亩高产优质苜蓿示范片区。重点扶持建设一批有一定规模、生  相似文献   

10.
依据苜蓿栽培种植条件及昌吉地区苜蓿生产的实际情况,通过试验,确定合理可行的苜蓿饲草收获时间,通过生物产量测定与经济产量对比分析,探讨苜蓿最佳收割期,研究生物产量和草的品质(品质单价)之间的关系,以达到单位面积经济效益最大化,为苜蓿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畜牧业发展离不开饲草,大量的优质饲草可以促进畜牧业发展,为动物提供充足的食物,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增加养殖户收入。苜蓿作为畜牧业养殖中的优质饲草之一,该文对优质苜蓿生产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对策,旨在提高苜蓿产量和质量,促进畜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采用体外法,测定五种饲草不同组合的pH值、24h累积产气量、微生物蛋白产生量、氨态氮、总挥发性脂肪酸、有机物质降解率,应用组合效应综合指数原理对五种饲草组合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豆科饲草与禾本科饲草之间的组合存在着明显的正组合效应;筛选出3个最优组合:组合1,苜蓿/沙打旺/黑麦草(40/40/20);组合3,苜蓿/沙打旺/狼尾草(40/40/20);组合6,苜蓿/黑麦草(60/40)。  相似文献   

13.
"一江两河"地区是西藏高原最主要的农业区,发展苜蓿产业解决高寒牧区蛋白质饲草资源缺乏问题和抗灾保畜,具有区位优势和相对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通过分析当地苜蓿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影响苜蓿种子本土化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提出了确立符合"一江两河"地区实际的苜蓿产业发展战略,立足区域特点研究解决产业发展中产生的具体问题,系统地研究解决有关提高种子产量的技术难题,以种子生产为育种目标培育新品种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 加拿大把苜蓿称为“牧草之王”。它是分布最广,而适应不同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的豆科牧草。苜蓿能提高土壤肥力和为家畜提供优质饲草。由于能的贮量减少和氮肥价格的上涨,苜蓿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将不断地增高。苜蓿靠根瘤菌固定空气中的氮素,积  相似文献   

15.
"一江两河"地区是西藏高原最主要的农业区,发展苜蓿产业解决高寒牧区蛋白质饲草资源缺乏问题和抗灾保畜,具有区位优势和相对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通过分析当地苜蓿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影响苜蓿种子本土化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提出了确立符合"一江两河"地区实际的苜蓿产业发展战略,立足区域特点研究解决产业发展中产生的具体问题,系统地研究解决有关提高种子产量的技术难题,以种子生产为育种目标培育新品种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苜蓿优势产区内蒙古中部地区高产优质苜蓿生产中适宜的种植密度。以草原3号苜蓿为研究材料,在4个种植行距处理下(15、30、45和60cm),对其生长特征,饲草产量及营养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苜蓿茎叶比影响显著,在窄行距处理(15和30cm)下茎叶比较小,显著低于宽行距处理(45和60cm)。种植密度对苜蓿的株高、生长速度、鲜干比影响不显著。株高、生长速度随行距的增大而增加,鲜干比随行距增大而降低。种植密度对苜蓿饲草产量影响显著,饲草产量随行距的增大而减小,窄行距处理(15和30cm)下饲草产量较高。生长第2、3年苜蓿饲草产量分别在30和15cm行距下达到最大,分别为10813和12574kg·hm^-2。种植密度对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相对饲用价值影响显著,对粗脂肪和灰分则不显著。粗蛋白在30cm行距下最高,中性洗涤纤维在15cm行距下最小,酸性洗涤纤维在45cm行距下最小,相对饲用价值在15cm行距下最大。综合苜蓿生长,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等指标,内蒙古中部地区苜蓿生产适宜种植行距范围为15~30cm。  相似文献   

17.
有些栽培的饲草含有低毒,若利用不当,可引起畜禽中毒,所以在利用青饲料饲喂畜禽前,应该了解其安全性并对可能危害畜禽的饲草进行相应的安全处理。1.苜蓿各种苜蓿均含有皂角素,大量给反刍家畜青饲苜蓿,极易发生膨胀病,严重时30分钟内便会死亡,家兔亦可引起死亡。过多饲喂,也会抑制家禽、猪等单胃家畜的生长。苜蓿的安全处理及应注意的事项为:①放牧或青饲时应采用与其他牧草地轮换或与其他饲草混喂。②晒制干草或调制成青贮饲喂。③将苜蓿草粉用水浸泡1~2天后捞出,与其他饲料混合饲喂。2.草木樨草木樨含香豆素,在夏季潮…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实现低质粗饲料的有效利用,为我国北方地区饲草型发酵全混合日粮确定最佳粗饲料组合配方。将玉米秸、苜蓿、燕麦草3种饲草通过机械预处理,按不同比例混合后进行体外发酵,根据混合饲草的体外发酵指标(pH、IVDOM、GP、TVFA等)以及组合效应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玉米秸+燕麦草组合体外发酵各指标及组合效应效果不佳;玉米秸+苜蓿干草组合中,处理组D(玉米秸∶苜蓿干草=60%∶40%)和处理组E(玉米秸∶苜蓿干草=50%∶50%)体外发酵指标(pH、IVDOM、GP、TVFA)值及正组合效应高于或显著高于其他组合(P0.05);玉米秸+苜蓿干草+燕麦草组合中,处理组R(玉米秸秆∶苜蓿干草∶燕麦干草=50%∶30%∶20%)和处理组Q(玉米秸秆∶苜蓿干草∶燕麦干草=50%∶40%∶10%)体外发酵指标值及正组合效应高于或显著高于其他组合(P0.05)。综合考虑,玉米秸+苜蓿干草和玉米秸+苜蓿干草+燕麦草两个组合中,苜蓿的添加比例在30%以上时,体外发酵积累的pH、IVDOM、GP、TVFA值及组合效应显著增加,能明显地提高秸秆的消化率或降解率,饲草间产生正组合效应更显著。  相似文献   

19.
我国苜蓿商品草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我国苜蓿饲草的生产历史,分析了我国苜蓿商品草业现状、生产特点,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对未来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近日,从中南部地区苜蓿青贮加工利用技术现场观摩会上了解到,宁夏苜蓿青贮技术试验取得成功。目前苜蓿收获和储存方法主要是晒制干草,在收割、运输等环节中,青干草容易受天气条件限制,严重影响饲草质量。青贮技术能够有效的保存苜蓿的营养成分。根据苜蓿青贮营养成分含量测定和饲喂试验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