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分别采用苗期喷雾接种和成株期注射、涂抹接种对375份国际稻瘟病圃材料进行稻瘟病抗性人工接种鉴定,发现苗瘟与叶瘟抗性间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而苗瘟、叶瘟与穗颈瘟间相关性不显著,结果筛选出一批抗性较好的材料,可供育种部门在选配亲本时应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方法 1.田间观察点的设置选择常年老病区宁德七都乡及一般病区福安溪柄镇为观察点。 2.病标样采集和分离培养在早稻叶瘟流行至穗瘟发病期的5~7月。每月2次,逐月采集叶瘟、叶枕瘟及穗颈瘟标样,每品种5~10个标样,进行分离单孢菌株、培养、供小种鉴定用。 3.将各个时期采集分离的单孢菌株,应用全国统一的七个鉴别品种进行鉴定。鉴定方法,孢子培养,育苗和接种以及调查方法和记载标准等均按全国统一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1.同地同一品种早季叶瘟流行至穗瘟期的小种变化(表1)。 1985年稻瘟病是中偏轻病年,在溪柄镇  相似文献   

3.
121个水稻品种的抗瘟性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22个稻瘟病菌株,采用离体接种的方法对121份水稻品种进行抗瘟性鉴定,同时对其中16个湖南省主栽水稻品种进行了病圃鉴定。结果表明,51个品种抗菌频率在60%以下,63个在60%~80%之间,7个品种在80%以上。湖南省16个主栽水稻品种病圃叶瘟与穗颈瘟发病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病圃叶瘟和穗颈瘟发病严重度与室内离体鉴定结果也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前言我省稻瘟病菌复杂,致病性变异大,病区的气候又极有利病菌繁殖、变异。因此,水稻品种(系)仅靠自然诱发鉴定法,在我省病区的某个地方进行几次鉴定,是难以肯定品种(系)的抗性,它必须与人工接菌法结合交替进行。目前,国内外人工接菌鉴定法,多在室内水稻苗、叶期应用和少量穗期注射接种测定。在大量水稻品种(系)上进行穗颈瘟接菌鉴定,至今尚未见过报道,更无一套适于  相似文献   

5.
2012年收集湖南推广种植的92个杂交稻品种,在湖南桃江稻瘟病鉴定中心病圃鉴定了它们的稻瘟病抗性。结果表明,供试92个杂交稻品种依据抗性综合指数评价,表现抗病(中抗至高抗)的品种有43个,感病的品种有49个;相关性分析表明,苗叶瘟病情指数、穗颈瘟病情指数、穗颈瘟损失指数和抗性综合指数这4个指标相互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可以通过苗叶瘟来初步判断品种的抗瘟性及预防穗颈瘟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国家长江中下游稻区品种区域试验籼稻稻瘟病抗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旨在比较国家长江中下游稻区品种区域试验中籼稻稻瘟病抗性在六个省抗性鉴定点的表现及差异。【方法】试验材料为2013-2017年国家长江中下游稻区水稻品种区域试验的800个籼稻参试品种(其中早籼111个、中籼468个、晚籼221个),在浙江、湖南、湖北、安徽、福建和江西共六个鉴定点进行稻瘟病(苗叶瘟和穗瘟)的抗性鉴定。【结果】800个籼稻品种中有47.5%表现为中感稻瘟病,其次为中抗、感和高感,表现为抗的品种所占比例只有0.2%,没有表现为高抗的品种。早籼、中籼和晚籼稻瘟病综合指数六点平均值分别为4.95、4.85和4.54,均属于中感水平。在六个抗性鉴定点中,浙江点综合指数最低,湖北点苗叶瘟最重、穗瘟损失率最低,安徽点苗叶瘟最轻,福建点穗瘟发病率最低,江西点穗瘟发病率、穗瘟损失率和综合指数均为最高。根据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分析,浙江、湖南、湖北、安徽和江西五个鉴定点均表现为中感的品种所占比例最大;福建点表现为中抗的品种所占比例最大。根据穗瘟损失率病级分析,浙江、湖南和湖北点均表现为中抗的品种所占比例最大;安徽点表现为中感的品种所占比例最大;福建点表现为抗的品种所占比例最大,且抗和高感的品种所占比例均为六点中最高,表现为感的品种所占比例为六点中最低;江西点各抗性类型品种的所占比例差异不大。【结论】国家长江中下游稻区水稻品种区域试验籼稻参试品种的稻瘟病整体抗性水平一般。相同的一套品种在不同的鉴定点表现有所不同,用各点的平均值评价参试品种的抗性可以充分、客观地反应参试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水平。  相似文献   

7.
水稻品种对稻瘟病抗性组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应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21个水稻品种对稻瘟病9个抗性组分。结果表明,第一主成分为抗稻瘟病病害基本因子,它主要由产孢量、成株叶瘟严重度、成株病斑孢子层级指数、苗期叶瘟严重度和苗期病斑孢子层级指数5个有效组分构成;第二主成分为抗穗瘟因子,主要由穗颈瘟严重率构成。两主成分的特征根之和占全部特征根的96.2%。该两综合因子几乎能反映原来抗性组分的全部信息量。此外,研究还表明,选用苗期病斑孢子层级指数、产孢量、成株期或苗期叶瘟严重度和穗颈瘟严重率作持久抗性的病区病圃抗性组分鉴定的定量指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穗腐病是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由木霉Trichoderma spp.引起的穗腐病逐年加重。抗病玉米品种的选育和利用是控制穗腐病的经济、安全和有效措施。连续3年(2020-2022年)比较分析花丝喷雾法、花丝通道注射法、子粒注射法、牙签法等接种方法对玉米木霉穗腐病抗性鉴定效果。结果表明,花丝通道注射法发病强度适中,能使不同品种在人工接种后表现出不同水平的抗性反应,较适用于玉米抗木霉穗腐病鉴定接种,是一种比较理想、容易操作的接种方法。2021-2022年鉴定的玉米新品种中,对木霉穗腐病表现高抗、抗性、中抗、感病和高感的品种分别占2.6%、13.6%、26.0%、44.4%和13.4%。  相似文献   

9.
以Moroberekan和Tetep为稻瘟病抗性基因供体,镇恢084和IRBB21为白叶枯病抗性基因供体进行杂交和复交,通过系谱法育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抗病性鉴定等方法,选育出5个农艺性状良好且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水稻新品系08F039-7-2、08F039-11-2、08F014-2-1、08F017-15-1和A6-20-2。对这些品系的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聚合Xa4、Xa7和Pi157的08F039-7-2和08F039-11-2高抗白叶枯病,08F039-7-2的叶瘟和穗颈瘟抗性分别为抗和中抗,08F039-11-2的叶瘟和穗颈瘟抗性分别为中抗和抗。聚合Xa21和Pi-ta的08F014-2-1和08F017-15-1中抗白叶枯病,08F014-2-1的叶瘟和穗颈瘟抗性分别为高抗和抗,08F017-15-1的叶瘟和穗颈瘟抗性分别为抗和中抗;聚合Xa7、Xa21、Pi157和Pi-ta的A6-20-2高抗白叶枯病,叶瘟和穗颈瘟抗性均为中抗。  相似文献   

10.
抗稻瘟病水稻品种的田间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工辅助接种、自然发病的方法对25个品种连续十年在病圃中的稻瘟病抗性进行了监测。结果发现,39.18%的年份品种组合叶瘟颈瘟在田间抗感表现出质的不同,有的叶瘟感病而颈瘟表现抗病,有的叶瘟抗病而颈瘟表现感病。叶瘟颈瘟表现一致的品种均出现在严重感病或抗性较强的品种。水稻本身的遗传背景对稻瘟病抗病基因的表现有影响。本文还就稻瘟病抗病育种和抗病品种的合理利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稗草病原菌防御性接种防治稻瘟病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稗草病原菌互格交链孢菌、弯孢菌、禾长蠕孢菌稗草专化型和尖角突脐孢菌在实验室人工智能气候箱防御性接种感稻瘟病的水稻品种原丰早,预接种后1、2、3、5和7 d分别挑战接种强致病力的稻瘟病菌“中A1”和“中B1”小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稗草病原菌防御接种后,稻瘟病病斑数减少,病斑减少率在35.59%~80.00%,病情指数明显降低,防效显著提高,达53.08%~81.56%。稗草病原菌挑战接种后对水稻秧苗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稻瘟病菌孢子保存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载有稻瘟病菌孢子的滤纸置于不同温度和干燥条件下保存,经分期测定,室内干燥保存,经10个月,不论是孢子活力和致病性一般均可维持原有水平。低温干燥保存则能保存更长的时间。这样解决了目前人工接种中稻苗和孢子的培养难以配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Verticillium albo-atrum, cultured on potato dextrose agar plates or on sterilized wheat kernels, was used to incite disease in field studies. Immediately prior to planting, seed potatoes were dipped in a spore/mycelium suspension that was prepared from agar plate cultures. A second inoculation treatment involved placing infested wheat kernels under the potato seed at planting time. Both inoculation methods resulted in verticillium wilt development. However, the inoculum suspension dip method resulted in slightly greater incidences of verticillium wilt than did the infested wheat method. Inoculation by means of a suspension dip immediately after cutting the seed resulted in more wilted plants than when seed was inoculated 24 hours or 7 days after cutting. The spore/mycelium suspension dip method is now routinely used for field studies on disease susceptibility or resistance in potato cultivars.  相似文献   

14.
 在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实验农场田间条件下,通过人工接种Rhizoctonia solani,采用不同的方法(喷雾次数、间隔期)喷雾B5423-R(B5423的标记菌株,为利福平Rifampicin抗性的突变体),在接种1 d后,采用2 d喷1次、连续3~4次喷雾的方法,使B5423 R在稻株上的群体数量在6~7 d内维持在1×10[sup]6[/sup]cfu/g以上,在25 d内显著地降低相对病斑高率;而采用5 d喷1次、连续3~4次喷雾的方法,B5423-R在稻株上的群体数量在15 d内维持在1×10[sup]5[/sup]~106cfu/g,在25 d内相对病斑高率未能显著降低。表明在纹枯病侵染早期的6~7 d内,在稻株上B5423 R维持在1×10[sup]6[/sup]cfu/g以上是抑制纹枯病的阈值群体数量。  相似文献   

15.
稻瘟病是最主要的世界性水稻病害,化学防治是目前最为有效的防控措施。通过室内生测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测试了多个特效药剂和广谱药剂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探讨了稻瘟病的最优防治适期和穗颈瘟、稻曲病兼防的可能性。结果表明,三环唑仍然是预防穗颈瘟的特效杀菌剂,而嘧菌酯、肟菌酯·戊唑醇和嘧菌酯·苯醚甲环唑等广谱杀菌剂对叶瘟表现出更好的防控效果。始穗期是防治穗颈瘟的关键时期,在发病严重的情况下在齐穗期再施1次药是必要的。如果选用合适的药剂,破口前施药对穗颈瘟也有一定的防控作用。由于防治稻曲病的最佳施药时期是破口前,因此,一次施药兼防穗颈瘟和稻曲病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经3年研究建立了一套用离体稻叶检测稻种带细条病菌的方法,应用该方法成功地将44份自然发病的细条病病种接种到离体稻叶上并产生菌脓。甩1%水琼脂加90 ppm无毒苯口并咪唑.在30℃下可使水稻幼苗的离体叶保持15~20 d,可满足细条病接种发病的时间需要。应用纯菌测定该方法的灵敏度,最低可检测浓度为5×10^3 Cells/ml。由于选择了最佳的温度、湿度/光照、苗龄及其它有关环境条件, 使1.2~4.0 g的病种经研碎浸泡后浓缩针刺接种干离体稻叶上在3 d后出现病斑,5.5~8.5 d后产生菌脓,与其它血清学检测方法相比,离体检测法具有直观、可靠、简便、稳定等优点。特别可避免由于种子携带丧失活性的细条病菌或其它病菌而引起的误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Pi9是一个广谱稻瘟病抗性基因,田间病圃监测发现持有Pi9的水稻单基因系IRBL9-W在苗期高抗稻瘟病,但却感穗瘟.探明水稻单基因系IRBL9-W在苗期抗病而孕穗末期感染穗颈瘟的原因,为Pi9基因在水稻抗病育种中的有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从IRBL9-W穗颈瘟病斑上分离的8个单孢菌株以及实验室保存的单孢菌...  相似文献   

18.
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方法对2007-2010年收集的1 000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抗性筛选,得到1份高抗材料SX6907。SX6907在接种后20d不产生侵染病斑;在高浓度锈菌接种时,产生少数红褐色RB(Red-brown)病斑,但无孢子堆破裂现象,无孢子产生;SX6907的接种表现与已知抗病品种主要表现为黄褐色TAN型感病病斑明显不同。组织学观察表明, SX6907在接种部位造成细胞坏死,侵染点无孢子形成,其抗性表现为抗锈菌侵染。SX6907是一个优异的抗锈病资源,可做亲本在抗锈病育种中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两种十八碳二烯酸诱发水稻对稻瘟病的抗性及其防病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11S,12S,13S)-11,12,13-三羟基0(9Z,15Z)-十八碳二烯酸(A)和(11R)-羟基-12(S),13(S)-环氧-(9Z,15Z)-十八碳二烯酸(B)的生物学活性。体外测试结果表明,这两种十八碳二烯酸对稻瘟菌菌丝生长只有轻微的抑制作用,而对分生孢子萌发则表现了较强的抑制作用,3-4叶期的水稻幼苗经这两种十八碳二烯酸诱发处理后均获得了对稻瘟病的抗性,减轻了稻瘟病的病情。用A处理后隔5 d接种稻瘟病菌,病情指数比对照降低64.8%;用B处理后隔2 d接种病菌,病情指数比对照降低69.8%。两种十八碳二烯酸均以5 μg/mL浓度诱发处理时,使水稻植株获得最大的诱导抗性。由A和B激发产生的诱导抗性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均大于50%。先接种稻瘟病菌以诱发发病,而后隔5 d或10 d后喷施10 μg/mL的A或B水溶液,均可减轻稻瘟病的病情,其防治效果在44%-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