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杂交籼稻新组合协优336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优336系用不育系协青早A与恢复系扬恢336配组而成的杂交中籼稻新组合,具有高产稳产、米质较好、耐寒性强、熟期适宜、适应性广等特点,2003年7月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
协优978(皖稻127号)是以协青早A与自育优质恢复系R978配组而成的优质三系杂交晚籼新组合,该组合产量高、抗稻瘟病、米质优,全生育期118~120 d,与协优92相仿,适宜沿江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2004年3月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3.
高产杂交中籼稻新组合协优52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协优52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不育系协青早A与强优恢复系OM052配组选育而成的杂交中籼稻新组合,具有早熟、产量高、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在安徽省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一季中稻栽培。2006年1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审定登记名称:皖稻193号,审定编号:06010506。  相似文献   

4.
杂交籼稻新组合协优5968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协优5968系浙江省台州市农科所用协青早A与恢复系t5968配组育成的杂交籼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高产稳产、米质较好、抗性较强、适应性广、生育期适中等特点,2003年3月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5.
协优中1号(原名协优612)系浙江省金华市农科院与中国水稻研究所以协青早A为母本、中组14为父本配组而成的杂交晚籼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熟期早,抗稻瘟病,米质优,高产稳产,制种易获高产等特点,于2010年2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了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协优3026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不育系协青早A与强优恢复系3M026配组选育而成的杂交中籼新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优、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在安徽省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一季中稻栽培,2007年4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审定编号: 07010623.  相似文献   

7.
协优2226系浙江省台州市农科院用矮败型不育系协青早A与恢复系t2226配组育成的杂交籼稻新组合.该组合在2007-2009年3a的试验、试种、示范中表现高产稳产、米质优良、青秆黄熟转色好,2010年1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8.
协优385是贵州省水稻研究所用自育恢复系黔恢1385与协青早A配组育成的高产稳产籼型三系杂交稻新组合。2011年6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黔审稻2011001号)。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和主要栽培、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9.
协优759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不育系协青早A与自育强优恢复系7M059配组选育而成的杂交中籼新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优、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在安徽省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一季中稻栽培,2011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审定编号:皖稻2011007)。  相似文献   

10.
杂交中籼新组合协优52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协优52(协青早A/OM052)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杂交中籼新组合,具有早熟、高产、抗病能力强、适应性较广等特点,2006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根据协优52父母本的特征特性及多年制种实践,总结了协优52的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