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对白花桔梗和紫花桔梗的根部性状进行了比较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除根长平均值紫花桔梗与白花桔梗两者无差异之外,其他根部性状的平均值白花桔梗均小于紫花桔梗;紫花桔梗根粗、侧根数、单根鲜重平均值高于白花桔梗,但差异并不很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白花桔梗和紫花桔梗种质资源的种子性状进行调查分析。[方法]以来自国内外的13种白花桔梗和紫花桔梗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它们的种子性状,包括种子长度、宽度、厚度、千粒质量4项指标。[结果]白花桔梗种质资源的种子长度、宽度、厚度、千粒质量的平均值均小于紫花桔梗种质资源;在种子长度上,除了朝鲜白花的种子较长以外,其他白花桔梗种质资源的种子长度均比紫花桔梗的长度小;在种子宽度上,除朝鲜白花、黑龙江宁安、韩国江原外,白花桔梗种子宽度基本上都比紫花桔梗的宽度小;在种子千粒质量上,除了朝鲜罗津和三成白花外,其他白花桔梗种质资源的种子千粒质量均极显著(P〈0.01)小于紫花种质资源。[结论]该研究为紫花桔梗和白花桔梗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于营 《特产研究》2014,(1):38-43
本试验对白花桔梗和紫花桔梗传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白花桔梗与紫花桔梗只有花冠宽具有显著性差异,花冠长、子房宽、裂片长、裂片宽、裂深、雄蕊长和雌蕊长均无显著性差异;白花桔梗、紫花桔梗的平均单株花粉数分别为5.86×105个和5.05×105个,花粉/胚珠比值分别为2 282.3和2 195.1,两者均属于兼性异交;白花桔梗与紫花桔梗开花当天花粉活力均达到最大值,开花后第2天柱头可受性均达到最高,两者在花粉活力和柱头可受性上无明显差异;白花桔梗和紫花桔梗在风媒的作用下,传播花粉的距离分别为1.5m和0.8m;昆虫传粉最远距离分别为9.8m和6.5m。本试验通过研究白花桔梗和紫花桔梗传粉生物学差异比较,为今后桔梗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弄清桔梗株高与花色的遗传关系,调查分析了矮秆紫花桔梗与高秆白花桔梗杂交后代的株高、花色及其分离。结果表明,桔梗矮秆×高秆F1的株高接近双亲的平均值,在F2中呈连续分布的趋势,表现出数量性状遗传的基本特征;紫花×白花的F1全部开紫花,F2中紫花与白花的分离呈3∶1比例,符合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株高在白花和紫花群体中均呈连续分布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不同种源桔梗引种前后有关成分的差异性,为湖南地区药用型和食用型桔梗引种栽培和新品种培育提供依据。分析来自4个不同产区家种紫花桔梗和1个产地野生白花桔梗引种前后药材的醇溶性浸出物、桔梗皂苷-D、总多糖、蛋白质、粗纤维等成分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引种前后的各种源桔梗有关成分的含量均发生了变化,但未存在显著差异;引种后的安徽亳州(紫花)、内蒙古赤峰(紫花)和吉林左家(紫花)桔梗可作为药用型桔梗在湖南推广种植,而来自吉林延边野生白花桔梗可作为食用型桔梗种质进行驯化或定向培育。  相似文献   

6.
白花桔梗活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从白花桔梗中分离出远志酸和桔梗皂甙元,并通过红外、质谱与核磁,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2B、3B、16α、23α-四羟基-12-烯-28酸和2β、3β、16α、23、24-五羟基-12烯-28酸。 2 以721型分光光度计测定了白花桔梗与紫花桔梗根的总皂甙含量,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白花桔梗与紫花桔梗根中桔梗皂甙的含量。 3、根据桔梗皂甙元乙酰化物HNMR化学位移的数据与梗桔皂甙元乙酰化物结构之间的关系,初步确立了桔梗皂甙元乙酰化物甲基信号的归属。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白花桔梗和紫花桔梗的开花物候和生殖特征,分析了2个群体的单花开花动态、开花物候指数和结实率,以及开花物候指数对桔梗生殖成功的影响。结果表明:桔梗花期为7月初至9月中下旬,桔梗开花一般历时35~47 d,单株花期一般为26~31 d,单花花期一般为5~7 d。2个群体个体水平的开花振幅曲线呈单峰型曲线,并且开花同步指数较高,表现出一种集中开花式样。相关分析表明:白花桔梗中,坐果数与开花高峰期和花蕾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紫花桔梗中坐果数与花蕾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开花物候变异系数分析表明:2个群体在总花数、开花振幅、开花高峰期、终花期和结实率差异极显著,白花桔梗与紫花桔梗在同步性指数、花期持续时间、始花期和坐果数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家种桔梗选择紫花,白花品种,其遗传性稳定,产量高。桔梗喜阳光充足、凉爽湿润环境,耐寒(-21℃低温),忌积水,怕风害,多施磷钾肥可提高根的折干率和产量。 选地整地 选向阳、土层深厚的坡地或排水良好的平地,深耕30-40厘米,结合施用底肥,细碎土地,整平,作宽1.30-1.70米的平畦。  相似文献   

9.
分子标记技术在桔梗遗传规律研究中应用的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桔梗紫、白花花色的遗传规律及分子标记技术在桔梗遗传规律研究中应用的可能性。[方法]桔梗紫花和白花正、反交及F1自交,观测后代花色分离同时用引物OPG02对正、反交F2植株进行RAPD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桔梗紫、白花花色遗传为一对细胞核基因控制、紫花对白花表现为显性;F2植株的RAPD分析结果同肉眼观测花色结果完全相吻合。[结论]在桔梗遗传规律研究中,有特异分子标记的性状之间的遗传规律研究,可利用分子标记的技术。  相似文献   

10.
正桔梗为桔梗科植物。别名苦桔梗,为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有白色乳汁。生于山坡草地或林缘。是一种食、药兼用野生蔬菜。桔梗喜凉爽湿润条件,怕积水,耐寒,喜光。适宜生长温度为10-20℃,最适温度为20℃,能忍受-20℃低温。种植桔梗的土壤多为壤土、沙质壤土、黏壤土及腐殖质壤土。土壤忌积水,土壤水分过多,根部易腐烂。桔梗怕风害,在多风地区种植要注意防止风害,避免倒伏。一、桔梗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桔梗的种质资源研究和新品种选育提供试验依据。[方法]用超声法提取总皂甙,以桔梗皂甙D为标准品,用比色法测定3个不同采收时期的25份桔梗种质资源根的总皂甙含量。[结果]10月份采收的二年生桔梗根的总皂甙含量最高,8月份采收的次之;10月份采收的一年生桔梗根的总皂甙含量最低,3个时期采收的25份种质资源的总皂甙含量平均值依次为3.307%、2.750%和2.524%。其中3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最高的是"美里紫",为3.517%;最低的是"朝鲜白花1",为2.499%;紫花桔梗中最低的是"吉林长春",为2.630%。[结论]桔梗种质资源间总皂甙含量的差异较大,紫花桔梗的总皂甙含量高于白花桔梗;紫花桔梗种质资源之间总皂甙含量差异也比较大。  相似文献   

12.
试验以发育过程中经脱水和未脱水处理的紫花桔梗与白花桔梗种子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其含水量、萌发率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探讨了种子脱水耐性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的关系。结果表明:紫花桔梗与白花桔梗种子均在37DAF(Days after flowers)开始具有脱水耐性,并随发育进程而增强;其脱水耐性与种子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种子千粒重和可溶性糖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可溶性蛋白分别呈极显著(P0.01)和显著正相关(P0.05)。61DAF紫花桔梗种子与58DAF白花桔梗种子的发芽率最高(72.33%和91.00%),经不同时间脱水处理后,其发芽率均呈下降-上升的趋势,可溶性糖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当二者含水量分别降至2.42%和2.66%时,其发芽率均达到最大值,分别增至88.67%和93.00%,即此时期种子的耐脱水能力最强,且后者大于前者。  相似文献   

13.
<正>桔梗为桔梗科桔梗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人药,具有宣肺、散寒、祛痰、排脓的功能。桔梗喜温和气候,耐寒喜阳光,以壤土、砂质壤土、黏壤土及腐殖质壤土为宜,忌积水,怕风害。桔梗,既是贵重的中药材,又可做菜。种植桔梗,每亩可收桔梗(两年生肉质根)鲜品800千克—1200千克,以每千克桔梗5.5元/公斤(鲜品)保护价计,可获收益4500—7000元之间。桔梗适应性强,栽培  相似文献   

14.
白花桔梗和紫花桔梗的种子性状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及其来源试验材料为6个来自朝鲜和国内的白花桔梗种质资源的种子和7个来自韩国和国内各地的紫花桔梗种质资源的种子。其来源及花色见表1。  相似文献   

15.
正桔梗为桔梗科桔梗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以根入药,具有宣肺、散寒、祛痰、排脓的功效。桔梗喜温和气候,耐寒喜阳光,以壤土、砂质壤土及腐殖质壤土为宜,忌积水,怕风害。桔梗是隆化县道地药材之一,近年来隆化县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优势,大力发展桔梗种植。经过几年地研究、探索和试验,总结出了桔梗机械化种植技术,实现了从整地、作床、施肥、打药及收获全程机械化作业,达到了省时、省工、节本增效的目的。平均亩产干品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种质资源之间主要农艺性状的差异,以筛选出产量高、品质优良的种质资源,为今后桔梗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对5个桔梗种质资源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田间种植后,对一年生桔梗地上部(株高、茎粗、分枝数、茎叶重)和根部(根长、侧根数、根粗、根鲜重)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5个种质资源除了株高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外,其他性状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其中表现最好的是三成紫花,其次是宁安紫花,长安白花表现最差。[结论]综合评价认为5个种质资源中,三成紫花表现最好,有望培育成桔梗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正>桔梗别名包袱花、铃铛花、道拉基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具有宣肺、散寒、祛痰、排脓的功能。桔梗喜温和气候,耐寒喜阳光,以壤土、砂质壤土、黏壤土及腐殖质壤土为宜,忌积水,怕风害。每亩可收鲜品800~1 200 kg,按5.5元/kg左右计算,每亩收益4 500~7 000元。林下种植桔梗有三大优点:一是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节约耕地;二是近自然的生长环境使桔梗的品质更佳;三是  相似文献   

18.
为阐明白花丹参和紫花丹参光合特性的差异,本研究测定了这两种丹参光合日变化。结果表明:紫花丹参的光补偿点为1 205μmol·m~(-2)·s~(-1),高于白花丹参(1 024μmol·m~(-2)·s~(-1)),表明紫花丹参对强光的适应性大于白花丹参;紫花和白花丹参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在10∶00—12∶00同步下降,但紫花丹参3个指标的值高于白花丹参。这说明紫花和白花丹参光合"午休"现象都属于气孔限制型,但白花丹参光合速率受气孔限制程度高于紫花丹参;紫花丹参光合速率显著高于白花丹参可能是其产量高于后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以商洛三种不同花色丹参(紫花丹参、粉花丹参、白花丹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生理特性和地上部分农艺性状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花色丹参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生理特性和地上农艺性状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规律为粉花丹参>白花丹参>紫花丹参;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的变化规律均为紫花丹参>粉花丹参>白花丹参;叶片胞间CO2浓度变化趋势为白花丹参>紫花丹参>粉花丹参。同时,不同花色丹参在花序长度、复叶数、叶面积等地上部分农艺性状方面也存在着明显差异,其中紫花丹参株高最高,粉花丹参次之,白花丹参最低,三种花色丹参生长势表现为紫花最好,粉花丹参次之,白花丹参最差。  相似文献   

20.
为从叶绿素荧光的角度阐明紫花丹参产量高于白花丹参的原因,探讨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产量和叶绿素荧光差异内在关系,在山东农业大学农学实验站,利用便携脉冲调制式荧光仪在丹参快速生长期测定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并对其荧光特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紫花丹参的最大荧光、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潜在光化学效率、实际光化学效率、PSII光化学猝灭显著高于白花丹参,表明紫花丹参光合电子传递效率、光合能力高于白花丹参。由此推测,紫花丹参产量高于白花丹参的重要原因是紫花丹参对光能的利用率高于白花丹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