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湿地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在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因此,加大湿地保护与建设是关系到我国半干旱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农牧民生产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龙江县现有湿地发挥着提供水源、蓄洪防旱、控制污染、调节气候、提供能源、水运、保存基因,提供天然产品、美化环境等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一、引言湿地是水、陆生态系统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自然综合体,其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是人类最重要的生态景观和生存环境之一,常被称为"生命摇篮""地球之肾"。水是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构成元素,在湿地的气候调节、水源涵养、调节径流、生态保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湿地水环境的变化对湿地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3.
永年洼湿地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是人类最重要的环境资本之一,也是自然界富有生物多样性和较高生产力的生态系统,湿地的水陆过渡性使环境要素在湿地中的耦合和交汇作用复杂化,它对自然环境的反馈作用是多方面的.它能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控制污染、消除毒物、净化水质,是自然环境中自净能力很强的区域之一,它对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蓄滞洪水、涵养水源、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保墒抗旱、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娜  王诗成 《齐鲁渔业》2008,25(6):57-59
湿地是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间的过渡带,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极高的生产力水平,在促淤造陆、控制污染、抵御洪水、调节气候与径流、蓄洪防旱及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等方面起着其它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地球之肾”、“生物基因库”和“人类摇篮”的美誉。国际公约中将湿地定义为“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湿源、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或咸的水体,包括退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域。”同时湿地又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生态系统,其特殊的水文条件决定了它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造成湿地功能的改变或丧失。  相似文献   

5.
湿地是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间的过渡带,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极高的生产力水平,在促淤造陆、控制污染、抵御洪水、调节气候与径流、蓄洪防旱及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等方面起着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地球之肾”、“生物基因库”和“人类摇篮”的美誉:国际公约中将湿地定义为“湿地系指不问其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湿源、泥碳地或水域地带。  相似文献   

6.
张颖  张亮 《齐鲁渔业》2014,(5):49-51
潍坊市北部滨海湿地位于莱州湾南岸,与黄河三角洲湿地同为我国北部沿海湿地资源集中分布的重要区域。近30年来,由于受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影响,自然湿地面积减小、植被退化,湿地生物多样性下降、渔业资源衰退。笔者参照国内外先进湿地生态恢复重建技术体系,提出研究区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技术方法,以期为当地湿地生态恢复重建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们对湿地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深入,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评估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确定生态服务功能是评估湿地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基础,而生态功能的发挥与湿地环境特征密切相关。在总结当前有关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牡丹江支流源区哈尔巴岭湿地及周边生态环境现状的特征,确定哈尔巴岭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主要包括大气调节、气候调节、水源涵养、废物处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讨论了湿地环境特征对特定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计算了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对结合湿地环境特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桂花鱼养殖已进入高密度养殖时期。如何对养殖水体水质进行调节,是目前桂花鱼养殖业最大的问题。利用藕田湿地净化水质和水循环养殖技术,能较好地解决桂花鱼养殖中的水质调节和养殖污水排放对周边环境污染的问题,并可实现对养殖水体营养的综合利用。一、藕田湿地水质净化技术划出专门的鱼塘种植莲藕建造成藕田湿地,将桂花鱼养殖排出的污水引入莲藕田,通过藕田土壤和莲藕茎叶的  相似文献   

9.
水环境退化是全球面临的重要问题,为了恢复受损的水生态系统,促进良性的生态演替,保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湿地水环境生态恢复技术已成为当前各国关注的焦点。湿地水环境恢复主要有生态拦截技术、湿地植物净化技术、水生动物净化技术、基于水环境处理的人工浮岛技术和人工湿地净化技术等。在这些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中,湿地植物对污染物的耐受...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渔业循环经济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在调节气候、涵养水分、净化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同时也是重要的生态经济区。本文初步探讨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开发利用模式,提出有利于发展渔业循环经济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国际湿地公约》把湿地定义为“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湿地植物是指生长在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者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水域中的植物。根据湿地植物生长环境,其可分为水生、沼生、湿生三类;根据湿地植物生活类型,可分为挺水型、浮叶型、沉水型和漂浮型;根据湿地植物生长类型,可分为草本类、灌木类、乔木类。湿地植物除了能够直接给人类提供工业原料、食物、观赏花卉、药材等,在湿地生态系统中,尤其是碳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湿地水环境生态恢复及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环境退化是全球面临的重要问题,为了恢复受损的水生态系统,促进良性的生态演替,保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湿地水环境生态恢复技术已成为当前各国关注的焦点。湿地水环境恢复主要有生态拦截技术、湿地植物净化技术、水生动物净化技术、基于水环境处理的人工浮岛技术和人工湿地净化技术等。在这些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中,湿地植物对污染物的耐受性和多种生态恢复模式的整合将成为今后湿地恢复研究的焦点;同时应该深入研究湿地水环境恢复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探讨其内在的规律和机理,并建设典型湿地水环境恢复示范工程;建立湿地水环境生态恢复技术标准和规范,完善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估体系,为该技术在我国的广泛推广和应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目前最新颁布的《2006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中,主要包括林地、农田、草地、湿地、人类聚居地和其他土地的碳汇功能及其估算方法,其中水产养殖水域被列入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碳汇功能及其估算方法尚未给出。因林地碳汇研究起步最早,也最成熟,且农田、草地、湿地和人类聚居地是在林地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本研究在《2006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框架下详细介绍了林地碳汇估算方法的进展情况,希望从中找到对水产养殖碳汇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湖泊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它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  相似文献   

15.
浙江温州红树林湿地资源及其保护开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红树林湿地在维持海洋生态环境功能方面作用显著。温州乐清湾是我国红树林的人工北界,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导致红树林湿地资源濒危,急需加强管理和保护并建立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实现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湿地淡水资源供给是一项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主要包括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矿业)用水和农业用水三大部分。以2013年吉林省湿地淡水供给资源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市场价值法,进行省域尺度上与人类生活、工业生产等关系密切的淡水供给服务识别与核算,研究吉林省不同湿地类型和不同行政区的淡水资源供给量和淡水资源供给价值,分析其淡水资源供给的空间分布及其贡献率。结果表明,2013年吉林省湿地淡水资源供给总量为20.81×10~8m~3,其中湖泊湿地、河流湿地、人工湿地和沼泽湿地供给淡水量为8.06×10~8m~3、6.04×10~8m~3、4.00×10~8m~3和2.71×10~8m~3;核算吉林省湿地淡水资源供给总价值为83.84亿元/年,其中湖泊湿地占38.73%,河流湿地占29.01%,人工湿地占19.25%,而沼泽湿地所占比例最小,仅13.01%。在各组成城市中,湿地淡水资源供给价值以松原市最大,核算价值为26.28亿元/年,占总价值的31.34%;白山市最小,为2.6亿元/年,占总价值的3.11%。利用价值量化的方法表征淡水供给为吉林省发展提供的经济价值,对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促使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以及湿地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拉萨市茶巴朗湿地的外来鱼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巴朗湿地是拉萨河中下游地区的重要湿地之一。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大量外来鱼类进入湿地,湿地的鱼类群落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于2009年4月和2013年4月对茶巴朗湿地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2009年,茶巴朗湿地鱼类群落格局以外来鱼类为主、残存有部分土著鱼类,2013年外来鱼类完全占领了该湿地,土著鱼类基本消失。目前,茶巴朗湿地的鱼类主要为外来种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小黄黝鱼(Micropercops swinhonis)、鲫(Carassius auratus)、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以及棒花鱼(Abbottina rivularis);土著鱼类仅极少量残存的高原鳅(Triplophysa)和裂腹鱼(Schizothorax)类。外来鱼类已在茶巴朗湿地建立了自然种群,这对与湿地相通的拉萨河流域的土著鱼类资源构成了较大威胁。防止茶巴朗东部鱼池养殖鱼类的逃逸、提高藏民对外来鱼类的识别能力及其危害的认知、清除外来鱼类、重新引入土著鱼类等措施对于茶巴朗湿地鱼类及生态系统恢复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权  宋新  李欣 《齐鲁渔业》2010,(10):22-24
<正>改革开放以来,潍坊沿海以围海造田、湿地开发、捕捞养殖、港口建设、盐及盐化工、石油天然气、陆海物流、滨海旅游等人类活动,呈现出种类繁多和逐年增强的趋势,随着时间推移和综合作用累积,沿海地区和沿海经济发展遭到"重开发、轻保护"的频繁人类  相似文献   

19.
2016年6月至2019年11月,按照样线法和样点法,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及景观斑块分析方法,开展了伊犁河谷河流典型湿地鸟类及其栖息地现状调查。记录到伊犁河谷湿地鸟类物种114种,隶属于17目37科。雀形目占调查鸟类种属的32%,其次是雁形目、鸻形目,三者占比为50%,是湿地的优势群类。隶属古北界的鸟类占总种属的62%,广布种占31%,东洋界占7%。夏候鸟最多,占42%,冬候鸟占4%,留鸟占37%,旅鸟占5%,繁殖鸟占11%。伊犁河谷湿地鸟类多样性与历史资料直观对比下降明显。主要原因是40多年来,伊犁河谷鸟类的主要栖息地----伊犁河谷湿地面积锐减,景观斑块破碎化严重及人类活动增强。伊犁河谷湿地及其鸟类现状不容乐观,急待全面调查并采取适宜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20.
东北地区湿地遥感监测与景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东北地区湿地的时空变迁特点,可为东北地区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合理分配湿地资源、制定东北地区湿地保护和利用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以1975年MSS遥感图像、2013年CBERS遥感图像为数据源,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采用人机交互目视解译的方法,并根据所建立的遥感解译标志,在遥感图像中解译出东北地区湿地信息;引入马尔科夫转移矩阵、重心迁移、景观格局等多种分析方法,探讨东北地区湿地时空动态变化特点。结果表明:近40年来东北地区湿地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其中沼泽湿地面积减少24 769.9 km~2、河流湿地面积减少6 753 km~2、人工湿地面积增加22 017.4 km~2;非湿地与湿地各类型间转化明显,其中,沼泽湿地向非湿地、人工湿地转化显著,非湿地向沼泽湿地、人工湿地转化显著;湿地重心总体向南偏西方向迁移36.5 km,其中,人工湿地重心向北偏东方向迁移354.7 km、沼泽湿地重心向南偏西方向迁移261.4 km。景观格局分析显示,东北地区湿地总体向破碎化、多样化与不规则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