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秦恩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7):7887-7888
[目的]选出最适合根霉与酵母生长的锌浓度,为含锌根霉及酵母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从4个酒曲厂的酒曲中分离纯化得到根霉和酵母菌种,用不同锌浓度的液体培养基培养,观测其菌落的生长情况并对其生物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来自后山湾的酒曲的根霉生长最好,来自金子坝的酒曲的酵母生长最好。不同浓度锌时根霉与酵母生长的影响有较大的不同,当锌浓度在0-1mg/L范围内时,孢子长势较好,孢子数增加了1倍;当锌浓度超过5mg/L时,孢子数下降,且锌浓度越高孢子数越少。锌浓度为1mg/L时最适合两株菌生长。当锌浓度在0~1mg/L范围内时,菌落生长良好,1mg/L锌浓度的菌落重量为无锌菌落的两倍。[结论]低浓度锌促进根霉与酵母的生长,高浓度锌抑制其生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膜生物反应器中试试验中各因素的影响效应。[方法]以自主开发的聚偏氟乙烯制成的高性能中空纤维膜为材料,采用A/O-MBR工艺,对中试污水进行处理。[结果]DO对出水氨氮、COD浓度具有重要影响,好氧池中DO介于3.6~3.9 mg/L时,出水氨氮浓度较低,高于4.0 mg/L时出水氨氮浓度有增加趋势;当好氧池中DO低于3.5 mg/L时,出水COD浓度显著增加。出水COD受温度影响较大,水温在25℃以下时,出水COD稳定于较低浓度,在15~20 mg/L之间波动;当温度高于25℃时,出水COD明显增加。污泥浓度对出水COD浓度影响较大。好氧池中MLSS维持在5~6 g/L以上时,出水COD浓度变化不大,当低于5 g/L,出水COD增加迅速。[结论]控制好氧池DO在3.5~4.0 mg/L,水温在20~25℃,MLSS在6~10 g/L左右为MBR处理生活污水的最佳运行条件。  相似文献   

3.
标准回流法和微波消解法测定高氯水样化学需氧量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实现高氯水样中化学需氧量的快速、准确测定。[方法]分别用标准回流法和微波消解法测定高氯水样中化学需氧量的含量,比较2种方法的测定结果。[结果]当国标COD理论值为(102±4)、(125±4)、(138±4)mg/L时,标准回流法测定的高氯水样中化学需氧量的含量分别为100.0、125.2、136.4 mg/L,微波消解法测定的高氯水样中化学需氧量的含量分别为103.6、126.8、139.0 mg/L,2种方法测定的COD理论值无显著差异(P>0.05),精密度基本相同。[结论]与标准回流法相比,微波消解法测定高氯废水中化学需氧量具有时间短、操作简便、费用低等优点,且精密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吡虫啉有机废水的厌氧技术可行性。[方法]在20~25℃条件下利用5L自制的UASB反应器处理吡虫啉高盐有机废水,当吡虫啉有机废水COD浓度为4000—5000mg/L、容积负荷为4~5kgCOD/(m^3·d)时逐步提高吡虫啉废水中NaCl浓度,研究盐分对UASB处理吡虫啉有机废水的影响。[结果]当Cl^-浓度从2000mg/L增加到6000mg/L时,COD去除率从大于90%降到50%左右;当Cl^-浓度进一步提高到6500mg/L时,COD去除率急剧下降到20%以下。[结论]厌氧茵对吡虫啉有机废水盐分的耐受性具有一定程度。  相似文献   

5.
红叶石楠快繁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优化红叶石楠的快繁条件。[方法]通过L16(43)正交试验,配置不同基础培养基、不同植物激素种类及水平对红叶石楠不定芽进行增殖培养。[结果]不同因素影响红叶石楠快繁的大小顺序为:基础培养基>6-BA>NAA。B5培养基为最佳培养基。6-BA浓度为1.0~2.0mg/L时不定芽数变化不明显;6-BA浓度为2.0~4.0mg/L时不定芽数随浓度的提高显著增加,在浓度为4.0mg/L时最多,平均增殖系数达到22.38,继续增加6-BA浓度到8.0mg/L时不定芽数则明显减少。NAA浓度为0.05~0.20mg/L时不定芽数随NAA浓度的提高而增加,在浓度为0.20mg/L时平均增殖系数最高,达到20.25;当NAA浓度从0.20mg/L逐渐增加到0.40mg/L时不定芽数呈下降趋势。因此确定最优水平组合为B5+6-BA4.0mg/L+NAA0.20mg/L。[结论]该方法可快速优化红叶石楠的快繁条件,有效提高红叶石楠的增殖效率。  相似文献   

6.
吴文化  刘博  袁龙福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130-17133
[目的]获取连环湖渔业资源和放养技术的相关参数。[方法]2008年5月中旬、8月初和9月末分别对连环湖(火烧黑泡)进行了水质监测、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调查,并对水质理化指标、营养元素和水域饵料生物的特点进行了评价。[结果]水质pH为8.53,硬度为3.04 mmol/L,碱度为8.75 mmol/L,化学耗氧量为8.69 mg/L,水质主要离子浓度高低次序为HCO3->Na+和K+>Ca2+>Cl->Mg2+>SO42-。水质为弱碱性,碳酸盐类钙组I型水(CICa),泡水为富营养化水体(总氮为0.667 3 mg/L,总磷为0.563 0 mg/L)。浮游植物共6门24个种属,其中绿藻门13个种属,占54.17%,数量为909.02×104个/L;蓝藻门和硅藻门次之,均为4个种属,均占16.67%,数量分别为525.03×104和84.56×104个/L;其他藻门共有3个种属,占12.5%,数量为39.18×104个/L。浮游动物共10个种属,其中轮虫5个种属,占50.00%,数量为12.7个/L;枝角类3个种属,占30.00%,数量为66.7个/L;桡足类1个种属,占10.00%,数量为28.3个/L。[结论]为盐碱湖泊的渔业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张小燕  张铁坚  刘俊良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458+20465-20458,20465
[目的]探讨溶解氧(DO)对复合式MBR处理效果的影响。[方法]在各环境要素一定的情况下,通过控制不同的DO浓度来观察生活污水中的化学COD、TN、TP的去除效果,以此来确定最佳的DO浓度。[结果]COD的去除效率由DO为0.5 mg/L时的68.3%上升至DO为1.5 mg/L时的97.05%,而当DO〉1.5 mg/L时,COD的去除效果则随着DO的升高变化不大;TN的去除效率由DO为0.5 mg/L时的34.6%上升至DO为1.5 mg/L时的66.58%,而当DO〉1.5 mg/L时,TN的去除效率反而下降;TP的去除效果在DO为0.5 mg/L时是64.63%,随着DO的升高,TP的去除效果略有下降,但当DO〉1.5 mg/L时,TP的去除效果明显下降。[结论]综合DO对于各项指标的去除影响可以断定,当DO为1.5 mg/L时,MBR工艺对于COD、TN、TP的综合去除效果可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8.
COD对硝酸盐氮分析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COD浓度下硝酸盐氮吸光度的变化。[方法]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标准溶液中的硝酸盐氮,分析7种有机物在不同COD下对硝酸盐氮吸光度的影响。[结果]COD浓度分别为15 000、20 000和15 000 mg/L时,葡萄糖、甲醇和乙醚(带有单键)对硝酸盐氮吸光度无明显影响;COD浓度分别为7 500、16 000和7 500 mg/L时,甲醛、苯和乙酸(带双键)使得硝酸盐氮吸光度分别增加约5倍、1倍和8倍;COD为10 000 mg/L时,丙酮使得硝酸盐氮吸光度减少约14倍。因此,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有机物的硝酸盐氮水样时,虽然该法简便、快速,但有一定的适应范围和局限性。[结论]该研究为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硝酸盐氮浓度的可行性分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芝芪菌质多糖对CEF的增殖和抵抗NDV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芝芪菌质多糖是否是芝芪菌质提高动物免疫力的有效成分。[方法]用不同浓度的乙醇对芝芪菌质水提物进行分级沉淀,得到3种芝芪菌质多糖(GAP30、GAP60和GAP90),采用中性红染料吸收法,研究其对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增殖的影响及抵抗NDV感染的效果。[结果]GAP30、GAP60、GAP90的得率分别为0.37%、0.70%、1.04%,表明乙醇分级沉淀已将芝芪菌质中的多糖成分提取完全。GAP30、GAP60在浓度为1×10-1、1×10-2mg/ml时能显著促进CEF增殖,GAP90在浓度为1×10-3mg/ml时即能显著促进CEF增殖。GAP30、GAP60在浓度为1×10-2mg/ml时能显著抵抗NDV感染,GAP90在浓度为1×10-1、1×10-2mg/ml时能显著抵抗NDV感染。[结论]芝芪菌质多糖能不同程度地促进CEF增殖、抵抗NDV感染,以GAP90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梁丽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2,(19):9971-9972,9981
[目的]探讨酸浆组织培养再生植株的最优条件。[方法]以酸浆为材料,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在此基础上添加不同浓度的6-BA和NAA,制成分化培养基,观察不同浓度植物激素对酸浆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结果]当6-BA为低浓度或高浓度时,不定芽总数/材料数和分化率均随NAA浓度的提高而下降;仅当6-BA浓度为1.0 mg/L时,NAA浓度为0.2 mg/L时,不定芽总数/材料数和分化率达到峰值;当NAA浓度一定时,不定芽总数/材料数均在6-BA浓度适中时出现该组的峰值。而分化率呈现不规律变化。[结论]当激素浓度为:1.0 mg/L 6-BA+0.2 mg/L NAA时,酸浆不定芽总数材料数比例和分化率最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糖蜜酒精废水中镁离子(Mg^2+)对厌氧处理该废水的处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通过逐步投加六水氯化镁(MgCl2.6H2O),研究Mg^2+浓度对出水COD去除率、Mg^2+去除率以及pH值、VFA的影响,并通过厌氧活性污泥的驯化试验证明Mg^2+对产甲烷菌的毒性类型。[结果]试验结果证明了在进水COD浓度为4000mg/L,废水体积和污泥体积分别为400和80ml时,Mg^2+的最佳浓度为117~177mg/L。在pH=7.0,温度为35℃的前提下,80ml污泥对c(Mg^2+)=354mg/L的含镁废水能达到最大吸收率73%。[结论]证实了Mg^2+在厌氧降解过程中起到消化酶的作用,Mg^2+浓度对糖蜜酒精废水厌氧处理效果存在低促高抑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模拟研究垃圾渗滤液中COD在饱水土层中的迁移变化特征。[方法]以广州市李坑垃圾填埋场为例,选取渗滤液中COD为特征污染物,采集排水沟两侧饱水带土层,通过试验确定吸附、降解与弥散系数,构建了饱水带COD迁移数学模型。考虑不同场龄渗滤液中COD的浓度差异,分别以不同场龄渗滤液的COD浓度为边界条件,利用模型数值解预测COD饱水土层中的迁移变化特征,并基于地下水质标准,对COD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价。[结果]COD在饱水带土层中的衰减主要发生在离排水沟10m的范围内(衰减83%)。老年、中年、年轻垃圾渗滤液将地下水污染为Ⅲ类水的最远距离分别为29.2、37.2和47.9m,将地下水污染为Ⅴ类水的最远距离分别为27.1、33.2和44.1m。[结论]为填埋场区周围地下水污染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地表水中农业面源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与迁移转化特征。[方法]通过在前郭灌区布置不同氮磷施用量及不同灌水量的田间试验,在不同位置提取水样,测定水样中的氨氮、硝氮、磷酸盐和化学需氧量。[结果]前郭灌区地表水中氨氮浓度呈现出单一峰值的变化趋势;水稻在整个生育阶段,硝氮浓度出现多个峰值的变化趋势;各级排水系统中的磷酸盐浓度呈现一致性的变化趋势;化学需氧量浓度变化过程和溶解氧浓度变化过程二者呈负相关关系。[结论]该研究可为区域水质水量联合调控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4.
肖娟  罗琳  吴根义  田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2023-12024
[目的]研究甘薯煮食过程形成污染物的量和各污染物浓度。[方法]模拟生活中人们煮甘薯的过程并收集该过程中产生的6种潜在污染样品,分别测定这些样品的COD、BOD5、TN、TP、NH3-N的含量,得出各项指标确定甘薯食用过程的产污系数。[结果]生甘薯的COD、BOD5、TN、TP含量稍大于煮甘薯,而NH3-H含量则小于煮甘薯。[结论]该研究为制定食品加工过程产污系数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徐正生  程燕  汤婕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332-5333
[目的]了解市场上瓶装水的质量,为完善对瓶装水的监管提供参考。[方法]检验合肥市零售的瓶装饮用水挥发性有机物(VOCs)含量,抽取了6个品牌共15种规格不同的市售瓶装水,参照美国EPA524.2方法进行VOCs检测分析。[结果]抽查的15种瓶装饮用水样品中,有6种样品检出含有微量三氯甲烷,2种样品检出含微量苯。[结论]市售瓶装饮用水的污染途径应与瓶装水的生产工序相关,包括水源质量、消毒工序、运输以及储存条件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耐盐突变菌株YWL-01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降解性能和生物强化作用。[方法]通过试验观察以及模拟污水、实际污水检测COD含量,研究YWL-01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降解性能和生物强化作用。[结果]耐盐突变菌株YWL-01在生物学上具有遗传稳定性;对于盐度高的实际废水,此突变株表现出显著提高COD降解特性;在投加到复合菌剂中处理高盐实际污水过程中表现出生物强化作用。[结论]耐盐突变菌株YWL-01具有潜在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席运官  陈瑞冰  徐欣  魏琴  李菊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412-16414,16443
[目的]研究有机与常规水稻生产径流污染状况。[方法]定点采样测定总氮、总磷和COD,比较2种水稻生产方式排水污染物浓度。[结果]有机水稻生产可降低排水中氮的排放,西渚常规稻田排水中总氮浓度最高是有机的8.0倍;稻田排水中,磷的含量总体上较低(0.019-0.176mg/L),常规稻田排水中总磷浓度有高于有机水稻田的趋势,但有机稻田也会出现总磷高于常规稻田的风险;有机水稻生产由于采用"稻鸭共作"模式,排水中COD浓度总体上有高于常规大田的趋势。[结论]有机水稻种植要适当控制稻田鸭子的放养数量或改变放养方式,以避免产生不利的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片沸石对武汉南湖水中COD的吸附.[方法]以片沸石为吸附剂,研究沸石的吸附时间、投入量、粒径、环境pH对吸附效果的作用.[结果]片沸石对南湖水中COD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在吸附时间为40 min、投加量为20 g/L、沸石粒度为-74 μm、pH=7时,吸附率为63%左右.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方程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结论]该研究为天然沸石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江云国  张永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551-4552,4576
[目的]建立水中有机磷农药的测定方法。[方法]使用气质联用仪对样品进行质谱定性,气相色谱(PTD检测器)定量,试验不同的萃取方法及水样的酸碱度对回收率的影响,并对不同净化柱的净化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该研究降低了水样假阳性的检出率,平均回收率控制在80.0%~100.0%,检出限小于5.0 ng/L。[结论]该研究为地下水样品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定性定量检测提供了一套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离子色谱法测定饮用水中亚硝酸盐和溴酸盐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舒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637-18639
[目的]探讨饮用水中亚硝酸盐(NO2-)和溴酸盐(BrO3-)含量的变化。[方法]利用ICS-2000离子色谱法检测了3种饮用水中亚硝酸盐和溴酸盐在不同条件下的含量。[结果]在自来水、桶装纯净水、桶装矿泉水3种水中,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的增加有所增加,加热也未降低亚硝酸盐含量;纯水、自来水中未检测出溴酸盐,桶装矿泉水中测得的溴酸盐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加热后能够较大程度上降低桶装矿泉水中溴酸盐的浓度。该方法检测的NO2-浓度在0~2 mg/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5),最小检测值为0.000 1 mg/L,实样加标回收率在97.34%~108.61%;BrO3-浓度在0~2 mg/L范围内也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7),最小检测值为0.000 2 mg/L,实样加标回收率在95.93%~101.04%。[结论]该方法精密度高、操作简便、易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