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0 毫秒
1.
朱鹮自1981年发现时的7只,增加到2001年的300余只,成效十分显著。本文总结了朱鹮保护工作20年来的经验。野生朱鹮繁殖期的保护技术先进、措施得力;是增加野生种群数量的关键所在。主要措施包括:召开巢区所在地镇(乡)、村、组参加的保护工作会议、冬水田维护与管理措施、人工投食.朱鹮繁殖期定点监护、巢树保护、无线电跟踪仪的配带与跟踪等。同时,还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保护对策进行了分析。 野生朱鹮繁殖期概况 野生朱鹮2-3岁性成熟,以3岁居多。属晚成鸟。每年2月开始在海拔即600~1200米的冬水田…  相似文献   

2.
朱鹮是世界上最为稀少的一个禽类物种,为留鸟,为中国级保护动物,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天敌、生存环境、疾病及人类活动等因素严重影响其生存和种群数量。本文通过对上述外界因素的分析,提出应保护和恢复朱鹮栖息地,加强朱鹮疾病研究,扩大人工种群规模,逐步野放更多的人工孵化鸟,补充野外种群并扩展新的保护区。  相似文献   

3.
李斌  天庆 《野生动物》2002,23(3):2-3
被誉为“东方宝石”的世界濒危珍禽朱鹮,经过科技人员20年的精心保护和管理,使野生朱鹮种群和人工饲养朱鹤种群有了较大的发展。目前,秦岭南麓洋县的野生朱鹮种群数量达 145只,洋县的省人工救护饲养中心有朱鹮达143只,北京动物园朱鹮馆人工饲养繁殖朱鹮28只,另外日本佐渡朱鹮饲养中心有朱鹮18只。世界朱鹮种群数量已达334只。 20世纪初,朱鹮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前苏联等亚洲东部国家,20世纪30年代后,由于森林被砍伐,环境恶化、朱鹮在一些国家己销声匿迹了,甚至于灭绝。1960年世界鸟类保护会议…  相似文献   

4.
朱鹮为极濒危级鸟类,自1989年北京动物园人工孵化出第一只雏鸟开始,科学工作经过不断研究,使得朱鹮人工饲养繁殖技术日臻完善。尤其是陕西朱鹮救护饲养中心,自1990年建立朱鹮人工种群后,种群数量平均每年以40%的速度递增,截止2002年8月,种群数量已达到196只。  相似文献   

5.
《中国家禽》2001,23(9)
据陕西朱保护观察站有关人士称,根据群众报告和科研人员调查,近年来世界珍禽朱的群体生存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呈现出朱种群扩展、迁移集群活动范围越来越广的可喜态势。据新华社报道,前几年人们只在陕西洋县的部分乡镇发现有世界珍禽朱生存活动。但去年5月以来,人们先后在与洋县临近的城固县、西乡县等地,分别发现有单只朱觅食、游荡。据调查,朱迁移集群活动地的扩大,主要是村民保护珍禽朱的意识增强,为野生朱群体的栖息繁殖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世界珍禽朱鹮迁移活动出现新趋势  相似文献   

6.
野生动植物资源是十分珍贵的自然资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为例,探讨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三江源野生动植物资源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对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楼观镇的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圈养朱鹮种群2009年-2018年的繁殖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楼观台朱鹮人工种群的种群总数、性别比例与年龄结构较为合理,但老龄朱鹮所占比例较大;朱鹮亲鸟扔雏行为还未得到妥善解决;繁殖相关数据指标年间变化差异显著,碎卵相比死雏、腐卵在繁殖失败所占比例较高。研究结果为朱鹮圈养种群繁殖状况的改善提供了数据基础,可为濒危鸟类的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朱鹮(Nipponia nippon)是世界上最濒危的鸟类之一,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1981年5月,朱鹮在中国陕西洋县重新出现以来,种群数量有了很大的增长,但在朱鹮人工繁殖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难题。2012年3月22日,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繁殖研究中心的10羽朱鹮在上海野生动  相似文献   

9.
马来熊是国家Ⅰ级保护动物,其生物学信息缺乏,也缺乏科学的保护和管理对策。本文通过回顾关于马来熊的研究文献,对其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归纳,并针对种群分布现状提出科学保护和管理对策。关于马来熊的研究主要见于野生种群现状、野外生态及圈养种群的饲养管理等,其中野外生态主要集中于生境选择利用、家域特征、行为节律、食性等,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其个体生态学或种群生态学规律。针对马来熊的保护和研究现状,应采取加强立法、推行宣教、提高公众保护意识;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建立保护区、缓冲区及森林廊道等以恢复其栖息地等措施来有效保护其野生种群。  相似文献   

10.
康国文 《野生动物》2004,25(3):48-48
由于朱鹮只产于亚洲,世界各国发行的朱鹮邮票并不是很多。最早是日本曾于1981年发行过“自然公园50年纪念”邮票一套一枚,以“朱鹮”为图案;其后,我国于1984年发行了T94“朱鹮”  相似文献   

11.
朱鹮的前、后肢比较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解剖学方法对朱和白的前、后肢进行了比较,发现他们的前肢各部分长度差异不大,白略长。后肢各部分长度差异较大,白后肢各部分:股骨部、小腿、附跖部、趾部骨骼均比朱粗壮,并分别比朱长9%,35.2%,71,40%~43%。利于在稻田、小河、湖水边较深地方采食。白的前、后肢的肌肉也比朱发达。在体重差别较大的情况下,体重轻的白肌肉仍比朱发达,这样更利于飞翔。因而,朱没有白的生存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12.
The Japanese crested ibis Nipponia nippon is a critically threatened bird. Accurate sexing is necessary to perform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captive breeding toward a national project for a tentative release of the Japanese crested ibis on Sado Island. A PCR‐based sexing method targeting a 0.6 kb EcoRI fragment (EE0.6) sequence on W chromosome with AWS03 and USP3 primers has been developed for the Japanese crested ibis. However, the primers were selected from the EE0.6 sequences from bird species other than the Japanese crested ibis. In this study, we determined the W‐ and Z‐linked EE0.6 sequences in the Japanese crested ibis, and clarified Japanese crested ibis sequence mismatch in the binding sites of the primers. Further, we found no polymorphism in the primer binding sites among five founder birds for the Sado captive Japanese crested ibis population. These findings validated the PCR‐based sexing method with the AWS03 and USP3 as accurate molecular sexing methods of captive Japanese crested ibis on the Sado Island. Additionally, we designed a primer set for a novel PCR‐based sexing, based on the EE0.6 sequences obtained in this study. This novel sexing method may be useful for future ecological research following the release of Japanese crested ibis on Sado Island.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to show the EE0.6 sequences in Japanese crested ibis.  相似文献   

13.
冯宁  徐建民  张守城  徐振武 《野生动物》2007,28(5):17-19,46
在完成就地保护,异地保护,半野化训练及相关论证后,2007年5月31日,陕西省宁陕县放飞了22只朱鹮。在总结朱鹮放飞前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阐述了朱鹮放飞后的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2018年5月,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救护基地突然有10只人工育雏的朱鹮雏鸟在短暂厌食后相继死亡,经病理剖检及实验室病原检测诊断为新城疫。剩余18只朱鹮雏鸟经检测12只新城疫阳性,后经抗NDV异源高免血清治疗和新城疫疫苗紧急免疫后,16只雏鸟成活。朱鹮感染新城疫偶有报道,但尚无成功治愈的案例。这次朱鹮雏鸟新城疫的诊治为今后珍稀濒危鸟类的新城疫治疗,提供了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掌握朱鹮禽流感病毒流行情况,利用鸡胚分离方法从病死朱鹮脑组织标本中分离出禽流感病毒毒株,并将所分离的病毒进行血凝试验、血凝抑制试验、鸡胚最小致死量平均死亡时间(MDT)、半数致死量(LD50)及1日龄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试验.结果表明,所分离的病毒均能够凝集鸡、肉鸭、绵羊、山羊、猪、人、兔等的红细胞,且这...  相似文献   

16.
为做好朱鹛的迁地保护工作,进行人工繁育是短时间内提高种群数量的最有效措施。浙江省德清珍稀野生动物繁育研究中心自2008年从陕西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引入5对朱鹦,通过5a努力,目前存栏数已达118只,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教训。本文以朱鹦浙江种群的人工繁育工作实践为基础,结合现有的相关文献,对浙江省德清珍稀野生动物繁育研究中心2008—2012年饲养的138只朱鹃雏鸟的非传染性疾病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阐述了其发病原因和防治措施。主要疾病包括:腿部疾病4种(10例,占7.25%):船桨腿、卷曲趾、关节肿大、皮下气肿;头颈部疾病3种(15例,占10,87%):交叉喙、长短喙、歪脖子;还有其他疾病3种(5例,占3.62%):育雏室小气候控制不良引发的疾病、胚胎病或孵化不良引发的疾病、不明原因死亡的疾病。通过分析病因,提出防范措施,为后续的育雏工作提供指导,以避免类似的疾病再次发生,促进朱鹦人工种群的发展,对其他濒危野生鸟类的人工复壮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庆保平 《野生动物》2010,31(1):36-36,38
本试验通过对已知性别的44只成年朱鹮喙的长度和高度的测量,运用统计学原理分析,得出雄性朱鹮口裂到喙尖的直线距离为16.67±1.29cm,喙1/2处高度为1.47±0.17cm;雌性朱鹮则为14.574-0.88emil;]1.29±0.15cm。采用分别测量喙长和喙高的方法综合判定成年朱鹮的性别,其准确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8.
2008年4月,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饲养的1只朱鹮背部羽毛严重缺失,病变部位绒羽脱落,片羽羽干质脆易断,中下部羽丝缺失,在距皮肤0.3~0.5cm处折断脱落。实验室诊断发现血液中微量元素锌含量较低,通过补充微量元素锌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黄涛  黄治学  闫鲁  王科  魏明艳 《野生动物》2012,33(4):214-215,248
动物误吞异物是饲养过程中常见的现象,但在世界濒危鸟类、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朱鹮中出现这种现象却很少见。2008年河南董寨1只19日龄朱鹮雏鸟,在人工育雏过程中将1根直径为7 mm、长78 mm的玻璃吸管误食入胃里,朱鹮雏鸟出现疼痛和精神委顿拒食现象,采取及时切开肌胃将玻璃吸管取出,用温青霉素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后,将胃黏膜肌层及皮进行分次缝合,术后对该朱鹮雏鸟进行了彻底的消炎治疗和切口消毒,同时又进行细心的护理和合理的喂食,1周后该朱鹮雏鸟痊愈,并在2 a后配对繁殖。  相似文献   

20.
新城疫病毒(NDV)的F蛋白与病毒的致病性和免疫应答密切相关。为了了解朱鹮源NDV陕西分离株的变异情况及进化地位,采用RT-PCR方法对NDV陕西分离株F基因的主要功能区片段进行了扩增,并进行了序列测定及遗传进化树构建。序列分析表明,该分离株扩增片段的长度为535 bp,与预期扩增片段长度大小一致。其F基因裂解位点的氨基酸组成与NDV强毒株的特征性结构(112R-R-Q-K-R-F117)一致。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NDV分离毒株为基因Ⅶ型,与近年来报道的我国家禽流行的NDV基因型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