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究肥料的减肥增效潜力,以期为设施芹菜安全高效生产提供数据支撑,以‘文图拉’芹菜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4个处理:常规施肥(生物有机肥4.5 t/hm2+化肥375 kg/hm2)、T1(生物有机肥减量50%+化肥减量15%)、T2(生物有机肥减量50%+化肥减量30%)、T3(不施生物有机肥+化肥减量30%),测定芹菜株高、产量、品质、养分积累和土壤理化性状指标。结果表明:(1)与农民常规施肥方式相比,T1和T2处理并未造成芹菜减产,其中T1处理产量最高,增幅为17.90%,该处理芹菜株高较高;T3处理芹菜产量降低;(2)化肥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提高了肥料偏生产力,其中T2处理增幅最大;(3)化肥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后,可以降低芹菜硝酸盐含量、提高粗纤维含量,T1处理芹菜品质优于农民常规施肥处理;(4)与农民常规施肥相比,T1和T2处理均降低了土壤pH、提高了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其中T2处理差异显著;施入生物有机肥处理的芹菜各器官养分积累量均高于未施入处理,随着化肥施用量的降低,芹菜各器官养分积累量呈现增加趋势。综合考虑产量、...  相似文献   

2.
化肥减施配合生物有机肥对土壤特性和燕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燕麦生产中肥料施用过量的问题,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减施50%化肥(50D)、减施25%化肥(75D)、100%化肥(CK)、减施50%化肥+生物有机肥(50DM)、减施25%化肥+生物有机肥处理(75DM)等5个处理,分析了土壤3种酶活性、土壤养分含量和燕麦产量,研究减量磷酸二铵并配施生物有机肥对土壤特性和燕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燕麦开花期和收获期75DM处理下0~20 cm土壤蔗糖酶、脲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提高,在收获期较CK分别提高7.6%、12.6%和25.2%;与CK相比,化肥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有效增加了燕麦收获期土壤碱解氮含量,增幅为9.8%~22.9%,且以75DM处理最优。化肥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下燕麦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增加,其中以75DM处理籽粒产量最高,分别较75D和CK提高24.5%和9.3%。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与燕麦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在大田生产条件下,减施25%化肥并配施600 kg/hm2生物有机肥可提高土壤酶活性,增加土壤中有效性氮、磷、钾的含量,从而改善土壤肥力和土壤养分状况,有利于燕麦增产。  相似文献   

3.
植烟根际土壤生物活性对生物炭配施有机菌肥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植烟土壤在生物炭与不同比例复方有机菌肥配施的条件下,烤烟根际土壤生物活性的动态变化,为植烟土壤的合理施用生物炭及有机菌肥提供理论依据。在施用等量烟草专用复合肥的基础上,设置CK(不施有机肥,烟农习惯施肥即仅施复合肥525 kg/hm2)、T1(增施生物炭1500 kg/hm2)、T2(增施复方有机菌肥1500 kg/hm2)、T3(增施60%复方有机菌肥+40%生物炭)、T4(增施50%复方有机菌肥 +40%生物炭)、T5(增施40%复方有机菌肥+60%生物炭)6个处理。结果表明,T2处理提高了整个生育期的土壤蔗糖酶活性,T2和T3处理显著提高了30 d的土壤脲酶活性,其酶活性分别为0.74 mg/(g.d)和0.75 mg/(g.d)。T2处理显著提高了30 d的土壤微生物量碳(达到810.09 mg/kg)和微生物碳熵,T3处理提高了整个生育期的微生物量氮和微生物氮熵;同时施用菌肥可明显提高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尤其T2处理的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在整个生育期均最高。在豫中烟区,施用复方有机菌肥及60%复方有机菌肥配施40%生物炭对改善根际土壤微生物环境和土壤肥力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化肥减量和配施有机肥对河西绿洲土壤微生物数量、养分含量变化以及茄子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紫红长茄天龙八号为供试材料,于2019,2020年开展2 a 7个不同处理大田试验,设置施用100%普通化肥(FH)、施用80%普通化肥+20%有机肥(FE)、施用60%普通化肥+40%有机肥(FS)、施用40%普通化肥+60%有机肥(FF)、施用20%普通化肥+80%有机肥(FT)、施用100%有机肥(FZ)、不施肥对照处理(CK)7个处理,分析茄子收获后0~20 cm土壤微生物数量、养分含量变化和产量变化。结果表明: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均能提高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和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含量,其中,施用60%化肥+40%有机肥改善效果最佳,其次为施用80%化肥+20%有机肥处理。配施纯化肥处理对茄子生长动态影响较小,但配施有机肥可显著促进茄子养分吸收,提高株高、茎粗和叶面积指数,并调节产量构成要素,为茄子高产奠定基础。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可促使茄子光合产物向果实分配,提高茄子产量,其中施用60%化肥+40%有机肥处理经济产量最高(42 716.15 kg/hm2<...  相似文献   

5.
针对水稻生产过程中化肥施用过量、养分吸收利用率低和面源污染风险高等问题,通过研究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植株养分吸收量、肥料偏生产力、土壤养分平衡以及水稻产量的影响,提出稳产条件下适宜的化肥施用量以及有机无机肥配比措施,以期为水稻化肥减量增效与土壤培肥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于2021年在粤西地区早稻生长季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了当地4种优化施肥方式:优化施肥处理(OPT)、增有机肥处理+化肥减量处理1 (OM1)、增施有机肥处+化肥减量处理2 (OM2)、增施有机肥处+化肥减量处理3 (OM3)对水稻产量、肥料偏生产力以及养分平衡的影响,从生产目标、环境效应和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方式下水稻籽粒产量和谷杆比分别在5667~5967 kg/hm2和1.09~1.31之间,氮肥、磷肥、钾肥偏生产力分别在30.4~47.2、96.0~122.1、47.2~105.9 kg/kg之间;农田氮素、磷素、钾素表观平衡在54.2~115.3、17.1~29.8、1.2~67.0 kg/hm2之间。4种施肥措施氮素、磷素和钾素平衡均处于盈余状态。在增...  相似文献   

6.
不同培肥措施对土壤养分和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改变华北平原传统的施肥方式,同时充分合理地利用当地闲置浪费的有机肥。试验设在中国农业大学河北吴桥试验站,采用华北平原常规的耕作方式,按等氮量施肥的原则,分别对冬小麦进行单施化肥、化肥+秸秆、化肥+有机肥3种不同的培肥处理。研究不同培肥处理对冬小麦产量构成、生理特性以及地上部小麦叶片SPAD值的影响和叶片SPAD值与叶片全氮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有机肥+化肥和秸秆+化肥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均能改变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地上部分氮含量,且均优于单施化肥的处理,在产量方面,有机肥+化肥与秸秆+化肥的处理比单施化肥处理分别增产3.63%和2.11%。  相似文献   

7.
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双季稻田土壤养分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不同施肥处理对双季稻田土壤养分和水稻产量的影响,以湖南宁乡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应用常规试验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定位长达31年5种施肥处理(化肥、秸秆还田+化肥、30%有机肥+70%化肥、60%有机肥+40%化肥和无肥)对双季稻田土壤养分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均有利于改善土壤养分含量。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明显增加了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以60%有机肥处理增加效果为最高;30%和60%有机肥处理均有利于增加土壤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与化肥和无肥处理均达显著差异(P0.05);不同处理间土壤全钾含量和p H值均无显著性差异。有机无机肥连续配施有利于增加水稻产量;早稻产量以60%和30%有机肥处理为最高,分别比无肥处理增加97.67%和95.01%;晚稻产量以秸秆还田和30%有机肥处理为最高,分别比无肥处理增加103.64%和93.97%。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均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r=0.993**,0.971**,0.950**,0.950**),与土壤速效钾具有显著的正相关(r=0.802*)。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有利于培肥土壤和获得较高的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8.
施肥对马铃薯淀粉废水灌溉农田的培肥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解决宁南山区马铃薯淀粉加工废水还田的施肥技术难题,以3年灌溉马铃薯加工淀粉废水农田土壤为对象,以青贮玉米为供试作物,利用田间试验探讨了不同施肥处理对马铃薯淀粉废水灌溉农田的土壤培肥效应和作物产量效应。结果表明,与对照不施肥相比,增施化肥或生物有机肥以及化肥与生物有机肥配施均对青贮玉米产量没有显著影响。增施生物有机肥提高了0-20cm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含量,20-40cm土壤速效磷含量增加了1倍左右,同时也增加了0-60cm剖面土壤碱解氮和全磷累积量,形成了40-60cm土壤速效钾富集区。减施30%化肥配施生物有机肥(30%HF+WF)处理可显著提高0-60cm剖面土壤全氮含量;各施肥处理之间0-60cm剖面土壤全钾含量无显著差异。因此,在3年灌溉马铃薯加工淀粉废水农田土壤条件下种植青贮玉米,不施任何肥料能保证作物产量,但适量增施生物有机肥对土壤培肥和产量效应更好。  相似文献   

9.
探讨化肥减施和配施有机肥改善土壤质量,减少化肥使用量,提高柠檬产量和品质,为云南柠檬园土壤环境改良和柠檬化肥减施增效提供技术依据。以‘云柠1号’柠檬为试材,利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4个不同施肥处理,即100%化肥(常规施肥)、70%化肥+有机肥15 kg/株、50%化肥+有机肥15 kg/株及不施化肥处理+有机肥15 kg/株。分别测定不同施肥处理的柠檬树体生长参数、花枝成花数、果实品质、产量和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70%化肥+有机肥15 kg/株处理下柠檬的生长参数、果实产量和品质有显著差异,该处理显著加快了柠檬树体的生长,获得了更高的产量和果实品质。与常规施肥相比,植株株高增高6.37%,嫁接口上、下5 cm处直径分别增粗13.05%、9.61%;单果重和产量分别增加15.19%、28.60%;果实出汁率、Vc含量和总糖含量分别增加6.68%、27.85%、6.20%,综合考虑产量、果实品质等因素,70%化肥+有机肥15 kg/株处理对柠檬增产、提质、增效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种植中超量和长期施用化肥已造成产量、品质和耐贮性下降,为了充分利用农牧交错区产生的有机肥,提高马铃薯产量、品质和耐贮性,实现马铃薯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了化肥减量施用和增施有机肥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和耐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减量施用和增施有机肥提高了马铃薯品质和耐贮性。处理2(50%常规施肥量+4 m3有机肥)的产量、蛋白质、淀粉、干物质、可溶性糖和VC含量最高,较对照(CK)分别提高了1.67%、15.66%、13.58%、11.63%、31.91%和21.17%,贮藏期软腐病、干腐病、环腐病和晚疫病发病率较低,较对照(CK)分别降低了44.72%、45.61%、50.14%和39.39%。建议在农牧交错区采用处理2来提高马铃薯产量、品质和耐贮性,降低化肥用量和施肥成本。  相似文献   

11.
施肥与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关系密切,为探明大麦-双季稻三熟制种植模式下不同施肥处理对大麦(Hordaum vulgare L.)各个生育时期稻田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本研究以湖南宁乡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分析了5种施肥处理之间[化肥(MF)、秸秆还田+化肥(RF)、30%有机肥+70%化肥(OM1)、60%有机肥+40%化肥(OM2)和无肥(CK)]稻田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动态变化特征。大麦各主要生育时期,长期施肥促进了部分生理功能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甲烷细菌和甲烷氧化菌数量均以OM2和OM1处理最高,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各施肥处理土壤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数量大小顺序分别表现为OM2OM1RFMFCK和OM2OM1CKRFMF;固氮菌和氨化细菌数量均表现为OM1OM2RFMFCK;纤维素分解菌数量表现为OM1MFOM2RFCK。大麦各个主要生育时期,施肥显著提高了土壤酶的活性,各施肥处理土壤脲酶活性大小顺序表现为RFOM2OM1MFCK;过氧化氢酶活性以OM2处理为最高,与RF、MF和CK处理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OM2处理的蔗糖酶和脱氢酶活性均为最高,均显著高于CK处理(P0.05);纤维素酶活性均以RF处理最高,均显著高于MF和CK处理(P0.05)。长期施肥促进了部分生理功能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其中以有机无机肥配施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探讨改施有机肥提高脐橙产量和品质,为湖南新宁县脐橙园土壤环境改良和脐橙生态种植提供技术依据。以‘7904’脐橙为试材,利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3个不同施肥处理,即有机肥(T1)、有机肥+微生物菌剂(T2)和化肥(常规施肥,T3),分别测定连续2年不同施肥处理的脐橙产量和果实品质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在2019年,与T3比,T1增加脐橙单株产量、平均果重和还原糖分别为6.88%、20.41%和12.54%,T2分别增加6.18%、26.60%和12.85%,糖酸比都无显著增加。在2020年,与T3比,T1增加脐橙单株产量、平均果重、还原糖和糖酸比分别为6.03%、6.19%、72.16%和59.50%,T2分别增加5.12%、10.76%、69.68%和55.34%。2019年和2020年,T2相对于T3果实可食率分别增加6.72%和5.73%,T2相对T1分别增加7.63%和6.78%。综合考量脐橙产量和果实品质,施有机肥+微生物菌剂相对较优。本研究认为施有机肥+微生物菌剂不仅能增加脐橙产量和果实品质,还能替代化肥,避免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生物炭与有机肥配施对土壤酶及其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影响,为黄褐土障碍因子改良及合理施肥提供参考。在等氮条件下设置了6 个施肥处理:不施肥(CK)、单施生物炭(B)、氮磷钾配合施用(NPK)、氮磷钾+生物炭(NPK+B)、氮磷钾+有机肥(NPK+M)、氮磷钾+有机肥+生物炭(NPK+B+M)。采用氯仿熏蒸-K2SO4浸提法和化学分析法分别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酶活性和土壤化学性质和作物产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黄褐土条件下,生物炭与有机肥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土壤脲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其中以NPK+M+B处理效果最好。有机肥能够促进β-葡萄糖苷酶酶活性,而生物炭与其作用相反。土壤微生物量碳氮、脲酶和β-葡萄糖苷酶与产量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本试验条件下,生物炭与有机肥的添加能够提高土壤酶活性,提高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以NPK+B+M处理对酶活性提升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高粱生长及其土壤环境对不同培肥措施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施肥条件对高粱生长、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的影响,以高粱-玉米轮作体系的高粱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田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均可显著提高高粱拔节期的株高、茎粗、可见叶片数和叶面积指数,以及高粱产量与单穗粒重(P0.05);各处理产量大小排序为IF+M+SIF+MM+SIFCK,相较于对照,高粱各施肥处理的产量增幅为80.6%~120.7%,均达到显著水平,其中,处理IF+M+S表现最好;无机肥处理(IF)各养分指标均高于不施肥(CK),但增幅不显著;与无机肥处理相比,各有机肥处理(IF+M、IF+M+S、M+S)的土壤养分及有机质含量均有提高,其中IF+M+S处理的全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分别是CK的1.95,10.36,2.01,1.83倍,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各施肥处理在各生育时期的土壤酶活性均高于不施肥处理(CK),其中有机无机肥与秸秆配施处理(IF+M+S)表现尤为明显,拔节期和收获期的碱性磷酸酶、收获期的脲酶以及各时期的蔗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无机肥处理(P0.05)。通过有机肥或与无机肥配施的方式,均可提高土壤中微生物的群落功能多样性指数及其利用碳源的能力,而且包含有机肥+秸秆的处理相比于其他有机肥处理,更利于提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于2017年和2018年进行田间定位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充分灌溉W1(灌水量4800 m3 hm-2)和亏缺灌溉W2(灌水量2400 m3 hm-2),副区为不施肥(CK)、单施化肥(CF)、75%化肥+25%有机肥(M1)、50%化肥+50%有机肥(M2)、25%化肥+75%有机肥(M3)5个处理,研究了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棉花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水分亏缺下合理利用有机肥、减少化肥投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亏缺灌溉下棉花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籽棉产量均低于充分灌溉,但灌溉水生产力(irrigation water productivity,IWP)和胞间CO2浓度(Ci)高于充分灌溉。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较单施化肥能显著提高盛蕾期后棉花LAI,提高棉花各生育期Pn和Gs,增加棉花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并促进干物质向生殖器官转运,提高籽棉产量和IWP,能在盛铃期和吐絮期提高土壤耕层含水量。充分灌溉下,各有机肥配施处理间棉花LAI、Pn和籽棉产量均表现为M1>M2>M3,其中M1籽棉产量2年平均分别较CF、CK提高了6.9%和62.1%;亏缺灌溉下,各有机肥配施处理间棉花LAI、Pn和籽棉产量表现为M2>M1>M3,其中M2籽棉产量2年平均分别较CF、CK提高了19.9%和79.3%。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在水分亏缺下有利于籽棉增产,缓解水分亏缺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其中M2(50%化肥+50%有机肥)为最佳施肥处理。  相似文献   

16.
几种有机肥对玉米光合特性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研究有机肥、化肥对玉米生产能力的影响,为北方黑土地区有机肥与化肥的施用提供科学依据。大田条件下对玉米施用4种有机肥和传统化肥,测定玉米产量、叶片光合特性、土壤酶活性以及丛枝菌根真菌(AMF)侵染情况等指标。结果表明:超效有机肥(T4)处理下的玉米产量为9800 kg/hm2,相比于传统化肥(CK)增产11.53%,达到显著水平,菌糠+鸡粪+腐殖酸有机肥(T2)同CK产量差异不显著;T2、T4处理下玉米叶片光合特性均高于CK,分别增加了32.34%(T2)、24.10%(T4);酶活性方面菌糠+鸡粪+枯草芽孢杆菌腐熟有机肥(T3)处理下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较CK提高31.80%,T4处理下蔗糖酶活性最高,较CK提高30.91%。4种有机肥相比于CK均显著增加了玉米根系AMF侵染率与总球囊霉素含量,T2处理下的AMF侵染率与总球囊霉素最高,较CK分别增加了58.90%、8.52%。本试验结果表明超效有机肥、菌糠+鸡粪+腐殖酸有机肥在替代化肥施用中具有减施化肥、增产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旨在探明氮肥减量配施土壤调理剂对水稻生长和Cd吸收的影响,为Cd污染稻田的安全利用与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利用Cd污染稻田,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氮肥减量配施碱性缓释肥、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肥对水稻产量和C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碱性缓释肥、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菌肥的水稻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7.42%(P0.05),8.59%(P0.05)和4.59%,氮肥减量20%配施碱性缓释肥、生物有机肥的水稻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5.55%和7.61%(P0.05),而氮肥减量20%配施微生物菌肥的水稻产量仅比对照降低2.48%,无显著差异,表明在氮肥一次性基施条件下实行氮肥减量20%可行。施用碱性缓释肥及其与氮肥减量20%配施皆可显著提高土壤p H值,降低土壤有效态Cd含量,并显著降低水稻秸秆及稻米Cd含量,其稻米Cd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31.29%(P0.05)和26.58%(P0.05);施用生物有机肥也可有效提高土壤p H值,降低土壤有效态Cd含量,并显著降低水稻秸秆和稻米Cd含量,但生物有机肥与氮肥减量20%配施时降低水稻秸秆和稻米Cd含量的效果不明显,施用生物有机肥及其与氮肥减量20%配施的稻米Cd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31.27%(P0.05)和11.96%;施用微生物菌肥及其与氮肥减量20%配施的水稻稻米及秸秆降Cd效果皆不明显。配施碱性缓释肥、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菌肥时,氮肥减量20%皆减弱了其对水稻秸秆和稻米的降Cd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有机肥替代率对黄河流域棉株生物量、养分积累、产量、氮磷比及土壤肥力的影响,试图探索出有机肥替代化肥的适宜替代率,为有机肥、无机肥在黄河流域棉田合理施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试验始于2016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试验基地设置6个施肥处理:T1:不施肥,T2:100%化肥,T3:20%有机肥+80%化肥,T4:40%有机肥+60%化肥,T5:50%有机肥+50%化肥,T6:100%有机肥。经3年施肥后,2018年进行田间取样,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棉花生物量、养分积累、产量、氮磷比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1)有机肥替代50%化肥处理提高棉株生物量、养分积累和籽棉产量。(2)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施用有机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碱解氮含量均有增高趋势,全部施有机肥显著增加土壤速效磷含量。(3)棉株全氮、全磷积累量与棉株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棉株根、茎氮磷比与籽棉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能减少化肥用量,连续应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具有增加土壤肥力的趋势;有机肥替代50%化肥处理能增加棉花生物量、养分积累量,提高籽棉产量,替代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化肥配施有机肥对黑土肥力与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究化肥配施不同种类有机肥对黑土肥力及春玉米产量的影响,为保护好和利用好黑土地提供理论依据。基于田间定位试验,监测了单施化肥(NPK)、化肥配施玉米秸秆(NPK+ST)、化肥配施牛粪(NPK+NF)、化肥配施鸡粪(NPK+JF)和化肥配施猪粪(NPK+ZF)5个处理实施5 a后0~20 cm, 20~4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与速效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及年际间玉米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NPK处理相比,NPK+NF和NPK+ZF处理显著增加了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幅为11.5%,11.1%;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显著增加了0~20 cm土层活性有机碳含量,增幅为18.3%~39.2%;NPK+NF、NPK+JF和NPK+ZF处理显著增加了0~20 cm土层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增幅分别为1.19~3.02倍,14.0%~19.6%。NPK+ST、NPK+NF和NPK+ZF处理显著增加了0~20 cm, 20~40 cm土层土壤纤维素酶活性,增幅分别为15.7%~29.3%,19.4%~41.7%;NPK+JF和NPK+ZF显著增加了0~20 cm土层土壤脲酶活性,增幅分别为16.0%,12.1%;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显著增加了0~20 cm, 20~40 cm蔗糖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蔗糖酶活性增幅为47.3%~126.0%,19.0%~31.4%,磷酸酶活性以NPK+ZF处理增加最突出。5 a间,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玉米平均产量较NPK处理增加4.82%~11.70%,以NPK+ZF处理增幅最高。因此,有机肥还田可有效改善黑土耕层土壤有机碳水平、养分供应能力及酶活性,随之玉米产量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生物有机肥对蔬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番茄为试材,在日光温室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分析不施肥、单施生物有机肥、单施化肥、生物有机肥+化肥对设施土壤养分、微生物、酶活性、产量、品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单施生物有机肥、生物有机肥+化肥均显著提高了番茄的产量,分别增产27.28%、47.56%。单施生物有机肥较显著提高了设施土壤的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且降低了硝态氮含量;显著增加了土壤放线菌、真菌和细菌类群的数量,碱性磷酸酶、转化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提高。单施生物有机肥较其他处理显著提高番茄果实番茄红素和维生素C含量,而降低硝酸盐含量。研究认为单施生物有机肥可显著提高番茄产量和品质,有效改良设施土壤的肥力,可为无公害蔬菜生产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