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十三五”期间辽宁省持续有效推进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不断强化人为水土流失防治和水土保持监管工作,实现了水土保持动态监测全覆盖,重点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和侵蚀强度明显下降,林草植被得到持续保护和恢复,规划主要目标已经基本完成。到2020年底全省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9248.35 km2,超额完成了“十三五”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8 300 km2的治理目标,目标完成率达114.43%。  相似文献   

2.
小流域综合治理可以有效改善流域内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产生活质量,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墕头流域水土流失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措施。工程实施后,可实现该流域治理面积1 670 hm2,年保水效益11.11万m3,年减少土壤侵蚀流失量2.6万t,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3.
《中国水土保持》2014,(4):F0003-F0003
<正>自2011年3月1日新水土保持法施行以来,流域内一系列的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稳步推进,实施范围覆盖了流域18个省(区、市)的400多个县,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万km2。各地在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的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保护水源区生态环境,积极探索和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在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地方经济、促进脱贫致富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  相似文献   

4.
对1985~1991年间伏岭试区综合治理的成效进行了总结。林地面积由690hm2增加到1444hm2,植被覆盖度由43% 提高到80.5%,中度侵蚀面积由18km2减少到2.3km2,并且提高了土壤水分和养分的保蓄和累积能力,取得了显着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镶黄旗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镶黄旗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水土流失面积占该旗总面积的44%。有部分区域水土流失已达到极强度侵蚀,土壤侵蚀模数高达9000t/(km2·a)以上,沟壑密度2km/km2,植被盖度仅为15%。镶黄旗敖古特勒经调查分析是该旗水土流失严重区域的典型代表,对这一区域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进行了测试分析,主要研究了降雨、坡度、坡长、植被因素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关系;人类生息活动、畜牧业生产活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在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治理措施测  相似文献   

6.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近年来面临水土流失严重、面积减小、土壤质量下降等问题,已成为目前土壤保护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以东北黑土区2018年和2022年两期遥感影像与水土保持措施的实地调查数据作为数据源,利用目视识别法开展影像解译,并通过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进行土壤侵蚀模数的计算,对东北黑土区的水土流失变化情况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耕地、草地、建设用地、其他土地面积减少,园地、林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增加,造林、种草、封育、地埂、水平阶/反坡梯田等面积共增加0.84万km2;对比2018—2022年东北黑土区的水土流失情况,整体呈向好趋势,土壤侵蚀面积共减少约1.01万km2;从侵蚀强度来看,除轻度侵蚀面积增加约0.45万km2外,中度、强烈、极强烈、剧烈侵蚀面积分别减少约0.43万、0.24万、0.28万、0.51万km2;从不同省份侵蚀面积变化情况分析,内蒙古自治区东四盟的侵蚀面积减少最多,共减少约0.37万km2,辽宁省侵蚀面积变化...  相似文献   

7.
李宗杰  田青  宋玲玲  张富 《水土保持研究》2016,23(4):128-132,137
运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2008)计算了甘肃省长江流域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经济效益,系统评价了各措施对研究区带来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甘肃长江流域梯田、水保林、经济林、人工种草经济效益分别为58.08亿元,180.02亿元,29.69亿元,15.2亿元,合计282.99亿元;同时,通过实施坡改梯工程,甘肃省长江流域累计节约土地面积25.96万hm2,节约劳工2 216.9工日。另外,随着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研究区的治理面积、年增产量、年净增产值以及累积净增产效益均表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且水保林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从能量学的角度解释流域水力侵蚀的空间分布情况,选取可以更好表示流域下垫面条件、降雨及其产生的径流对水力侵蚀综合作用的径流侵蚀功率,以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土流失严重的清水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SWAT模型模拟研究了清水河流域年径流侵蚀功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空间尺度效应。结果表明:(1)清水河流域多年平均径流侵蚀功率在流域内呈现“支流大,干流小; 东部大,西部小”的空间分布规律;(2)当子流域出口断面控制面积小于4 000 km2时,子流域多年平均径流侵蚀功率与子流域出口断面集水面积间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 当子流域出口断面集水面积大于4 000 km2时,子流域多年平均径流侵蚀功率稳定在1.56×10-5 m4/(s·km2)左右;(3)优先选择处于清水河上中游区域且出口断面集水面积小于84.85 km2的小流域进行生态治理,可取得良好的水土流失治理效果。因此径流侵蚀功率具有一定空间分布规律且与流域集水面积间具有显著相关关系,掌握这一规律和相关关系可为流域生态治理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经初步统计,2016—2020年青海省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990.14km2,为《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近期水土流失治理目标任务(6000km2)的1.33倍。“十三五”期间,青海省多举措加大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力度,水土流失治理速度明显加快,初步实现由分散治理向规模治理、由防护型治理向开发型治理、由粗放型治理向集约型治理开发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正>彭阳位于宁夏东南部的六盘山东麓,土地总面积2528.65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为2 129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为2 129km2,辖3镇9乡,总人口26.3万人。1983年建县以来,历届县委、政府坚持"生态立县"的方针不动摇,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孕育了"勇于探索、团结务实、锲而不舍,艰苦创业"的彭阳精神,创立了"与时俱进、创新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因地制宜、发展水土流失治理技术,有机结合、布局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建管并重、完善水土流失治理机制,苦干实干、形成水土流失治理合力"的彭阳经验。2005年十届全国人大三  相似文献   

11.
朝阳市龙城区杠头沟小流域位于朝阳市区的西北部,总面积46.66 km2,水土流失面积30.68 km2,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65.75%,流域内沟壑纵横,以土石质U、V型沟壑为主,发育较活跃,沟壑密度达1.76 km/km2。从2008年始,对该流域进行了综合治理,具体治理模式是:修筑谷坊-蓄水保土-产业配置-提高沟壑开发利用效益。经过治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卓有成效,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实现了可持续发展。该流域的治理模式和经验可在同类型流域治理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2.
彭昌达 《水土保持研究》2000,7(3):54-55,128
澧水全流域1 044 km2水土流失强度侵蚀、剧烈侵蚀的面积基本上集中在张家界市境内的澧水中上游。文中对澧水中上游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危害、水土流失治理的发展过程及效果、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北江上游水土流失与治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北江是广东省珠江水系的一大支流,包括韶关、清远两市所辖的12个县(市),面积2.94万km2。本文首先论述了北江流域的水、土资源及其在社经生态结构中的地位,阐明了水土流失与生态平衡的动向,回顾本区水土流失的历史,反映当前水土流失现状;随后对水土流失诱因进行了分析,特别是对紫色页岩地区水土流失作了比较深刻的剖析;最后总结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成效,在缓洪拦沙方面初步改善了山区河水暴涨暴落的水文特征,减少了汛期水量,同时增加了枯水期的流量,河流输沙量减少,变河床淤塞为下切,河床下降;保护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显著,并取得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输电线路作为路径长、跨度大的典型线型工程,在生态环境脆弱的丘陵地貌、山地地貌等山丘区进行建设,会破坏该区环境,加剧水土流失。为顺应当前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新形势,以沿线涉及黄土丘陵地貌、山地地貌和平原地貌的陕北—湖北±800 kV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为例,通过野外调查和测钎法监测水土流失,对其水土流失特征、强度及其治理体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水土流失具有点状线型分布特征; 其工程空间跨度大,侵蚀环境差异显著,侵蚀类型多且复杂。(2)输电线路工程在黄土丘陵地貌的土壤侵蚀模数〔12 000~25 000 t/(km2·a)〕明显高于山地地貌〔3 600~9 500 t/(km2·a)〕和平原地貌〔950~2 000 t/(km2·a)〕,是该工程重点土壤侵蚀防治区。(3)站区和塔基区是输电线工程造成最大土壤侵蚀量的水土流失单元,其土壤侵蚀量分别为27 267 t和37 478 t,应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单元。(4)在水土流失治理的工程措施基础上,融入近自然治理思想,优先选择乡土草、灌、树种,以此集成针对山丘典型生态环境脆弱区的输电线路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体系。研究结果可为输电线路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
偏关县地处晋西北黄土丘陵沟壑区,总面积1 685.4 km2,水土流失面积1 361.3 km2,占总面积的81%。年均土壤侵蚀模数13 500 t/km2,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达1 300余万t。严重的水土流失,是造成贫穷落后的总根源。经过多年的综合治理,现已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75.35 km2。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贫困面貌和恶劣的生态环境,必须长期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不动摇。  相似文献   

16.
干热河谷区的坡耕地试点治理工程所采取的治理措施包括坡改梯措施、水利措施、机耕路、排水措施及沟道治理措施。通过对干热河谷区坡耕地的综合治理,流域内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度达到98%,可实现试点区年减蚀量达1.43万t,年蓄水效益达8.86万m3,流域内土壤侵蚀模数由原来的6 500 t/(km2·a)降到500 t/(km2·a),每年增加经济效益达30 420元/hm2。  相似文献   

17.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优先小流域识别的空间尺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优先小流域识别的空间尺度效应,为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规划与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重庆市合川区为例,利用小流域水土流失面积比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比例和流域平均坡度计算了综合指标,用以识别5种流域空间尺度[Ⅰ(流域面积范围50~300 km~2),Ⅱ(10~50 km~2),Ⅲ(1~10 km~2),Ⅳ(0.1~1 km~2)和Ⅴ级(0.01~0.1 km~2)]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优先小流域。[结果]流域空间尺度对优先小流域的识别有显著影响。基于Ⅳ和Ⅴ级流域确定的优先小流域在空间分布上与基于栅格土壤侵蚀强度图得到的区域水土流失面积空间分布更为吻合。[结论]综合考虑优先小流域的条数,基于Ⅳ级流域得到的优先小流域条数更少,更便于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和管理,是识别优先小流域的最优流域尺度。  相似文献   

18.
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是水土保持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重庆市市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的基础上,结合潼南区实际情况,以村为基本划分单元,运用ArcGIS空间分析工具,采用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专题图层数据库,采用空间分析法进行了潼南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确定重点预防区面积为112.41 km2、重点治理区面积为495.23 km2,并针对不同区域内的水土流失特点提出了不同的防治措施,可为潼南区下一步开展水土保持规划及制定合理可行的防治措施提供决策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山区水土流失现状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河北省山区水土流失面积62957km2,中度侵蚀以上的面积占47.42%。水土流失已成为制约河北省山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水土流失成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二是人为因素加剧了水土流失的程度。针对河北省山区水土流失的现状及主要成因,提出水土流失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长治"工程实施20年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9.6万km2,有效解决了1000多万群众的温饱问题,实现了水土流失面积由增到减的历史性转变。"长治"工程的主要经验是:加强领导、健全机构,以人为本、科学防治,严格管理、改革创新,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预防监督和重点治理两手抓,建立和完善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水土保持工作机制和工程建设管理机制。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全流域80%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治理,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全面落实,流域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基本建成。提出了近期的主要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