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基本情况2012年2月,湖北省委省政府确定五三农场(屈家岭管理区)"中国农谷"建设为省级战略。同年4月,荆门市委市政府批准组建湖北农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为快速提升"中国农谷"品牌影响力,彰显品牌价值,2015年5月,农谷公司全资组建了湖北农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随着"互联网+"蓬勃发展,电子商务正在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如何立  相似文献   

2.
2012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荆门市加快创建“中国农谷”的意见》,明确以屈家岭管理区(湖北农垦五三农场)为核心区,以荆门市全域为主体功能区,以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促进农业跨越发展。2012年确定“中国农谷”为“省级战略、荆门实施”,打造“中国农谷”,并逐步向周边地区辐射。  相似文献   

3.
以位于湖北省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的中国农谷试验研究基地为例,阐述了野外试验研究基地的建设意义,分析了建设所面临的挑战,并针对挑战提出野外试验研究基地的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4.
屈家岭管理区从2012年开始在管理区范围内结合小麦、水稻高产创建和超级稻推广,连续3年开展了麦稻轮作超高产栽培技术集成和推广工作。该文介绍了麦稻轮作栽培制度下小麦和超级稻超高产栽培集成配套技术主要技术环节和要点,以及3年来中国农谷核心区屈家岭管理区示范推广结果,以期为麦稻轮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2013年,屈家岭管理区在何集办事处曾畈队实施了千亩超级稻超高产示范与智能监控建设项目,切实提高了屈家岭管理区农业的科技含量,使中国农谷核心区向智慧农业时代前进了一大步。该文在对智慧农业进行阐述的基础上,介绍了屈家岭管理区千亩超级稻超高产示范与智能监控建设项目应用情况,通过分析屈家岭管理区智慧农业项目在生产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作者试图探寻屈家岭地区的农耕文明和原五三农场的农垦精神,并在此基础上挖掘新时期建设"中国农谷"的文化内涵,认为"科技与创新"是"中国农谷"的品质",生态与文化"是"中国农谷"的灵魂,而"开放与进取"则是"中国农谷"的精神内核,只有把三者联系起来,才能真正把握其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7.
湖北爱斯曼食品有限公司位于闻名中外的屈家岭文化遗址所在地——湖北省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境内,地处湖北中部江汉平原与大洪山余脉交汇处,风景优美、交通便利。公司成立于2007年8月,是一家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出口创汇外向型企业,主要生产果蔬、肉类罐头食品及速冻果蔬产品,属国家定点罐头生产出口企业。  相似文献   

8.
<正>湖北太阳雨三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位于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中国农谷,拥有占地45亩的农用微生物产业园,以及全自动的微生物发酵设备,可年产有机物料腐熟剂10万吨,生态制剂及生物肥料2万吨微和有机肥功能菌3万吨。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微生物秸秆腐熟剂、有机肥料、掺混肥料、紫云英根瘤菌和复合微生物肥料等家农系列产品。公司所生产产品功能菌种组成主要有枯草芽孢杆菌、戊糖片球菌、粉状毕赤酵母、米根霉和黑曲霉等。公司地址:中国农谷·湖北荆门易家岭九五线南规划路西01幢  相似文献   

9.
作者试图探寻屈家岭地区的农耕文明和原五三农场的农垦精神,并在此基础上挖掘新时期建设“中国农谷”的文化内涵,认为“科技与创新”是“中国农谷”的品质,“生态与文化”是“中国农谷”的灵魂,而“开放与进取”则是“中国农谷”的精神内核,只有把三者联系起来,才能真正把握其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五三农场位于湖北省中部的大洪山南麓、江汉平原北部,是新中国成立后湖北创办最早的大型国营农场,现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全国信息化试点农场、湖北省战略中国农谷的核心区。近年来,五三农场高举中国农谷旗帜,深化农垦体制改革,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创新产业发展,砥砺奋进,积极探索出农业产业与文化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新路,成效初显。传承农耕文化历史底蕴如果把江汉平原比作一块碧绿的翡翠,位于荆  相似文献   

11.
李冉 《河南农业》2016,(14):103-104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农业的发展,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需要找准切入点.作为湖北省荆门市一个主要的战略,中国农谷的实施需要结合荆门市农业的实际情况,并借助互联网+时代的大势.基于此,论述中国农谷信息化建设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农民专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为切入点,以系统建设为抓手,探讨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模式,并给出信息化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世界旅游发展趋势造就了以崇尚自然和生态为主题的旅游发展机遇,湖北荆门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其独特的旅游资源。复合、独特的生态类型,厚重的文化,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使得荆门在高端生态旅游的潮流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了更好地抓住发展机遇,湖北省提出了建设"中国农谷"的战略。  相似文献   

13.
正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核农技术研究所由1986年成立的农畜产品贮藏加工研究所和1980年成立的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合并而成,是以从事农产品贮藏加工和核技术农业应用为主的省级综合型科研机构。现为全国"马铃薯主食加工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全国"马铃薯主食开发技术协作组"理事会成员单位、中国农学会农产品贮藏加工分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原子能农学会及湖北省核学会副理事长单位、湖北省食用菌协会副会长单位、湖北省淡水产品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水稻生产调控管理水平,以湖北省荆门市屈家岭中国农谷"隆平高科"500亩(33. 33 hm~2)超级稻为研究对象,采用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C/S)和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B/S)相结合的开发方式,以4层架构为软件框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设计和实现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水稻大田智能预警监控系统。通过监控节点实时获取影响水稻苗情生长的关键参数和直观图像,并结合专家系统及历史灾害指标等,依据监控数据超出阈值的严重程度进行智能分级预警,从而提高监控水稻苗情生长和气象灾害及病虫害防治决策的准确性和实时性,系统具有直观、实时的大屏显示,就地、移动互联的访问方式及智能的报表输出等特点。长期的示范结果表明,系统在提高水稻苗情的精准监测和智能管理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5.
是“互联网+农业”还是“农业+互联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高新技术。无论哪个时代,创新的重点都是利用那个时代的高新技术发展实体经济。互联网是人类技术发展中的一个阶段,是当今人类提高实体经济效率的一种技术、一个工具,在它之前有很多,在它之后会更多。为此,本文从三方面质疑"互联网+农业",从三方面支持"农业+互联网",并通过类比教育、医疗与互联网的关系进一步阐明观点,中国农业问题的解决,必须立足于农业本身的系统性方案。最后以中国农谷屈家岭为例,介绍了"农业+互联网"的具体做法,即强化实体经济"立地"、推进+互联网"顶天"。  相似文献   

16.
黄德斌  焉潮 《中国农垦》2011,(10):22-22
9月4日,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李春明,率湖北省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在荆门市五三农场等地就"中国农谷"建设、新农村建设、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调研。他强调,荆门市要充分发挥五三农场等地农业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按照建设农业生态旅游区、农业科技先行示范区、农耕文化展示区、农产品加工集聚区等"四区"的思路,打造"中国农谷",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为全省"三农"工作发挥引领、示范和表率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谷是荆门实施的湖北省级战略,建设中国农谷必须大力发展农业信息化。本文首先分析了农业信息化的主体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由此得出政府在中国农谷农业信息化进程中应当承担主导作用。实际上,政府在信息化建设中误读了主导作用的含义,统的太死,包干一切。为此,本文着重探讨了政府主导角色的定位和主导作用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8.
郁郁葱葱的田野,明媚的阳光肆意流泄。在"中国农谷"湖北省荆门市五三农场的易家岭分场梭墩生产队一大片桃林田边,笔者见到了大名鼎鼎的"种植能人"卢冲。现年57岁的卢冲,1981年高中毕业后一直在家务农。他一边务农一边自费上农广校,不断学习钻研农业科技知识。“刚开始承包生产队10多亩地种粮油作物,一年纯收入不到3000元,又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天天闲在家里,心里很不是滋味。”卢冲说。他不甘心让自己这几年农广校白念了,决定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海伦农场及工会领导按照上级文件要求,根据本场关于开展"双扶"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成立了由工会主席任组长的"一帮一"扶贫调研组,于7月下旬历时10天,深入基层8个单位(北河管理区、桦树管理区、二站管理区、六井管理区、居民委、医院、政法、学校),走访了150户,掌握了基本情况,了解了贫困户的心声,先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技术研究所前身为成立于1986年8月的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情报研究所,该所于1997年7月更名为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2001年2月,与农业测试中心合并,成立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测试与科技信息中心。2009年12月,更名为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并加挂"科技信息中心"。2013年11月,加挂的"科技信息中心"更名为"农业经济技术研究所"。2014年7月,湖北省编办批复成立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技术研究所,并加挂"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规划设计研究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